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余论
发展与环境,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心的大事。可持续发展理论就是旨在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强调经济发展必须要与环境的承受能力相平衡,环境保护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持续发展。它包含着生态环境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三个层次。泾洛流域自然环境的变迁即是其中生态环境持续性的变化,它受人类社会经济......
-
〓 从“杀”老到敬老——社会史话之一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之六由于人类社会不断地在流变演进中,因此,我们的社会制度与道德习俗,亦不是一成不变:它常是由既成的秩序,向更高的阶段发展,而走着相反的不同的路线。社会道德的演变,常超出我们想象之外,老人在历史的地位底变迁,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论谁都承认对于老人的尊敬,是应该的、必须的。同时,......
-
〓 《中国稻作史》序言
《中国稻作史》(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丛书),游修龄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59年序言《中国稻作史》写写停停终于问世了。写这本书的缘起说来也是很偶然的,那是在1976年我参加了有关河姆渡遗址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与会的都是考古专家,因为遗址出土了大量稻谷,所以约我这个学农的参加。我也很惊讶于这么多的炭化稻谷出土,而且其年代早在7......
-
〓 生存还是死亡?——崩溃的海河——《制度性干旱》第六章
一、华北喝断了黄河、喝干了海河、喝尽了地下水和黄河相比,海河流域的水荒更加惨烈。若黄河流域的水源环境尚且属于恶化,而海河流域的水环境则已经崩溃。人们分别用“有河皆干”、“华北底下空荡荡”来描述海河流域的地表水源枯竭、地下水被采空的悲惨局面。我们可以通过与黄河流域的对比,来认识海河流域水源危机的严酷。1998-2005年......
-
〓 茶产业——《四千年农夫》第十四章
在中国和日本,茶叶种植是继桑蚕养殖之后又一伟大的行业。 在为人民谋福利方面,假使茶叶种植业没有超过桑蚕养殖业,也至少和桑蚕养殖业并驾齐驱。 毫无疑问,茶叶种植是在人们希望在饮用水中添加某种物质而使其变得可口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这三个国家里,饮用热水是很普遍的,并且大家都把它作为抵御致命细菌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人......
-
〓 独特奇异的土族文化:走进西北民族走廊上的七彩土族
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黄河及其支流湟水、隆务河日夜奔腾,形成一个个美丽富饶的河谷,这里是土族同胞生活的家园:民和土族生活在黄河边的三川土族之乡;同仁土族在隆务河谷与藏族一起创造了灿烂的热贡艺术;互助等地土族则主要聚居在湟水以北地区。土族居住的地区都是多民族共居的地区,从县名就可窥见一斑。互助、民和、同仁等县都是1930年......
-
〓 中国历史上的大船与时代变迁
大翼战船:最早出现于春秋时代的吴国,中国最早的战船,也是春秋时代体积最大的战船。船长28米,宽3.6米,可配备作战士兵91人,靠划桨驱动,主要活动于长江流域。在技术上,大翼战船已领先世界,成为后来中国船称雄世界的基石。横隔舱:是隋唐时中国特有的船体内部构造,用仓板将船体分割成互不相通的仓区,即使船体进水,也可避免沉没。......
-
〓 《华北的农村》第五章谷类(下)
荞麦略黄豆略黑豆与黄豆同为一种,只是粒微扁小,皮稍厚,所以口味很差。大致用黄豆所制之品,用他也都可制。不过不及黄豆制者好吃,于是有许多种都只是用黄豆,就不肯用他了,最大的原因,就是含的油及蛋白质等,都较少耳。用他可做的食品,只有几种最重要者是做酱。酱吾乡数百里之内,做酱不用黄豆,都用黑豆,先炒熟再磨成面,加水成团,与黄......
-
〓 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
【内容简介】本文透过耙梳历史文献和运用田野调查,揭示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地方人士在使用各种族群标签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复杂的政治和经济资源的争夺。在明清时期,在珠江三角洲一些乡镇中,涌现了不少强宗大族,他们拥有大面积的沙田、控制市场和庙宇、举办各种士大夫的活动。这些经济和社会活动,是地方上正在攀升的人群使用的文化手段,用......
-
〓 《陈旉农书》与中国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演进
近年来,环境史成为史学研究的热点,可持续发展问题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这也给农史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野。我在《中国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践》一文[1]中肯定了中国传统农业包含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并把它概括为六种观点:“三才”观、农时观、地力观、物性观、循环观、节用观。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是:这六种观点是平列的吗......
-
〓 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的统计研究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第三章
公共水利工程发展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统治集团曆以加强对国家进行控制的政治目的。而要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就要着重在基本经济区这一特定地区发展水利工程,以此作为征服与统治附属地区所需的经济基地。上述事实,可以从本章所附的“中国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的统计表”中得到令人信服的说明。这里所用的资料,都可以在省志中查......
-
〓 《华北的农村》第四章谷类(上)
谷类序说华北一带所产之谷类,其种类之多,可以说是甲于天下,地球上任何地区所产之谷类,都远不及华北样子多,所以历来号称百谷。类别已经很复杂了,而每类之中又有许多种,例如高粱之中就又分几十种,谷子等亦然,这总算是我们民族的进化,可是也可以说是不进化。所谓进化者,他所以种类多的原故,当是经过若干年的研究。他研究的目的有四种。......
-
〓 土客冲突、商镇发展与民俗创造——江西上犹营前圩的个案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大量流民进入赣南上犹县的营前圩,营前的土客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虽然清初至清中叶营前的土著仍然维持强势的经济实力和文化优势,但至晚清,客籍人逐渐掌握了商镇的控制权和地方文化话语权。此时,营前的土客矛盾已经不明显,而各宗族之间的争斗却激烈起来。宗族在争斗中逐渐“创造”出了独特的地方民俗:门榜与九狮拜象。可以......
-
〓 专利制度与工业革命
摘要:“李约瑟之谜”的一个全新解释就是:专利制度是导致近代中国与欧洲在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模式上产生巨大分野,进而导致产业革命在欧洲而非中国发生的关键所在。理解专利制度在工业革命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对今天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有一定的启示。“李约瑟之谜”的一个全新解释就是:专利制度是导致近代中国与欧洲在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模式......
-
〓 “松土保墒”实验成果——《制度性干旱》附文
2007年04月,笔者进行了“松土保墒”实验。一、裸地实验实验用地南北长15米,东西宽12米;面积180平方米;属“壤土”型;实验采用烘干、称重法。1、实验前测得:土壤干容重=1.28田间持水量=26.60%2、4月26日,按50m3/亩的常规灌溉,对实验田施水75mm漫灌。(管接水表度量13.50m3)3、4月29日......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4期目录
目录·史念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和史念海先生的历史观/萧正洪(5)记忆中的筱苏(史念海)先生/葛剑雄(8)宁可劳而不获,不可不劳而获——忆先师筱苏先生/王社教(10)史门问学记/李令福(12)《后汉书》对研究西汉以前政区地理的史料价值及相关文献学问题/辛德勇(18)乌氏考/郑炳林 吴炯炯(37)秦汉九原......
-
〓 千面女神:西王母信仰的演变
在中国古典神话中,昆仑神话是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宏伟的一个体系。西王母神话及信仰是昆仑神话的重要内容,正如苏雪林先生所说:“西王母与昆仑山原有不可拆分之关系,言西王母即言昆仑也。”西王母又称“王母”、“金母”、“瑶池老母”、“瑶池金母”、“西池金母”、“仙母”、“阿母”、“龟山金母”、“龟台金母”、“金母元君”、“王母娘......
-
〓 中国历史上的大船与时代变迁
大翼战船:最早出现于春秋时代的吴国,中国最早的战船,也是春秋时代体积最大的战船。船长28米,宽3.6米,可配备作战士兵91人,靠划桨驱动,主要活动于长江流域。在技术上,大翼战船已领先世界,成为后来中国船称雄世界的基石。横隔舱:是隋唐时中国特有的船体内部构造,用仓板将船体分割成互不相通的仓区,即使船体进水,也可避免沉没。......
-
〓 寻找古昆仑山——困扰中国学者两千三百多年的一个伪命题
引言众所周知,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圣地,海内外华人共祖的轩辕黄帝乃昆仑山之神。可是,这块圣地究竟在哪里?从2300多年前的屈原开始,就已经发生了疑问。此后,雄才大略、驱匈奴于万里之外的汉武帝;开创“康乾盛世”、奠定中国现有版图基础的康熙大帝,都曾动用国家的力量予以追寻,却并未取得令人信服的定论。此外,上至开创中国史书......
-
〓 [明清时期]家庭消费——《中国家庭史》第四卷第三章第四节
第三章家庭生计第四节家庭消费家庭消费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概念,既指日常生活所需的开销,也包括文化、教育、娱乐等力‘面的支出。在这里,我们主要考察前一个方面的内容,即家庭在日常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而其他的内容则留待下一章《家庭生活》中再予讨论。一、衣衣虽然在“衣食住行”中列在第一位,但其重要性,似乎远不如食。在前引方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