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终古挚情能似此——品读韦庄《思帝乡》
思帝乡韦庄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词”这种韵文体式,原本是一种合乐的歌辞。据五代时期欧阳炯的《花间集·序》记叙,当时文人诗客着手写“词”,大都将其视为歌筵酒席间供歌儿酒女演唱的艳曲。所以,“美女”与“爱情”成为早期词作的主要内容,其所叙写的翠鬓蛾眉的美女与断......
-
〓 肖复兴:乡愁的滋味
关于乡愁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过的:乡愁是一枚邮票。这样说,形象而具体的说明乡愁是远离家乡产生的一种情感,家乡和乡愁构成一对胶着状态的关系,而与家乡的距离是乡愁的必备条件,所以,乡愁才需要借邮票邮寄。也就是说,没有了这种距离,便无所谓乡愁。记得几十年前,我到北大荒插队,第一次离开北京的家那么远,远得......
-
〓 文学经典阅读调查:让经典阅读在年轻人中复归
大学生离文学经典有多远?早在多年前,就有学者发出如此喟叹。遗憾的是,十多年过去,尽管浅阅读、碎片阅读的争论不曾休止,但这一社会隐忧似乎也并无缓解之势。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日前出版的《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只不过以白纸黑字的调查数据,再次证实了经典阅读存在的忧虑。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相信在这一点上,并不存在太大的分......
-
〓 北京师大二附中文科实验班部分推荐书目
语文 外国小说: 《红与黑》《巴黎圣母院》《海底两万里》《死魂灵》《静静的顿河》《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源氏物语》《1984》《动物庄园》 中国古典小说: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初刻拍案惊奇》《说岳全传》《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东周列国志》《聊斋志异》《世......
-
〓 光明论坛:传统文化要回归生活
从央视《百家讲坛》热播到国学培训兴起,再到新编语文教材增加传统文化篇目,广大中小学生、老师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回归。注重立德树人、传承文化记忆、培养君子淑女直至圣贤,传统文化的拥趸有自己的理由。然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儿童在这一问题上往往失声。今年8月,一篇题为《读经少年圣贤梦碎》的报道引发社会热议,10年的“包本......
-
〓 故宫历史上的五次盗宝案:48斤赃物压垮大盗
新中国成立以来到近日的这起故宫失窃案之前,北京警方有记载的故宫盗宝案一共发生了五起,分别是在1959年、1962年、1980年(两起)和1987年。五起盗宝案,无一不是因为盗贼见利忘义,为了获取横财,他们铤而走险。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五起盗宝案均被公安机关成功侦破,犯罪分子受到法律严惩。武庆辉背着赃物在火车上被发现19......
-
〓 文化世象:呼唤典雅精致的文学语言
央视播出的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宣布启动“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在观众和网民中引起热烈反响。有人惊叹,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过去却知之不多,真是惭愧;也有人对节目的动机和效果表示怀疑,指责节目选择的字词太过生僻,讥之为“语文版奥数”。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成人的书写正确率屡创新低,表面......
-
〓 大家手笔:美育让美学走进生活
歌德有一句名言:“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这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任何理论包括美学理论如果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洽,而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美学跳出纯理论的圈子,走进大众的现实生活,包含丰富多样的内容,有着广阔空间,其中美育是重要一环。美学要回归大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不能......
-
〓 小钱币,大学问(三)
年号钱站稳脚跟宋朝都市繁荣,出现了手工业、商业集镇。商业的发达,带动了货币的流通量。宋代以年号钱为主,两宋改年号50多次,共有45种年号钱。每种又有草、篆、隶等多种书体,是我国品种最多、版别最繁、最富特色的钱币。《宋史·食货志》记载,太祖铸钱,曰“宋通元宝”,或读“宋元通宝”,是开国货币,但不是年号钱。太平通宝,宋太宗......
-
〓 《易》话重阳
农历的九月初九,称为“重九”,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是两阳相会,因此又称“重阳”。重阳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这天要登高、饮酒、食糕、赏菊、插萸,其意蕴给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更多有关重阳节的习俗有诗、词为证:“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唐杨衡《九日》;孔庆镕在《扬州竹枝词......
-
〓 男人的酒,男人的心
我国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千古酒名最盛,堪称“饮坛北斗”的是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刘伶一生可以说是与酒情结连理,生死与共。他外出是叫家人“荷锸而随”的,随时准备着醉死了便挖坑埋他。因长年累月沉溺于酒,刘伶已渐入“人酒合一”的佳境。如他醉后在房中脱衣裸形,来客斥责他伤风败俗......
-
〓 文化评析:“守护传统,关切现实”是文学的时代价值
20年前的5月16日,作家汪曾祺走了。这位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作家,在他去世后的20年间,没有被人们忘记,而是成为一颗文坛“恒星”:他的书一版再版,他的读者越来越多,民间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汪曾祺热”。如果作家分为“出名趁早”和“大器晚成”两类,那么汪曾祺大概属于后者:早年或许并不耀眼,......
-
〓 莫砺锋:少陵诗里识秦州
日前在成都访问杜甫草堂,工作人员彭燕女士说起一件逸事:今年春天,草堂接待了三批来自甘肃天水的客人。他们分别是天水的诗人、书画家和杜甫研究者。他们走到大雅堂前,列队向杜甫雕像鞠躬致敬,代表祖先向诗圣表示歉意:因为杜甫流寓秦州时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我是杜甫的崇拜者,听说此事后心潮澎湃。我至今没有到过天水,但对那座杜甫曾经寓......
-
〓 开学第一课·名师讲稿:成为一颗美丽的种子
在历史的长河里,总有一些时刻如同恒久不灭的灯塔,照亮一个民族未来的航向。 7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未能摧毁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却激发出这个古老民族前所未有的觉醒与奋进。 70年后,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我们以一场盛大的庆典重温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彰显一个国家的和......
-
〓 许民彤:我们的时代需要更多的好书
据报道,近日豆瓣网友发起了一场“晒好书求再版”的活动,这些爱书者呼唤,“太多好书已成绝版!大家来分享那些一直没有再版的书”,言辞之恳切表达了不少网友“求绝版书若渴”的心声。活动开始没几天,已有近千名网友参与,晒出的书单涵盖建筑类、地质学、数学、外语类、程序设计、童话书等各个门类专业。不过,“求再版”声音最大的还......
-
〓 文化评析:儿童文艺别只让孩子“吃西餐”
六一儿童节之际,人们看到电影院里像《哆啦A梦:伴我同行》《明日世界》这样的外国片,票房飘红,而国产儿童片却难觅踪影。无独有偶,在童书市场上,家长们也偏爱为孩子选购国外引进童书,而原创作品却鲜有问津。外来文艺作品大张旗鼓地拥抱我们的孩子,原创本土作品倒难登大雅之堂,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优秀的儿童文艺作品......
-
〓 沈昌文:我的求知故事
沈昌文追忆范用 资料图片 不管怎么撇清,在我这个“知识分子”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种种奇怪的故事。上帝不让我用正常手段获得知识,我只能“非法成长”了。 我的父亲不到30岁就去世了,身后背了一屁股债,于是全家四处逃亡避债。我那年4岁,起初逃到宁波,后来潜回上海。在上海,住在一个棚户里。住了几年,我要上学了。折腾......
-
〓 崔树强:艺术也需“无用之用”
齐白石在这张纸上画了一只轮廓简略的小鸟。题跋写到:“己未六月十八日,与门人张伯任在北京法源寺羯磨寮闲话,忽见地上砖纹有磨石印之石浆,其色白,正似此鸟,余以此纸就地上画存其草。真有天然之趣。” 莫言在其简短的诺贝尔奖晚宴致辞中,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
-
〓 云浩对话龚一:追寻古琴背后的君子之道
主持人:云浩学者、古诗词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北京晨报·名家悦读》特约主持人嘉宾:龚一我国著名的职业古琴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编者按】琴棋诗书画中的琴,指的是古琴,它与中国文人相伴了至少两千多年,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
〓 盘点2014:以文化自觉促民族复兴
人们习惯以“改革”“法治”“反腐”作为今年中国发展的关键词,但实际上,2014年我国文化发展也别有景观。 2014年,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孔子学院迎来了十周年纪念日和“全球孔子学院日”、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和创意人才的文化产业新政密集出台、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并引发了文艺界的集体讨论。与经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