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荒桥断浦”与“苏堤才晓”——说张炎的“春水词”
张炎以一曲《南浦·春水》,获得了“张春水”的美称,而作为这一作品本身,也一向被视为是诗人早期“寄情山水,流连风月”[1]的代表。但在不同的版本之间,这首词的面目并不一样。有的本子(下称“通行本”)这样写: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
-
〓 历时辞书引证超前举隅
这里所说的引证超前,是指历时辞书某义项下所引的例证时代超前于该意义出现的时代,在其所引书证的时代该项意义还没有出现。学术界有一句行话:“说有易,说无难。”指出历时辞书引例滞后是“说有”的事,只要发现有例证早于该辞书所引例证的时代,就可以证明其所引例证滞后。而指出其引证超前是“说无”的事,需要在较大的资料范围内进行比对,......
-
〓 中华美学关键词:道法自然的要义
●老子所说的“自然”并不是一个居于道之上的抽象存在,也不是外在于人类自身的客观之物,而是本然,是自然而然●在“道法自然”等观念影响下,古代中国孕育出了独特的美学系统。与西方哲人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不同,中国古人并不赞成逼真地复制现实,而主张在作品中呈现自然昭示的意蕴●领悟“道法自然”,有助于认识和尊重艺术创作特有......
-
〓 现代大学制度的“本土资源”与“道路自信”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京师大学堂匾额 中国正在走一条前所未有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大学,在模仿日本、模仿德国、模仿美国、模仿苏联之后,也越来越凸显自己的主体性和独特性。从掌握资源的政府,到各个大学的领导人,都在讲“要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那么,如何体现“中国特色”?为什么要强调“中国特色”?一 怎么样让大学真......
-
〓 专家论坛:朱子学的海外传播及其意义
南宋时期,朱熹在闽浙赣交界的武夷山地区开展文化学术的传承与创新活动,形成了著名的朱子学派,其影响遍及东南诸省。此时,朱熹的《四书集注》被钦定为科举的教科书和考试的标准答案,其学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上升为官方哲学,成为近古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和生活方式,影响中国社会600多年。朱子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成......
-
〓 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在《学人》第13期(1998年3月出版)刊登了我的一篇短文《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后,有两种很不相同的反映。有些学者认为,已经有了西方的解释学,没有必要创建中国的解释学,我们不必跟着西方的学术路子走。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创建中国解释学”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并建议组织一次有关此问题的讨论会,共同讨论一下是否有可能......
-
〓 国学博士论坛:“新民”与“亲民”
邓国元,男,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中国哲学专业2011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王阳明善恶思想研究》。博士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丁为祥 通讯评委:武汉大学教授 胡治洪 复旦大学教授 吴 震 儒家思想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经典的不断诠释。朱熹、王阳明、梁启超和徐复观在《大学》“新民”与“亲民”上......
-
〓 传统学术中疑古辨伪思想的发展(节录)
——《二十世纪疑古思潮》第一章、第二节
吴少珉等主编,张京华等撰著明清时代是我国辨伪学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学者们认真总结前人的疑辨成果,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产生了不少的辨伪学家和辨伪著作。如明初宋濂的《诸子辨》是我国辨伪学史上考辨子书的第一部专著;晚明胡应麟的辨伪专著《四部正讹》的问世,则标志着我国辨伪学的诞生。尽管明代造伪的风气颇盛,一些学者既疑古......
-
〓 日本与中国学有关的学会和研究会
日本的中国学学会,较具规模的有三个。一个是”日本中国学会”,它成立于1949年10月,在上野的学士院召开了成立大会。它包含文学、语言学、哲学三大部分,现在会员总数超过了2000人。这个学会的本部设在东京汤岛的孔子庙,这一事实本身具有象征性意味:它具有战前日本汉学、支那学的传统的侧面,从70年代后......
-
〓 《朝野类要》编撰者赵升考
一、绪说:关于《朝野类要》《朝野类要》是南宋人赵升编纂的一部笔记。与普通的文人笔记不同之处,是这部笔记具有的辞书特征。历来的书目著录,或是将其归入史部政书类、故事类,或是将其归入子部杂考类。这些归类都反映了《朝野类要》的这种特征。这部笔记的篇幅不大,只有两万余字,然而却分门别类地对宋朝的各种典章制度以及习俗用语的由来与......
-
〓 天命五年后金国的大福晋
天命五年(1620)三月,后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大福晋突然被废,《满文老档》于此事记载甚悉,却唯独未言大福晋系何人,这在当时大概并不成为问题,逮至后世,却引发了一场长期的争论,或谓此大福晋系继妃富察氏,或言其人乃大妃阿巴亥,各执一端,实难定夺。今细究其据,略发浅见,以求引玉。据《满文老档》载:“(天命五年三月小福晋)代......
-
〓 从“造篇”到“诵古”——春秋宴飨赋诗的历史渊源
胡宁,男,北京大学历史学2010级博士,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师,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春秋用诗与贵族政治》。 博士导师:北京大学教授 朱凤瀚 通讯评委:武汉大学教授 杨 华 浙江大学教授 贾海生 载于《左传》《国语》等典籍的宴飨赋诗现象,是春秋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特色之一。郑玄将“赋诗......
-
〓 《古冈遗谱》与岭南古琴派
《古冈遗谱》是宋代遗留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古琴曲谱。古冈即古代冈州,清代才改名新会。南宋末年,金元入侵中原,南宋皇室被迫从临安(即今杭州)南逃至福州,最后逃至冈州改号祥兴。1279年(即祥兴三年),冈州被破,丞相陆秀夫背负少帝赵丙投海而殁,从而结束了宋代的历史。相传《古冈遗谱》就是当时留下来的古琴谱。宋朝皇室的南移也把中原......
-
〓 《荷塘月色》引文纠谬二则
【摘要】《荷塘月色》是中学教材的“经典老文”,也是朱自清先生文集及一些现代散文集子必选的文章。其中两处引文各有一处可商之处,本文特提出加以讨论。【关键词】《荷塘月色》、于是、清、校勘《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之一,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散文精品,这篇散文也可谓中学教材中的“经典老文”了。笔者教学多年,拜读数......
-
〓 孟凡港:流散日本的中国古代石刻
石刻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献形式,因其突出的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而受到中外文物收藏者与文博机构的珍视。正因此故,自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古代石刻同其他文物一同流出国境。正如罗振玉所言:“尝闻我关津税吏言:古物之由中州运往商埠者,岁价恒数百万,而金石刻为大端。”(罗振玉《海外贞珉录·序》)其中,日本......
-
〓 国学博士论坛:《太平经》的“师道”思想
孙瑞雪,女,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2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道教“师道”思想研究》。 博士导师:四川大学教授 卿希泰 通讯评委:四川大学教授 詹石窗 北京大学教授 张广保 “师道”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伦理思想之一,近现代学者们在这方面的论述主要依据儒家文献,而对道家、道教典......
-
〓 20世纪中国回鹘佛教研究概述
今天的维吾尔族(古称回鹘)约有700万人,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但在历史上却并非如此。在9—15世纪间,他们的绝大多数都是佛教徒,他们用回鹘语文翻译佛教经典,创作佛教作品,开凿佛教石窟,绘制佛教壁画,使佛教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佛教在回鹘中的长期流行,又反过来直接影响着回鹘的历史与文化,以致成为回鹘文化史、思想史......
-
〓 《尚书》与《书》教传统
编者按本期所发的三篇文章,均与“诗教”或“书教”有关。韩高年先生的文章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梁启超的《诗》学观,其中着重分析了他关于《诗》的表情方式与“诗教”之关系的观点,特别提到他注意到“温柔敦厚”的“诗教说”与情感及人格涵养方面的关系。何海燕先生在探讨清代《诗》学中的情感论时,注意到清儒把“诗教”的“温柔敦厚”与怨刺精神......
-
〓 日韩、新马近期汉学会议信息(二十三)
2016·1——2016·71、【演讲会】顺天时报の会.2015年度第6回例会时间:2016年2月13日(周六)15:00-18:00地点:早稲田大学早稲田キャンパス22号馆719教室(东京都新宿区戸冢町1丁目办104)主办单位:顺天时报の会联 络 人:E-mail: aoyamah@asia-u.ac.jp内容简介:......
-
〓 谁是维新派谁是立宪派——关于清末民初思想史研究的思考
谁是维新派?谁是立宪派?在中国近代史研究和知识普及中,这几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从历史教材到大多数戊戌维新的研究成果、工具书,都有一个常识性的概念,即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这个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维新派即康、梁一派。和维新派一样,立宪派在近代史读物和人们的常识中,亦专指梁启超一派,包括张謇、郑孝......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