-
〓 《满江红》与“南渡范式”
世传岳飞《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忠愤激烈,慷慨悲怆,语强敌则以匈奴,指时事则道靖康,言寇仇以贺兰,斥顽凶为胡虏,古今交融,语重义刚,振金声于曩昔,起顽懦于当代,深刻而持久地激扬着华夏民族奋发抗争的斗志。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余嘉锡先生以文本晚出质疑《满江红·写怀》为岳飞所作以来,围绕该词作者的争议迄未休止,但无论是肯......
-
〓 《左传》语文教材功能刍议
中国古典诗文,历来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时期的教材编写者都精选了从先秦到近代堪称典范的诗文作品,或作为学习计划内的必学篇目,或作为自主学习的导读阅读篇目。入选的古代经典中,散文部分,史传散文是必选的。作为史传散文开山经典之一,《左传》的作品也是必选的。但是,就近几年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左传》作品来看,情况并不令......
-
〓 “用”与“反用”:探讨汉赋与经学关系的学理路径
有汉一代,被誉为一代之文学者,舍“赋”其谁?有汉一代,学术最为昌明而隆盛者,舍“经”其谁?汉代是经学时代,大量当世文本创作“依经立义”;汉赋是汉一代之文学代表,其铺张扬厉的风格特征,在表彰经学、承载经义方面尤为瞩目。但经学不等于儒学,探讨汉赋与经学之关系,须落实到具体文本,着眼于“用”与“反用”的互证,其学理路径概......
-
〓 “极深广的同情”与适当距离的审美观照
——从朱光潜探寻通达陶渊明理想之境的途径 一个优秀的作家总是在他的人生和诗文中表现出他所憧憬的理想境界,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也不例外。他饱尝过“少而穷苦”“东西游走”的奔波之苦,也饱尝过“志意多所耻”的仕宦之辱。42岁不愿意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后,仿佛人生主要问题差不多解决了,但“贫富长交战”的生活矛盾,“既来孰不去”的生......
-
〓 开拓语言规划新职能——中国语言生活研究二十年
编者按 自2001年第一届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立以来,我国的语言文字科研逐步建成对现实语言生活多视角、大规模、成系统、持续性的观察、研究和发布体系与机制,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0年来的语言文字科研工作,是有厚度的,它植根汉语母语教育、外语教育、国际中文教育,推动语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是有温......
-
〓 辛弃疾《水龙吟》词“红巾翠袖”应作何解
辛弃疾的词在宋代词坛和整个中国词史上均堪称高峰。他的名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几乎为各种诗词选本所青睐,也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该词写作者抗金复国抱负不得施展,借登临观览之际,抒发壮志难酬、英雄失意之悲愤: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
-
〓 吴越钱氏世家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世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家”最早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后则泛指人才辈出且世代延续的大姓氏大家族。从孔孟颜曾这些圣贤之家到江州陈氏、吴越钱氏、浦江郑氏、山西裴氏等,许多世家,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至今仍对社会产生着深远影响。作为传统中国的望族和江南的世家,吴越......
-
〓 甲马飞腾压陇东——金文所见西周王朝的西北经略
图一 陇东是指陇山以东、子午岭以西、关中平原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甘肃平凉、庆阳,宁夏固原以及陕西宝鸡、咸阳部分县市等地,其间主要河流是泾河及其支流,以及渭河支流千水。周人经略西北,核心就在于经营陇东。出土金文和传世文献多见周人与陇东戎族的战争,据此我们可以窥见西周王朝的兴衰历程。 先周时代,周人先祖就曾活动于陇东,......
-
〓 知己知彼,关爱特需老人——如何与阿尔茨海默症老人有效沟通
近期热映的电影《妈妈!》生动讲述了世间最平凡而伟大的母爱,也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这一群体拉到了社会关注的镜头前。阿尔茨海默症也称智退症、失智症,是一种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今年9月21日第29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症日”的主题为“知己知彼,早防早智,携手向未来”。国内外最新研究表明,在患病前期、早期......
-
〓 彰显敦煌文化的时代价值
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特殊表达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
-
〓 目录学是西方汉学研究的基础——考狄及其《汉学书目》的贡献
图一做中国学问,文献学是基础。“文献学”一词源于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说的“全祖望,亦私淑宗羲,言文献学者宗焉”。他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明清之交各大师,大率都重视史学——或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当代文献学大家张舜徽先生在谈到中国文献学时,总结历史,阐明近义,对中国文献学做了很好的表述。......
-
〓 早期《诗经》的形成与编纂
从战国秦汉时代的文献来观察,先秦时代存在两个诗歌文化传统:音乐文化传统和文本文化传统。二者相互交叉,原是一个整体,但很早就有了比较明显的分际。音乐文化中的两周歌诗,至西晋荀勖修改雅乐而最终消亡。文本文化中的诗,在春秋时代的外交场所中被引用,已经开始了经典化过程。西汉以后的《诗经》明显属于文本文化传统。 近年来学者......
-
〓 “终焉怀故土,遂尔弃殊伦”——纪念土尔扈特东归壮举250周年
250年前,土尔扈特人在渥巴锡领导下破釜沉舟、义无反顾举族东归,离开生活了近一个半世纪的伏尔加河流域,历尽艰辛,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回到了被他们称为“太阳升起的地方”。这场横跨欧亚大陆、震撼中外的历史活剧,是历史研究中一个永恒的命题,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今年适逢土尔扈特东归250周年,对这一震撼心灵的历史场景......
-
〓 中国考古学百年历程回眸
今年10月,是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发掘100周年,也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
-
〓 走近民众的《花部农谭》
清嘉庆年间,扬州通儒焦循创作《花部农谭》,其“自序”短小精悍,却可独立成篇,篇中充满对民间地方戏的褒扬,而隐含其后的是作者“礼乐自任”的士大夫精神和对民众坚定的教化态度。《花部农谭》创作于被称为“花雅之争”的清代戏曲发展变革时期。“花部”名称最早出现在李斗《扬州画舫录》中:“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
-
〓 孟子论为政者的仁爱与责任
人们通常理解的性善论,是说每个人都有善性,或者说人具有成为好人的潜质。这种从道德范畴理解孟子的“性善论”,不能算错,但孟子的性善论还有更为深层的含义。就《孟子》文本来说,善的最终考量标准要落到为政者是否尽到了“民之父母”的责任之上。为民父母,要有“不忍人之心”。如果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要掉到井里,立即会激起“怵惕恻隐之......
-
〓 规范汉字是时代的选择
【规范汉字大家谈】 编者按 “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作为中国文化传承标志的汉字,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文化血脉。然而,随着手书体被数字化,汉字字体更加多元,一些所谓的“艺术字体”,粗俗草率地对汉字进行夸张变形,以博人眼球。这不仅背离了汉字的书写规范、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更对广大群众形成了不良示范。日前,国......
-
〓 王岳川:大美书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汉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四大古老文明中唯独中华民族的汉字传到了21世纪。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中说:“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今天全世界掌握汉字汉语的有17亿人,占整个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中华文化传承不断......
-
〓 驴鞠:唐代贵妇打球骑的是驴
驴,在人类社会被用作驮兽已逾数千年。最早的家驴,在距今6000—5000年时由非洲野驴驯化而来,主要用于驮运。在家马出现之前,驴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被普遍使用在商业贸易中,青铜和铁器时代则广泛出现于近东地区的贸易路线上。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将驴作为驮兽使用带到了欧洲和西亚。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中国现在的家驴,皆有着非洲......
-
〓 时代性是语言的生命力所在
编者按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观察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窗口。在语言的诸多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最敏感、最开放的部分,能够快速而生动地记录社会变迁、反映人民心声、描述世界万象,也因此被看作是时代的“晴雨表”。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人们的语言生活日益丰富多元,语言的发展演变也趋于加速,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