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体系演变新探
【内容摘要】中央苏区财政体系包括中央预决算制度、税收制度、会计制度、国库和国家银行制度、关税制度以及审计制度等环节,其形成经历了闽西苏区的初期探索、中央财政体系的初建和中央财政体系逐步完善三个阶段。中央财政制度和财政体系的建设,首先从建立统一的预算决算制度入手;其次是建立完善划一的税收制度,以增加政府收入,调节经济建设......
-
〓 晚清婢女的社会地位及生活状况
——以《申报》1899—1903年寻婢广告为中心考察
【内容摘要】《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份商业报纸,其中占很大比重的商业广告保留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通过对《申报》中寻找走失婢女的广告进行剖析可以发现:作为近代妇女一部分的婢女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关键词】《申报》;晚清;婢女;地位【作者简介】张晓霞(1985—),女,山西大同人,大连大学中国古代......
-
〓 近代中国50年居民消费数据估计(1887-1936)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中国近代消费需求的各种因素,建立起中国近代消费需求的理论函数,然后选取前辈学者收集或估算的相关数据,建立起中国近代的消费需求数量模型,根据这一数量模型,估算了1887-1936年的消费需求时间序列数据,并从贸易差额的角度对其做了验证。【[关键词】近代中国;消费需求;GDP;价格【作者简介】崔......
-
〓 民国时期上海徽州茶商与上海茶业
【作者简介】刘芳正,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234)一、民国时期上海的茶叶市场体系上海是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茶埠,肩负华东茶叶出口和华中茶叶转运复出口的重任(陶德臣:《上海开埠与近代上海茶市》,《古今农业》1999年第2期)。依托华茶出口发展起来的上海茶叶市场,以服务出口贸易为核心,形成了包括......
-
〓 近代以来中国的土地问题与城乡关系再认识
【内容提要】近年来,学界对于中国近代以来土地问题的讨论、对中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史学与西方学术界为主流的现代性范式,都提出了程度不同的反思。近代以来中国的土地问题与城乡关系再认识,核心是需要重新处理地权、赋税与租佃关系的变动。其中,太平天国之后江南地区的城乡变革与阶级分化尤其关键,它导致国家与地主、农民之间租税关系剧......
-
〓 近代江南地区化肥和有机肥使用变化研究
【内容摘要】化肥作为西方农学的主要标志物,20世纪初进入中国,二三十年代在江南以及沿海省份的施用量逐渐增加,但始终处于试验及推广阶段,未能在农业生产中普遍应用。有机肥(农家肥)是中国的传统肥料,近代江南的肥料施用始终以有机肥为主体,农学家还借助西方实验科学手段研究有机肥积制及施用问题,化肥传入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有限。......
-
〓 论民国时期甘肃省的毒品经济与社会变迁
【内容提要】民国时期,甘肃省的常川大宗财政收入主要是田赋和烟亩罚款。田赋受征收底册不一、粮差贪剥和地籍混乱等因素的影响,常年征收不足实数。斯时甘肃省军队林立,军费开支浩繁,养兵之资缺乏,于是烟亩罚款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因着毒品的厚利,政府在禁毒上首鼠两端,无彻底措施,甚而强迫民众种烟,借机征收烟亩罚款。民众在政府的高压......
-
〓 德国历史学派与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摘要】德国历史学派对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影响。民国经济学者主要关注这一学派诞生的渊源,其保护主义政策以及历史主义方法。在构建本土经济学的进程中,民国学者一方面视德国历史学派为榜样,另一方面对其进行扬弃,为中国经济学的创立开辟了广泛的空间。【关键词】经济学;德国历史学派;历史主义;经济思想史;中德文化交流......
-
〓 近代中国货币、物价与GDP估算
——中国经济史研究中GDP估算笔谈之二
1980年代以来,吴承明先生曾多次强调经济史研究中计量方法的重要性,他希望在有关经济史的研究中“凡是能够计量的,尽可能作些定量分析”。[1]计量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在经济史研究中更好地展开横向的国际比较和区际比较,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纵向的异时段比较,可以使我们对经济史中许多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经济史研究中计量......
-
〓 “鲁迅精神的当代价值”笔谈(上)
鲁迅与当代中国的对话关系王吉鹏鲁迅研究的当下意义,是一个有着强烈现实感的问题。有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鲁迅研究转入古典化的范畴,逐渐远离现实,我们不必阻止这种趋势。这一认识实际上迎合了所谓“鲁迅已经过时”的观点。我们处于什么时代?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这一时代,正是从包括鲁迅在内的一批“先进的中国人” 那里......
-
〓 中央信托局与国民政府筹组国营再保险机构述论
【内容提要】1935年,以中央信托局保险部为代表的国营保险机构先后成立。在国民政府的扶持下,中信局保险部得以垄断公有产物保险业务。抗战初期,中信局所属保险机构迅速壮大,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已成为后方首屈一指的华资保险力量。随着沪、港沦陷,后方资金状况与再保险业务供需格局骤变,国民政府遂着手以中央信托局为中心筹组国营再保险机......
-
〓 近代中美农机具事业交流与合作探析
[内容摘要]中国近代的农机具事业,开始于引进国外的先进农机具和有关技术原理的著述、近代以来,中美两国在农机具事业的交流与合作,主要表现在垦田农机具、排灌农机具、畜产机械、植保机械等农机具的引进与改良;农机具教学与研究的开展;中美合作改良中国农具项目的实施等方面,尤其是美国来华农业工程专家、中国留美农科学生,在农机具的交......
-
〓 花生与番薯:民国年间山东低山丘陵区的耕作制度
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4【摘要】民国时期,受气候变化和市场化的影响,花生成为山东低山丘陵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形成集中产区。在高利润刺激下,低山丘陵区的农民通过种植花生融入国际市场,并利用种植花生的方式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受制于作物属性、粮食短缺和肥料不足,在种植花生的同时,这些地区的农民也大规模种植番......
-
〓 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
前言·研究思路与基本内容史无定法。一般而言,不同的学科当有不同的研究方法。按照现行学科体制,本书的研究领域很容易被划归政治史范畴。然而,政治史研究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既因人而异,也因题而不同。据笔者的粗浅体会,大概可从以下两方面打开思路:一是政治史研究内部的典章制度与人事关系相结合。就时下学科观念而言,这是一个典型的政......
-
〓 “价值”优先下的“事实”重建:清季民初新史家寻找中国历史“进化”的努力
【内容提要】清末民初的一种流行观点认为,中国自秦汉以下皆在退化或循环中。但按照社会进化论,它也就意味着中国处在人类历史“公例”之外,面临必然被淘汰的危险,这促使一批新史家在中国历史中寻找“进步”的迹象。然而,因为传统政治和学术主流皆被视为“专制的”,他们不得不另辟蹊径。梁启超等人为此提出两个方案,一是把中国历史描述为一......
-
〓 试论近代中国的商品价格结构变动及其市场发展之近代化命题
——以华北市场“粮棉”价格为例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730070内容提要:过往学界常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中国市场的商品价格结构变动深受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结构变动的影响,并就此而讨论近代中国商品市场之所谓近代化发展问题。但对近代华北市场商品价格结构变动与市场自身的商品结构形态之关系的实证分析说明,其商品价格结构变动更易受自身以“粮......
-
〓 关于押租和近代封建租佃制度的若干问题——答李德英先生
【内容提要】押租原是地主防止佃农欠租而预收的保证金,是经济强制取代非经济强制的产物,不久蜕变为名目繁多的高利贷剥削。成都平原和四川的押租最为流行和苛重。“押扣”不过是地主榨取押租的一种手段。租佃制度历史久远,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与生产者的分离,同市场或市场经济没有内在联系。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增押增租、频繁撤佃成为地主......
-
〓 近代中国工商管理协会述论
【内容提要】中国工商管理协会是近代中国研究和推广科学化管理最早和最主要的专门机构,它的设立与科学化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日内瓦国际科学管理协会的号召,以及时任国民政府工商部长孔祥熙的着力提倡与组织密切相关;在组织上以“期政府与工商界切实合作,而学理与事实得以兼顾”为基本原则;在事业方面主要在于研究、发表及实施改良科学管......
-
〓 交通与经济的互为制约——以近代中国西部省份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水运、陆运建设与经济发展长期变化的演绎,论述了受到历史条件的束缚和自然地理的限制,近代中国西部省份交通近代化进程迟滞,进而阻碍了经济发展。通过案例分析,本文认为,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要素投入,交通运输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市场中的交易成本,从而制约了市场交易、商品经济发展规模乃至西部省份近代化进程;......
-
〓 20世纪日本中国史研究的步履
——写于《20世纪以来日本中国史学著作编年》出版前
众所周知,日本中国史学界的20世纪是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纪,日本学者在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内藤史学(也称“内藤假说”)、“白鸟史学”、“津田史观”、“六朝豪族共同体论”、“地域社会论”这些各具特色的历史研究成果,给日本史学界注入了太多的刺激与活力,几代蜚声海内外史坛的学术名流因此脱颖而出。著名的京都学派、......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