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寻求富强到文明自觉——清末民初强国梦的历史嬗变
[摘要]晚清是一个国家主义狂飙的年代,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导引之下,中国人相信优胜劣汰,相信强权就是公理,相信国家实力就是一切,致力于模仿19世纪西方文明中的国家主义与物质主义。日益弥漫的物质实利主义摧毁了中国的政治秩序和道德秩序,造成了民国初年的政治乱局与精神危机.不久后在欧洲爆发的世界大战,成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中国......
-
〓 延安整风时期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的基本方法
【摘要】开展适当的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经验。作为党史上一次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延安整风坚持和运用了诸多教育方法,收到了显著效果。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内一次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运动。它之所以能够谱写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建设史上的壮丽篇章,关键之一就在于这次教育运动坚持运用多种灵活而科学的教育......
-
〓 抗战时期台湾拓殖株式会社对广东、海南的经济侵掠
【内容提要】进入日据后期(1931—1945年),附属于日本的台湾殖民地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台湾成为日本向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经济侵掠的重要基地。与侵华曰军的直接经济掠夺相比,日本殖民者利用近代垄断企业进行经济掠夺的方式较为隐蔽。为配合日本对中国经济资源的掠夺,台湾总督府于1936年推动设立了台湾拓殖株式会社(简称“台拓......
-
〓 抗战胜利后形成的国家资本企业集团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二编第六章第四节
第四节 抗战胜利后形成的国家资本企业集团1945年抗战取得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即设立全国性的事业接收委员会,统一指挥各地对敌伪产业的接收和处理事宜,这种对敌伪产业的接收,也直接使近代中国国家资本经济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为组织对敌伪统治区产业的接收,国民党政府设立了苏浙皖、粤桂闽、河北平津、山东青岛区敌伪产业......
-
〓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中的电费调整及监管分析:1930-1942
内容提要:1929年8月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同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签订供电特许权协议,以此为基础向界内及界外工部局道路提供电力服务,一直到1943年在日军管辖下失去自主经营权。在此期间公共租界内电力收费经历过数次变动,具体方式包括基本费率调整、汇率附加费和燃料附加费的征收。本文研究1930-1942年间公共租界中的电费调整情......
-
〓 清末的“橡皮风潮”:政府昏庸指令引发全国大恐慌
上海恐慌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是清政府对上海金融危机的懵懂无知,一再下达昏庸指令,以及地方官不顾大局斗气泄愤所致。重大的历史事件追究到底,竟然与一些细枝末节之事相关,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百年前,上海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从1903年之后连续6年的上升势头被打断,大萧条延续了数年之久,破产的商号和企业不计其......
-
〓 1909,大清龙旗在南海:大清将亡,其行也壮——清政府南海维权记
前言鹤龄在1911年辛亥革命的炮火声中,清政府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宣告灭亡了。没落的清政府,积贫积弱,给国家、民族、人民带来了太多的悲伤和屈辱,使得今天的我们回忆起那段历史来,尤感悲愤不已。然而,一篇《大清龙旗在南海》的帖子,却像黑夜中划出的一道流星,使我看到了行将就木的清政府的一个闪光点!就在它行将就木前的1909年,......
-
〓 近代东北港埠经济区的时空格局与其成因
【内容摘要】随着近代东北沿海、沿江、沿边商埠的开放,以营口、大连、安东、哈尔滨、绥芬河、满洲里、瑷珲、珲春、延吉等城市为核心,与其商业和资本联系频繁的腹地城乡为外围的多个港埠经济区逐渐形成。但各个港埠经济区形成的历史过程和空间侧重各不相同,近代化发展程度差异较大,东北南部港埠经济区的发展绩效远高于东部、西部和北部港埠经......
-
〓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内容提要】中国长期存在商品和市场,但快速发展演变成市场经济,却是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经基本成型。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是政治上的突变。但从其在经济领域中的表现来看,例如推动近代中国经济法律法规建立并形成体系,推动机器制......
-
〓 民族资本近代工业和运输业的初步发展(二)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四章第四节之二
二、近代工矿企业的发展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工矿企业发展较快,家数众多,我们已不能象在第三章中那样对它们逐家考察,只能就其中较具规模者从行业和面上作些分析。汪敬虞对于1895—1913年间开设的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个较为详尽的统计,摘列如表4—32。表4—32所列不仅是商办企业,还包括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
-
〓 中国自然经济的分解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二章第六节
第六节中国自然经济的分解一、概论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一般是指为直接消费而生产的经济。即恩格斯所说:“生产或者是为了生产者本身的直接消费,或者是为了他的封建领主的直接消费。只有在生产的东西除了满足这些消费以外还有剩余的时候,这种剩余才拿去出卖和进行交换”。[1]在中国地主制经济中即如毛泽东所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
-
〓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100年前,公元1911年10月10日,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领导新军在武昌举行起义,数日之内起义风潮迅速席卷各地,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油尽灯枯的清王朝应声倒地。这一年是中国纪元的辛亥年,这一次革命被称作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次伟大革命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2000多年间......
-
〓 近代江南农村“过密化”问题的微观分析和统计验证
【内容摘要】本文对黄宗智“过密化”理论作出修正,认为近代农业经济存在“过密化”现象的条件是小农劳动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MR<MC),而不是如黄宗智所说的“劳力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之后”;并比较江南小农种植一季一亩水稻转向一季一亩棉花所造成的成本与收益的变动。统计资料的验证表明,多数年份中植棉收益不如种稻,而劳动耗......
-
〓 抚顺煤倾销下之关内煤矿业,1932-1936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十四篇
前言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全国民众激于义愤,群起抵制日货。煤矿商以为日煤从此摈出中国市场,不料沪案协定签署后,日煤又再卷土重来,在上海及长江一带,不断跌价售卖,历时一年有余。抚顺煤出煤成本极低,在东北缴纳极微的出井税和出口税外,进口到关内不用征税;[1]且有东北市场作后盾,它以近销所获得的盈利,补贴远销的亏蚀,日煤则无此优......
-
〓 鸦片战争前主要商品市场估计说明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四章第一节(附录)
附录:鸦片战争前主要商品市场估计说明一、人口全国人口,据孙毓棠、张寄谦:《清代垦田与丁口的记录》(载《清史论丛》1979年第一辑),1835年为4.017亿,1840年为4.128亿,1845年为4.213亿;较晚材料如1887年为4.015亿,1901年为4.264亿。1840年的记录可能偏高,为便易计,我们把鸦片战......
-
〓 浅议近代中国GDP核算中调查资料的使用问题
【内容提要】民国时期的大量社会经济调查报告是我们研究近代中国国民收入等经济史问题的主要资料来源。这些调查资料数量众多,可以支持多方面和多角度的定量研究,然而也存在着诸如调查质量参差不齐和取样不够完整等问题,再加上中国地域和行业的复杂性,要对国民收入进行整体性的估算,就需要我们在使用这些资料时注意对其进行甄别、修正和折算......
-
〓 近代上海早期城市化过程中的农田收购与利益分配
【内容提要】鸦片战争以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对外开放。随着洋人租界的建立及随后的不断扩张,相应的农田转化成了租界道契土地。由于外国房地产商掌握租界扩张和城市建设的核心信息,他们在土地交易中是得益最大的群体;中国中间商或为洋商充当购地中介,或参与炒地,先买后卖,也是获利丰厚的利益群体;相比之下,卖地的中国原住居民由于信......
-
〓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二编结论
本编简短结论现在,根据以上对近代中国经济史实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对近代中国国家资本企业产生和发展的轨迹已经比较清楚,但是,这样的发展轨迹又有什么启示和说明了什么呢?这里,首先应当进行一下简单的小结:近代中国的百余年时间,是内忧外患连绵不绝的时期,根据以上各节史实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清楚地展示出,近代中国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产......
-
〓 晩清时期官办企业(军用工业)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二编第四章第一节
第二编近代中国国家资本企业的发展轨迹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扭转了中国历史原来的发展进程。外来的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几千年自成一体独立发展的中国大门,由此,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断了自身原有的轨道,被迫进入一个与此前完全不同的、变动剧烈的历史阶段。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主权国家,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转型......
-
〓 财富、权力与20世纪前期中国乡村的社会分层
一、引言关于20世纪前期中国乡村社会分层问题的研究,有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范式。第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范式,其研究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毛泽东等职业革命家;一是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研究型学派——“中国农村派”。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范式经过不断拓展,建立起关于农村问题分析的“土地制度决定论”的理论模式,其主导性概......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