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种主张的较量与战后德国经济发展
【摘要】战后德国经济是在左和右,即主张国家干预和自由经济,这两股社会和政治势力交互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前者主要由社民党体现,后者由基民盟/社民盟主张。最初这两股势力形成了有效互补,使得德国社会和经济进入高发展期,后来由于这两股势力彼此抗衡过度,失落了有效互补,社会体制失去活力,经济和社会进入发展低迷期。如今,德国经济一直......
-
〓 中国历史上的大船与时代变迁
大翼战船:最早出现于春秋时代的吴国,中国最早的战船,也是春秋时代体积最大的战船。船长28米,宽3.6米,可配备作战士兵91人,靠划桨驱动,主要活动于长江流域。在技术上,大翼战船已领先世界,成为后来中国船称雄世界的基石。横隔舱:是隋唐时中国特有的船体内部构造,用仓板将船体分割成互不相通的仓区,即使船体进水,也可避免沉没。......
-
〓 唐宋前后南北地域差异的博弈整合论纲
由于疆域广袤和地理风俗多样,五千年来中华文明内部若干地域子文明的共存、碰触和整合,成为一项重要的结构性演进机制。1934年,傅斯年先生曾撰《夷夏东西说》,首次阐发了夏商周三代“夷与商属于东系,夏与周属于西系”,东西二系“因对峙而生争斗,因争斗而起混合,因混合而文化进展”的重要观点。此文堪称廓清上古东、西地域子文明共存整......
-
〓 论中国的生产方式与农民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之二一、叙言研究经济史难,尤其是研究中国的经济史,更不知有了多少的困难。经济的现象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常见在同一的社会里面,包含着许多不同的生产方式,很容易发生误会,错把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当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所以乌里亚诺夫对于1921年俄罗斯现存现象的经济关系,是这样地划分:第一——家长制......
-
〓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购房限制”?
古代中国曾经出台过什么样的限制性购房政策呢?笔者为你娓娓道来。西汉:只能购买邻居的房先说西汉的限购政策。不许“不比其宅”西汉建国后不久,大约在汉高祖刘邦的老婆吕雉吕太后当政的时候,朝廷颁布了如下规定:“欲益买宅,不比其宅,勿许。”(《二年律令户律》)这条规定的意思是说,你想买房,可以,但有一个条件:你要买的房子必须紧挨......
-
〓 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
【内容简介】本文透过耙梳历史文献和运用田野调查,揭示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地方人士在使用各种族群标签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复杂的政治和经济资源的争夺。在明清时期,在珠江三角洲一些乡镇中,涌现了不少强宗大族,他们拥有大面积的沙田、控制市场和庙宇、举办各种士大夫的活动。这些经济和社会活动,是地方上正在攀升的人群使用的文化手段,用......
-
〓 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的统计研究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第三章
公共水利工程发展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统治集团曆以加强对国家进行控制的政治目的。而要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就要着重在基本经济区这一特定地区发展水利工程,以此作为征服与统治附属地区所需的经济基地。上述事实,可以从本章所附的“中国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的统计表”中得到令人信服的说明。这里所用的资料,都可以在省志中查......
-
〓 《华北的农村》第四章谷类(上)
谷类序说华北一带所产之谷类,其种类之多,可以说是甲于天下,地球上任何地区所产之谷类,都远不及华北样子多,所以历来号称百谷。类别已经很复杂了,而每类之中又有许多种,例如高粱之中就又分几十种,谷子等亦然,这总算是我们民族的进化,可是也可以说是不进化。所谓进化者,他所以种类多的原故,当是经过若干年的研究。他研究的目的有四种。......
-
〓 土客冲突、商镇发展与民俗创造——江西上犹营前圩的个案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大量流民进入赣南上犹县的营前圩,营前的土客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虽然清初至清中叶营前的土著仍然维持强势的经济实力和文化优势,但至晚清,客籍人逐渐掌握了商镇的控制权和地方文化话语权。此时,营前的土客矛盾已经不明显,而各宗族之间的争斗却激烈起来。宗族在争斗中逐渐“创造”出了独特的地方民俗:门榜与九狮拜象。可以......
-
〓 专利制度与工业革命
摘要:“李约瑟之谜”的一个全新解释就是:专利制度是导致近代中国与欧洲在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模式上产生巨大分野,进而导致产业革命在欧洲而非中国发生的关键所在。理解专利制度在工业革命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对今天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有一定的启示。“李约瑟之谜”的一个全新解释就是:专利制度是导致近代中国与欧洲在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模式......
-
〓 燃料问题以及建筑、纺织材料——《四千年农夫》第七章
随着对食物、服装、家具、绳索等物品生产的原材料需求与日俱增,以及人口的大量增加,改善土壤管理变得更重要。 旷物燃料有限的储备将导致使用成本的增加,木料及纸张需求的不断增加可能最终导致木材消失,由于树木自然生产过程的缓慢以及林地区域在世界上分布有限。 在这些有限储备的物质短期循环后,人们喜欢上农家材料的时刻肯定会到来......
-
〓 “松土保墒”实验成果——《制度性干旱》附文
2007年04月,笔者进行了“松土保墒”实验。一、裸地实验实验用地南北长15米,东西宽12米;面积180平方米;属“壤土”型;实验采用烘干、称重法。1、实验前测得:土壤干容重=1.28田间持水量=26.60%2、4月26日,按50m3/亩的常规灌溉,对实验田施水75mm漫灌。(管接水表度量13.50m3)3、4月29日......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4期目录
目录·史念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和史念海先生的历史观/萧正洪(5)记忆中的筱苏(史念海)先生/葛剑雄(8)宁可劳而不获,不可不劳而获——忆先师筱苏先生/王社教(10)史门问学记/李令福(12)《后汉书》对研究西汉以前政区地理的史料价值及相关文献学问题/辛德勇(18)乌氏考/郑炳林 吴炯炯(37)秦汉九原......
-
〓 千面女神:西王母信仰的演变
在中国古典神话中,昆仑神话是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宏伟的一个体系。西王母神话及信仰是昆仑神话的重要内容,正如苏雪林先生所说:“西王母与昆仑山原有不可拆分之关系,言西王母即言昆仑也。”西王母又称“王母”、“金母”、“瑶池老母”、“瑶池金母”、“西池金母”、“仙母”、“阿母”、“龟山金母”、“龟台金母”、“金母元君”、“王母娘......
-
〓 寻找古昆仑山——困扰中国学者两千三百多年的一个伪命题
引言众所周知,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圣地,海内外华人共祖的轩辕黄帝乃昆仑山之神。可是,这块圣地究竟在哪里?从2300多年前的屈原开始,就已经发生了疑问。此后,雄才大略、驱匈奴于万里之外的汉武帝;开创“康乾盛世”、奠定中国现有版图基础的康熙大帝,都曾动用国家的力量予以追寻,却并未取得令人信服的定论。此外,上至开创中国史书......
-
〓 到香港和广州——《四千年农夫》第三章
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些“古老”农民是如何在这么狭小的空间内以低廉的价格供应数百万人的吃和穿,他们的民族依靠这些“古老”农民的辛勤劳动维持了几千年。现在。我们渴望见到这些“古老”农民在田地里工作的样子。目前太阳仍然在赤道南方,每天往北移动12英里,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定了下一班轮船,马不停蹄地赶往香港,照这样安排行程,我们恰好......
-
〓 西王母形象的历时变迁与层累造史的减法问题
西王母的原始身份一直说不清道不明,但是,对于西王母从战国末期到北宋年间的形象变化,却可以通过画像、文献勾勒出一个大概。西王母的政治待遇据《山海经》记载,西王母的早期身份似乎只是昆仑丘原住民的管理者之一,职位不高,政治待遇不算优厚,手下的侍从也只有三青鸟。据郭璞的解释,西王母很可能是天界“司法干部”。从《淮南子》“羿请不......
-
〓 [宋元时期]家庭理财观念和消费开支——《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以往的经济史研究过于注重社会化的角度了,讲“国计”多,讲“民生”少[1],忽视了民间日常经济生活特别是家庭经济生活方面的问题,似乎古时候的人们除了给官府纳税服役,除了在租佃关系中剥削和被剥削,就没有了其他的经济活动内容。其实,与近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不一样,古时候的生产过程和日常生活都是在家庭里面......
-
〓 西王母文化考察记
西王母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神祇形象,西王母信仰起自远古,绵延至今,并传播到海外华人世界。在昆仑神话世界中,青海湖是昆仑主神西王母的居住地,被称为仙海、瑶池。在今天的青海湖环湖地区,不但有许多与西王母信仰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存,而且西王母至今仍受到民间的敬奉,香火不绝。近日,在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省文物考古......
-
〓 真实的故乡想象的家园:一株尽人皆知的大槐树
一、移民史上的洪洞大槐树现象在中国移民史上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移民发源地,大概要算山西洪洞大槐树了。“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是一首广泛流传在华北民间、妇孺皆知的歌谣。与此相关的还有《胡大海复仇》、《燕王扫碑》、《三洗怀庆府》等传说故事,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政府下令从洪洞迁民......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