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邵永海:怎样读韩非子
《韩非子》成书于战国末年。作者韩非批判性地吸收前代思想家的全部思想成果,构建了以任法、用术、重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体系,被后人视为法家之集大成者。秦国君主以韩非学说作为治国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建立了完善的君主政治制度;其后两千多年,韩非的一整套君主专制主义的理论始终为历代统治者所奉行。可以说,《韩非子》一书是理解和......
-
〓 名师谈艺·叶嘉莹: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
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熟于吟诵,你的诗就会随着声音“跑”出来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我从小是吟诵着诗词长大的,就我个人经验,高声朗读和吟诵是学习诗歌和古文的一种方式;不出声音地读,就不能真正对作品的内容、情意有深入的体会和了解。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
-
〓 百物谈趣:筷子春秋
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代表。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
-
〓 且行且思:学问大家当重视知识普及
国人多数都能讲史,个中原因,除了中华文明史悠长而且从未中断之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封神演义》、《三国演义》等众多历史体裁的小说以及戏曲、影视作品的影响。当然,文艺作品之于历史人物、故事可谓真假参半,但是,却以其通俗性而深入人心。这提醒我们,如何让真实的文明史更好地普及特别是为广大青少年掌握?近日,在中国先秦史学会、清华大......
-
〓 今天我们如何行孝
今天,我们需要运用现代语汇来重新诠释和理解传统孝文化。对于践行孝道的具体做法,由于时代环境、条件的变化,有些显得不合时宜,应该抛弃;对于其中具有积极意义的理念应该肯定,并结合现实为传统理念开拓出新的境界。 中华孝文化源远流长,在甲骨文中就有“孝”字。许慎《说文解字》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
〓 感同身受与渐行渐远:当前大学生的古典文学接受
当前,倡导全民阅读和普及传统文化的活动正全面展开。在最应提倡也最易实现“独立阅读”的高校,传统文化的接受情况又如何呢?日前,我们对山东大学、中国人大、华东师大、中山大学、西安交大、大连理工、湖南大学、广西师大等全国十几所高校的古典文学(侧重但不局限于“文学”,也包括历史、哲学等文化经典)接受情况进行了调查,形式......
-
〓 历史剧:你的担当在哪里
近日,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播出引发舆论热议。由于第一次从司马懿的视角来描写三国历史,并把司马懿塑造成了一个忍辱负重的战略大师,所以该剧带给观众一种新奇感,意外取得很高的收视率。这部剧表面看虽然没有像网络小说那样轻佻,里面没有穿越,也没改变历史走向,还采取了看似严肃的叙事方式,但是对于司马懿这个人物的描写与......
-
〓 文化评析:劣质图书摆上学校书架,谁之责
校园本是书香飘逸、知识荟萃的地方。日前,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图书馆原馆长唐克俊在媒体撰文,指出近年来有大量的低劣图书进入校园,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对教师、学生的各种阅读活动,没有产生积极的作用,也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金。从近年来的新闻中,我们也不难看到类似案例:某县一中学图书室所藏6万册图书,超过六成是非法出版物,一些还涉及......
-
〓 名家读经典·《昭明文选》:流传千年的范文经典
《昭明文选》在中国文学史上,以一本书而被尊崇为专门学问的,前有“《文选》学”,后有“红学”。《文选》是南北朝时期梁朝(502—557年)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的,故又称《昭明文选》。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收录先秦至齐梁间130位作家的700余篇作品,并按照赋、诗、骚、诏、册、令、教等37类文体编排。每类文体下又......
-
〓 文化世象·文化名片与国家形象:缓减当代中国的文化焦虑
大国之大,不仅在于体量庞大、肌肉强健;更在于文明昌盛、垂范万邦。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中,我们既要承认不同民族国家的差异性,也要看到共同的责任和命运。中华民族用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奋斗,先后缓减了民族国家的主权焦虑、生产力焦虑,现在到了认真思考和缓减文化焦虑的时候了。拥有世界范围的巨大文化影响力,是大国全面崛起的重要标志。大国之......
-
〓 品味古籍·宋代:中国文艺成熟期
唐宋八大家中有6家是宋人,苏洵一家占了3席,加上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其实,宋代在文史方面最有分量的著作还要算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作,目的是给朝廷提供治理国家的历史借鉴。我们还可以从这部书中读到许多精美的文学篇章,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如贞观群臣论治,还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类的警句。宋代文章大家......
-
〓 网言:让传统村落保护真正“活”起来
近年来,我国已将4153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日前,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国际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已进入攻坚克难、复苏传统村落阶段。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来说,适当的开发是有必要的,也是为了给这些村落寻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道。但必须把握好一个......
-
〓 文化评析:哲学启蒙还是早一点好
近日,江苏扬州梅岭小学西区校为三到六年级学生开设了哲学必修课,结果却让人有点纠结。有人赞同,认为哲学有益,启迪心智应从娃娃抓起;也有人质疑,认为哲学晦涩难懂,儿童难以接受。 “哲学太抽象,一旦试验失败,就等于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笔者挺理解家长这个观点的,大概哲学在他们眼中,和NASA发现的新地球一样遥......
-
〓 光明论坛·温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015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中指出:“中巴要弘义融利,实现共同发展。中华文化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帮助巴基斯坦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习近平主席以中华文化倡导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理念,来弘义融利,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开辟中巴合作共赢新征程,无疑是儒家“忠......
-
〓 文艺新视界:让非遗讲述中国故事
近年来,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已经变得更加具有包容性,对不同文化传统去粗取精、兼容并蓄的文化心态已经越来越具有社会基础通过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情感、尊重人的传统习惯,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非遗保护的最终目的文化遗产与环境密不可分,相比于环境涵养的漫长,其人为破坏往往只在弹指一挥间。一旦传统村落、老街、老宅等周边环境......
-
〓 乌丙安、叶春生、柯杨等专家再度呼吁:别把“七夕”过成“情人节”
本报北京8月7日电(记者王国平、宋喜群)7日上午,在京举行的中国(西和)乞巧文化高峰论坛上,是否有必要将“七夕乞巧节”改造成为“中国情人节”,再度成为与会者聚焦的话题。乌丙安、叶春生、柯杨等专家明确表示,这样的改造欠妥当。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柯杨认为,传统的七夕乞巧节与牛......
-
〓 光明论坛·温故:天下之本在家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
-
〓 开悟堂聊砚⑤:汉砚辨析
故宫藏十二峰陶砚。 关于汉代陶砚,有个公案不能不说,即北京故宫十二峰陶砚的年代问题。对故宫十二峰陶砚年代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即便是故宫的专家也对此砚有不同看法。老一辈故宫学者郑珉中先生在《对两汉古砚的认识兼及误区的商榷》一文中,对故宫十二峰陶砚的流传、造型的时代特点等,对照典籍和汉唐出土的实物,作了细致分析,......
-
〓 辣评:大学缘何频陷“雷同门”
日前,最新版的武汉大学录取通知书刚一曝光,立刻被指有模仿中国人民大学录取通知书样式之嫌。尽管两所高校尚未对此进行回应,但近年来,高校频陷“雷同门”,还是未免让人感到忧虑。校名雷同、校训雷同、主题宣传片雷同、专业设置也雷同……钱学森之问,叩问当代大学缘何培养不出创新人才,我们也不禁要问,如果大学本身都不具创新能力,又如何......
-
〓 迷信“期刊影响因子”给高等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CFP对期刊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标准的政策有关部门也在做出调整,教育部2013年底明确提出评判高校科研能力不再过分依赖论文。 CFP 编者按 一段时间以来,高校教师为论文所累开始为人诟病,不可否认,以论文发表数量尤其是所发表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来评定教师的职业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但是本文作者......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