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南:典型的移民社会
持续不断的移民,使得海南不断受到中原先进的文化以及生产力的冲击。中原移民的入住,结束了黎族独占海南的局面,形成了“黎内汉外”的环岛式人口分布。在海南的区域发展过程中,移民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海南的早期居民就是移民到该岛的黎族。尽管学界对其族源的认识仍存在分歧,但无论是持由北向南流向的“骆越说”,还是从东南亚迁入的“海......
-
〓 传统生态治虫技术的再思考——以养鸭治蝗技术为例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民国时期的蝗害与政府应对机制研究——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中心》(批准号:10YJC770122)的阶段性成果。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苏北农业发展与农业灾害史研究”(编号:苏教社政[201012号)阶段性成果。南京农业大学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明清时......
-
〓 典型形态:“宋型家庭”的规模和结构——《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一章第二节
第一章家庭的类型和传延方式第二节典型形态:“宋型家庭”的规模和结构血缘关系是划分家庭类型的主要标准,也是考察家庭形态的主要依据,社会学讲的核心家庭、扩大的核心家庭,就是按照家庭中只有直系血缘关系,还是同时含有旁系血缘关系来划分的。有关论著习惯讲“家庭的规模和结构”,把规模即家庭人口的数量放在第一位,反复查核计算,甚至精......
-
〓 论中国古代社会的腐败与世风
综观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王朝的政治实践,不难看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大多高张惩贪倡廉的旗帜,并采取了一系列反贪倡廉措施,形成了一套日趋完善的制度。同时,历代仁人志士和普通百姓也都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对清官廉吏击节赞叹,并以各种形式褒廉贬贪,期盼弊绝风清的治世出现。然而,结果却总是与愿望相违。清官廉吏虽代不乏人,但贪官污......
-
〓 《中国水泥业的发展:产业组织与结构变化》中文版序言、目录、后记
中国水泥业的发展:产业组织与结构变化[日]田岛俊雄,朱荫贵,[日]加岛润编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3 中文版序言 《中国水泥业的发展:产业组织与结构变化》一书,为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当代中国研究基地组织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本书是集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十多位学者,采取分工合作......
-
〓 秦汉时代家庭的结构和规模——《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第五章第一节
第五章秦汉时代的家庭面貌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时代,这个时代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社会和文明历史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自汉代以降,中国人口中的绝大多数被称为“汉人”,他们的语言文字也被称为“汉语”和“汉字”,这几点已经足可说明问题。在中国家庭史上,秦汉时代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将春秋战国视为中国古代家......
-
〓 隋唐宋元陂塘工程和修筑管理技术的进步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节陂塘工程和修筑管理技术的进步一、陂塘工程技术的进步隋唐宋元时期,南方大、中、小型陂塘堰坝大量修筑,在工程技术上取得不少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在陂坝的类型上有发展除普遍修建土坝外,还筑有土石混合坝。如东钱湖的湖堤,有的堤段临水面用条石砌筑,背水面夯筑土体,成非溢流挡水坝[98]。这种坝型能很好地抵御风浪的......
-
〓 再论敦煌农业雇工契中的雇佣关系
【内容提要】敦煌唐五代及宋初一批农业雇工契,是雇主与被雇人双方基于彼此需求、平等自愿订立的约定,其雇佣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价值交换关系。契约中的各项预防性条款,只作用于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并不构成对被雇人的人身束缚和依附。雇契中所给的报酬是可观的,雇主基本上没有占有劳作者的自用价值,对佣作者所创造剩余价值的占有也有限。雇与......
-
〓 神话故事、英雄史诗、哲学、宗教中的生态智慧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第三章第二节
第二节神话故事、英雄史诗、哲学、宗教中的生态智慧自然界是由天、佛祖创造的还是物质自身发展的产物,这两种观点的对立和斗争一直贯穿在蒙古族自然观当中。同时,对以上问题所持的不同态度也影响了对自然界变化、发展的状况、动力等问题的回答。与所有民族的发展历程一样,早期蒙古族也经历了文史哲不分的历史阶段,故在此我们把这些问题放在一......
-
〓 关于传统经济的通信(下)
(十五)拜读大作前稿,我曾说多种资源配置机制的理论是一大创造。这次修订稿,提出各种机制之间及其主体利益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是又一创造。市场机制显然是最主要的调节器。这样,整个中国封建经济的运行,有了一个系统的理论。这个理论的框架已形成,至于其完整化,恐怕要等发表后,听取时贤评论,再作修正补充。在“通古今之变”上,本文以......
-
〓 《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绪论
第一节本卷的基本内容和编写主旨本卷叙述远古至南北朝时期中国家庭的起源、发展演变。远古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如此漫长,占去了中国历史的绝大部分。在此期间,社会形态和文化阶段经历了多次巨大跨越,中国家庭亦起源于此一时期,并在此间发生了多次革命性的变迁,其中需要梳理的问题十分复杂、头绪繁多。而与以后时代相比,有关这一时期家庭历史......
-
〓 《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目录
《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王元林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目录序………………………………………………………………………………………………………………………1前言…………………………………………………………………………………………………………………1第一章泾洛流域气候变化……………………………………………………......
-
〓 重看魏晋时期佛教之融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世界
麦积山石窟资料图片龙门石窟资料图片云冈石窟资料图片莫高窟资料图片早在西汉末年,佛教就开始传入中国。但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人并未接受佛教,佛教只局限在外国商人的信仰当中。直到魏晋时期,中国人才主动引进和接受佛教,佛教也开始融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世界。这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与其时中国人的社会心理有紧密联系。文化精英言论自......
-
〓 “韦伯命题”的徽商经验研究
【内容摘要】徽商有“超越性动机”,把宗教精神转化为社会责任感。徽商也有“理性化过程”,他们对世界不是消极适应而是采取一种积极的改造的态度。徽商勤俭持家,将诚信作为经商准则。按照韦伯和余英时的问题建构方式,徽商的经验研究支持了余英时的观点,徽商具备“入世苦行”精神。【关键词】徽商;韦伯命题;经验研究【作者简介】梁德阔,复......
-
〓 南方山区经济开发的历史进程与空间展布
厦门大学历史系,福建厦门,361005【提要】历史时期南方山区经济开发的进程,可区分为三个阶段:(1)自原始稻作农业起源,至2世纪末,南方山区的经济形态以采集渔猎为主、原始种植农业为辅;(2)自六朝至北宋末,低山丘陵地区的河谷、山间盆地逐步被开垦成农田,局部地方形成了梯田,建设了中小型农田水利,但刀耕火种性质的烧畲仍是......
-
〓 《中国家庭史》第五卷《民国时期》目录
《中国家庭史·民国时期》,郑全红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主编简介:张国刚,l956年生,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兼崽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开人学、中国人民......
-
〓 希腊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
【作者简介】黄洋,1965年生,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在对希腊城邦社会的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对其经济特征的评价,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影响到学者们对其它方面诸如城邦政治乃至希腊文明特征的评价。长期以来,国内史学界把希腊文明看成是一个手工业和商业高度发达的文明。虽然很少有人对古希腊的手工业和商业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所......
-
〓 《中国家庭史》第三卷《宋辽金元时期》目录
《中国家庭史·宋辽金元时期》,邢铁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作者简介:邢铁,1957年生,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河北师范人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主要研究唐宋社会经济史。出版J,《家产继承史论》、《厂Ll等制度史纲》和《宋代家庭研究》三部专著。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经......
-
〓 “水利周期”与“王朝周期”:农田水利的兴废与王朝兴衰之间的关系
——《江汉论坛》2011年第8期环境变化与社会变迁笔谈之一
【作者简介】鲁西奇,男,1965年生,江苏东海人,历史学博士,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厦门,361005。冀朝鼎在其名著《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中曾经谈到水利与政治的关系,指出:发展水利事业或者说建设水利工程,在中国,实质上是国家的一种职能,其目的在于增加农业产量以及为运输,特别是为漕运创......
-
〓 “三少民族”文化变迁与发展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96期5版“独家报道”文章之一。桦皮文化、怒日格勒、赞达仁……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三少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但随着社会形态、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三少民族”与各自的传统民风民俗也渐行渐远。如何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已成为“三少民族”研究者和社会学家们共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