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藏蒙之间的土族寺庙:艺术殿堂学术重镇
土族是一个主要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土族的几个族群分布很开,在语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将各族群凝聚起来成为一个民族共同体有许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三川、同仁、互助等地,观察各地土族人文风情的异同,深入考察各地寺庙。通过朱家寺、吾屯寺、佑宁寺等代表性寺庙,不但可以看到不同......
-
〓 千面女神:西王母信仰的演变
在中国古典神话中,昆仑神话是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宏伟的一个体系。西王母神话及信仰是昆仑神话的重要内容,正如苏雪林先生所说:“西王母与昆仑山原有不可拆分之关系,言西王母即言昆仑也。”西王母又称“王母”、“金母”、“瑶池老母”、“瑶池金母”、“西池金母”、“仙母”、“阿母”、“龟山金母”、“龟台金母”、“金母元君”、“王母娘......
-
〓 论十七世纪法国社会消费及特征——兼论它对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的作用
【内容摘要】17世纪是法国社会消费的黄金时期,虽然消费依旧是基本的衣食住行等商品,但社会消费 更主要的体现为城市社会上层对奢侈品消费的特征。这种消费特征对近代法国资本主义经济 发 展而言,给正在发展中的早期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市场,这对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不裨益 ,也对传统的手工工场向资本主义生产组织转化起到促进作用。【......
-
〓 赫西奥德《农作与时日》里的社会史问题两则
【英文标题】Two Questions of Social History in Hesiod’s Works and Days【作者简介】张巍,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上海200433)对研究希腊古风时期的历史而言,赫西奥德创作于公元前8世纪的史诗体诗篇《农作与时日》是一份重要的材料。【1】有别于以赞美英......
-
〓 高宗以后的东都与运河——《唐宋帝国与运河》第二章
杜佑在《通典》卷一○叙述大业元年炀帝开运河后,便紧跟着说:“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可见这条运河除开凿给炀帝由洛阳乘龙舟往江都游乐以外。在隋代也曾被用来转运物资。不过隋享国时日甚短,开河不久以后便告灭亡,故运河在隋代对于南北交通的贡献究竟有限。隋亡以后,便是唐代。唐代国都所在的关中,一方面因为人口的增加,他方面因为土地生产......
-
〓 敦煌遗书中所见的寒食、清明节习俗
【核心提示】寒食和清明是我国传统的两大节日,历史悠久。时至今日,唐宋时期的清明节俗活动不仅其包含的精神内涵,而且许多活动形式,如祭奠扫墓、踏青游赏、亲近自然等,也流传了下来。民间节日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明节俗活动联结着历史与现代,保存着民间民俗文化的基因,也自然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祖归宗的纽带。寒食和清......
-
〓 从临时领导到最高酋长:社会-政治组织的演化
郭子林译[1]内容提要:酋长是拥有一种特殊社会-政治地位的个人。酋邦则是政治制度中的一种,它拥有双层级的管理结构。而早期国家是三层级的,它是跨区域的一种社会-政治组织,拥有权力集中的政府,用以规范复杂分层社会的社会关系。从游团、村落、酋邦到早期国家,社会-政治组织的演化是进化性质的结构变化。在最早的人类社会中,为应对各......
-
〓 旅大日租界的鸦片专卖与毒品走私
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030006内容提要:近代中国的政令不一和主权不完整,为列强进行鸦片和毒品贸易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本文以旅顺、大连日租界的鸦片贸易和毒品走私为例进行分析,梳理旅大日租界鸦片贸易专卖政策的演变及毒品走私的情况,反映日本在中国采取各种手段从事毒品贩卖的历史过程,揭露日本通过毒品毒害中国人民事实。关键词:旅......
-
〓 海南:典型的移民社会
持续不断的移民,使得海南不断受到中原先进的文化以及生产力的冲击。中原移民的入住,结束了黎族独占海南的局面,形成了“黎内汉外”的环岛式人口分布。在海南的区域发展过程中,移民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海南的早期居民就是移民到该岛的黎族。尽管学界对其族源的认识仍存在分歧,但无论是持由北向南流向的“骆越说”,还是从东南亚迁入的“海......
-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结构、规模与亲属关系——《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第六章第二节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第二节家庭结构、规模与亲属关系种种迹象表明:魏晋南北朝的家庭发展出现了某些异动,这首先表现在家庭的结构与规模上,其次表现在家庭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上。具体来说,文献中不断出现的“千丁共籍”、“百室合户”以及“累世同居”之类记载,给我们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即当时的家庭结构比秦汉时代要复杂,家庭规模有......
-
〓 依国际法看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中国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不仅有古今中外的大量文献可资佐证,而且早为世界各国所承认。近来,越南主要以“历史主权”,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则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某些规定为由,谋求长期侵占我南沙岛礁。从国际法角度看,上述国家所谓的南沙群岛主权依据站不住脚,相反中国对南沙群岛主权及权利主张有充足的法理依据。在国际法上......
-
〓 中国化激进主义生成谱系探寻
一、中国化的激进主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是一对“孪生”姊妹。事实上,直到l790年保守主义思潮的奠基人柏克发表“法国革命感想”之前,尽管激进主义已经兴风作浪,但它还是没有为世人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激进主义真正得到学理阐释还应当从《法国革命感想录》开始,激进的法国大革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不断革命的谱系。不过,一个说不清、道不明......
-
〓 翻车何以“得宠”:适应性与生命力
——水车起源与发展丛谈(十)
翻车为什么会被广泛使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因为它在广泛适应社会上不同条件的基础上,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上的各种需要。试将翻车和筒车作些比较。筒车效率高、省人力,这是翻车所不及的。但翻车也具有筒车没有的优点。筒车要有湍急水流作动力,翻车却不受这种限制,无论流水静水、河水塘水、大水小水,只要临水都可使用。筒车只能灌溉......
-
〓 理解近代乡村社会变迁的一把钥匙
——读《变动时代的乡绅——乡绅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1901—1945)》
【内容摘要】《变动时代的乡绅》首次较系统地考察了清末以来尤其是民国时期的乡制变革和乡绅变迁,以乡绅为切入点,分析了近代乡村权力结构从保甲一自治一保甲一“村选”政治的历史过程,民国时期的乡村绅士也在权力变动的过程中蜕变、分化以至消亡,随着绅士的离村和基层政权日益痞化,乡村社会陷入日趋崩溃的境地,并成为酝酿社会革命的温床。......
-
〓 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理论
——以“三次大冲击”理论为例
内容提要:前资本主义时代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大冲击的学说,是吴于廑先生“世界史发展纵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理论不仅否定了长期以来影响巨大的“欧洲中心论”,而且以世界历史发展全局的观点,客观合理地说明了前资本主义时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弥补了马克思关于前资本主义时代人类历史横向联系的内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
-
〓 中国古代城市排洪防灾解析与借鉴
世界文明大都是缘水而起的,如起源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起源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两河文明,发祥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相应地,古代建城也自然沿河选址,以水为邻、依水而建自然佳处颇多,然而也不免有一定的隐患。古人有很多与城市水患斗争的例子,甚至也有为躲避水患而迁都的。如商代第十二位君王河亶甲立,是时嚣有河决......
-
〓 太行山地区与粟作农业的起源
太行山地区是中国粟作农业起源地之一。第四纪全新世前后,太行山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为粟作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早期人类经常的采集活动为粟作农业的诞生准备了技术条件;多种原因造成的食物缺乏为粟作农业的产生提供了契机;野生的尾草的存在为粟作农业的起源提供了生物依据。以上条件的具备,使得太行山地区的先民们约在距今一万......
-
〓 春秋战国至南北朝陂塘工程技术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
第二编大型灌渠及陂塘技术的发展(春秋战国至南北朝)第二章蓄水陂塘第三节陂塘工程技术修建陂塘,是解决来水与用水之间在时间分布上和水位高程上的矛盾,以很好地利用水资源。陂塘属蓄水工程,由挡水、泄水、取水建筑和库区组成一个水利枢纽工程。我国自春秋中期在淮南地区创建大型陂塘工程芍陂后,历秦汉、南北朝时期,大小陂塘在江汉、江淮及......
-
〓 《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目录
《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姜春云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2月世界上一切文明的共同基础是生态文明。人类亿万年的历史表明:“顺自然生态规律者兴,逆自然生态规律者亡”。自然生态恶化几乎是世界上一切古文明消亡的根本原因。中国生态与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但“局部好转、总体恶化”,“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局面尚未根本扭......
-
〓 [隋唐五代]农家经济生活——《中国家庭史》第二卷第五章第二节
第五章家庭生计第二节农家经济生活唐代的农村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生产单位和经济单位。农村经济生活受到地域条件的影响,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与周遍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差异足很大的。同样是南方,东南地区与四川盆地也很不一样。张泽咸《汉晋唐时期农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对于各个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里不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