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教中的猴信仰
即将到来的丙申年,俗称猴年。猴子是动物界里进化程度最高的一类,它聪明伶俐、动作灵活,善于攀爬树枝,是人类最喜爱的动物之一。道教是一个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的宗教,在其历史上曾经赋予猴子以很多特殊的文化象征意义。石猴赐福“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说起道教中的猴文化,北京人大都会首先想起位于西便门外白云观内的三只小石猴。......
-
〓 王佳伟:忍寒
关公夜读 卢广源/绘寒冬到来,古代的读书人怎么御寒?有人说,他们有取暖神器。有以“锦衾”“香炉”御寒者,袁枚“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有以“手炉”御寒者,张劭“松灰笼暖袖先知,银叶香飘篆一丝”;有以“暖脚铜缶”御寒者,苏东坡“送暖脚铜缶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裹之,可以达旦不冷”;李渔在《闲情偶寄......
-
〓 新论: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
长久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界揣着一个梦想:我们的作家什么时候能获得世界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一答案终于在4月4日揭晓。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这是该奖项设立60年来,首次由中国作家问鼎。曹文轩的获奖,首先是对他创作成就的肯定。作为中国儿......
-
〓 名师授业忆当年——从一张课程表看1950年北大中文系课程设置及师资
北京大学中文系1950年度第一学期中文系课程一览表(局部) 这里展示的是由时任北大中文系系主任的杨晦亲笔签字的1950年度第一学期中文系课程一览表。其中开列了13位名师担任12门必修课和2门选修课的课目。杨晦教授讲授文艺学(全学期,一二年级必修,4学分);魏建功教授讲授中国语言文字概论(全学期,一年级必修,6学分......
-
〓 金台论道·关注传统文化系列谈④:内化于心最重要
近些年,人们日益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穿衣、阅读、欣赏、过节到婚丧嫁娶,都在讲究传统、热衷传统。不过,总让人感觉表演的成分,或者叫外在的形式多了一些,远没有达到内化于心的程度。已故历史学家周一良先生曾经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狭义文化,指的是哲学、文学、美术、音乐、宗教等等;二是广义文化,说的是典章制度、衣食住行、......
-
〓 南锣鼓巷四记之三:前世今生缘工艺万古长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大部分形成于元、明、清三个朝代。胡同原为蒙古语,即小街巷。由于北京城建有严格规划,所以胡同都比较直,星罗棋布,共有7000余条,名字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语命名,如闷葫芦罐胡同等。北京最长的胡同就是东西交民巷,......
-
〓 肖复兴:清寒小雪前
今年立冬之前,北京下了一场小雪。这是多年没见过的。记得去年初雪是在大年初一,按照日子算,今年的初雪早了整整三个月。前年的初雪则是立春过后的第三天,相比起来,今年的初雪来得真够早的,有点儿急不可耐赶赴冬天的什么约会。难怪人们常常将初雪比作初恋,那种晶莹洁白,落地转瞬即化的样子,很像是纯真又飘忽乃至飘逝的初恋。记得很多年以......
-
〓 诗说节气:春分
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指在春季的三个月之中,春分节气既平分了春季,也平分了昼夜。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大都进入了明媚的春天。 欧阳修对春分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园春半......
-
〓 陈应松:三月
三月,一个娇嫩的词,像豆腐一样嫩,生怕被冬天抢走。三月走着,走着,变成了一个宽阔的、令人景仰的字眼。三月不是一个季节,是一种冲动。三月只有与农历结合才是温暖的,笃定的温暖。在农谚的三月天,已是犁耙水响,紫燕归来,寒冷已呈强弩之末。虽然有“不吃五月粽,不把寒衣送”之说,三月不会管它,那是一些缺齿老人的过时忠告。许......
-
〓 三国演义之“关公”
“姓氏+公”,表敬称谓,古人常用。大都用于第三人称;有时用于第二人称,接近于“您”。够格称为“×公”者,为数不多,并非固定指称某个人。然而,有个独特的实例,就是在中国,只要提到“关公”,大家一般都会知道,是指关云长,即关羽。《三国演义》里,“关公”共出现521次。曹操,那个时代最为叱咤风云的人物,被称为“曹公”......
-
〓 论金陵“十二”——你说谁是谁
《金陵十二钗》的名称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很烂,更没有人知道其在五个书名中属第一重要。可以没有《红楼梦》等之名,但不可无《金陵十二钗》的称号。金陵包含的着三大义:首先代表的是都城,叙述的故事与皇帝有关。其次金属西方故又可指清朝西陵。金在书里以金玉良缘的“金”来代表女人、皇帝的妃子,所以“金陵”也就是泰陵为妃子的陵寝。作者......
-
〓 李白、李璟、李煜词词析
余前曾撰《十二散记》,中有词评,假以时日,写下部分词析,而那《十二散记》中关于词之一节却始终未能写毕。此所录者见于词之后,仅部分耳。凡三人者,为 李白、 李璟、李煜。词析以文言写成,今不改。一、李白王国维云: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
-
〓 以史为鉴话俭奢
粒粒皆辛苦 方增先 作 家有千间房,夜宿一张床 毕传国作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咏史》诗的开篇名句。 历史舞台,过客缤纷。披览古今,掩卷长思,决定各色人等成败兴亡的,固然非止一端,但勤俭抑或奢侈确实是影响国家发展走向的重要缘由。近来,中央重申并力倡节俭,彰显了对国计民生......
-
〓 人淡如菊
作者简介:竹人,女,硕士。供职于浙江省余姚市文联。民间有十二月花神的说法,把陶渊明说成是九月的菊神。菊花是花中君子,以菊喻陶渊明最也恰当不过了。陶渊明本人也非常喜欢菊花。不仅咏菊,采菊,还饮菊,食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知让多少人心向往之。当然,他饮食菊花并非为了清火,而是因为没有下酒菜。我曾在某地的一个旅游景......
-
〓 大地漫笔·编辑丛谈:达则独善其身
一个词语在历史长河中发生的语义演变,往往显得意味深长。引发我这番感慨的是“独善其身”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出处是孟子的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今,“独善其身”常常被当作“置身事外,自得其乐”之类的意思,用起来也常常是套用一个否定句式,譬如“大势之下难以独善其身”云云。但是倘若追寻其本义,以孟子亚圣之德,......
-
〓 思考者说:出世与入世
学校的长廊上挂着一幅小学生的书法作品,楷书墨笔,端端正正地写着一句格言:“以出世之心做人,以入世之心做事。”这“入世”与“出世”的语意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得清楚的,但这句话字面上的道理倒也并不难懂,其实讲的就是一个人行事与做人的态度:做人,对名利不必看得太重,不为名缰利锁所束缚,方可活得从容潇洒;行事,却要有积......
-
〓 文化世象·文化名片与中国形象:诠释形象的“中国名片”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中华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山,它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更矗立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之处,登高望远,胸怀天下。中华文化也是一条大河,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交融互鉴中,在彼此的对话与释读中,容纳百川,奔流不息。中华文化,延续着中国人的思考与情感,雕刻出中国人的面貌,塑造着中国在世界的形象。走向世界的中......
-
〓 画鸡迎鸡岁
中国人最早驯化野生鸡,变成家禽,并产生了“鸡文化”。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孔夫子生活的年代,鲁国的一段“鸡有五德”的典故。说大公鸡的头生冠为文德,足生距为武德,见敌敢斗为勇德,见食相呼而不独享为仁德,守夜报晓而不失时为信德。这当然是寓有人情人意的“鸡”。从左至右:李苦禅《双鸡图》齐白石《玉兰公鸡》 徐悲鸿《壮烈之回忆》19......
-
〓 感受文物之美·源流一物:魏晋风流岂无凭
●三国吴·黑漆曲凭几 ●出土地点:安徽马鞍山朱然墓 ●墓葬年代:赤乌十二年(249) ●保存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博物馆南京象山琅琊王氏家族墓7号墓出土的陶凭几【一物案语】天地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事。当我们应用考古类型学为器物分期断代、以梳理其源流时,应该看到在每类器物形制演变背后所潜藏的思想、审美情怀和设计理念。一时代......
-
〓 春雷抖衣裳 与虫话短长
“惊蛰清田边,虫死几千万。”这句农谚点明了惊蛰这个物候类节气的农事主题。蛰,指动物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中不食不动的状态。古人理解的惊蛰的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事实上,不是雷声,而是大地回春、天气变暖而使动物结束冬眠的。惊蛰期间,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已渐有春雷,春光明媚,万象更新。而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