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皮毛、水烟运销为中心看抗战前后甘肃区域市场
【作者简介】裴庚辛,历史学博士,商丘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河南,商丘,476000。以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界,近代甘肃市场大致可呈前后不同的状况。抗战爆发前,东线和北线是主要商路;抗战开始后,商路市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以水烟、羊毛运销情况为主,加以考察。一、抗战之前甘肃市场的状况甘肃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近......
-
〓 近代中国早期的公司
【中文摘要】在欧洲商业组织引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实体股权长久以来一直依靠文化的以及法律习俗所支撑。在缺少法典化、系统化的私法惯例之下,深深植根于日常惯例之中的契约文化和使私人契约生效的政府维持了商业的日益增长。类似的惯例满足了商界寻求方法聚积资本并长久维持商行的需求。这些习俗的发展有助于解释西方式的公司法颁布之后中国对西......
-
〓 官商关系与清末民初湖北纱布丝麻四局承租权的流转
【内容提要】清末民初,以官办企业的衰败为动因,以政府振兴工商实业的政策革新为契机,湖北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四个官局实行了招商承租。四局承租权随后在多个民营企业依仗当政官僚的庇护争相角逐下辗转易手,四局承租权的流转历程,既是几个民营企业凭借官商私谊及其背后的官权保护依次争得“官业”承租权,进而快速孵化、诞生、成长的过程......
-
〓 制度安排与地方应对:民国时期公有款产清理研究——以南康戴善堂案为例
从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起,国民党统治区存在一种叫作县有公学款产清理委员会的组织(本文简称为公产会)①。这种组织缘何设立?在其存续期间进行了哪些活动?有哪些力量被卷入这些活动中?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成效究竟如何?它对地方社会有何影响?而后者又是如何应对的?由于种种原因,学界对此关注不够。笔者在网上以“公有款产管理委员会”......
-
〓 甲午战前20年南洋海防经费收数考
【内容提要】南北洋海防经费供应的不平衡,是南洋海防建设落后于北洋的重要原因。关于甲午战前20年的南洋海防经费总数,现有研究以估测为主,没有实据支撑。本文根据江南筹防案、江南机器局局造轮船经费清单等档案资料,梳理南洋海防经费的筹措过程,统计其20年的总数约为1973万余两。【关键词】南洋;海防经费;收数甲午战前20年,南......
-
〓 近代苏北沿海的“走脚田”与“农民农”研究
【内容摘要】近代实业家张謇开启了苏北沿海“废灶兴垦”热潮。数十万的苏北农民到盐垦公司种棉花,从事的仍是农业生产,可称为“农民农”,有别于“农民工”。“走脚田”则是当时垦户对公司土地的俗称。“走脚田”的路径受制于“农民农”的构成;“走脚田”的收益制约了“农民农”的规模;而“走脚田”的风险又导致了“农民农”的分化。因此,揭......
-
〓 1949—1978年的国家投资和新增资本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三编第七章第三节
第三节 1949—1978年的国家投资和新增资本1949年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因此,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都确定了优先发展国营企业的基本政策。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两个......
-
〓 近代开滦煤矿产出的“Solow余值”分析
【内容提要】近代开滦煤矿企业档案中留存的自20世纪以来完整而连续的生产经营数据,不仅能形成精确的经济统计,也使一些数量关系的分析成为可能。本文应用计量经济学工具方法,建立了自1905年至1936年开滦煤矿产出关于资本、劳动投入的生产模型,同时借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Solow余值”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开滦煤矿生产经营背后的......
-
〓 相对分散与较为集中:从冀中定县看近代华北平原乡村土地分配关系的本相
【内容提要】近代定县土地分配关系,为中国近代乡村土地分配的解释提供了重要例证。首先,自有田产者占绝大多数,自耕农比例居优势,中农、贫农阶层占地比例较大。不仅如此,土地分配的演变趋势也处于分散或稳定状态。可见,传统观点所谓地权日益集中、地主富农占有土地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在此缺乏充分的依据。地权分配之所以没有如此恶化,主......
-
〓 近代东北港埠经济区的时空格局与其成因
【内容摘要】随着近代东北沿海、沿江、沿边商埠的开放,以营口、大连、安东、哈尔滨、绥芬河、满洲里、瑷珲、珲春、延吉等城市为核心,与其商业和资本联系频繁的腹地城乡为外围的多个港埠经济区逐渐形成。但各个港埠经济区形成的历史过程和空间侧重各不相同,近代化发展程度差异较大,东北南部港埠经济区的发展绩效远高于东部、西部和北部港埠经......
-
〓 “价值”优先下的“事实”重建:清季民初新史家寻找中国历史“进化”的努力
【内容提要】清末民初的一种流行观点认为,中国自秦汉以下皆在退化或循环中。但按照社会进化论,它也就意味着中国处在人类历史“公例”之外,面临必然被淘汰的危险,这促使一批新史家在中国历史中寻找“进步”的迹象。然而,因为传统政治和学术主流皆被视为“专制的”,他们不得不另辟蹊径。梁启超等人为此提出两个方案,一是把中国历史描述为一......
-
〓 灾荒与近代社会变迁——以陕北地区为中心的讨论
【作者简介】 梁严冰(1970—),男,陕西延川人,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内容摘要】近代陕北地区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其中光绪初年的大旱灾、民国17—21年的大旱灾以及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的灾荒尤为严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陕北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口的大量死亡和流离,使得劳动生产力......
-
〓 克格勃档案中的蒋经国卷宗
近年来,俄罗斯曾一度开放了许多苏联时期克格勃、苏共中央及共产国际的档案,其中也包括了蒋经国的有关档案。目前,这部分档案分藏两处:一是联邦安全局中央档案室,另一处则为联邦安全局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分局档案室。蒋经国在苏联待了12年,档案材料中有如下记载,“蒋经国在青少年时期是个精力充沛,城府极深的人,深谙坚忍之道。”“蒋经国......
-
〓 十九世纪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比较研究
中国和日本两国大体上都在19 世纪60-90年代迈出了早期现代化的步伐,而两国发展的结局却大不相同。研究这种不同产生的原因,很有意义。本文拟对此作一些宏观的探讨。一般来说,中国在19世纪发生的早期现代化过程,学术界称作洋务运动,或者称洋务新政、洋务自强。日本的早期现代化运动则称作明治维新。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明治维新,......
-
〓 洋务派企业的变化(二)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四章第三节之二
三、交通运输业1、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在李鸿章的加意扶持下,从1872年创办至1894年,已有22年历史,共有江海轮船26只,总吨位35,457吨,在国内沿江沿海各通商口岸,均设有码头、趸船、栈房等,具备一定的航运规模。每年营业收入平均规银200万两以上,历年盈余总数达1,640,423两,减去亏损55,188两,净盈......
-
〓 抗战期间昆明史家群体的理论探讨
【内容提要】抗战时期,危难时局与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浇灭昆明史家的科研热情,他们以昆明报刊为平台,纷纷撰文对历史、历史学、史学的本质与功能、历史发展动力及历史研究法等重要的理论问题予以探讨与争鸣。这种努力不仅推动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同时,致用风气的兴起亦开辟了中国史学的新篇章。更为重要的是,以服务抗战时局为宗旨的治学......
-
〓 北洋时期京直地区旗地庄头考述
【内容提要】庄头,是伴随清朝旗地产生而出现的一类特殊群体。辛亥革命后,随着满人的失势,他们一改之前对于满洲贵族完全依附的特性,大多利用自己多年经租的经验霸租甚至侵占旗地。对于北洋政府逐渐开展的旗地清理,庄头最初极力反对,但当其最终不得不屈从时,又依然能利用自己对于旗地地亩册的掌控达到夺取佃户留置资格而自己留买的目的。【......
-
〓 永佃制下土地买卖的演变及其影响(上)——以皖南徽州地区为例
【内容提要】本文在深入发掘屯溪档案的基础上,以皖南徽州为例,对永佃制下土地买卖演变的全过程:从“收苗管业”的土地买卖到“收租管业”的租权买卖;从依存于土地的租权买卖到剥离土地的地租买卖;从以田地丘块为单元的地租整卖到分拆零卖,最后达致地租买卖的零碎化、日常化,进行认真考察,阐释其性质和影响,认为变化的实质是地权的债权化......
-
〓 洋务派经营的近代民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四)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三章第二节之四
七 洋务派民用企业的性质洋务派民有企业大都是从事商品生产的工矿业和对外营业的交通运输业,雇佣劳动,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它们是资本主义近代企业,这一点已无争议。但它们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资本主义经济,与当时已出现的民营近代企业有无区别,是否属于官僚资本,学术界仍有不同看法。洋务派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三种形式。在......
-
〓 菩萨心肠还是霹雳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对日战略分析
注:这是2005年为纪念二战结束六十周年写的一篇老文。应《国防大学学报》编辑建议,于2012年5月做“与时俱进”的简单更新。本年本月,正值日本战犯石原莞尔的儿子石原慎太郎叫嚣“购买”钓鱼岛,而中国周边如菲律宾等蕞尔小国也在黄岩岛上和中国“对峙”,并且强行命名中国岛屿和海域,朝鲜武装人员在中国海域抓捕中国渔民。中国外交部......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