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冰墩墩”“雪容融”译名:汉语拼音的“融”创新
“冰墩墩”和“雪容融”两个可爱的吉祥物以满满的“未来感”和“中国风”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奥运会的形象大使,奥运会吉祥物担负着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奥运办会理念、宣传主办城市历史文化、营造盛会气氛的重要使命,其命名既要带有举办国特色、富有美好的象征意义,也要考虑国际影响力和传播性。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
-
〓 以数字映射古代文学经典
大数据及其相应技术已经对社会知识体系及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基于这一技术对古代文学经典文本进行深度而高效的分析,可使文学研究进入更宏观的视野,提高研究结论的精准性、稳定性及可验证性,促生新的研究理念、方法与范式。信息革命以来,古籍文献数据化积累和知识库建设卓有成效。浩如烟海的古籍,可以组成大小不等的任意文本集合,具......
-
〓 玄玉时代:华夏文明的曙光
从比较文明史视角看全球,世界五大文明古国均以农业立国,有四个文明始于面食加黄金崇拜,唯有华夏文明始于米食(北方小米南方大米)加玉石崇拜。从精神信仰方面探寻早期神圣化和神话化的圣物,在距今3600年前的中国全境之内,尚未生产过一件黄金器物。而代表我们国族精神最高价值的玉礼器生产,则始于10000年前的东北地区。历经数......
-
〓 读史札记:清代大运河沿线的粮船短纤
粮船短纤是清代大运河沿线以拉纤为生的劳动群体。清人丁显曾评价说“漕河全盛时,粮船之水手,河岸之纤夫,集镇之穷黎,借此为衣食者不啻数百万人”(《请复河运刍言》),可见短纤是大运河沿线的重要群体之一。在沿河地区,相比漕官、运丁、水手、商人等群体而言,短纤社会地位低下,往往被学界忽视,然而他们来源复杂、数量庞大、流动性强,对......
-
〓 在墨迹中永生的艺术——叹赏米芾的诗书画
米芾书画天下闻,叹赏者众多。作为北宋名家,其书画作品受限于各种条件,传世真品不够多,尤其是享有“米氏山水”(又称米点山水和米氏云山等)美誉的绘画,传世之作更少,但尽管如此,其书法和绘画在中国书画史上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米芾的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虽也有作品专集遗失的巨大遗憾,但传世之作还是比较可观的——多乎哉......
-
〓 多媒体阅读的“喜”与“忧”,和融合出版的“锚点论”
■无论技术如何进步,手段如何变化,出版行业始终是以内容为核心竞争力,因此出版产业是内容产业这一属性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而出版的终端消费者——读者,也正是以对内容的选择、吸收、消化为目的,内容既是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又是阅读者所期待、追求的目标。■全媒体时代的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
-
〓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思想悖论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红学史上最早以西方美学理论系统研究《红楼梦》的学术论文,最初分五篇连载于《教育世界》1904年第76号至81号,之后收入1905年出版的《静安文集》。这篇论文在清末时就有蓝公武对此进行引申发挥,此后又被钱锺书、陈铨、李长之、王恩洋等著名学者加以讨论,在2004年时还有不少学者为此写过文章纪念......
-
〓 湘学的经世致用传统
湘学作为湖湘传统学术,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经世致用的传统,深刻影响了湖湘文化建构与湖南人才培养。尤其是近代以来,形成了“湖南人才半国中”“中兴将相,什九湖湘”的格局,造就了大批经世济民的人才,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近代社会的转型。经世致用是湘学一以贯之的思想传统与价值取向。战国时追求美政理想、正道直行、以......
-
〓 全球史视野下中俄茶叶之路的变迁
17至20世纪的中俄茶叶之路是继“丝绸之路”之后联通欧亚大陆的又一贸易通道,但以往讨论多限于对中俄茶叶贸易和路线的线性描述,而忽视了它们发生在一个更为宏大的时空范围内,即全球史的时空范围:东西方在此相遇、碰撞、融合,茶叶的流动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具体结果便体现为茶路的变迁。笔者尝试将中俄茶叶之路......
-
〓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从稻作起源到稻米之路
【考古中国】 上山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浙江浦江上山而得名,距今11000年—8500年。目前已发现上山文化遗址20余处。在这些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和最早的彩陶。本刊特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撰文,介绍这两个“世界之最”的价值与意义。——编者按 考......
-
〓 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儒家富民论
中国古代的人本哲学,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是民本,在社会治理上的实践是重民生,善治的本质则为“厚民生”,富民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追求。这一点在儒家的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富民可谓是其根本性关切。程颐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此“本”之体现,概要说来有以下诸端。 富民是“政之急者”。在国家和社会诸多事务中......
-
〓 近代诸子学研究及其实践品格
近年来,诸子学尤其是近代诸子学研究逐渐升温,成为哲学、文学和史学等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话题。近代思想家的诸子学研究与肇始于乾嘉学派的诸子学一脉相承。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近代开始,梁启超等人便将二者视为“清代学术”的不同阶段,直至当下,学术界一直侧重强调近代诸子学与乾嘉诸子学的传承关系,而对二者之间的差异重视不够。事实上,......
-
〓 语言研究的世界眼光与中国情怀
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家的兴衰起落决定着科研与学科的起落兴衰。中国语言研究的发展亦符合这一规律。1898年《马氏文通》出版,一般被认为是中国语言研究古代与现代的分水岭。中国的古代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来说是“汉字”而非“汉语”,由而生发出了“小学”(音韵、文字、训诂);从研究指向上来说是为了阐释经典,实用性明显。这是由中国的历......
-
〓 非遗文化的休闲意义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大国,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我国是最早、最积极参与和介入国际非遗保护事务的国家,也是进入世界非遗代表作数目最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创造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它由我们的生活传承,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它包括了我们生命过程中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也包括了我们生存世界的我者与他者、人......
-
〓 热点观察:“丑书”作怪缘于对中国书法经典的漠视
创新不等于恶搞 突围不等于割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时代审美的承续标记,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活方式的传承,也是民族精神的显现。植根传统承续文脉,以文化人近年来,书法的发展和普及效果显而易见。......
-
〓 李白笔下的处世与自处
众多的作家,虽有才情,但由于创作题材单一,因而成就终究有限。与此相反,历史上伟大的作家,不仅才情过人,而且创作题材宽广,从多方面反映了他那个时代,因而成就卓著。李白无疑是属于后一种的。从李白留下来的作品看,他创作的题材是宽广的。他既写个人的志向、抱负、游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也写国家的动乱,人民的悲苦;既把笔触伸向社会现......
-
〓 岑参诗歌与凉州馆驿
丝绸之路驿站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重要见证。在唐代,丝路驿站既是军事防御、信息传递、物资往来的重要支撑,也是文人赴幕出使不可绕过的场所,文人对丝路驿站的题咏难以胜计,并借由驿路传诵流播。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诗歌堪称西域舆地实录,对西域驿站和馆舍着力写实刻画的,岑参也是第一人。从出土文献可知,岑参与西域馆驿关系密切。吐鲁......
-
〓 秦赵之争:军事与外交的比拼
战国七雄中,撇开偏安一隅而苟安的燕国、四面受敌国土日蹙的韩国不谈,其余五国各有优长。经济实力最强的是齐国,国土纵深最广的是楚国,变法图强最早的是魏国,而军事势力最强、骑兵和名将最多的则是秦国和赵国。秦赵本为同祖同源,是颛顼的后裔。商朝末年有名臣飞廉(又作蜚廉),其长子恶来为秦的先祖,次子季胜为赵的先祖。有学者认为秦赵二......
-
〓 兰苑撷芳——明清女性总集的编纂特点和流变
对女性作品的关注、编选于齐梁时已开其端,《隋书·经籍志》著录的多种《妇人集》即可见一斑,嗣后唐代蔡省风《瑶池新咏》可窥见唐代女性创作的盛况。不过,这些都只是奔涌长河发源时的涓涓细流而已,女性总集的编选还得等到明代中叶女性创作的繁荣之后才真正兴盛。从时代断限来看,明代之前的几种总集基本上都是当代作品的汇编,而明代则呈现出......
-
〓 方言文化受追捧的背后
“该教孩子说方言吗”“宿舍里最难懂的方言”“四川方言到底有多萌”“一个字代表你的家乡方言”……在微博话题榜上,这些与方言有关的热搜阅读量全部过亿。与此同时,以方言创作并传播的文学、歌曲、影视、综艺等作品也深受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喜爱。比如,热播剧《山海情》中的方言和剧情更加贴合,闽南语歌曲《大田后生仔》在短视频平台的播放量......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