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国时期上海徽州茶商与上海茶业
【作者简介】刘芳正,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234)一、民国时期上海的茶叶市场体系上海是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茶埠,肩负华东茶叶出口和华中茶叶转运复出口的重任(陶德臣:《上海开埠与近代上海茶市》,《古今农业》1999年第2期)。依托华茶出口发展起来的上海茶叶市场,以服务出口贸易为核心,形成了包括......
-
〓 从“生计”到“经济”
——西方经济学在清末民初的历史演进
内容提要:西方经济学在清末民初的历史演进是为近代学术转型之重要一环。近代以降,寻觅富强之道以实现民族国家救亡图存的重任急如星火,使经济学学科的重要性为学人所共识,并在国内得到传播。然同样基于“救时”心态的影响,经济学知识传播与学科制度建构并非西学之简单“移植”,亦非学科自身发展的逻辑要求,而是受制于“寻求富强”的时代主......
-
〓 民族资本近代工业和运输业的初步发展(三)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四章第四节之三
三、轮船业和民办铁路的兴起1.轮船业甲午战争前,除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外,私人资本的轮船业受到压抑,还没有什么规模可言。进入20世纪,情况大为改观。市场扩大,商运繁荣,同时木帆船大量为轮船和拖驳船所代替,商办轮船公司风起云涌。不过,其中主要是小火轮公司,每轮不到100豆子,往往一二只小火轮即成立一公司。有统计说,到19......
-
〓 北洋时期京直地区旗地庄头考述
【内容提要】庄头,是伴随清朝旗地产生而出现的一类特殊群体。辛亥革命后,随着满人的失势,他们一改之前对于满洲贵族完全依附的特性,大多利用自己多年经租的经验霸租甚至侵占旗地。对于北洋政府逐渐开展的旗地清理,庄头最初极力反对,但当其最终不得不屈从时,又依然能利用自己对于旗地地亩册的掌控达到夺取佃户留置资格而自己留买的目的。【......
-
〓 洋务派企业的变化(一)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四章第三节之一
第三节洋务派企业的变化清政府洋务派官僚在19世纪后期喧赫一时的洋务运动中所兴办的近代企业,已在第三章第一第二节中详述。1895年甲午战争后,这些军用工业和民用工矿业都有较大变化,兴衰不一。交通运输业方面,则兴起了一个借外债办铁路的高潮。另外,开始有银行业兴起。下面分别叙述,至1911年为止,最后作一小结。这时期,有些官......
-
〓 洋务派经营的近代民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一)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三章第二节之一
第二节洋务派经营的近代民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一、产生和发展概况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经营军用工业的同时,陆续建立了轮船、煤矿、冶铁、纺织、铁路、电报等企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军工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所谓“求富”。当时洋务派各军工厂所需煤、钢铁及其他金属材料大都依赖进口,所购......
-
〓 近代中国自由职业者群体研究的几个问题——侧重于律师、医师、会计师的论述
【内容摘要】所谓近代中国“自由职业者”,并非现在泛指的一般意义上的自由职业者,而是有着特定的时间和范围限制;它不是当今研究者想当然式的自我概括而成,而是在民国时期即已有之,因而完全是一个“原生态”的历史概念。研究近代中国的自由职业者群体,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也不乏现实借鉴意义。要在现有基础上推动近代自由职业者群......
-
〓 关于押租和近代封建租佃制度的若干问题——答李德英先生
【内容提要】押租原是地主防止佃农欠租而预收的保证金,是经济强制取代非经济强制的产物,不久蜕变为名目繁多的高利贷剥削。成都平原和四川的押租最为流行和苛重。“押扣”不过是地主榨取押租的一种手段。租佃制度历史久远,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与生产者的分离,同市场或市场经济没有内在联系。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增押增租、频繁撤佃成为地主......
-
〓 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乡村情结
城市的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休闲娱乐和价值取向等与乡村的不同,造就了城市文化。不同国家与时代的城市和城市文化有自身演进的脉络。中国宋代的所谓“城市革命”,带动了城市文化的兴盛,经过各朝代的不断完善,形成了传统社会的城市文化。它包括了以皇亲国戚为代表的皇族文化、官僚政客营造的士大夫文化、文人骚客推崇的隐逸休闲文化、商人和......
-
〓 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
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国策,是其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改变东北的人口构成,实现永远霸占的野心。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沙皇俄国手中夺取了大连、旅顺的统治权,建立了“关东州”,并且控制了南满铁路。日本国内从官吏、商人到军界、财界,都在热烈讨论“经营满洲”问题。1906年,日本设立南......
-
〓 日本移民开拓团是负有侵略使命的特殊村落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为实现永久占领中国东北的野心,在军力一时难以到达的农村,开始有计划地输出武装民,试图通过大规模移民侵略活动,“同化满洲”、“将日本搬入满洲”,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领土的延伸。移入中国东北的日本移民开拓团有三种类型:集团开拓团、集合开拓团和分散开拓团。集团开拓团作为日本移民开拓团的主体,目的是“建设农......
-
〓 长芦盐业与天津的政治地位提升和经济发展
【内容摘要】本文从城市史和经济史的角度论述了长芦盐业对天津政治地位提升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从政治上,长芦盐在对天津的行政建制和行政管理上发挥了一定作用,如宁河县、香河县和宝坻县的设置与长芦盐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由于长芦盐管理机构与中央政府关系特殊,其移到天津后管理者也监管地方行政事务,进一步沟通了天津与中央政府的联系,......
-
〓 试论近代中国华商公司债的主要特点
【内容提要】公司债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手段,在近代中国得到了初步发展,有助于解决个别企业的融资困难,但很少直接用于发展企业生产,且公司债发行数量有限,与国内产业经济的关系疏离。从发行角度看,华商公司债是较为规范和成功的,主要由银团承销,成立专门的银团办事机构,并注重降低发行风险。从流通角度看,公司债则基本滞留在银行,未正......
-
〓 北洋政府时期的官僚资本(三)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五章第三节之三
三交通运输业1、铁路清政府于1911年5月悍然宣布铁路“干路国有”,引起四川人民保路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袁世凯窃据民国在总统后,继续实行“统一路政”的政策,将各省民办铁路公司收归国有。计1912年11月收回川路,1913年收回湘路、苏路、豫路、晋路,1914年收回皖路、浙路,1915年1月收回鄂路;仅江西南浔铁路......
-
〓 抚顺煤倾销下之关内煤矿业,1932-1936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十四篇
前言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全国民众激于义愤,群起抵制日货。煤矿商以为日煤从此摈出中国市场,不料沪案协定签署后,日煤又再卷土重来,在上海及长江一带,不断跌价售卖,历时一年有余。抚顺煤出煤成本极低,在东北缴纳极微的出井税和出口税外,进口到关内不用征税;[1]且有东北市场作后盾,它以近销所获得的盈利,补贴远销的亏蚀,日煤则无此优......
-
〓 中国近代工业化研究:总需求视角
【内容摘要】近现代经济研究中需求导向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为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化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藉此有助于探析工业化本源。需求一商业革命一工业革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机制。总需求增长缓慢构成了近代中国工业化不发展的重要约束,而总需求增长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缺乏一个发达的近代市场、大规模的贸易扩张以及商业革命的未完......
-
〓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中的电费调整及监管分析:1930-1942
内容提要:1929年8月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同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签订供电特许权协议,以此为基础向界内及界外工部局道路提供电力服务,一直到1943年在日军管辖下失去自主经营权。在此期间公共租界内电力收费经历过数次变动,具体方式包括基本费率调整、汇率附加费和燃料附加费的征收。本文研究1930-1942年间公共租界中的电费调整情......
-
〓 【清代】江苏、浙江丝织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四章第四节
第四节 江苏、浙江丝织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一 丝织技术和分工的发展鸦片战争前清代丝织业有所发展,但发展不大。除新兴的柞蚕丝产区如贵州的遵义、安顺和较晚的山东的莱州、登州外,原来明代山西的潞安绸已一蹶不振,四川成都的蜀锦也一度中衰,惟陕西织绸略有起色,较晚有广州纱缎兴起。主要丝织产区江苏、浙江两省,曾有些地方改向棉织发展,......
-
〓 抗战时期台湾拓殖株式会社对广东、海南的经济侵掠
【内容提要】进入日据后期(1931—1945年),附属于日本的台湾殖民地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台湾成为日本向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经济侵掠的重要基地。与侵华曰军的直接经济掠夺相比,日本殖民者利用近代垄断企业进行经济掠夺的方式较为隐蔽。为配合日本对中国经济资源的掠夺,台湾总督府于1936年推动设立了台湾拓殖株式会社(简称“台拓......
-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商资归农”活动运作的特点
大同大学文史学院037009内容提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商业银行出于业务经营及服务社会的双重动机,曾进行过一场颇受时人关注的“资金归农”活动。这场活动虽然在战前农贷史上占重要地位,但数额微小、地域集中、竞争无序、干预合作社之组织与指导、注重对物信用、期限短促、手续繁杂、利率高于农业利润等为其运作的基本特点,凡此种......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