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兄弟在我们北大的时候
自从钱钟书在《围城》里嘲讽了那个推行剑桥导师制的督学之后,“兄弟在XX的时候”就成了骄矜和自夸的固定语式,脸皮薄的人不敢随便乱用。还有另外一个词组,我也轻易不敢用。念大学时,一个才女同学写了个小说,像钱钟书先生一样十分给力地挖苦了主人公,这个倒霉蛋在复旦大学念书,开口闭口“我们复旦”。虽然那的确是足可自傲的好学......
-
〓 历史上的“九品中正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末争夺天下的几大军阀:袁绍,四世三公的大门阀世族;袁术,四世三公的大门阀世族;刘表,皇室宗族,世族领袖。曹操的出身情况却挺复杂。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借宦官势力做了高官;曹操又以官僚世家子弟的身份做了官。宦官集团和门阀世族集团是东汉后期把持政权的两大势力集团。汉末两大集团相互残杀,曹操跟随代表......
-
〓 文艺新视界:让非遗讲述中国故事
近年来,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已经变得更加具有包容性,对不同文化传统去粗取精、兼容并蓄的文化心态已经越来越具有社会基础通过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情感、尊重人的传统习惯,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非遗保护的最终目的文化遗产与环境密不可分,相比于环境涵养的漫长,其人为破坏往往只在弹指一挥间。一旦传统村落、老街、老宅等周边环境......
-
〓 悦读:看点看不懂的东西
常识告诉我们,越是高雅的艺术,越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经典,一开始接触都有点欣赏不了,要学会欣赏,得靠熏陶。比如芭蕾舞、交响乐,都可以作如是观。这是洋的,再看中国的。以文学为例,先不说《诗经》《楚辞》,就说“唐宋八大家”的美文,不通古文,断不了句子,就够你懂的。既不懂又不通,欣赏就谈不上。不过不要紧,只要你肯学,肯下功夫,......
-
〓 光明论坛·温故: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
2015年11月6日,习近平主席在越南国会的演讲中指出:“1942年到1943年,胡志明主席在中国从事革命活动期间,写下了‘登山登到高峰后,万里舆图顾盼间’的诗句。中国唐代诗人王勃也说过:‘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中越关系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登高望远、携手努力,为开创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
-
〓 光明时评:保护地名留住历史文化记忆
有的城市有七八条建设路、公园路等重名街道,有的城市存在不少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不规范地名的存在给群众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为清理整治“大、洋、怪、重”等地名不规范现象,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召开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地名不仅是简单的自然实体标记,更是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正如中......
-
〓 漫议“便面”——兼谈文物图像命名
文物图像命名,常有不同意见。同一幅图像,不同的眼睛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即使看到同样的东西,不同的表述,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当然,根本的差异,还在于看到的东西不同。 理论探讨,可能乏味。因此,想以“便面”辨识为例,兼谈文物图像命名。 “便面”是中国古扇的通称,又是某种古扇的专称。随便上网查询,都可以下载如下资料......
-
〓 【我这一年】单霁翔:“平安故宫”的第一年
即将结束的2013年,是我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的第二年。2012年,通过广泛走访,凝聚各方智慧,我们提出了实施“平安故宫”工程的目标。2013年,“平安故宫”工程开始实施。如果说2012年是酝酿梦想的一年,那么今年就该被标记为实现梦想的开端。近600年的紫禁城和近90年的故宫博物院,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今年,......
-
〓 赢得国际认同 形成品牌效应不断提高孔子学院发展水平
习近平同志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时强调:“孔子学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文交流、促进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全世界已有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
〓 热点辨析: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
重视设施建设,更重视实际效果一些城市公共图书馆免费向农民工开放,但去看书的农民工寥寥无几;一些地方兴建了文化馆、艺术馆等,但使用情况差强人意,部分场馆甚至门可罗雀。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忽视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所谓可及性,是指民众与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适合度”,即服务的距离、时间、内......
-
〓 浅谈毛泽东词《采桑子·重阳》
今年重阳节期间,重读毛泽东“采桑子·重阳”词,心绪起伏,感慨万千。自己熟读毛泽东这首词己有五十多年,五十年来,可以说常读常新,愈读愈深,它像一座灯塔,指引我们看人生、看世界,看通透、看达观…… 毛泽东的原词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
-
〓 “山水之乐”与中国古代的旅游文化
在中国古代,游山玩水是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之乐”被认为是读书人应有的爱好,彰显出“君子”特有的清高品格和文化品位,其意义远远超出单纯的旅行或娱乐。这一旅游文化现象的形成及其价值的提升,是儒家与道家思想互补交融的结果。道家崇尚“见素抱朴”(《道德经》)、“法天贵真”(《庄子·渔父》),“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
〓 清瓷雅韵:瓷上荷花别样红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宋朝诗人杨万里赞叹荷花的不朽诗句。荷花,别名莲花、泽芝、玉环、水芙蓉、六月春等,素有“花中君子”的雅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的一首《爱莲说》道尽了荷花的风骨。千百年来,尽管人们对荷花情韵各异,但喜爱赞赏的心态却世代相承。炎......
-
〓 雅趣拾遗:消失的蟹舍
蟹簖 图片由作者提供 俗话说:渔有村蟹有舍;意思是渔民聚居而成村,他们为了捕捉鱼蟹,又各自分散在水滨搭出一个个蟹舍。现今,渔村更换成新貌仍然存在,蟹舍却已经随着蟹簖的消失而难觅踪影。 这种蟹舍,就地取材,树干、青竹、芦苇、稻草之类,选个水滨较高的地方,一脚二手就成,是天底下最原始、简陋、狭小的人字形窝棚,功......
-
〓 理想的大学:既富传统又善创新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 蒋述卓 理想的大学应该是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鲜明的个性特色,同时又能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的大学。学生及其家长之所以向往名校,如牛津、剑桥、北大、清华等,就是因为它们富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传统酿就了它们的校风、学风,传统铸造了学生的个性与品格。学生从名校走出来就带有了名校的气息,名校生产出来的产品......
-
〓 《易》话重阳
农历的九月初九,称为“重九”,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是两阳相会,因此又称“重阳”。重阳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这天要登高、饮酒、食糕、赏菊、插萸,其意蕴给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更多有关重阳节的习俗有诗、词为证:“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唐杨衡《九日》;孔庆镕在《扬州竹枝词......
-
〓 慕朵生:莫把“汉学”当“国学”
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所到处既有诸多学者为其站台,更有大批学生前来听讲,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Sinology)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
-
〓 网络时代别冷落了经典
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就当下的经典阅读状况发出了呼声。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詹福瑞说:“除了每天读一些浅文化以外,我建议还是多读一点经典。”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作协主席迟子建也认为,经典书是书中的黄金宝石,“经典才是真正的时髦”。 自人类进入书籍时代以来,经典书就是阅读的首选和重点,这本是常......
-
〓 闲话书斋名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士就有给自己书斋取名的雅好,这也是传统书斋文化的点睛之笔。开书斋命名之滥觞者,史书没有确切记载。但可以肯定,书斋的兴起,是在造纸术、印刷术发明和广泛推行以使书籍大量产生的唐、五代之后。之前的甲骨、金石、简牍等,实在是聚之不易,即使汗牛充栋地聚集起来,那场景也实非书房而类库房。 唐代刘......
-
〓 记者快评:学科融合成为考古学发展新趋势
与以往的考古界学术会议相比,本次考古学大会采取了一种新的会议方式:按照专业委员会进行分组交流讨论,从而使得考古学会的专业指导作用显得更为有效。中国考古学会陆续成立了13个专业委员会,除了传统的按年代划分的,如旧石器、新石器、夏商、两周等7个考古专业委员会外,近两年还成立了动物、植物、人类骨骼、新兴技术、文化遗产保护和公......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