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企业家张謇的民办教育理念
在近代轻工业和教育史上,清末民初的张謇是一个值得记取的名字,他前半生命途多舛,41岁中状元之后,将主要精力投入企业和教育。张謇先创办大生纱厂,随后在办企业的同时竭诚兴办教育,开启了他实业救国、教育兴邦的宏伟事业。他以大生纱厂为本,一生兴办二十多个企业,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成为近代民营企业家的卓越代表;继筹建民办通州师......
-
〓 《锄禾日当午》作者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收入中小学课本的有名的悯农诗,在十多年前,曾有过一场著作权的聚讼。 原来,对这首名归于唐代李绅的诗,有人突然发现在清人编的《全唐诗》中,居然又出现在聂夷中的名下。并且在聂夷中名下收录之后,还注有“此篇一作李绅诗”。这一发现,就使这首在清代已是“妾身不明”的诗......
-
〓 《梦华录》之外——宋代官妓的命运
近日电视剧《梦华录》热映。该剧改编自关汉卿的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在《梦华录》中,曾为官妓(又称“官伎”)的赵盼儿可以凭借自己的双手开茶馆自食其力;编入乐籍的宋引章身穿绫罗绸缎,受尽达官追捧;东京名妓张好好自认身份高贵,与“以色侍人”之贱类划清界限。那么宋代官妓的命运究竟如何?《梦华录》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历史事实呢?......
-
〓 寒山:触目皆在的痕迹——日本接受唐诗的一种别调
日本禅学研究大家柳田圣山说:“寒山的笑象征着禅的世界。”夏目漱石说:“有人被蜂蜇,是寒山还是拾得?”这匪夷所思的一问,却是深受日人喜爱的俳句,寒山在日本的独特地位可见一斑。事实上,近世以来的日本,寒山触目皆在,宗教、哲学、诗歌、绘画、小说、戏剧等都有其存在的痕迹。寒山实为对日本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化名人之一。检视其传播......
-
〓 秦陵的考古发现、研究及其价值
【光明学术笔谈】 本期主持: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本期主题:秦史与秦文化研究的新认识 主持人语 由于秦统一及秦政建设对中国古代历史进程影响深刻,秦史与秦文化研究历来受到学界重视,近年多有论著面世。许多研究者突破以往专注政治史的学术惯性,力求全面探索并说明历史的真实,提出了若干新见。多学科理论与......
-
〓 秋风夕阳与梅妻鹤子——从刘长卿浙东诗看其对林逋诗风的影响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宣城人,世称刘随州,大历诗风代表作家之一。刘诗现存509首,其中涉及浙东的有近50首,这些诗以酬赠唱和、送别抒怀、山水风景为主要题材,多为作者安史之乱后南渡的作品,诗风幽隽娴雅,韵致清丽。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人,世称林和靖,宋初“晚唐体”代表作家之一,著名隐逸诗人,有......
-
〓 光明学术笔谈:从制度建设看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主持人语 ■本期主持:李世愉(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本期主题:科举制度与中国古代制度创新及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离不开各项制度的建设与创新。科举制度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选官制度,尽管有其弊端与不足,但从制度建设与创新的角度而言,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自隋唐至清末1300年间,这一制度以其特有且不断完......
-
〓 汉赋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汉赋虽荣膺“一代之文学”美誉,但两千年来一直备受研究者冷落,真正意义上有体系有深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初的汉赋研究集中于汉赋价值论和作家作品论,以龚克昌《汉赋研究》(1984)为代表,有褴褛开疆之功。此后研究者多集中于汉赋艺术论与汉赋文化内涵研究,以万光治《汉赋通论》(1989)、章沧授《汉赋美学》(199......
-
〓 出土文献与《诗经》早期书写
随着出土材料的增多,早期中国经典书写日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而《诗经》尤为学者所关注,其原因大抵有三:一是出土《诗经》材料多;二是出土《诗经》显示出文本形态的多样性,尤其是异文丰富;三是《诗》基于讽诵所呈现出的文体特征。缘此,有学者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文本缺乏稳定性。他们认为,单个诗歌文本是理念和表达之“共享整体”的......
-
〓 论《诗品》对《诗经》传统的接受
清人章学诚评论《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非常精确地揭示了《诗品》与《诗经》的关联。虽然《诗品》主要品评的是汉魏至齐梁间文人五言诗的创作成就,但离开了《诗经》的传统,就无从谈起。那么,钟嵘《诗品》到底是如何接受和发扬《诗经》传统的呢? 首先,钟嵘在突出五言诗体制优势的同时,并未否定《诗经》的典范价值。他在《诗品》......
-
〓 热点观察: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近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广泛关注,这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包括中国茶文化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走向世界。无论是在国际性会议、赛会活动举办进程中,还是在中国文艺作品的对外传播过程中,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都在不断彰显。不断......
-
〓 论《庄子》的以“大”为美
我们常说汉赋以“大”为美,事实上,以“大”为美从先秦就开始了。《山海经》所记英雄神话里,如女娲、夸父身上就有这种倾向;春秋时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四十一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四十五章》)等;战国时期庄子寓言则达到一个高峰。庄子“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尤其精于历史、神话......
-
〓 辽代文学中的美趣
《辽史·文学传》说,辽起松漠,礼文之事固所未遑,但其风气刚劲,“然二百年之业,非数君子为之综理,则后世恶所考述哉”。说明辽代文事逐步成为社会统治的重要内容,显现出风气刚劲的独特风致,体现在审美取向方面,既质实有物、美善一体,又多元异质、繁彩纷呈。通览陈述编《全辽文》,共计出现了91处“美”字,不论是简洁有力的口语记录,......
-
〓 官学下移与君子“文质彬彬”
【青年学者论坛】 先秦儒家的君子理念并非凭空产生,其渊源有自。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官学下移是推进先秦儒家君子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目前研究状况而言,学界对官学、私学关系下的君子观念如何发展这一问题并未足够重视。实则二者紧密相关,私学并没有完全抛弃官学的教育理念、目的和方式,“君子”是联结二者关系的一个重要概念......
-
〓 唐代区域市场的形成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繁荣景象。其中,经济领域的进步尤为显著,出现了所谓“唐宋变革”和“中世纪城市革命”。施坚雅在《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提出,19世纪晚期中国形成了9个具有经济史意义的区域,并认为“在西北,只有到了唐代才有充分整合的大区规模的城市......
-
〓 《史记》古写本学术价值谫说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们考察先秦秦汉历史的重要依据。从传本面貌看,现存的《史记》主要以刻本为主,北宋以前的古写本存世有限,目前调查所知大概有二十多件,其中汉简写本一件、敦煌写本五件、日本古写本十余件,另有古代日本学者注解《史记》的传抄本数件。此外,......
-
〓 极简陶渊明接受史
越是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接受史总是越丰富,头绪纷繁,资料庞杂而且数量巨大,如果陷入其中,就难以自拔,容易作漫长的博而寡要的综述。这时的救偏之策之一也许是在通观全局之后,先就此中若干紧要的节点做出简要说明,清理出线索来,然后再来细细理会。这里拟就中国文学史上的陶渊明(365-427)的接受史做一极简的叙述。一伟大的诗人陶......
-
〓 杨凝式《韭花帖》答谢人考略
杨凝式《韭花帖》为我国书法史上著名行书法帖,释读为:“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余。铭肌、载忉,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凝式状。”此帖多认为是写给友人的答谢书札,但短短65字措辞极尽谦卑,其中必有玄机。鄙意此帖乃杨凝式呈送后周武帝的......
-
〓 重其文德之光华——紫禁城的规划之道
紫禁城规模恢廓,意象深远,是世界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宫殿群。它分为前朝和后廷两部分,前朝主要建筑有中轴线上的三大殿(永乐时名“奉天”“华盖”和“谨身”,嘉靖时更名为皇极、中极和建极,清顺治时改称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和东西两侧的文楼(清称体仁阁)、武楼(清称弘义阁)、文华殿和武英殿。后廷主要建筑有中轴线上的三宫(即乾清宫......
-
〓 金文文学的叙事特征
图一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的起源和发轫期,商周金文是探索古代文学在先秦时期发展历程的重要的第一手共时资料。商周金文中有不少叙事性质的铭文,叙述器主生平事迹以及建功受赏等事项,类似于后世记叙文体。但较之后世,商周金文中的叙事无论是在叙事要素、叙事顺序还是叙事视角等方面,都具有自身较为明显的特征。 叙事要素常可省略。完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