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事聚焦:《咬文嚼字》会诊“茅奖”作品
编者按 今年,《咬文嚼字》杂志将目光锁定名家名作,集中会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出现的词语的误解误用、知识性缺陷和错别字等差错,并陆续在杂志上刊出。“被咬者”纷纷表示支持,赢得各方的关注。本版特地摘编四则,期待全社会共同维护语言文字的纯洁与规范。 “梦呓”和“托梦”是两码事 笔者在阅读《暗算》时......
-
〓 武王伐纣——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叫纣,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兴建宠丽的琼楼瑶台,整日“以酒为池,以肉为林”,和爱妃妲已以及贵族们宴饮酒池,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纣王就加重赋税,使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百姓起来反抗,他就用重型镇压。他设置了“炮烙”酷刑,把反对他的人绑在烧得通红的铜柱上活活烙死。叔父比干规劝他,他竟凶狠地挖出了比干的心......
-
〓 八旗的由来、发展与兴衰
八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独创的一种“军政合一”、“寓兵于民”的组织,遇有征伐,抽调旗下甲士组成军队,即通常所说的八旗兵;同时它又是政权组织,具有管理旗下人民户籍、田土、赋役、教养、诉讼、婚姻等广泛职能。清人关前,凡人均隶于八旗,可以说旗外无兵无民,八旗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就是入关以后,清统治者仍视八旗为国家根本,以八旗禁旅卫......
-
〓 宋学
汉学至郑君而集大成,于是郑学行数百年;宋学至朱子而集大成,于是朱学行数百年。懿彼两贤,师法百祀。其巍然为一代大宗者,非特以学术之闳通,实由制行之高卓也。以经学论,郑学、朱学皆可谓小统一时代。郑学统一,惟北学为然;所谓宁道孔、孟误,讳言郑、服非;若南学,则兼用伪孔、王、杜,而不尽宗郑、服;是犹未得为统一也。朱学统一,惟南......
-
〓 南学
…刘、石十六国并入北魏,与南朝对立,为南北朝分立时代;而其时说经者亦有“南学”“北学”之分。此经学之又一变也。《北史儒林传》序曰:“江左,《周易》则王辅嗣,《尚书》则孔安国,《左传》则…君注《左传》未成,以与子慎,见于《世说新语》。是郑、服之学本是一家;宗服即宗郑,学出于一也。南学则尚王辅嗣之玄......
-
〓 共和行政——诸侯释位,以间王政
周厉王胡暴虐侈傲,宠信虢公长父﹑荣夷公等佞臣。大夫芮良夫曾加劝谏,指出荣夷公好“专利”(霸占土地山川的产物),会酿成大难,厉王不听,终以荣夷公为卿士,执政用事。芮良夫又告诫执政诸臣,不可“专利作威”,否则国人将“为王之患”,也未得结果。国人对厉王不满,“谤王”,厉王大怒,命卫国之巫监视国人,有“谤”者杀,致使诸侯怨恨不......
-
〓 艺林史话:唐宋“登科报喜书”
清·五子登科青花盘《开元天宝遗事》:“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说的是古时科考中榜时,有“登科报喜书”。从6月下旬起,2016年高考各省市相继放榜,如今“科考”,中榜者收到的“家书”是“入学通知书”。我国从古至今,“金榜题名时”都是人一生中最大喜事之一,值得庆贺。如今的入学通知书较为简单,一般......
-
〓 明清科举的三级四试
我国的科举制度萌芽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成熟于明,衰落于清,1905年终废除,前后绵延达千余年之久。其中,明清两朝可谓是其鼎盛期。当时的读书人首先要接受由本县知县主持的县试,县试通过后,再接受由本府知府主持的府试,府试及格后,取得童生身份,才有资格参加国家正式的科举考试。明清两朝的科举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其考试共分三......
-
〓 甲骨文献——近代古文献四大发现之二
在我国浩瀚而珍贵的历史档案中,如以年代久远而论,甲骨档案可说是首屈一指的了。甲骨档案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确切地说是殷商和西周早期)所特有的一种文字记录,是现在能见到的我国最古老的档案实物,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这一事实,雄辩地说明了我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悠久和我国档案事业的源远流长。本文拟就甲骨档案的形成过程、......
-
〓 什么是“二十四史”?
所谓“二十四史”,是指中国历史是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起于汉武帝时诞生的《史记》,终于清乾隆时刊行的《明史》,前后相隔一千八百多年。“二十四史”的概念亦是逐步形成的。唐以前往往将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合称为“三史”。后来又加入了陈寿的《三国志》,称为“四史”或“前四史”。到北宋,又加入《......
-
〓 中国珍贵典籍史话: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变迁
《四库全书》(部分) 资料图片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据《四库全书总目》统计,它著录书籍3461种,存目书籍6793种,总计达10254种,囊括了从先秦到清代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在18世纪,像《四库全书》这样的文化巨制,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当时的世界上也绝无仅有。 ......
-
〓 金圣叹的“天下六才子书”
六才子书是由明末金圣叹所评定。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一说本姓张,名喟。吴县人。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幼年生活优裕,后父母早逝,家道中落。他博学能文,生性狂傲不羁,绝意仕进,以读书著述为乐。清顺治十八年(1661),因“抗粮哭庙案”以倡乱罪处斩。 金圣叹在其《〈三国志......
-
〓 陈建国:年俗知多少
北京春节“扫房子”风俗。 盛锡珊绘 春节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过好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之含义,其用意是要......
-
〓 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兴起于贞元、元和年间,以白居易、元稹为主要的倡导者。新乐府运动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运衰微,各种矛盾加剧。一些关心国运的有志之士殷勤地关注现实政治,希望国家能再度繁荣。因此他们放弃了盛唐的理想主义,而走向现实主义,以反映现实生活、关注民生、强调文学的社会功......
-
〓 郑学
…。咸言先儒多阙,郑氏道备。自来经师未有若郑君之盛者也。然而木铎行教,卒入河海而逃;兰陵传经,无救焚坑之祸;郑学虽盛,而汉学终衰。《三国志》董昭上疏陈末流之弊云:“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弟清修为首…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盖以汉时经有数家,家有数说,学者莫知所从......
-
〓 二典
“以大道之行”为五帝时也。然帝号同天,名所莫加,优而称“皇”者,以“皇”是美大之名,言大於帝也。故後代措庙立主,尊之曰“皇”,生者莫敢称焉。而士庶祖父称曰“皇”者,以取美名,可以通称故也。案《左传》上有“三坟五典”,不言坟是三皇之书,典是五帝之书。孔知然者,案今《尧典》、《舜典》是二帝二典,推此二典而上,则五帝当五典,......
-
〓 国学小知识:何谓备榜
即“副榜”,科举考试中除正式录取外,另取若干名张榜公布时所用的附加榜示。元朝实行科举制度以后,国学生岁贡制度也部分被纳入科举考试体系。据《元史·选举志》记载,当时所贡生员,“每大比选士,与天下士同试于礼部,策于殿廷,又增至备榜而加选择焉”。“举人下第者,悉授以路府学正及书院山长;又增取乡试备榜,亦授以郡学录及......
-
〓 科技史话:笔的历程
近段时间,我国造不出圆珠笔前端滚珠的消息成为舆论的焦点。笔可以说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说文》中记载:“笔,秦谓之笔,从聿从竹。”今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笔的发展历史。最早的古人使用坚硬的工具在泥板或石板上刻字,还有的使用涂料画出文字。发展到距今两千多年之前,为了适应兽皮和丝绸的使用,书写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人民......
-
〓 仆射的“射”怎么读?
近日,阅读左民安先生所著《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一书(九州出版社。2009年7月),颇有收益。全书“尤于文字训诂见其功力,且能博综典籍,究其奥义”“对世人易误之形、音、义,亦均指明其因与纠正之法。条例清晰,深入浅出,其裨后学之功大矣。”可是,在这二十余万字的皇皇巨著中,也难免出现一点儿小小的差错,但瑕......
-
〓 “子部”包括哪些典籍?
四库全书将中国历史上创立一种学说或建立一个学派的人物文集列入“子部”,包括哲学、宗教、科技、医、农、兵、法以及类书、杂著等诸多方面。实际上,凡经、史、集无法容纳的皆入子部,十分庞杂。《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历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十四类,总收典籍930部......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