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扬人文精神,重视自我修养——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
一今年是孔子诞辰2550周年纪念,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化名人。他创立的儒家学说,两千多年来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对传统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形成,对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树立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的周边邻国,东亚地区,乃至欧美西方世界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现......
-
〓 单靠科学能够战胜迷信吗
随着法轮功一类的伪气功、真迷信的骗术的大曝光,全社会重新兴起了弘扬科学、反对迷信的新风,许多科学家纷纷出来,揭露伪科学的真面目,也有不少报纸设立了用科学战胜迷信的专栏,这表明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了重新树立科学的权威的意义,当然是一件大好事。然而,人们在宣扬科学的价值、树立科学的权威之时,又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似乎科学是......
-
〓 戏仿修辞:民间语文的学术范儿
刚刚过去的2010年可说是民间语文的爆炸年,这里所谓爆炸,与其说是体量上的,不如说是速度上的。我的意思是,就流行传播、赏鉴消费、繁殖再生的迅猛高速而言,因为有了微博推特之类的即时信息分享平台,2010年民间语文可谓如虎添翼。咸吃萝卜淡操心,有时会想,已然“传媒”的本山集团乃至那些晚会类语言类电视节目之所以明日黄花万难出......
-
〓 关于国学及国学一级学科设立的一些问题
内容提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修订《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考虑新增“国学”一级学科,本论文认为“国学”作为一个相对于“西学”而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中国固有学术中不能被西学化学科体系所囊括的那一部分。应该站在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心高度看待设立过学一级学科的重要性。应设立专门的国学学科门,如果不能设立国学学科门,则应......
-
〓 穿穿“汉服”又有什么关系
从苏州大学生穿着“汉服”祭奠屈原(2006年5月31日中新网)引发各式各样的争议开始,到“苏州私塾先生上书建议‘汉服’应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的“感谢”(2006年6月26日中新网),穿“汉服”的风波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程度。拥护“汉服”的人们已经将“汉服”的价值重新提炼,将其定义为一种文化遗......
-
〓 沈荣华:拔尖创新人才如何产生
CFP供图今天,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等和过去有天壤之别,在一定程度上讲,我们不缺科研经费,不缺高端仪器设备,但严重缺乏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的科技体制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年轻优秀科学家的成长,也使许多海外高端人才不愿或不敢全职回来。我认为,我国从高层次创新人才政策......
-
〓 中国武侠小说会沉寂但绝对不会灭亡
前些年我国武侠小说创作出现了奇幻、穿越、玄幻等新类型,这些新的因子浸润到传统武侠小说中,形成了面目新鲜的武侠作品,我戏称为武侠小说的“转基因”。转基因的武侠小说,其奇妙的构思、出人意料的故事、复杂多变的情节、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为当代青年读者所喜爱,由此得到流行,为武侠小说创作带来了一个小小的高潮。网络刺激武侠文学创作数......
-
〓 孩子要不要学国学?忍让不争不适应激烈竞争?
据《山东商报》报道,日前山东省、湖北省教育厅要求加强对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的管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一时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复旦教授钱文忠则称,按国学经典标准培养孩子,到社会上90%要吃亏。虽然后来钱文忠说他被误读,其原意是吃亏是因为社会面临严重问题,需要改变的是社会。然而,......
-
〓 我们从儒家那里继承什么,又该怎样继承
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雕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在天安门广场地带引人注目。雕像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题字者为饶宗颐先生。对此,有学者说,孔子回来了。以共同价值为标准,抽象继承为方法,现代阐释为途径,大约就能解决“继承什么”和“怎样继承”的问题。孔孟的“仁学体系”,它有一......
-
〓 鄢烈山:对孔子也要中庸点
所谓“中庸之道”,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是个贬义词,即折衷调和的意思,是当权者提倡的“斗争哲学”的对立面。现在,我们知道,它是说要不偏不倚,行无过无不及之常道;它相当于佛教语汇里的“中道”,即不堕极端。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今天,我对此言极表赞同。中庸之道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儒学对孔夫子的评价。秋风先生发表过一篇......
-
〓 过年回家是陋习?看问题岂能只重功利
春节回家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生活方式,尊重它,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应允许它在社会博弈中,逐步调整归位。贸然贴上“陋习”的标签,未免粗暴。一年一度的春运正紧张地展开,网络名人罗永浩在微博上表示:“回家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陋习。”引来各方争议。表面上看,此观点有合理一面:如大家不是集中在春节,而是分散回家,交通压力将大......
-
〓 圆明园:究竟如何拯救你?
今年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回顾圆明园300年来的风雨沧桑和悲欢离合,圆明园就像是一面聚光镜,聚焦了三百年来人类现代文明对古代文明的摧残和颠覆,折射出资本主义的掠夺本性与丑恶面目。圆明园罹难是中华民族的“国耻”,也是人类社会的“公耻”。圆明园罹难是人类文明的毁灭和人类道德正义的沦丧,是人类良知的“墓志......
-
〓 学术商品化批判
商品,意指可以用金钱购买的物品,是为了盈利而制造出来并投诸市场,进行现金交易的产品。学术商业化就是把学术研究视作赤裸裸的盈利的工具,把研究成果作为冷酷无情,只具有交换价值的东西,在社会上兜售。如此,学术神圣的灵光变为利己主义的交换价值,作为公器的学术研究也沦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学术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尊严,而消减了它的......
-
〓 国学何须时尚化——从“汉服运动”说起
当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以文化为资本的新经济时代,商业愈来愈凸现主导社会时尚的趋向。商家的炒作,已经长驱直入到从不以商品论处的国学领域。全民汉服21世纪以来,学术界一大盛事是国学的复兴,一个深藏在图书馆、寂寞良久的学问突然兴起,国学院、国学班、从幼儿到大学的国学教育遍地开花,并很快走向民众,形成社会思潮,这足以说明它已赢......
-
〓 儒学“第四次浪潮”:激辩儒教
《社会科学报》原编者按:伴随着儒学的百年“厄运”,是儒学的数度“挣扎”,近年来,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热可以称为儒学复兴的“第四次浪潮”,与以往港台、海外的新儒家对儒学的心性传统的推崇相比,兹次儒学“浪潮”中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对儒学的治世功能的重视,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向,在此背景下,关于“儒教”的讨论就更显得紧......
-
〓 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诠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这个工程当然要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来考虑,就文化方面而言,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借鉴或者参考,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中国历史上有儒、释......
-
〓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吗?——评二十世纪末新“化西”论
“近百余年来,中国与欧美文化接触以后,国人时时讨论我们对外来文化的迎拒问题,……围绕着所谓‘西化’作激烈的辩论”(【美】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4月第1版,第197页)。其实,这百年中,除去“西化”之外,国人还有一种“化西”论,即主张要用儒家文化拯救西方、或在儒家文化基础上“重建新的世界......
-
〓 《天下粮仓》逗你玩
我看清宫戏,无论是正说还是戏说,都从不较真,只是当作消遣。包括那被评论家斥为庸俗低俗媚俗之最的“还珠格格”小燕子,我也禁不住诱惑,总是一面检讨自己鉴赏品味太低,难登大雅,一面暗骂这琼瑶真会编戏,明知她在不断地设套,却就是心甘情愿地往里钻,津津有味地一路看下来。《还》剧何以有如此魅力?细细想来,就因为那“戏说”情节虽几近......
-
〓 呼吁理解佛教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禁锢的打破,佛教在民间及文化阶层中的影响不断扩大。这些年来,一些年轻人出家为僧为尼的事已是时有耳闻,在家吃斋念佛的学者、艺术家也是所在多有,可今年初歌手李娜在美国出家为尼的新闻还是引起人们的震惊。关心李娜的歌迷们有的深表婉惜,有的表示理解,更有人去猜测此事背后可能存在的种种隐密。可是,越过这个单一......
-
〓 向西方学习与弘扬民族文化
一八四○年发生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到今年整一百五十周年。在这一百五十年中,前一百一十年是世界帝国主义列强疯狂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丧权辱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但同时,也是中国人民不断觉醒,不屈不挠地反抗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压迫和统治,结束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