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方行先生与中国经济史研究
著名经济史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方行先生,于2014年10月4日8时20分在北京逝世,走完了他精彩的89年的人生。方行先生,原名方友文,湖南省沅江县人,1926年4月出生,毕业于湖南私立明德中学,1947年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学习成绩优异,获得奖学金。1949年2月,在北京市第四区人民......
-
〓 历史上华北地区的民族变迁
【内容摘要】华北地区历来是中国少数民族活动的重要地区,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接触、交往、融会之地。历史上匈奴、氐族、羯族、鲜卑、突厥、奚、契丹、党项、女真、蒙古、回、满等族都曾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生动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华北地区还是中国民族融合的重要地区,这里是很多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民族的重要归宿地。北京之所以能够成为中......
-
〓 闪烁而耀眼的遗产——《毛泽东视野中的农民问题》第一章
(一)从“毛泽东热”说起上个世纪,经八十年代的冷落与反思,在即将跨入九十年代之际,“毛泽东热”又悄然兴起。1990年2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的一条报道说:“从1989年8月开始,湘西怀化部分地区出现—股购买领袖画像的热潮,据新华书店对该地区十个县市的不完全统计,4个月里共销售马、列、毛、刘、周、朱、邓、陈的画像8万多张......
-
〓 俄罗斯历史为何被篡改
经过近20年的社会转型之后,俄罗斯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那么,在这转型过程中俄罗斯的历史科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目前俄罗斯历史科学又存在哪些问题?本文所要阐述的就是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变化,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科学所存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俄罗斯历史被篡改的问题。俄罗斯历史被篡改的社会历史根源近年来......
-
〓 西辽河地区游牧社会的形成——《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第六章
以上青海河湟地区与陕北,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由新石器时代晚期王汉代的人类生态变迁,造成农业与游牧两个世界的区分。类似的人类生态变迁,也发生在东北与华北之交的西辽河流域与燕山地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本地区大多在红山文化的涵盖范围之中。红山文化与华北仰韶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无论是红山文化彩陶的器形、纹饰,或石制农具所显示的生......
-
〓 [宋元时期]传统的生产活动和“专业户”的增多——《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章“户”与家庭经济阶层到了宋元时期,乡村中的普通农民家庭的劳作方式仍然是传统的男耕女织、老幼协作方式,就像华岳《田家》诗所描写的那样,“老农锄犁儿收禾,老妇攀机女织梭”;而且都很勤快,“鸡唱三声天欲明……自扯蓬窗看晓星”,想尽早下田劳作;同时又“指晓呼儿去采樵,祝妻早办午炊烧”,全家人分工明确,各干各的活。还有范成......
-
〓 读不懂毛泽东理不清当代中国农民问题——《毛泽东视野中的农民问题》绪章
一、难以读进去,更难读出来十年前,我在拙作《理想·历史·现实——毛泽东与中国农村经济之变革》的前言中曾说:“研究毛泽东,不探讨中国的农村与农民问题;研究毛泽东时代,不认识这个时代的农村经济体制变革与农村经济发展……就难以准确地把握毛泽东这位现代中国的历史巨人”[1]。然而,十年后的今天,面对当前严重的“三农”困境,我更......
-
〓 从改革到创新:对经济史话语权的阐释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1],中国经济史学会、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河南大学经济史研究所承办、《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协办的2014年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暨“经济转型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11日至12日在河南开封举行。本次年会为历届规模最大,来自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地区及日本国逾200名......
-
〓 嘉陵江流域历史地理研究的现实意义
嘉陵江流域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国家正在进行旨在治理、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天保工程”,嘉陵江流域系治理的重点区域。摸清流域环境变迁的过程、原因、规律,可以对现代嘉陵江流域的经济开发与长江上游地区的环境保护提供历史借鉴。同时,国家西部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基础工程之一是交通建设,而历史交通地理的......
-
〓 近现代中国留学生的情结与误区——以新文化运动中“科学主义”的提倡为例
摘要:士的幽灵,在近现代中国留学生中徘徊。“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基因,构成他们的主流文化情结: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及文化传承向西方“取经”。没有哪个国家的留学生像他们这样,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留学生像他们这样,将西方的科学与民主,当作“主义”来热切追求。一百多年来,他们就像他们的先辈......
-
〓 清末汉阳铁厂与武汉地区早期城市化
内容提要:以芦汉铁路的修筑为契机,中国近代最大的钢铁厂在湖北这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内地省份落户,定址于汉阳大别山下。汉阳铁厂的建立,对武汉地区近代城市化进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过来,武汉地区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也为汉阳铁厂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与发展机遇。芦汉铁路、汉阳铁厂与武汉地区近代城市化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我们理解......
-
〓 青海河湟地区游牧社会的形成——《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第四章
中国青海省的河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这儿是黄河上游河段及其支流湟水流过的地方:山高谷深,气候严寒。华北黄土高原的黄土,一直向西分布到这里。但是,这儿的黄土堆积薄,且呈不连续的块状分布。这些沿着河川的黄土台地,也就是早期河湟居民活动的舞台。植物生长季节短,降水量不稳定。在这环境中,人类活动的主要限制是高度。高度......
-
〓 云碓与翻车——兼谈水车与水力在农副产品加工中的利用
——水车起源与发展丛谈(八)
翻车不但直接参与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而且也用于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的加工,这是翻车用途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过,讨论这个问题不可能孤立谈翻车,它不能不涉及农副产品加工中水力的利用,这是一个大题目,对此的全面论述不是本丛谈应该和能够承担的。本节只从水车利用和水车与水碓关系的角度谈些看法。我们就从《会稽志》的一条记载说起吧。《授......
-
〓 关于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与生态农业的若干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回顾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历史。指出江南地区充分利用水资源过程中,有两大特点值得关注,其一是利用“圩田”从事农业生产,较好地利用了水资源;其二是通过多种经营的方式,显现出生态农业的特征。作者最后认为,在西方无机农业的弊病逐渐显现之际,东方的有机农业在人多地少、家庭小规模经营的背景下,前景是相当广阔的。关键词......
-
〓 中国传统社会民间信仰之考察
中国封建社会到了晚明出现一大变局,即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传人独尊上帝一神的基督宗教以图征服中国传统宗教,于是佛道二教与民间信仰都遭到了严重打击,统统被扣上“迷信”贬词而受全面批判。“迷信”一词本在魏晋以来的汉译佛经和中国佛典中已偶尔出现,但那都属于佛经格义而作宗派哲理的阐释,它未见于中国古代传统文献之中,如东汉的......
-
〓 作为经济过程的陶器起源
【译者简介】潘艳,陈虹,复旦大学文博系。【原文出处】《南方文物》(南昌),2011.1.177~184,173引言陶器发明是早期文化史研究者关注而后又缺乏想象的问题之一,现在它已被普遍认为已不值得深究。对这一问题保持短暂的沉默是有充分理由的,这是因为以往学者的揣测性方法几乎无助于我们了解陶器为何及如何在特定的考古案例中......
-
〓 《中国古代农业》序言、目录、引言、后记
《中国古代农业》(中国读本),李根蟠著,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10月序言中华民族的生息蕃衍何以得相继不绝?中华文明的火炬何以能长明不灭?这一蕴含深刻哲理的问题,近年备受海内外有识者的关注,从不同视角加以探索的论著相继问世。李根蟠先生的新著,从构成中华文明物质基础的农业生产发展历程着眼,试图挖掘其深层根源,......
-
〓 《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前言
世纪之交,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全球性最重大最急迫的问题,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国内外有识之士警呼: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将是21世纪最具爆炸性、灾难性的问题。”自20世纪后期,生态、环境恶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深切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和行动。中国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无论是水土流失、植被毁坏、土地......
-
〓 《流动与变迁》第一章选题与思路
一、学术回顾与研究地域的选择回首刚刚过去的20世纪,工业化浪潮激荡全球,世界大战与局部战争的枪声不断,经济全球化汹涌澎湃,贫困与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日趋尖锐,绿色和平运动悄然兴起,可持续发展问题风弥全球。身处贫困与落后、资源与环境、和平与发展等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的大背景中,重新认识农民、重新认识农村社会、重新认识......
-
〓 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历史:以“东亚模式”为视角
【内容摘要】明清以来,佃户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了非常牢固的土地使用权,进而促使其加大了对土地的投入,并广泛地参与地方事务。为了增加收入,以家庭为主的经营性手工业迅速发展,农业与农村手工业相结合成为中国富裕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这个模式促进了人口的迁移,政府也能以此来解决其他生态压力较大地区的社会发展问题。这一模式在18世......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