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药山惟俨的宗系和禅风
内容提要:药山惟俨一般认为出自石头希迁,因而其下出的曹洞宗也被划归青原一系。本文以唐伸《澧州药山故惟俨大师碑铭》等为依据,认定药山应为马祖弟子,其宗风亦近洪州,故实属南岳。关键词:药山;禅宗;青原;南岳药山惟俨为唐代禅宗大师,过去一向被认为是石头门下的名德,其下出曹洞宗,法脉绵延,影响深远,然自南宋以来,临济宗人复出新......
-
〓 史海钩沉: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浅探
“海上丝绸之路”(也称海上丝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的统称。学界一般将其划分为两条线路:“南海丝路”与“东方海上丝路”。但人们在谈到海上丝绸之路时,多想到的是“南海丝路”,却很少提及“东海丝路”。实际上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有着悠久的历史,重视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传承东方海上丝绸......
-
〓 研究心得:管窥中国古代符瑞文化
符瑞,或称之为“祥瑞”“瑞应”“祯祥”“符应”“嘉瑞”“嘉祥”等,是古代帝王承天受命、施政有德的征验与吉兆。符瑞文化生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新天道观念的形成是其产生的关键因素,图腾崇拜、征兆信仰、史官文化等因素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符瑞文化产生后,经历了先秦滥觞、秦汉繁荣、魏晋嬗变、六朝整合、唐宋复兴和元明清衰落几个主要阶......
-
〓 屈原之时
屈原对生命的有限性有着清醒的认识,《离骚》中多次用到带“恐”字的句子,抒发时间的紧迫感,如“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岁月匆匆,屈原渴望尽早建功立业,这既是一种自我鞭策和激励,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王逸说:“言我念年......
-
〓 《古冈遗谱》与岭南古琴派
《古冈遗谱》是宋代遗留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古琴曲谱。古冈即古代冈州,清代才改名新会。南宋末年,金元入侵中原,南宋皇室被迫从临安(即今杭州)南逃至福州,最后逃至冈州改号祥兴。1279年(即祥兴三年),冈州被破,丞相陆秀夫背负少帝赵丙投海而殁,从而结束了宋代的历史。相传《古冈遗谱》就是当时留下来的古琴谱。宋朝皇室的南移也把中原......
-
〓 西方的中国点文学研究(下)
2、戏剧小说研究戏剧研究中国古典戏剧与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戏剧和日本能剧是世界戏剧史上四大戏剧形式。中国古典戏剧输入西方有一个明确的起点,就是法国传教士马若瑟(Fr .J0seph de Premare,1666-1736)节译的元人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对西方影响最大的,也莫过于《赵氏孤儿》和《灰栏记》,两者分别经过......
-
〓 天下人格与天地人格
追溯原始宗教及夏商文化就可发现,华夏民族经历了一个祭祀帝神的漫长时期,而借此肃穆的祭祀礼仪活动,最终不仅没有委身于观念中的帝神,反而积极培塑了自己的心灵品质和精神体验,使得中国近3000年以来构建人格中心的传统文化成为可能。 “人格”一词在西方文化体系中,不论是古希腊时期的戏剧表演,还是近现代的心理疗治,......
-
〓 《道德经》带给我们的文化自信
宋代晁补之《老子骑牛图》 资料图片元代赵孟《老子》书法(局部) 资料图片《道德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伟大的经典之一,拥有一个精深玄奥的思想体系,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价值,故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道德经》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远播海外,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道德经》在历史长河闪耀出来的哲学......
-
〓 史海钩沉:清代女性结社考论
清代最显著的女性文学创作现象莫过于结社蔚然成风。这些女性诗社多数有自己的名称、诗作主张、日常规范的社事活动;诗社成员在业师或诗社领袖的奖掖支持下进行文学创作,由其评点作品、裁定名次;成员之间亦经常唱和往来,切磋诗艺。通过结社,女性的创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知名度也随着社事活动得到提高,并且渐次构建了由家庭到社会的交......
-
〓 牟宗三关于“生命问题”的思想浅探
【内容摘要】牟宗三一生发愤从事文化生命之疏通,以开民族生命之途径,促民族生命与文化生命的合一。其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生命的学问,生命主要是由道德理性的逻辑构成。中国哲学首要关注的是对生命的安顿,而西方则是自然,主张继承中国文化生命的传统的同时,吸收西方的文化生命中的有益元素,特别是科学与民主。同时,牟宗三把个人生命的感......
-
〓 魏晋清谈研究述评
内容提要:魏晋清谈是我国中古史上最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化现象,历来研究不绝。古代的清谈研究多注重政治批评,近代以来始转向文化研究,并在清谈起源、清谈分期及流派、清谈内容、清谈之形式问题及清谈的评价等方面形成了热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键词:魏晋清谈;研究;述评清谈是我国中古史上最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化现象,因其伴随魏晋玄风而兴......
-
〓 论“清华简”求证于《孔传》尔后立、依附儒经正其名
作者简介:陆建初,1953年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云大中文系。著有《尚书史诗考》、《古陶瓷识鉴讲义》、《雕塑大师江小鹣传》、《智巧与美的形观》等。 一、绪言暨及“清华简”之整理与评判宜分家“清华简”整理释读,泽被学众,功莫大焉。但整理与论判则事分两端,前者捐“公有”于学林,后者则“私家”之言,非可一概此学。余也寡闻......
-
〓 传统文化中的“立制”问题
编者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有制度优势 直到今天,一谈起儒学,很多人还是把它与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画等号,认为它是完全彻底地为封建社会服务的。于是,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便被分割开来,对立起来了。以这样的心态与观念,去面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课题,就难免会心存疑虑,底气不足;就难以正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
-
〓 《周氏太极图》原图考
内容提要:关于研究《周氏太极图》的源流问题,分而言之,当有源头和流变两个问题。就其源头问题而言,是图之原貌究竟是何许样子?这是目前学术界尚未涉及的课题。本文以朱震所列周敦颐《太极图》“动阳”二字的标注为突破口,对比杨甲《六经图》、《道藏 ? 周易图》所列及朱熹改造等诸流变图,结合周敦颐《太极图易说》及《易通》的文字叙述......
-
〓 东坡爱竹——谈苏轼的咏竹诗画
寒冬来临,花木凋零,江南的竹林却绿荫葱葱,苍翠欲滴。竹子挺拔刚劲,虚心有节,能在严寒中迎战霜雪,为历代文人所喜爱。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就是个爱竹者。 苏轼号东坡居士,学识渊博,兼善书画诗词文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风格雄浑,挥洒自如,为宋诗代表作家之一。词作极富创造性,题材广泛,境界阔大,是豪......
-
〓 林桂榛:“五行”说源于天道历数考
林桂榛,男,2012年6月于武汉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江苏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本文缩改自博士论文《天道天行与人性人情——先秦儒家“性与天道”论考原》博士导师:武汉大学教授郭齐勇通讯评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庆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万耕范文澜说,阴阳五行说是中国天字第一二号学说;齐思和指出:“吾国学术思想,受五行说之支配最......
-
〓 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的制约
一般而言,汉武帝之后直到清代末期,儒家的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道德的至上性和意识形态的排他性,对它的认同是任何政权取得其统治合法性的基础。作为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道德规范,儒家的纲常伦理及其价值观的自然延伸,事实上即成为一种与体制相补充的制约帝王的道德力量。孝顺伦理在以“君臣父子”为代表的儒家纲常伦理中,如果说“君臣”能......
-
〓 大宋史视野下的民族关系
民间不绝于耳的“崖山之后无中国”论,其偏颇正在于自囿于宋朝汉人的立场,把中国的内涵局限于中原汉族王朝,把文化中国的进程终止于宋朝文化,却无视中国与中华民族都是与时俱进的复杂共同体,中华文明也处在不断变化与丰富的曲折过程中。当下讨论宋代民族关系,首先必须摒弃宋朝中心论与民族偏见,而将其置于大宋史视野下与唐宋变迁的长过程中......
-
〓 宋代新儒教哲学述论
内容提要:宋儒哲学以“理”为终极关怀,故称之新儒教哲学。理论建设可上溯李翱的“复性”论,它是宋代新儒教哲学分辨理欲、变化气质学说的先导。张载提出“气”本体论,并分别“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将天理人欲之辨植入新儒教哲学系统。程颢、程颐把具有神学目的论的“天”,变成抽象的哲学本体的“理”,建立起“理”本体论,完成了新儒......
-
〓 向来枉费推移力,今日水中自在行——宋诗中禅的理趣
内容摘要:有宋数百年间,理学独尊天下,禅风如火如荼,宋代文人,释也罢,儒也好,或身居庙堂之高,或浪迹江湖之远,他们的诗歌创作,重说理,尚议论,并以“悟”为入理、入道的途径,在形式上不主故常,有明显的散文化的倾向。诗亦偈,诗亦文,重理而以意胜的宋诗,无处不洋溢着禅的理趣。关键词:宋诗;理学;禅学;说理宋儒多严毅,甚至流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