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国时期成都平原乡村集镇与农民生活
——兼论农村基层市场社区理论
1949年末1950年初,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施坚雅(Skinner)曾在成都平原的高店子做了三个月的社会调查,写出了《中国农村市场与社会结构》几篇系列论文,提出了“基层市场社区”理论,不仅对美国的中国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共鸣,不少学者通过各种方式对这个理论进行评述,或赞同,或批评,也有学者用这个理论来......
-
〓 清末轮船招商局汽船和日本
【摘要】在19世纪末期的东亚各国中,有能力经营大规模汽船航运公司的只有中国和日本,中国1872年成立于上海的轮船招商局对中国的海运业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业务不仅局限在中国的水运和海运方面,还曾扩大到海外,开通了日本航线,进行了数次航行,以期扩大贸易。通过对轮船招商局汽船航行日本情况的分析可知,对轮船招商局汽船在日本......
-
〓 由盛转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企业个案分析(1925-36)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十一篇
前言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下称「南洋」)是清末民初,国人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所产生的民族企业,它的创办人是简照南、简玉阶兄弟[1],简照南是日籍华侨,于1905年在香港创业,资本为港币10万元[2],后来经转折,终在1911年转亏为营,而且更在眾多民族企業中脱颖而出,长期与跨国性的大企业─英美烟草公司(下称「英美」)抗衡,「......
-
〓 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官僚化现象,1878-1893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八篇
19世纪中叶,正值自强运动方兴之际,此阶段主要是以模仿西方的生产技术,采用新式机械为手段的改革,以达富国强兵之效。[1]不久,洋务派的注意力遂由军事改革,扩至贸经济发展,致力于新式工矿业建设。[2]上海机器织布局即在「分洋人之利」的思想下应运而生。[3]中国第一家具规模的本土新式纺织企业–上海机械织布局于1......
-
〓 民国时期广东农田水利法律制度概述及其评价
【提要】民国时期,特别是在抗战期间,广东省政府为了促进全省农田水利事业建设,增加粮食产量,颁布了10余部农田水利法律制度,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田水利法律制度体系,对促进当时全省的农田水利建设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然也存在制定晚、缺乏综合利用和治理的理念等不足。【关键词】民国时期;广东;农田水利法制民国时期,特别是在......
-
〓 民族资本近代工业和运输业的初步发展(二)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四章第四节之二
二、近代工矿企业的发展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工矿企业发展较快,家数众多,我们已不能象在第三章中那样对它们逐家考察,只能就其中较具规模者从行业和面上作些分析。汪敬虞对于1895—1913年间开设的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个较为详尽的统计,摘列如表4—32。表4—32所列不仅是商办企业,还包括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
-
〓 抗战前的工役研究——以整修四川公路为中心
【内容摘要】战前,面对严重的财政赤字,国民政府因之实施工役,以进行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备战。1935年蒋介石进入四川,宣布以四川为民族复兴的根据地。应时局所迫,南京国民政府令四川省政府,实施工役,征调大量民工在短期内整修公路。为依限完成工程,在工役方面,川府设置管理机构,加强人员管理,规定经费来源,采取多种激励民工的经济......
-
〓 洋务派经营的近代民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三)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三章第二节之三
四上海机器织布局和华盛纺织总厂1、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办经过纺织品一向是进口货的大宗,70年代初进口棉布年达3,000万两。六七十年代迭有外商策划在中国开办纱厂。有识之士早谋中国自设棉纺织厂。但是,洋务派1878年就开始筹办的中国第一家近代棉纺织厂,即上海机器织布局,到1890年才开工生产。早在1876年,李鸿章即因津海关......
-
〓 近代中国工商管理协会述论
【内容提要】中国工商管理协会是近代中国研究和推广科学化管理最早和最主要的专门机构,它的设立与科学化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日内瓦国际科学管理协会的号召,以及时任国民政府工商部长孔祥熙的着力提倡与组织密切相关;在组织上以“期政府与工商界切实合作,而学理与事实得以兼顾”为基本原则;在事业方面主要在于研究、发表及实施改良科学管......
-
〓 投资成立的国家资本企业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二编第六章第二节
第二节 投资成立的国家资本企业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直接投资成立的国家资本企业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为了引进外资及方便在国际上活动而以民间股份制身份和名义成立的企业,这种企业可以中国建设银公司为代表。另一种是为了满足对能源资源等等需求而直接成立的钢铁、化工、电力等国家资本企业利用股份制的资本组织形式,直接由国家政权或具有国......
-
〓 大革命前后中共“耕地农有”政策研究
【内容提要】以往学界认为中共的“耕地农有”是实行土地为农民私有,但是从政策出台的背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步宣传解读以及政策的执行过程来考察,其是在没收具有封建剥削性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并分配给农民使用。由此观之,在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下半年中共并不存在一个从实行土地私有向国有的转变过程,而且从酝酿建党到1931年2月之前......
-
〓 交通与经济的互为制约——以近代中国西部省份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水运、陆运建设与经济发展长期变化的演绎,论述了受到历史条件的束缚和自然地理的限制,近代中国西部省份交通近代化进程迟滞,进而阻碍了经济发展。通过案例分析,本文认为,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要素投入,交通运输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市场中的交易成本,从而制约了市场交易、商品经济发展规模乃至西部省份近代化进程;......
-
〓 近代上海钱庄业的兴衰变迁
【核心提示】在政府无作为而又缺乏中央银行制度设置的情况下,上海钱业公会也参与了一部分救济市面的融资活动。上海钱业衰落的原因,也就是几乎同时上海民营银行业衰落的原因,那就是南京国民政府对金融业的垄断。近代上海“百业之首”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钱庄业由于顺应了进出口国际贸易的需要而迅速壮大起来。当时华资银行业尚未兴起......
-
〓 历史发展视阈下的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
【内容摘要】本文探析了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启动的国际背景,客观分析了世界经济现代化浪潮对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的影响。不断探索了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历程,通过深入分析晚清时期工业化的艰难起步和民国时期的局部工业化,力图从多角度、全面、科学地分析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制约因素,希望其能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经......
-
〓 清末的“橡皮风潮”:政府昏庸指令引发全国大恐慌
上海恐慌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是清政府对上海金融危机的懵懂无知,一再下达昏庸指令,以及地方官不顾大局斗气泄愤所致。重大的历史事件追究到底,竟然与一些细枝末节之事相关,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百年前,上海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从1903年之后连续6年的上升势头被打断,大萧条延续了数年之久,破产的商号和企业不计其......
-
〓 郑观应「专利经营」建议及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实践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九篇
﹝一﹞郑观应(1842-1922),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1]出生于在近代向有商人的冒险精神传统的广东香山县。[2]郑氏曾于太古洋行担任买办工作,从中学习得新式的经商手法,渐渐建立了社会声望。后来,被邀请加入李鸿章的幕府,并先后在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担任重要职务,是中国近代第一代具影......
-
〓 买办制度的形成——《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二章第二节
第四节 买办制度的形成一、鸦片战争前对外贸易中的行商制度1.广州的行商制度清初行禁海政策。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宣布开放海禁。次年设立四个海关,即广州的粤海关,漳州的闽海关,宁波的浙海关,云台山的江海关,取代旧的市舶提举司。1757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其他三关停撤。粤海关设立前,广东的华洋贸易是同样征税的。1686......
-
〓 清末民初福州的古田商帮——以福州古田会馆碑刻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提要】作为地域性的小型商帮,古田商帮主要经营粮食、红粬、茶叶等乡土产品,在福州甚至国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之上,古田商帮兴修福州古田会馆,历时十余年,至今保存完整。古田会馆留存的三通碑刻,是研究近代闽江流域商业发展的重要史料。根据历年经费支出细目,我们可以归纳出会馆建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又由于会馆的......
-
〓 小区域货币泛滥影响民国金融体系
【核心提示】清中后期的民间私票几乎靠市场的自发机制来维持运行,发钞者大都为私发。虽不免发生挤兑情事,甚至有发钞人携款潜逃之事,但未酿成波及整个社会经济的重大金融风潮。到民国时期,民间私发钱票已变得不可收拾,山东、河北、东北、四川等地诸如“纸币世界”、“角票世界”等语常见于报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更是私发纸币......
-
〓 市场、知识与制度:晚清民初职业会计师群体的兴起
【摘要】晚清民初,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传统行业在转型调适,新兴工商及服务行业裂变求生。与此相应,职业市场与职业分化亦加速前行。在民国初年,现代会计师制度正式建立,而在此前后,市场、知识与制度的转型已渐为此新兴职业奠定根基。在市场层面,社会对于财务核算及财务信用之需求推动记账与审计职责的分离;在知识层面,引自西方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