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时评:让非遗融入人民的生产生活
今年的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纪念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在色彩纷呈的活动中,有两个误区值得警惕。第一,过度地追求原真性。“原真性”这个概念来自于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后被引入非遗界。虽然原真性要求的文化不脱离土壤,就地保护等,对非遗的活态传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以一种景......
-
〓 文人风骨不可丢
中国的传统文人,历来以匡扶正义、安稳社稷为己任,这就是所谓的“治国、平天下”。他们身上具有“不媚权、不媚俗”的风骨,让人看到了真正的大家风范。历史学家傅斯年,在抗战开始后,当上了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他先把贪污腐败的孔祥熙赶下台,抗战胜利后,写了篇文章,把另一个贪污的行政院长宋子文也赶下台。事过之后,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上......
-
〓 找回丢失的“年味儿”
关于“年味儿”变淡的讨论由来已久。早些年,就有人感叹“一台春晚代替了除夕”,也有人说“过年就是集体作秀”,这些表达虽然有些偏激,多少也道出了一个不得不去面对的现状:我们的年味儿确实变淡了。那么,什么是年味儿呢?“年,是小时候打的陀螺,是捂住耳朵的冲天炮,是甜到心里的蜜饯糖果,是攥在手中的喜庆红利……”诸如此类的文字让我......
-
〓 行走京城在胡同中寻找鲁迅
鲁迅种植的两棵丁香树鲁迅卧室“老虎尾巴”鲁迅曾在此工作过的民国教育部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八道湾胡同鲁迅故居现状砖塔胡同鲁迅故居西三条胡同鲁迅纪念馆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鲁迅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在胡同中寻找他的足迹具有特殊意义。鲁迅虽然生于绍兴,但他工作生涯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城市独属北京。他和我们大家一样,曾是京城的长住居民。1......
-
〓 杨振宁:一场辩论秉烛夜谈的联大岁月
杨振宁关于我在联大做研究生的经历,很多年后我曾作过这样的描述: 1941年到1942年,我是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四年级的学生。这个系比较小,共有约10位教员、10位助教、几位研究生和一些本科生。本科生每班不到20人。1941年秋天开学的时候,一个新的面孔出现了,那就是黄昆。当时,他已经从北京燕京大学获得了物理学......
-
〓 钱念孙:书画名家的“债务”
齐白石书告白: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庚午秋七月直白。 “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伤人。”吴承恩《西游记》里这句名言,或许会引起当代许多书画家的共鸣。书法家康殷就多次诉苦:“书画家没有名气,没人搭理;有了名气,烦不死你”。此话即可与吴承恩之言相印证。 在收藏热甚嚣尘上、艺术品投资热方兴未艾的......
-
〓 稻花香里说丰年——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赏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至光宗绍熙三年(1192),词人罢官闲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凡10年,时当42—52岁。这首小词即作于此期间。“黄沙”即黄沙岭,在上饶西。“明月别枝惊鹊”,苏轼诗曰:“月明惊鹊......
-
〓 “人生三境界”今释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引自王国维《人间词话》王国维是我国近代......
-
〓 乔兆军:冬日围炉好读书
三国时有个叫董遇的学者,谈到读书的时间,曾有“三余”之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寒冬时,很多人守在家中不愿意出门,正是读书的好时节。 围炉读书,是很有情趣的。冬日里,关上门窗,寒流、喧嚣、一切芜杂都被关在门外。窗外寒气逼人,窗内却暖意融融,小火炉在飘着淡蓝色的火苗,茶壶在嗞嗞冒着......
-
〓 书人隽忆:永不再来的催稿电话——悼褚钰泉
褚钰泉1990年6月,褚钰泉写给范用的信2016年1月16日晚上,我乘地铁回家。出了车站,意外发现下起了雪,下得很急。已近午夜,雪将万物覆盖,白茫茫,静悄悄,未着任何痕迹,显得美丽而异样。进小区楼门厅打开信箱,报纸之外,还有一个大信封。我的心猛地收紧:一定是钰泉兄寄来的新一期《悦读》杂志,里面有我的文章。可是钰泉兄已于......
-
〓 学术出版“走出去”,绊在哪里?
8月14日,读者正在上海书展某展位上挑选书籍。新华社发 “一个可悲的现实是,由于我们没有形成很好的学术规范,中国最重要的学术成果95%以上不在国内发表,国家每年要花很多外汇把这些成果买回来,来支撑我们的科研教育。如果我们只在低端出版上追求虚假的繁荣,这个行业是要被淘汰的。”在今年上海书展举行的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
-
〓 二王书法至美而亡
犀因角丧,雀缘羽殒,虎为皮亡。世间至美之物皆因至美横陈,世间尽善之事皆因尽善捐生,所谓红颜薄命、香消玉陨,所谓礼崩乐坏,每况愈下是也。精妙书法,人所共爱,清雅丹青,各有倾心,然而书之毁、画之伤却与嗜幸过当、耽笃逾分无不关联。王羲之妻弟郗昙收藏有大量右军墨迹,死后以之殉葬。东晋废帝桓玄独钟二王书法,常置缣书纸书至美者各一......
-
〓 中国没有海洋文化传统吗?
光明日报“科技天地”版不久前刊登了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的文章《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文中论及的建设海洋文化、建设海洋强国的话题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 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必须建设相应的海洋文化。但中国是否有海洋文化的传统,却存在不少争议。比如黑格尔在其名著《历史哲学》中说:“尽管中国靠海,尽管中国古代......
-
〓 读书有风险
几日不进书店,便有许多新书上架,可谓眼花缭乱,纵有破万卷之读书志,亦未能尽天下书。不可否认,一批优秀的书目上架了,但也不可否认,一批平庸甚至是媚俗之作也上架了。信手翻翻,无病呻吟者有之,附庸风雅者有之,胡言乱语者有之,极端偏颇者有之,剽剪窃拼者有之,沽名钓誉者有之。幼稚愚昧的多角滥恋,俗套重复的闪婚试婚,混乱不堪的思维......
-
〓 艺坛杂议:历史剧岂容随意戏说
近日,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正在院线公映。这部电影在点映时,男女主人公在马背上的激情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一时间,激情桥段和话题的炒作让这部历史剧增添了不少娱乐气息。在舆论的压力下,这部戏中的激情戏份被剪掉。当然,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杨贵妃与唐太宗的这场“马震”激情戏,只不过是片方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玩儿出......
-
〓 世界上最美的图书馆:维普林根修道院图书馆
德国洛可可风造就了历史上一批最华丽的图书馆,建于1744年的维普林根修道院图书馆就是其中之一。这座图书馆是色彩的集合:金黄、浅粉、浅蓝……所有颜色都能在图书馆的装饰中找到一席之地。也许它的风格并不符合所有人的口味,但内部的装饰确实美得令人屏息。这还不是全部:大理石支柱和雕塑都漆成了木纹状。同时,这座图书馆不仅......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坚守之道与服务之责
夏锦文 1964年生,法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教育部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咨询组组长。在《法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公开出版《社会变迁与法律发展》等著作30余部。 现代大学诞生之初,便以一......
-
〓 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人
“做会生活,有情趣,会担当,拥有远大理想与目标,能够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具有人文气质、山海品格的现代小学生。”这是青岛一所小学的教学楼上印的口号,着实耳目一新。另一栋楼上,还有“回归生活,发现生活,快乐生活”的字样,令人想起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念,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而“会担当”“有目标”等所传......
-
〓 韩兆琦:怎样读《史记》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纪传体的史书,是历朝“正史”的第一部;同时,《史记》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文学著作之一,是我国写人文学的开创者,是我国传记文学与文言小说的始祖;此外《史记》集先秦与西汉文化之大成,还具有某种古代百科全书的性质,因此要想探讨任何一种文化、一门学问的历史渊源,往往就要通过《史记》这个......
-
〓 光明论坛·温故:尚贤者,政之本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墨子》“尚贤者,政之本也”一语,来强调选拔人才、选贤任能的重要性。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也就是古人说的:‘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