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文学长河中沉浮的运河城市
在漫长的历史上,运河两岸曾兴起过数十座城市,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富集区。今天的运河城市不仅遗存了大量的建筑、闸门、码头、驿站、桥梁等物质文化遗产,也保留着数不清的方志、笔记、小说、诗歌和艺术。真实记录了运河城市的空间变化、历史沿革、人口聚散、商业兴衰和文化变迁。首先,没有运河城市......
-
〓 豪放词风的形成
宋词风格多样,简而言之,则分婉约与豪放两体,明代张綖《诗余图谱》云:“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论词者向来都以婉约为正,豪放为变,而变者则自东坡始,宋人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为豪放词风的开创者,而贺铸则是苏轼与辛弃疾之间的过渡者,似乎已毋庸置疑,然细观苏轼之前......
-
〓 如何“识得东风面”——谈谈“东风”的文化内涵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古今文人托物言志的重要意象。“东风”一词较早出现于《楚辞·九歌·山鬼》。在“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带有灵性的春雨中,作者怡然自得地等待神女,竟然忘记了归期。 在我国古诗词中,“东风”一词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其他几个方向的风。这主要是由于东风意指春风,具有美好寓意,也与我国东临大海的地理......
-
〓 塞北诗人江南风——萨都剌诗歌的南方书写
宋代文学与江南的关系相当密切,而元代文人笔下的江南也值得我们探究。有元一代多民族交往交流密切,查洪德先生认为元代文化精神的最大特点是“大”:气象宏大、大气包容。虽然多种文化在元代有冲突,但还是以和谐为主,笔者认同这个看法。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雁门人,有诗集《雁门集》,留存无碑传,其生卒年有争议,泰定四年(1327)......
-
〓 20世纪词学十事
20世纪词学十事,说的是20世纪中国今词学的十件大事。中国今词学是与中国古词学相对应的一个命题。中国词学以1908年王国维发表《人间词话》、倡导境界说为界划分古今。此前为古词学,此后为今词学。古词学一千年,今词学已过去一百年,一百年之后还是今词学。20世纪是一个时间概念,借以界定今词学在中国词学发展进程中所占居位置及所......
-
〓 吐鲁番:中华文化的多元历史场域
2022年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考察时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势必会推动我国文物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吐鲁番是......
-
〓 “同治中兴”与经学学术
同治帝在位期间,晚清中国在长久积弱之后出现了一段短暂的复振,史称“同治中兴”。这段时间政治相对安定,经济有所恢复,外交获得喘息之机,新兴的军事工业开始建设发展,文化教育也体现出相当的活力。地方督抚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首,中央政府以恭亲王、文祥等为主,“中兴名臣”上下努力,使得古老文明于衰败至极的地步得以恢复和延续......
-
〓 域外《尚书》学传播与流变
作为中华民族的元典之一,《尚书》不仅在建构中华民族精神层面有重要价值,其在东亚文化圈的重要作用亦不容忽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尚书》流入西方世界,成为西方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管道。《尚书》东传与东亚文化圈的建构 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的《四书》《五经》形塑着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也塑造着一个民族的影响力。蕴......
-
〓 越南使臣的北使诗路
越南,周称越裳,秦为象郡,赵佗纳其入南越国版图,汉武帝于今越南中部与北部设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唐设为安南都护府,宋开宝元年(968)丁部领建大瞿越国,古越南北属中国郡县时代结束。丁部领太平元年(970)即遣使如宋结好,开宝六年宋太祖册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据《大越史记全书》《大南实录》《殊域周咨录》《续资治通鉴》《明实......
-
〓 宋词中的冬至节俗
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至日、长至、日短至、南至、冬节、拜冬、亚岁等。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古人通过观测太阳和北斗星,形成了早期的时间观念,建构了最早的时间体系,商朝末年,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节点基本确定。到周代,选取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作为新年起点,《太平御览·时序部》记......
-
〓 沈从文的史学观与研究方法略论
20世纪是我国学术发展成果丰硕的时期,其中,沈从文的名字一定不会令人陌生。他不仅用优美的笔触描绘一幅幅湘西边城的秀丽美景、展示一个个淳朴真实的人物故事,同时深耕物质文化史研究领域,对中国古代的服饰、丝绸、染织、瓷器、铜器、玉器、漆器、家具等物质文化史专题都有所建树,《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是其代表作之一。回顾沈从文......
-
〓 热点观察: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近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广泛关注,这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包括中国茶文化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走向世界。无论是在国际性会议、赛会活动举办进程中,还是在中国文艺作品的对外传播过程中,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都在不断彰显。不断......
-
〓 陈子昂作《座右铭》献疑
《座右铭》“事父尽孝敬”一文,现存最早的陈子昂集刻本明弘治四年杨澄刻本《陈伯玉文集》不收,今天所知明代的所有抄本、刻本陈集也都不收,直到清编《全唐文》才补进陈子昂的文章中,此后童养年先生的《全唐诗续补遗》卷一又补入陈子昂名下,题下小注说“《陈伯玉集》未收”“《文苑英华》七九〇《铭》”。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上海古籍出......
-
〓 从梅兰芳的京剧外交说起——京剧国际传播中的“融合话语”
2022年1月6日,由著名京剧程派表演艺术家张火丁主演的“京剧电影工程”收官之作——《锁麟囊》在浙江象山开机。这是继《捉放曹》之后我国第二部使用8K全景声拍摄的电影,也是京剧经典剧目与最新电影科技融合的最新尝试,如张火丁所说,“京剧电影工程是京剧对外传播的最好方式之一”。事实上,从1852年10月的广东粤剧团在旧金......
-
〓 普及与提高并重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中国的乡村振兴进入新征程。语言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因素,是激发乡村潜能、释放农村生产力的内生性要素。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语言助力乡村振兴的主体与核心。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地努力,目前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已达到80.72%,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采取一地一策、差异化发展的策略,进一......
-
〓 学术笔谈:唐五代宋初敦煌私社的社会功能
主持人语 本期主持:郝春文(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名誉会长) 本期主题:古代敦煌民众的社会生活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强调“要加强敦煌学研究”。“敦煌文献等重点古籍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敦煌文书是敦煌学研......
-
〓 从三星堆到金沙:展现中国上古精神世界的知识图景
四川广汉三星堆新发现祭祀坑的考古发掘,让世人再次感受到中国考古学在新时代的巨大成就和感染力。与举世闻名的三星堆遗址共享盛名的,还有坐落在今成都市城西的金沙遗址。金沙遗址是三星堆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具有许多和三星堆文明相同的文化因素,共同形成了中国西南早期青铜文化的基本风貌。三星堆以其谲诡奇异的青铜面具与人像,高大的青铜神......
-
〓 语言智能水平关乎国家语言能力
语言智能本来指人类在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所蕴含的各种语言能力,比如,语言逻辑思维能力,语言形象思维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水平的飞跃发展,语言智能早已突破人类本身的界限,发展成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模仿人类的语言智能,成为机器使用语言所产生的类似人类甚至超越人类的一种语言能力。语言智能与语言能力的关......
-
〓 中古彝典 盛世华章——《大唐开元礼》的成书及特色
中国古代礼典以《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为基,后世也陆续有以五礼(吉、凶、嘉、宾、军)为名的制作。修成于开元二十年(732)的《大唐开元礼》(以下简称《开元礼》)150卷,是现今所见年代最早、保存相对完整的一部中古官修礼书。在其之前,已有两晋南北朝历代的五礼编修,隋唐以来,又有《开皇礼》《贞观礼》《显庆礼......
-
〓 涨海声中的泉州:见证千年海上丝绸之路
2021年7月25日,在中国福州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4届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6处。泉州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宋末至元代时,“涨海声中万国商”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