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克格勃档案中的蒋经国卷宗
近年来,俄罗斯曾一度开放了许多苏联时期克格勃、苏共中央及共产国际的档案,其中也包括了蒋经国的有关档案。目前,这部分档案分藏两处:一是联邦安全局中央档案室,另一处则为联邦安全局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分局档案室。蒋经国在苏联待了12年,档案材料中有如下记载,“蒋经国在青少年时期是个精力充沛,城府极深的人,深谙坚忍之道。”“蒋经国......
-
〓 洋务派企业的变化(二)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四章第三节之二
三、交通运输业1、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在李鸿章的加意扶持下,从1872年创办至1894年,已有22年历史,共有江海轮船26只,总吨位35,457吨,在国内沿江沿海各通商口岸,均设有码头、趸船、栈房等,具备一定的航运规模。每年营业收入平均规银200万两以上,历年盈余总数达1,640,423两,减去亏损55,188两,净盈......
-
〓 抗战期间昆明史家群体的理论探讨
【内容提要】抗战时期,危难时局与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浇灭昆明史家的科研热情,他们以昆明报刊为平台,纷纷撰文对历史、历史学、史学的本质与功能、历史发展动力及历史研究法等重要的理论问题予以探讨与争鸣。这种努力不仅推动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同时,致用风气的兴起亦开辟了中国史学的新篇章。更为重要的是,以服务抗战时局为宗旨的治学......
-
〓 北洋时期京直地区旗地庄头考述
【内容提要】庄头,是伴随清朝旗地产生而出现的一类特殊群体。辛亥革命后,随着满人的失势,他们一改之前对于满洲贵族完全依附的特性,大多利用自己多年经租的经验霸租甚至侵占旗地。对于北洋政府逐渐开展的旗地清理,庄头最初极力反对,但当其最终不得不屈从时,又依然能利用自己对于旗地地亩册的掌控达到夺取佃户留置资格而自己留买的目的。【......
-
〓 买办制度的形成——《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二章第二节
第四节 买办制度的形成一、鸦片战争前对外贸易中的行商制度1.广州的行商制度清初行禁海政策。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宣布开放海禁。次年设立四个海关,即广州的粤海关,漳州的闽海关,宁波的浙海关,云台山的江海关,取代旧的市舶提举司。1757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其他三关停撤。粤海关设立前,广东的华洋贸易是同样征税的。1686......
-
〓 近代以来的中国土地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
——“中国发展模式与农地制度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中国共产党探寻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不管是农村革命,还是计划经济道路,亦或是市场经济改革,首先都发端于农地制度的变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尤其是近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人构建的农地集体所有制及其农村社会经济,构成了推动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经济基础,既支撑了中国经济社会跨越式快速发展的世界独特景观,也导致了城乡隔......
-
〓 菩萨心肠还是霹雳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对日战略分析
注:这是2005年为纪念二战结束六十周年写的一篇老文。应《国防大学学报》编辑建议,于2012年5月做“与时俱进”的简单更新。本年本月,正值日本战犯石原莞尔的儿子石原慎太郎叫嚣“购买”钓鱼岛,而中国周边如菲律宾等蕞尔小国也在黄岩岛上和中国“对峙”,并且强行命名中国岛屿和海域,朝鲜武装人员在中国海域抓捕中国渔民。中国外交部......
-
〓 民族主义之经济基础——以清末民初之西北为例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十篇
【提要】本文以西北地区为例,探讨孙中山先生所揭示的民族主义的实行,必须有相当之经济基础,以为后盾,方能有效制止外国势力的渗入及分裂中国国土的尝试。所谓西北地区,历来定义各有不同,本文专指内外蒙古、新疆两大区域。以辛亥革命爆发前后一段时间而言,孙中山先生时常提及西北地区的范围,都是指蒙古、新疆的大西北。这些地区由于地理位......
-
〓 樊口闸坝之争——晚清水利工程中的利益纷争与地方秩序
【内容摘要】清光绪年间,湖北武昌县樊口地区,“外江内湖”的水系特征,“内乡”与“外乡”的畛域之见,使得当地民众就是否该修建樊口闸坝,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水利冲突。并进而引发了以湖广总督李瀚章和兵部侍郎彭玉麟为代表的反对派和支持派,双方就水利工程涉及的农业、渔业、商业、航运、水利安全等诸多领域展开争论。樊口闸坝事件,体现......
-
〓 对1887~1909年中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估计
【摘要】本文构建了近代中国市场的两个假设条件:商品经济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占一定地位;商品化程度变化缓慢,即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提升的节奏比较稳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供求决定价格的模型,利用这一模型,本文估算了中国近代的狭义货币供应量,并对结果进行了验证,效果良好,表明估算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关键词】近代中国;狭义货币......
-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
第二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当时所要建立的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国家实行的基本经济政策也是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各种经济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对于数量众多的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则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1]1953年以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直接向单一公有制的社会......
-
〓 近代上海早期城市化过程中的农田收购与利益分配
【内容提要】鸦片战争以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对外开放。随着洋人租界的建立及随后的不断扩张,相应的农田转化成了租界道契土地。由于外国房地产商掌握租界扩张和城市建设的核心信息,他们在土地交易中是得益最大的群体;中国中间商或为洋商充当购地中介,或参与炒地,先买后卖,也是获利丰厚的利益群体;相比之下,卖地的中国原住居民由于信......
-
〓 民国时期上海徽州茶商与上海茶业
【作者简介】刘芳正,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234)一、民国时期上海的茶叶市场体系上海是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茶埠,肩负华东茶叶出口和华中茶叶转运复出口的重任(陶德臣:《上海开埠与近代上海茶市》,《古今农业》1999年第2期)。依托华茶出口发展起来的上海茶叶市场,以服务出口贸易为核心,形成了包括......
-
〓 中央农业实验所与中国农业改进
【作者简介】杨珉,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史。盛邦跃,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史。1932年,中央农业实验所(以下简称中农所)成立,这个全国性农业科研机构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农业科研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的工作和成就,促进了近代中国农业技术改进。一、组织设计全国农业技术......
-
〓 近代以来中国的土地问题与城乡关系再认识
【内容提要】近年来,学界对于中国近代以来土地问题的讨论、对中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史学与西方学术界为主流的现代性范式,都提出了程度不同的反思。近代以来中国的土地问题与城乡关系再认识,核心是需要重新处理地权、赋税与租佃关系的变动。其中,太平天国之后江南地区的城乡变革与阶级分化尤其关键,它导致国家与地主、农民之间租税关系剧......
-
〓 十九世纪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比较研究
中国和日本两国大体上都在19 世纪60-90年代迈出了早期现代化的步伐,而两国发展的结局却大不相同。研究这种不同产生的原因,很有意义。本文拟对此作一些宏观的探讨。一般来说,中国在19世纪发生的早期现代化过程,学术界称作洋务运动,或者称洋务新政、洋务自强。日本的早期现代化运动则称作明治维新。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明治维新,......
-
〓 北洋政府时期的官僚资本(一)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五章第三节之一
北洋政府时期的官僚资本,主要是接办清代的洋务派企业、事业,自身甚少创建。工业方面,除汉冶萍公司、江南造船所有所发展外,多数陷于停滞。矿业销有增拓。交通运输业,铁路、邮电均有发展,轮船招商局仅能维持。银行业尤其中国银行,在此期间发展颇快。这时期的官僚资本企业,受军阀战争、政局变动的影响,起伏不定。若干大企业并受外国资本渗......
-
〓 外国资本的扩张(二)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四章第二节之二
四、工矿业包括表4—7的制造业、矿业、公用事业,1914年,外国在华工矿企业的投资估计共有196.3百万美元,占全部企业投资的20.4%。可见,甲午战争后,尽管列强已正式取得设厂权和攫取了大批的矿权,但实际投资并不多;只相当于商业投资354百万美元(进出口和杂项)的一半多一点,运输业投资531.3百万美元(船运、铁路和......
-
〓 花生与番薯:民国年间山东低山丘陵区的耕作制度
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4【摘要】民国时期,受气候变化和市场化的影响,花生成为山东低山丘陵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形成集中产区。在高利润刺激下,低山丘陵区的农民通过种植花生融入国际市场,并利用种植花生的方式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受制于作物属性、粮食短缺和肥料不足,在种植花生的同时,这些地区的农民也大规模种植番......
-
〓 抗战期间后方成立的省营企业公司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二编第六章第三节
第三节 抗战期间后方成立的省营企业公司抗战爆发后,国家资本企业在后方有明显的发展,除军事系统、交通系统、经济部系统和国家银行系统兴办或投资的企业外,此期最引人注目的一支国家资本企业力量是各省政府以省营形式兴办的企业公司。还在抗战爆发之前,各省就有省营的经济企业,特别是在内地省份,由于北洋军阀时期地方割据现象的延续,某些......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