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战国秦汉史总论
前言战后中国古代史学史上最具冲击性的事件,是批孔运动。最初,在1972年7月,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氏在《红旗》杂志同年第七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的论文,认为中国自古代进人中世的分界点在于春秋、战国这一过渡时期。郭氏的这一论点,在他1952年出版的《奴隶制时代》中已经作了详细阐释。此时此刻,他为什么......
-
〓 论中国古代士大夫及士风和名节——以宋朝士大夫为中心
一、对以士大夫为中心史观的异议目前,在中华古史的研究中,盛行一种以士大夫为中心的史观。笔者从与不少研究生的谈话可知,他们受目前的史学思潮影响,至少对士大夫的关注远甚于对劳动大众的关注。依笔者可能不很准确的观察和臆断,时尚的史学思潮似有两个特点:一是关注点似集中于士大夫,而不是劳动大众;而对士大夫的观念似又集中于官宦,对......
-
〓 驯养动物——《中国农学遗产要略》(三)
上面谈过,我国驯养动物,和世界上其它古老的先进的民族一样,起始于远古时期,根据最早的文字记录(甲骨文字)来分析,我们的祖先当时驯养了的动物,至少已有马、牛,羊、猪、狗和鸡,可能还有象【1】。后来称为“六畜”的种类,那时都已全备。秦汉以后,黄河、淮河两流域的人们自己新驯养的和由南北各地引入的,有驴、鸭、鹅、骆驼等【2】。......
-
〓 我国古代税收名称略考
【内容摘要】我国古代关于税收的名称有很多,本文对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十多个税收名称一一作了简要考析,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过程。【关键词】古代;赋税;名称【作者简介】李波,夏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原文出处】《税收经济研究》(扬州),2011.5.69~72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
-
〓 隋唐五代家庭规模的总体分析——《中国家庭史》第二卷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家庭规模与结构第一节家庭规模的总体分析隋文帝时期的家庭人口政策有一个矛盾的现象,即一方面限制三代同居的家庭必须析籍,比如隋初针对北朝末年北方地区户籍申报不实的情况,大力推行“大索貌阅”的人口普查活动,就曾经出台“大功以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的措施。[1]在另一方面,在开皇末年,隋文帝又对于“家门雍穆,......
-
〓 古巴比伦私人农业经济的商业化特征
【内容摘要】虽然王室和神庙控制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土地,但私人经济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古巴比伦私人农业经济领域,商品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纳第图女祭司、商人塔木卡乃至政府官员均投入土地买卖活动中,他们并不直接参与土地耕种,其目的是通过土地买卖赚取商业利润。土地的开发利用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制和合伙制,甚至出现了专门负责管......
-
〓 20世纪以来十三行研究评析
十三行是清代中期外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停止其他海关与西方国家的外贸职能,通过粤海关建立“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广州制度,十三行成为清代中期与西方国家贸易的贸易体系,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退出历史舞台。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术界逐步展开对十三行的学术研究,现将百余年的曲折发展简要评析如下。一......
-
〓 《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序
王元林副教授获博士学位六年之后,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终于将他精心修改的博士学位论文《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在争取到他供职的暨南大学211工程项目经费资助之后,得以送交中华书局出版。闻知此讯息后,我在高兴之际,也欣然应允为之作序。元林同志是1993年秋由他的家乡陕西大荔县考进我工作的陕西师范大学攻读历史地理学硕士学位......
-
〓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前言
灌溉工程技术是水利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所指的“灌溉工程”,即人们通常所称的“农田水利工程”,或“灌溉排水工程”,现在亦称为“农业水土工程”。修建的目的是通过工程设施和技术手段来调节和改变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以消除水旱灾害,达到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并做到合理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我国北方降雨量少......
-
〓 熙宁大放淤的改土效益和技术经验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第二节熙宁大放淤的改土效益和技术经验一、大放淤的改土效益从熙宁二年至元丰元年短短的十年中,仅就有放淤面积的九处资料统计,共淤田645万亩。据此推测,当时淤过的农田总面积可能有数千万亩。放淤的结果,使大量的盐碱瘠薄低洼地得到改良,产量大幅度增长。黄河平原地势低平,河道排水不畅。宋代时不少河流如黄河、汴河、漳水、御河等因泥......
-
〓 跨文化的夜郎研究或为突破点
——访贵州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鸿儒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80期4版“独家报道”文章之一。对很多人来说,存在于两千年前的夜郎古国一直是个神秘王国,充满令人费解的待解之谜。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鸿儒是一位执著的“解谜人”。通过11年的研究,王鸿儒已经出版关于夜郎和夜郎文化的《夜郎之谜》、《纵横夜郎文化》、《夜郎史引》、《夜郎王国传奇》和《......
-
〓 《陈旉农书》与中国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演进
近年来,环境史成为史学研究的热点,可持续发展问题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这也给农史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野。我在《中国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践》一文[1]中肯定了中国传统农业包含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并把它概括为六种观点:“三才”观、农时观、地力观、物性观、循环观、节用观。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是:这六种观点是平列的吗......
-
〓 理解近代乡村社会变迁的一把钥匙
——读《变动时代的乡绅——乡绅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1901—1945)》
【内容摘要】《变动时代的乡绅》首次较系统地考察了清末以来尤其是民国时期的乡制变革和乡绅变迁,以乡绅为切入点,分析了近代乡村权力结构从保甲一自治一保甲一“村选”政治的历史过程,民国时期的乡村绅士也在权力变动的过程中蜕变、分化以至消亡,随着绅士的离村和基层政权日益痞化,乡村社会陷入日趋崩溃的境地,并成为酝酿社会革命的温床。......
-
〓 我国古代税收名称略考
【内容摘要】我国古代关于税收的名称有很多,本文对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十多个税收名称一一作了简要考析,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过程。【关键词】古代;赋税;名称【作者简介】李波,夏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原文出处】《税收经济研究》(扬州),2011.5.69~72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
-
〓 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转与社会心态
【内容提要】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土地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以贵族、乡绅等为代表的土地阶级垄断了土地、掌控了政权,使土地获得了超经济价值的社会属性,成为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的基础。为获取政治权力,永久性地融入中上层社会,旧的土地家族、工商业者及其他职业者竞相购置土地。以土地为介质获得贵族和乡绅头衔,融入土地阶级,进而掌握政权成为......
-
〓 丝路新疆段:跨越时空的文明通道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的重要通道之一。丝绸之路新疆段是其中最具魅力的路段之一,沿线曾经繁盛发达,留下了多种文明相互碰撞、融合的印记与见证。考古学家将其奉为一块“宝地”而神往不已。随着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项目的开展,丝路新疆段正在迎接“新生”。举世瞩目的丝路文明“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柏林地理学会主席冯·李......
-
〓 北宋帝国的崩溃与运河——《唐宋帝国与运河》第八章
第八章北宋帝国的崩溃与运河北宋时代的运河,曾经长时间把军事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连系起来。已.如上述。可是,到了北宋末徽(1101—1125)、钦(1126—1127)二宗时代,由于种种的原因,运河却渐渐丧失它这种连系南北的作用,以致中央政府不能得到江淮物资的大量接济,而北方和西北的国防上的需要也无从满足。在这条沟通南北的......
-
〓 依国际法看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中国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不仅有古今中外的大量文献可资佐证,而且早为世界各国所承认。近来,越南主要以“历史主权”,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则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某些规定为由,谋求长期侵占我南沙岛礁。从国际法角度看,上述国家所谓的南沙群岛主权依据站不住脚,相反中国对南沙群岛主权及权利主张有充足的法理依据。在国际法上......
-
〓 战争与文化——历史上南诏与唐帝国之间的战争
阅读和品评历史能够使人明智。在深邃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曾经有那么多足以让我们震惊的故事和英雄,是他们为我们绘制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也是他们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和追思。距今1000多年前的唐帝国时期,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云南,曾经有一个逝去的国家——南诏,它的名字如今深深的印刻在大理的石碑之上,也印刻在云南人......
-
〓 《“从下往上看”:英国农业革命》绪论
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向人们提供一条重要的经验:由于农业在前工业社会具有经济主导性,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就不免要从农业变革人手,必须有“农业的先期或至少伴随的发展”[1]。英国的现代化模式正是一个例证。农业革命率先开始,通过对土地关系、生产组织和耕作技术的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保证了英国现代化的全方位展开。英......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