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什么是《九章》?
——援天引圣,以自证明;思君念国,忧心罔极
《九章》是《楚辞》篇名。包括9篇作品。依王逸《楚辞章句》的次序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这9篇的作者,王逸都定为屈原。宋代洪兴祖则疑《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4篇非屈原作(《楚辞补注》)。明代许学夷也以《惜往日》、《悲回风》二篇......
-
〓 海兽葡萄纹铜镜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铜镜是古人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其一面经精细打磨后可清晰照面,另一面往往饰有丰富多彩的图案。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铸造和使用铜镜的国家之一,唐朝则是铜镜制作的鼎盛期,其中尤以海兽葡萄镜最具代表性,其造型优美、纹饰奇特、内涵丰富,不仅彰显了大唐的盛世气象,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具有较大争议的谜团。海兽葡萄镜......
-
〓 黄花红叶守重阳——重阳节·老年节·父亲节
演讲人:李汉秋 时间:九月十八日 地点:广州七大传统节日论坛李汉秋 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教学。中国《儒林外史》学会会长、中国关汉卿研究会副会长,第七届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一方面致力于推进道德建设,另一方面致力于建设中华节日体系。2004年起就以全国政协提......
-
〓 【历史文化名人解读之曾国藩四人谈】薪尽火传:曾国藩与李鸿章
时间:5月12日 地点:湖南省图书馆 我们从李鸿章说起。因为他是曾国藩的学生,这个师生之谊大概是在曾国藩35岁的时候开始的。这一年,曾国藩得了肺病,在北京的报国寺静养。李鸿章以弟子的身份来侍奉他,这就得到了曾国藩的亲炙,成为他的弟子。 后来曾国藩回乡,因为太平天国起义,他就在湖南搞团练,要镇压太平军。李鸿章......
-
〓 历史文化名人解读之曾国藩四人谈:作为“圣贤”与“魔鬼”的演绎
孟 泽 (时间:5月12日 地点:湖南省图书馆) 我算是曾国藩正宗的乡后辈,求解乡贤,不只出于好奇,也是自我成立的重要法门。 曾国藩作为“圣贤”,这不用多说,他还没死就很让人崇拜了。但是,大家都知道的,他还有一个绰号,叫“曾剃头”,这不就是魔鬼吗?共和国以前,人多许之为“圣贤”,之后,“刽子手”的称谓更普及......
-
〓 京剧前后“四大须生”——余高马言,马谭杨奚
三十年代中叶,戏剧界曾有余、高、马、言“四大须生”之盛誉,到四十年代初,又有马、谭,杨、奚“新四大须生”之说(指北京而言,不包括南方各地)。三十年代,优秀老生演员群英荟萃、名噪一时,其中艺术造诣较深、影响较大的即为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言菊朋四位。他们继承前人艺术精华,广征博采,兼容并蓄,敢于革新,各自创立了独具风格......
-
〓 湖笔一支文脉长
赞王一品斋笔庄(中国画) 潘天寿 文房四宝,湖笔为首。千百年来,毛笔作为中国古代文字书写、绘画创作的主要工具,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文明的传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相传,秦朝大将蒙恬在浙江湖州善琏隐居时“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发明了毛笔,由此开启了2000多年的制笔历史。 湖笔历来深受文人学士和书画大师......
-
〓 从漂泊到归来——叶嘉莹先生在天津图书馆的演讲
插图:郭红松叶嘉莹 出生于1924年,1945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自1954年开始,在台湾大学任教15年,其间先后被聘为台湾大学专任教授、台湾淡江大学及辅仁大学兼任教授,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
-
〓 经学今古文之争
所谓今古文的“文”,是指记载经典所使用的文字。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则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蝌蚪文”),即大篆或籀书。秦初,秦始皇为箝制人们思想,实行愚民政策,大搞“焚书坑儒”。当时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得以幸免。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经过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家思......
-
〓 朝鲜半岛汉籍里的中国——张伯伟在“上图讲座·章培恒讲座”的讲演
主讲人:张伯伟,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特聘教授,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曾任日本京都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台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诗学和域外汉籍,近著有《东亚汉籍研究论集》、《清代诗话东传略论稿》、《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等等。我们今天要谈论的,是朝鲜半岛汉籍里的中国形......
-
〓 北京老饭庄的前生今世——肖复兴先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演讲
全聚德挂炉烤鸭20世纪初的前门大街,饭馆汇集之地。 资料图片肖复兴今天的便宜坊 CFP 演讲人:肖复兴 时间:九月九日 地点:美国印第安纳大学 中国有句古语:“民以食为天。”把吃饭的重要性和天放在一起。在中国人看来,天是至高无上的神,主宰世界万物。将形而上的天和形而下的吃连在一起,饭庄在这两者之间的位置......
-
〓 “师父”跟“师傅”用法的不同
杜老师:我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看到,“师父”跟“师傅”都可以用作对“传授技艺的人”的尊称。请问这两个词语在表示这种“尊称”时,用法是否相同?谢谢。北京读者 李维龙 李维龙读者:“师傅”跟“师父”这两种称呼在语音上是相同的,普通话中都说成shīfu,后一音节必须轻读。在日常生活中,“师傅”是个很常见的词语。人们常用它来表......
-
〓 何谓“六甲”——从天干地支到传宗接代
“六甲”指“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源自天干地支。我国古代实行干支纪年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而得六十甲子,其中“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分别领起一竖行,遂被称为“六甲”。......
-
〓 什么是吟诵?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文人们诵读汉诗文的传统方式,从先秦开始,通过私塾、官学等教育系统,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一百年以前,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朗诵是后来从西方和日本传入的。从一百年以前上溯到三千多年前,所有的中国读书人,都是吟诵的。吟诵经典文献,吟诵诗词文赋,吟诵一切汉文作品。吟诵着创作,吟诵着欣赏......
-
〓 孔子的社会生活观——刘冬颖教授在龙江书院的演讲
演讲人:刘冬颖 演讲地点:龙江书院 演讲时间:2016年9月刘冬颖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首届全国百名优秀社科普及专家;兼任中国历史文献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屈原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理事,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以及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主讲慕课《论语》人生课堂在“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
-
〓 藏书之颠扑不破的规律——韦力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演讲
《百花诗笺譜》光绪三十二年天津文美斋刻本江声撰《尚书集注音疏》 乾隆五十八年江氏近市居刻本《三希堂法帖》 乾隆亮墨拓不带花边本光绪三年潘祖荫翻刻士礼居本《攈古录金文》吴式芬、陈介祺、许翰等撰草稿本黄丕烈《百宋一廛赋注》 清嘉庆十年黄氏士礼居刻本演讲人:韦 力 演讲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三层会议室 演讲时间:2016......
-
〓 晚明: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复旦大学历史系樊树志教授的演讲
樊树志 1937年出生于浙江湖州,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专攻明清史、中国土地关系史、江南地区史。代表著作《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万历传》(1994)、《崇祯传》(1997)、《国史概要》(1998)、《晚明史(1573-1644年)》......
-
〓 诸葛三兄弟
三国时期,诸葛氏中有三兄弟被史家称为“龙虎狗”。《太平御览·人事部·品藻中》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这三兄弟分别是弟弟诸葛亮、哥哥诸葛瑾以及从弟诸葛诞。三人虽同出一氏,却分投三国:其中诸葛亮被刘备重用,为蜀汉丞相......
-
〓 “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古代学术笔记的传统
部分学术笔记著作 光明图片古代学术笔记是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汇集了前人宝贵的治学成果和经验,张之洞称之为“读一切经史子集之羽翼”。记录和撰写学术笔记也是古代学人读书为学,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注重积累治学学风的体现。学术笔记的写作还是一种重要的治学方法,胡适在《藏晖室札记·自序》中写道:“这种工作是求知识学......
-
〓 郑学
…。咸言先儒多阙,郑氏道备。自来经师未有若郑君之盛者也。然而木铎行教,卒入河海而逃;兰陵传经,无救焚坑之祸;郑学虽盛,而汉学终衰。《三国志》董昭上疏陈末流之弊云:“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弟清修为首…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盖以汉时经有数家,家有数说,学者莫知所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