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国徽商、乡村工业与地方市场——培本有限公司经营账簿研究
【内容提要】民国初年培本有限公司经营账簿系统完整,类型多样,内容丰富。账簿完整地记录了培本有限公司生产经营等活动,较为细致地展示出近代徽商经营乡村工业的实态。这批账簿揭示了徽商经营乡村工业与地方资本市场、商品流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关系,也反映出近代徽商转型的若干特点。【关键词】培本有限公司账簿;民国;乡村工业;地方市场......
-
〓 近代灾荒赈济的几个侧面
【内容摘要】近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困扰。文章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对近代灾荒赈济的主要措施及其成效进行审视,认为尽管赈济举措未能从根本上控制流民的生成,但近代中国在赈灾方面所作出的种种努力,还是应当肯定的,而其中的教训亦非毫无时代价值。【关键词】近代中国;灾荒;赈济;流民【作者简介】池子华(1961......
-
〓 民国时期广东农田水利法律制度概述及其评价
【提要】民国时期,特别是在抗战期间,广东省政府为了促进全省农田水利事业建设,增加粮食产量,颁布了10余部农田水利法律制度,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田水利法律制度体系,对促进当时全省的农田水利建设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然也存在制定晚、缺乏综合利用和治理的理念等不足。【关键词】民国时期;广东;农田水利法制民国时期,特别是在......
-
〓 “鲁迅精神的当代价值”笔谈(中)
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张贵福有人说过,20岁的时候读巴金,30岁的时候读茅盾,40岁以后读鲁迅。其实,无论年龄多大,如果把自己封闭在书斋里是读不懂鲁迅的。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只有理解了中国社会才能读懂鲁迅,而只有读懂了鲁迅才能理解中国社会。鲁迅与中国就是这样一种解不开的纠葛。他一生批......
-
〓 清末民初商品经济水利的崛起
一在水利技术科学的意义上,近代水利——尤其是民国水利是对传统水利的一场变革;在文化观念形态的意义上,清末民初商品经济水利的崛起,是对中国宗法、封建地主农业经济范畴的传统水利的一次挑战。商品生产的水利,是在宗法地主经济的衰落、瓦解过程中产生的,诚然,传统水利的发展,一度也局地和客观起到促进商品经济的作用,但其根本目的并不......
-
〓 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
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国策,是其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改变东北的人口构成,实现永远霸占的野心。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沙皇俄国手中夺取了大连、旅顺的统治权,建立了“关东州”,并且控制了南满铁路。日本国内从官吏、商人到军界、财界,都在热烈讨论“经营满洲”问题。1906年,日本设立南......
-
〓 从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角度来探析晚清的衰败
内容摘要:中国的传统社会控制机制,是一个以政治体系为中心坚核,主流文化为这样的政治体制作意识形态的作支撑的社会。用背负着沉重历史枷锁的传统政治意识形态来分析清末政府的治国理念,可以看出,自鸦片战争以来,一方面中国的王朝政治正统正在逐步遭到侵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文化开始逐渐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社会的固有因素仍......
-
〓 清末的“橡皮风潮”:政府昏庸指令引发全国大恐慌
上海恐慌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是清政府对上海金融危机的懵懂无知,一再下达昏庸指令,以及地方官不顾大局斗气泄愤所致。重大的历史事件追究到底,竟然与一些细枝末节之事相关,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百年前,上海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从1903年之后连续6年的上升势头被打断,大萧条延续了数年之久,破产的商号和企业不计其......
-
〓 日本移民开拓团是负有侵略使命的特殊村落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为实现永久占领中国东北的野心,在军力一时难以到达的农村,开始有计划地输出武装民,试图通过大规模移民侵略活动,“同化满洲”、“将日本搬入满洲”,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领土的延伸。移入中国东北的日本移民开拓团有三种类型:集团开拓团、集合开拓团和分散开拓团。集团开拓团作为日本移民开拓团的主体,目的是“建设农......
-
〓 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作者简介】章开沅,华中师范大学。【原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京),2011.1.1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辛亥百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18世纪之末,19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
-
〓 排拒与接纳晚清朝野关于自建电报的论争
——从中国首条自建电报线问题说起
【内容摘要】晚清中国在西来的滚滚电报洪流冲击下,朝野思想界日益分化。其中,趋新认知由初期的势单力弱而渐渐壮大,并同守旧思想展开论争,直至演进为激烈的对抗,最终占到上风。此为晚清时期社会转型的重要表征之一,同时亦构成中国引入电报的思想源基及重要推动力。1877年6月27日,李鸿章创建津衙线,将趋新思想初步变为现实,揭开中......
-
〓 近代安徽族田经营研究
【内容摘要】在近代安徽,就族田的田产经营而言,出租给外姓中、贫农耕种是主要经营方式;地租形态主要是实物地租,且租率较一般私田低;大部分欠租是在催缴过程申通过协商解决。就族田的地租经营而言,宗族通过放贷、购田和投资工商业实现地租的增值;宗族放贷地租的利率大大低于一般私人放贷;族田地租向近代工商业转化已渐露端倪。【关键词】......
-
〓 在国家、社会与当铺之间:近代天津当息的博弈史
内容提要:在民间金融关系史中,利率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政治现象和社会现象,是在各种因素的相互制约下形成的。近代天津典当业利率的演变表明,借贷关系不仅仅就是借和贷两方之间的关系,政府、社会与当铺之间的博弈以及当铺自身的竞争都影响了当息标准的制定。在此博弈之中,各方都使用了适合自己或传统或现代的武器,包括传统习俗、......
-
〓 官商关系与清末民初湖北纱布丝麻四局承租权的流转
【内容提要】清末民初,以官办企业的衰败为动因,以政府振兴工商实业的政策革新为契机,湖北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四个官局实行了招商承租。四局承租权随后在多个民营企业依仗当政官僚的庇护争相角逐下辗转易手,四局承租权的流转历程,既是几个民营企业凭借官商私谊及其背后的官权保护依次争得“官业”承租权,进而快速孵化、诞生、成长的过程......
-
〓 长芦盐路与天津城市早期商业网络的形成
【内容摘要】盐业是政府控制下的经济活动。政府动员社会资源对盐路的开拓,也为民间开展商业活动准备了交通条件。长芦盐路形成于明清时代,《长芦盐法志》的记载较系统,说明那时的盐路运输网十分完备。长芦盐路整合了一个覆盖整个直隶和部分河南地区的水路运输网,这个运输网在天津开埠以后大放光彩,即使在铁路网形成后,依然承担着很大的运输......
-
〓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二编结论
本编简短结论现在,根据以上对近代中国经济史实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对近代中国国家资本企业产生和发展的轨迹已经比较清楚,但是,这样的发展轨迹又有什么启示和说明了什么呢?这里,首先应当进行一下简单的小结:近代中国的百余年时间,是内忧外患连绵不绝的时期,根据以上各节史实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清楚地展示出,近代中国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产......
-
〓 日本糖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开拓及竞争(1903-1937)
【内容提要】1895年日本占领中国产糖重镇台湾,在台湾糖业基础上,日本大力发展本国制糖业,并着力拓展东亚市场。1903年日糖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到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日糖在中国市场上的开拓及竞争活动,既改变了传统的中日糖品贸易格局,即由中国向日本输入糖品及技术的格局转变为由日本向中国输入糖品及技术的局面;也改变了......
-
〓 以强行收购和强行参股民间企业形成的国家资本经济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二编第六章第一节
第六章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国家资本经济相对于北洋政府时期而言,南京国民党政府是一个强势政府。在南京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经历了抗战前后的不同阶段。总体看,这个时期国家资本经济呈现出一种逐渐加强的趋势。这种趋势之所以趋于强化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及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发展所导致。首先,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思想的影响不能忽略。在......
-
〓 1949—1978年的国家投资和新增资本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三编第七章第三节
第三节 1949—1978年的国家投资和新增资本1949年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因此,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都确定了优先发展国营企业的基本政策。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两个......
-
〓 近代长三角地区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量化分析
【内容摘要】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是生产力的具体表现,是衡量农民生产能力的量化指标。在长三角地区,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近百年间,常年下农民的农业劳动生产效率较为低下,而且处于停滞状态。影响农民生产能力的因素很多,从经济方面分析,主要的原因在于农民负担过重。由于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常年下一家人生产的食物不能支......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