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战争与文化——历史上南诏与唐帝国之间的战争
阅读和品评历史能够使人明智。在深邃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曾经有那么多足以让我们震惊的故事和英雄,是他们为我们绘制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也是他们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和追思。距今1000多年前的唐帝国时期,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云南,曾经有一个逝去的国家——南诏,它的名字如今深深的印刻在大理的石碑之上,也印刻在云南人......
-
〓 准确认识农民主体:实现农民自我组织——《毛泽东视野中的农民问题》第二章
不管是毛泽东当年领导农民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还是我们今天带领农民破解中国严峻的“三农”问题,领导者都必须相信与依靠农民。然而要真正相信和依靠农民并不是那么容易,还有很多的障碍需要排除,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转变长期形成的农民观,纠正对农民群体认识的误解。在众所周知的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都毁于流民造反之手,而这种流民推翻王朝的......
-
〓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之中国古代史家的通识与智慧
【原刊编者按】中国古代史学蕴含着丰富厚重的历史理论遗产。近年来,史学工作者尤其是中国史学史研究者,在发掘、梳理、阐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本刊作为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始终关注上述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为了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促进历史学在理论建设方面进一......
-
〓 千秋关塞遗山野铁马金戈知何去
时过境迁,关中四关作为古来征战要塞的历史地位已经消散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关中四关跨越了其历史使命最辉煌的时刻,已经归于宁静。关中四大关塞——东潼关、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重要关塞,见证了过往血雨腥风、金戈铁马的岁月。如今,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它们又经历着怎样的变......
-
〓 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的发展及其特征
【作者简介】徐国利,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安徽合肥230039)。国家起源问题是国家观中的重要问题,“国家的定义和起源问题是所有国家观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从哪个角度去认识国家的本质。”(王振海《关于国家起源本质与特性的再思考》,《文史哲》1999年第3期)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和史学家对......
-
〓 中国历史上的东西南北中
【核心提示】中国古代历史上就一直存在所谓东西南北中的问题;并且具体表现为文化区域的造就,经济重心的形成,政治中心的变迁。自从中华大地上有了人类,就充满着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摆脱野蛮进入文明阶段后,中华先民就一直是活跃发展的。各地先民创造出绚丽的文化,随后从西到东、从南到北传播,进而汇聚在中原;经过凝结升华后,又从中原散发......
-
〓 农业文化遗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稻田养鱼为例
一、环境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随着西方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工业化也成为的主旋律,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迅速发展了以石油武装起来的,以机械化、化学化和能源化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农业,迅速获得巨大的效益。尽管因为机械、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大量使用,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满足了因为迅速人口膨胀所带来的对粮食的需求。......
-
〓 关于传统经济的通信(中)
(八)大作从封建制度特别是赋役制度和租佃制度的演变上,解述农民逐步获得经营的独立性,论证完整清晰。在“自由迁徙”一节,尚有历代移民实边、徙富豪等强迫迁徙,其数甚大。此虽非由于“制度”,但是由于“政策”,同样妨碍人民的居住自由。在“自由占有土地”一节,对于定额租、押租、永佃权之作用,论述綦详,而于三者的史实,介绍简单。此......
-
〓 清明节自唐代起盛行祭品五花八门”赶时髦”
4月4日又是一年清明节。清明节从唐代开始盛行,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举家出行,祭祀祖先。然而,随着千奇百怪、价格不菲的祭祀用品越来越多,清明节的文化内涵逐渐被异化,变得浅薄低俗。对此网友呼吁,花钱买奢侈祭品祭祀先人的同时,更应孝敬在世的亲人,千万别在将来的清明节因自己做得不够感到后悔。清明节祭品“......
-
〓 海洋与古希腊文明
十六世纪欧洲人的航海罗盘公元前6世纪雅典人的船编者按:欧洲古代文明是在大海中孕育出来的。在过去的500多年中,一个又一个欧洲强国先后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成为叱咤风云的主角:16世纪有葡萄牙和西班牙,17世纪有“海上马车夫”荷兰,19世纪有“日不落帝国”英国。纵观历史,可以发现,这些国家既是世界大国,更是海洋强国;一旦丧......
-
〓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作者简介、目录、后记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作者简介吴太昌1947年12月出生,江苏如皋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曾任经济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经济史研究。主要代表作:论文《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垄断活动述评》、《抗战时期国民党国家资本在工矿业的垄断地位及其与民营资本比较》、《略论中国封建......
-
〓 唐宋以来“富民”阶层之规模探考
【内容提要】唐宋以来,由于土地自由买卖的发展和土地市场的扩大,促使富民作为一个拥有雄厚经济实力且广泛分布、但其内部又有差别的新的社会阶层而得以逐渐形成。到宋代,占真实上三等富户九成二以上、为总户数13.3%—33.9%左右的富民阶层,占有约60%—70%的社会土地财富。【关键词】富民阶层;上户;土地;唐宋“富民”是唐宋......
-
〓 传统煤炭工业的生产及其局限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七篇
中国人懂得利用煤炭,已有悠久的历史。[1]在宋、明两代,产量和生产技术,曾有显著成就。[2][2] 可是,煤炭的生产因面对技术和市场销售各方面的限制,在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上,远未能适应其历史任务。本世纪 20 年代末,俄人杜格斯夫(Boris P. Tograsheff)对远东矿业作出以下的评论:(除少部份外,远东的......
-
〓 清明节自唐代起盛行祭品五花八门”赶时髦”
4月4日又是一年清明节。清明节从唐代开始盛行,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举家出行,祭祀祖先。然而,随着千奇百怪、价格不菲的祭祀用品越来越多,清明节的文化内涵逐渐被异化,变得浅薄低俗。对此网友呼吁,花钱买奢侈祭品祭祀先人的同时,更应孝敬在世的亲人,千万别在将来的清明节因自己做得不够感到后悔。清明节祭品“......
-
〓 郑和下西洋与朝贡体系
1905年,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以“中国之新民”之名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称赞郑和是与哥伦布、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并时而兴” 的“海上之巨人”,是“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1],藉以振奋人心,鼓动民气,为“维新吾国,维新吾民”创造氛围。其后,郑和下西洋研究备受中外学者关注,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领......
-
〓 茶酒争胜与三教论衡
【核心提示】茶和酒是中国人生活中最普遍的两种传统饮料。很多传统的生活物品都被西方或现代的东西代替,可是,茶与酒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并没有多少撼动,茶酒的贸易也是国民经济中的稳定项目,其原因之一在于它们是精神文化的载体。茶和酒在争吵时都具有不同的文化身份,援引不同的文化传统来为自家张本。茶与酒的争吵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冲突......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五)
五、蕃商、蕃坊与外侨管理唐朝以富强文明闻名世界,对海外有强大的吸引力。大批海外人士重译而至,游历、经商、学习,有些还参加科举,在唐朝当官。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指出:唐朝随着国势的昌盛,东西交通日益频繁,很多外国使者和商贾来到唐朝,而唐朝对此采取相当开放的政策,虽属外国人,只要是人才,便尽量加以任用。日本的安倍仲麻吕和藤原清......
-
〓 《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绪论
第一节本卷的基本内容和编写主旨本卷叙述远古至南北朝时期中国家庭的起源、发展演变。远古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如此漫长,占去了中国历史的绝大部分。在此期间,社会形态和文化阶段经历了多次巨大跨越,中国家庭亦起源于此一时期,并在此间发生了多次革命性的变迁,其中需要梳理的问题十分复杂、头绪繁多。而与以后时代相比,有关这一时期家庭历史......
-
〓 鸦片战争170周年回眸:百年苦难百年抗争(四)
鸦片战争后近代报刊现身香港李谷城鸦片战争之前,由于清政府禁止外国人来华传教、办报,西方传教士只能在澳门、马六甲等地活动。他们创办刊物,利用刊物传教,以克服语言和空间障碍。在西方宗教打开对华传教大门的“开拓期”, “文字播道”被视为有效的传教方式。鸦片战争前:外国人办报为传教教会初时所办的刊物,基本上是为传教服务,但是数......
-
〓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道路的早期探索:清季重商思想再评估
【摘要】清季重商思想阐释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重商论者将历史、社会、文化、制度、近代世界观等各种因素嵌入到经济问题的分析之中,探讨了中国如何发展近代生产力、构建近代生产关系等重大问题。强烈的忧患意识、救亡精神和经世使命感使重商思想呈现出独立意志、奋起赶超的鲜明特质,其关注人的发展,尝试古今、中西结合以及动态、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