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海钩沉:清代中越民间的边境贸易
越南(古代亦称安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并有着漫长的陆路边界线,双方边境贸易历史悠久。清朝时中越两国经贸交往频繁,形式多样,孙宏年根据官方介入的程度将之分为官方贸易、官方允许的民间贸易和非法的走私贸易。根据所依托的地理要素,又可分为朝贡贸易、陆路边贸和海上贸易(孙宏年:《清代中越关系研究:1644—1885》第16......
-
〓 上图藏《八大家文抄自怡集》的文术观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古代散文之经典作家,其定名成于明人茅坤选编之《唐宋八大家文钞》(以下简称茅《钞》)。万历七年,茅《钞》在杭州刊行,此后家弦户诵,渐重于世。茅《钞》的流播助推了选评唐宋八大家文章的风气,各种同类型选本前后涌溢。这些选本在编选旨趣、选文好尚以及文道观念上虽有所区别,然其讨论,大抵不出道与文两大范畴。上海......
-
〓 李攀龙“胡宽营新丰”式的拟古乐府
后七子李攀龙论诗专主模拟,其《沧溟先生集》收录“古乐府”两卷,绝大部分是拟古题之作。中国现当代几部文学史对其“胡宽营新丰”式的模拟之作评价不高。事实上,“胡宽营新丰”只是模拟方法,既求形似,更求神似。 其《拟古乐府序》:“胡宽营新丰,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鹜于通途,亦兢识其家。此善用其拟者也。至伯乐......
-
〓 文人游艺与建安文学的生成
游艺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活动,从其产生时起就是中国文人文化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建安时期,游艺在文人生活中的价值和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其性质、内容、形式都发生了新变。这一新变促成了游艺文学的生成,丰富了建安文学的类型,也标志着游艺对文学的影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首先,文人游艺的新变是建安游艺文学生......
-
〓 论《庄子》的以“大”为美
我们常说汉赋以“大”为美,事实上,以“大”为美从先秦就开始了。《山海经》所记英雄神话里,如女娲、夸父身上就有这种倾向;春秋时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四十一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四十五章》)等;战国时期庄子寓言则达到一个高峰。庄子“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尤其精于历史、神话......
-
〓 陈望道的诗学观
陈望道存世文章中,文学作品极少,小说和散文仅有6篇,而新诗则有22首,大部分创作于1921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望道同其他当时的进步知识分子一样,试图从语言文学方面探索出一条教育、拯救国民的道路。20世纪20年代前期,陈望道编辑《民国日报·觉悟》,关注中外诗坛的动向,在该报上多次讨论关于新诗韵律的问题;20年......
-
〓 郦道元的实地考察与《水经注》的撰作
【《水经注》专题】 我国古代历来有重视记载河湖水道的传统,从先秦时期成书的《山海经》《尚书》到汉代的《史记》《汉书》等典籍,都保留了大量相关信息。东汉以后则有多部以《水经》为名的著作问世,其中有一部三国时期成书的《水经》,记述了全国137条主要河流的情况。北魏时期的郦道元嫌其简略,乃以其为纲,增广河流水系至259......
-
〓 《庄子·秋水》“小大之辩”的三重意蕴
按照通行编撰体例,虽然“秋水”常被列为《庄子》“外篇”中,但历代笺注大家和诸多学者并没有因其非“内篇”而忽视其理论价值,恰恰相反,他们一致强调“秋水”在《庄子》中的重要性,如王夫之认为“此篇因逍遥游、齐物论而衍之。”(《庄子解》)学者陈引驰认为,“《秋水》或许可谓是《逍遥游》 和《齐物论》之间的一个连锁、一座桥梁。......
-
〓 王学典: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最佳机遇已经到来
——写在新冠疫情全球加速蔓延之际中共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建议稿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之所以认为这是一个重要命题,是考虑到以下几重因素:1、“中华文化”的概念在十八大以来党的文献中第一次出现。这里没使用“中国文化”,也没使用在党的文献中最流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概念。为什么?“中华优秀传......
-
〓 欧、苏风神与金代四六文创作
金代四六研究,既要面对元承宋统而排斥辽、金的偏颇史观,也难摆脱反骈重散的文章价值理念,故迄今涉足者殊少。清人谓“自靖康之难,中国文章载籍,捆载入金源,一时豪俊,遂得所师承”,复云“金之奄有中原,条教诏令,肃然丕振,故当大定以后,其文章雄健,直继北宋诸贤”,皆非虚语。事实上,中原文化的广泛传播的确为金源文坛的兴盛提供了可......
-
〓 水稻与中国历史地理
【光明学术笔谈】 从历史来看,稻米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历史的走向、人口的增长和文化的认同等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使长久以来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认知受到了挑战。其后长江中下游地区更多的四五千年到上万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
-
〓 君子儒的期待——孔子与子夏关系新说
君子儒的概念是孔子提出来的。 《论语·雍也》:“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历代注家都认为这是夫子对子夏的批评。在这种解读里,儒被理解为学者、儒生;君子与小人则被理解为蕴含褒贬的道德概念,分别述指明道与矜名、为己与为人、好义与好利等行为或价值取向诸相应内容。程树德认为诸说“过贬子夏”,方法则是将这里......
-
〓 化直露为含蓄,避粗俗而典雅 讨喜的谐音
出行扫码、返程上报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吉祥码”“安康码”“京心相助”等防疫健康信息查询和报送平台已被大家熟知。“吉祥码”是吉林省健康码,“安康码”是安徽省健康码,“京心相助”是返京人员疫情防控报到平台。这些命名,都是利用语言的谐音,人为地加以创意而赋予新的寓意。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同音词,为......
-
〓 易道与天文:文化蕴涵之探析
中国古代天文学,堪称古文明之肇基与渊薮。古代先贤,仰观浩瀚苍穹,俯察方位分野,记录天象变化,确定星宿排列,测算日躔月离,了解黄道白道,标记景昃朔望,创制演进,从观象授时到制定历法,“敬授民时”“以前民用”,发展出包罗众多形态、记录丰富数据、具有精妙特色的以历法制定为核心的天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古代天文学......
-
〓 试论中华传统君子人格
“君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传统中国人评价人品的重要尺度。“君子”一词在《周易》《诗经》中已大量出现,最初是对统治者、贵族男子的尊称。到了春秋时期,孔子丰富了这一词语的内涵:“君子”不仅仅是指那些贵族官僚了,更主要的是指道德完善、品行高尚的人;相应地,“小人”多指那些道德有疵、品行不正之人。君子、小人......
-
〓 从出土文献看汉《诗》分卷
《汉书·艺文志》记载,“《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毛诗》二十九卷”。但鲁、齐、韩三家《诗》具体如何分卷,《毛诗》多出的一卷到底是什么,一直都有争论。王引之认为鲁、齐、韩三家《诗》二十八卷分别是:十五国《风》为十五卷,《小雅》七十四篇为七卷,《大雅》三十一篇为三卷,三《颂》为三卷,合起来二十八卷。至于《毛诗......
-
〓 黄河: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根
几千年前,中华大地形成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众多的文明雏形,考古学家将此形象地比喻为满天星斗。其中,能延续并发展成为中华文明主体的都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这绝不是偶然。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中下游地区绝大部分属于黄土高原和黄土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疏......
-
〓 中华成语的尚老意蕴
老,甲骨文字形像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说文解字》注为“言须发变白也”。“须发变白”是岁月沉淀的结果。在这漫长的人生历程中,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宝贵的家庭财富和社会财富。熟语有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汉语中有大量与老年相关的“涉老”成语,这些成语构建了老年群体积极健康的个人形象和社会形象,是千百......
-
〓 慎终追远的当代语境与转化
曾子的名言“慎终追远”,现在可以在许多殡仪馆和墓园中看到。但随着这句名言的过度流行,它就像很多口水化的成语一样,其真实含义反而越来越遭到遮蔽。 严格说来,“慎终”和“追远”是两个概念,慎终是针对丧礼而言的,强调的是对死者尊严的维护;“追远”是针对祭礼而言的,强调的是对远祖的纪念与缅怀。《礼记·昏义》有言:“夫礼,......
-
〓 从“诗成而缀题”到“先立题后赋诗”
我们现在的诗歌都是有题目的,最初的诗歌却并非如此。从命题角度考察,中国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从先有诗后立题到先有题再作诗的两个阶段。“先有诗而后标题”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回到《诗经》的历史现场,撇开文本内容不论,单是题目就很复杂。顾炎武在《日知录》“诗题”条中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