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世说
三世说是中国的一种社会历史学说,认为人类社会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顺次进化的过程。此说源于古代,由近代康有为系统化,成为社会维新的理论基础。三世说渊源于“公羊”学。《春秋公羊传》说,孔子写《春秋》,“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董仲舒发挥了这一学说,认为“《春秋》分十二世以为三等,有见有闻有传闻”(《春秋繁......
-
〓 令人叹为观止的神秘器物
秦代青铜龙(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的青铜龙,被发现时已经被文物贩子肢解,差点儿就流散海外。1993年冬天,在打击盗窃机动车犯罪行动中,西安市公安局查获了一辆赃车,在其后备厢内发现一堆包裹严实的青铜残件,铜锈斑驳,总共8块,重92.5公斤。西安市公安局将8件秦代青铜龙残件移交陕西历史博物馆,经......
-
〓 新文化运动与西学东渐——厉以宁教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演讲人:厉以宁 ■演讲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 ■演讲时间:2015年9月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五四”浮雕 资料图片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在西方国家开始工业革命并逐渐实现工业化以前,中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直是世界上最富裕强盛的国家。到十八世纪晚期,中国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已经处于落后状态,而且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
〓 “多元一统”格局与南诏关系史——王文光教授在云南大学的演讲
演讲人:王文光 演讲地点:云南大学 演讲时间:2015年11月编前 一部《天龙八部》让更多的人们知道了南诏国和大理国,但小说中是文学创作,史实中的南诏国与大理国是怎样的?它与唐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对今天有怎样的启示?云南大学王文光教授进行了详细讲解。 如果要对统一多民族中国发展历史与中国民......
-
〓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当代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思考
王杰,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航运管理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国际海运政策。 “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早在汉唐时期,连接东西方的古代海上交通大动脉——海上丝绸之路便已形成。这一凝结着东方民族智慧与勇气的航路,长期承担着东西方文化和贸易交流的重任。......
-
〓 锁院是怎么回事
这是科举制度盛行时代的一种特有的考官回避制度。由于科举考试主要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决定是否被录取以及名次的先后,并进一步决定该考生一生的生活轨迹,这就要求科举考试必须做到最基本的公开、公正、公平。为了防止徇私舞弊,历代都规定了各种考试规则,锁院以防请托,就是历史上实施的一种防止科举考试中发生徇私舞弊行为的有效方法......
-
〓 鸡年说“鸡”
中国邮政发行的《丁酉年》生肖特种邮票中鸡的形象之一,由韩美林创作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俗称鸡年。咱们“汉字故事”应个时景,不妨鸡年说“鸡”。“守夜循职报晓声,见食相唤不相争。冠文距武且兼勇,十二生肖占有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鸡有“德禽”之誉,被赋予文、武、勇、仁、信五种美德。将人的德行投射到动物身上,足见人们对鸡的......
-
〓 处世无奇,惟忠惟恕 治家有道,克勤克俭
这是一副谈论处世与治家的格言联。上联的“惟”,作副词,相当于“只有”、“只是”。上联是说,处世没有什么奇招,只有忠和恕而已。语本《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意思是说,孔子的学说,只是忠和恕罢了。忠,有忠诚、忠厚、忠实、忠心、忠贞等意,“忠为令德”。(《左传·成公十年》)恕,是以仁爱之心待人,以已之心度人之心......
-
〓 “须”跟“需”的用法
杜老师:我常分不清“须”跟“需”的用法。例如:有时看见“只需”,有时又看见“只须”。请您解释一下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谢谢!新加坡留学生 樊佳慧 樊佳慧:“须”跟“需”在古代都有“需要”的意思,因此有时可以通用。在现代,这两个字是有分工的,用法不同。“须”是“一定要”的意思,后面一般带动词性成分。例如:(1)这件事情,......
-
〓 德化窑妈祖坐像
以中国东南海为中心形成的妈祖信仰,历史已上千年。妈祖又被称为天妃、天后娘娘等,在对其真人真事的演变中,最终被奉为海上的保护神。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妈祖信仰成为航海者的精神寄托。收藏于福建博物院的明“德化窑妈祖坐像”(见图),便是历史的见证者之一。“德化窑妈祖坐像”通高19.1厘米,底径长13.9厘米,从坐像大小......
-
〓 “批阅十载”?“披阅十载”!
《红楼梦》古籍版本图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在某中央媒体刊发的《在变动不居中宁静自守》一文中,有一句这样的话:“不变,可以有很多种诠释。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以惊人定力创作出巨著《红楼梦》,这是不变。”句中所引“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当为“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出自《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
-
〓 “和”“与”“及”的用法
杜老师:“和”“与”“及”都能做连词,请问在表示词语之间的联合关系时,使用“和”“与”“及”有什么不同?南京读者 蒋羽鸿 蒋羽鸿读者:连词“和” “与” “及”比较起来,“和”用得最广泛,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很常见。“和” 可以连接名词性成分,也可以连接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表示平等联合。例如:(1)老师和学生都赞成这个意......
-
〓 江南筷俗拾趣
旧时,江南一带民间习俗中禁忌颇多,小小的筷子也有许多讲究。 筷子有“箸”或“筋”之称,但江苏、浙江的船民、渔民忌讳叫“箸”,认为不吉利。陆容《菽园杂记》曰:“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船民、渔民们对筷子有一个贴切而形象的避讳叫法——“滑食子”。江南民间也有将筷子称作“桥”和“枪”的,譬如,......
-
〓 孔门十哲
——师圣继绝学,辅世开太平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字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孔子最得......
-
〓 鎏金铜熏炉
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大武乡窝托村,有一个状若山丘的高大土冢,虽历经千年风雨,其封土仍高达24米,气势非凡。1978年秋,胶济铁路复线在附近开工,偶然发现了一座古墓。考古工作者对此墓五个陪葬坑进行了为期3年的发掘整理,共出土文物1.2万余件,包括陶器、铁器、漆器、铅器、青铜器、金银器等,其中有精美罕见的矩形龙纹铜镜、铁盔铠......
-
〓 五经博士
赞曰: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於元始,百有馀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馀万言,大师众至千馀人,盖禄利之路然也。初,《书》唯有欧阳,《礼》後,《易》杨,《春秋》公羊而已。至孝宣世,复立《大小夏侯尚书》,《大小戴礼》,《施》、《孟》、《梁丘易》,《穀梁春秋》。至元帝世,复立《京氏易》......
-
〓 中国古代的三类刻书业
古代的刻书系统将书籍刻印分为官刻、私刻、坊刻。这一理论始自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官刻包括中央与地方官府刻书,私刻一般指官员、士人、乡绅等个人刻书以及寺院、道观、家族祠堂等刻书(也有将寺院刻书另分一类的),坊刻指书铺商人刻书。三者之中,除坊刻以赢利为目的以外,其他两者都不以赢利为目的,或者只求保本微利。(一)官刻由国家机......
-
〓 什么是《九歌》?——哀婉缠绵,托以风谏
《九歌》的名称,见于《左传》、《离骚》、《天问》和《山海经》,可见这是一种古老而著名的乐曲。“九”表示由多篇歌辞组成,不代表实际篇数。屈原的《九歌》共十一篇,是一组祭神所用的乐歌。王逸《〈九歌〉序》中说:“《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
-
〓 墨子公开课第一讲·郭齐勇:墨学概观
一墨子名翟,出生于春秋末战国初,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科学家和军事家。墨子的身份可能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接近“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他早年学习儒术,因不满周礼的繁文缛节,自创学派。墨子师徒组成了宗教性与政治性的社团,集体奔走于齐、鲁、宋、楚、卫、魏诸国之间。孟子也不得不肯定“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
〓 “首先”不宜跟“第一”混用
杜老师:我看到一篇文章中有“首先……其次……第三……第四……第五……”的写法,请您解释一下其中的序次语使用是否不当。谢谢!山东读者仙笛仙笛读者:在2011年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中,除了直接使用数字外,表示序次关系时,有三套序次语。这就是:“第”字头、“其”字头和“首先”类序次语。例如:(1)第一,父母总认为自己比孩子......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