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幼儿读经要有所选择
电视上的“国学”节目拥有高收视率;高价的“国学”班,大家争先恐后报名;书架上的“国学”论著触目皆是……近年来,我国各地迅速掀起一股国学热潮,孩子们成为热潮中的主流。然而,对少儿教育来说,国学启蒙是一把双刃剑,在帮助儿童学习传统美德的同时,也要注意拒斥其中糟粕的不良影响。 在许多家长和老师看来,包涵孝、礼、......
-
〓 钟敬文旧作:忆社戏(1926年)
社戏(资料图片) 风急天高,已届暮秋时节了。在这当儿,故乡各地正热闹地演唱着社戏呢。 在我们那南海之滨的故乡,自然社会上的风俗、习惯,不少还是属于中古时代的,其实,在我们这古老的国度里,除了少数的地域,受了欧化的洗礼,略有些变动外,大部分不仍是如此吗?那一年一度的演唱社戏,便是古代风尚的遗留了。 每......
-
〓 商业推土机,请离明故宫再远些
越在流光溢彩的时代,越需要拒绝过度商业化,拒绝将城市建设凌驾文物保护之上南京明故宫原占地面积超过100公顷,部分遗址至今仍可见,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可如今,在明故宫皇宫遗址西南角40万平方米的地块上,一个总投资额达200亿元的商业地产项目——中航科技城,正在火热建设中。媒体的“起......
-
〓 慢功出精品——从古人读书说开去
读书与做人做事的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古人读书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慢,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不但要朗读,而且要抄、背、默,“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不倒背如流不罢手。从古人读书慢,能体会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国历史典籍所记载的“韦编三绝”,讲的就是孔夫子用皮绳把竹简、木椟拴起来读,读的次数多了,连皮绳都......
-
〓 人民论坛:不妨多一些“历史情调”——让我们的人生更开阔
住所附近有座砖塔,行色匆匆之际望去,立马感到有一种历史的苍茫感,穿透了熙攘的现代气息。周末踅进始知这是万松老人塔,他曾为耶律楚材师,深刻影响了这位元代名相的“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主张。此地因之名为砖塔胡同,多为文人所青睐,在这里关汉卿写下《窦娥冤》,鲁迅著成《中国小说史略》,张恨水挥就《梁山伯与祝英台》。睹古迹而思往事......
-
〓 让经典走向大众
一 我国经典大作甚丰,文化积淀丰厚,五千年的中国史,始终伴随着五千年的文化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且又是唯一史迹绵源不断,文化发展史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我们的国家,虽历经磨难,特别是近代以来,我们民族曾遭遇多次灾难性的磨难,然而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险境,走出血与火的历史,再......
-
〓 见仁见智:古装片不要胡编滥造
岁末年初,盘点一年的华语电影,发现古装电影烂片奇多,而且均是投资多、明星云集的所谓大片,如《大武当》、《血滴子》、《河东狮吼2》、《四大名捕》、《铜雀台》、《太极》、《王的盛宴》、《画皮2》。它们的共同点是胡编滥造历史,剧情及人物荒唐雷人,观众在忍受了毫无美感的视觉冲击后,对大片逐渐失去了信任。 纵观近几......
-
〓 中国之中——《记住乡愁》文字统筹札记
能够以文字统筹的身份,加盟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工程,我觉得无比幸运。幸运的是自己能够通过阅读这些台本,感受到我所热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温度、美丽、优雅和强大生命力,让我更加感恩古圣先贤,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加自信,也更加感受到作为一个文化人,身上责任之重。 许多台本,我都是流着热泪读完的,透过......
-
〓 其情可悯的赵姨娘——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剧
赵姨娘,贾政之妾,贾环,探春之母是也。对于赵姨娘的评价,清代姚燮说:“天下之最呆,最恶,最无能,最不懂者无过赵氏。”在很多学者的评论中,她是“愚呆恶毒的魂灵”。在众人眼中,她是“人嫌狗不见”之人。以前我也对其感到鄙视。但近日于闲暇再读《红楼梦》后,我却有了新的感受,深的体味。看看贾府中其他人对她的态度和她自己的行为,我......
-
〓 百物谈趣:琴心相挑——说“琴”
“琴心相挑”的成语,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所以,“琴心相挑”是说以琴声传达心意,表示爱情。 唐代诗人刘长卿写过一首名诗《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琴,禁也。神农氏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
-
〓 有大志者事竟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大学,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崭新平台,体现为个人心智提升、能力和素质养成的过程。大家如何经过四年本科阶段或者几年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锻炼,从青涩、稚嫩、懵懂中转变成长为一名成熟、优秀的贸大人,这不仅是你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学校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永恒主题。作为校长,我有三点期望。 第一,希望你们不断加强道德......
-
〓 光明论坛:“龙马精神”与民族精神
关于马的俗语、谚语、成语,可谓洋洋大观,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个一二三。及至马年,频率最高的问候语恐非“马到成功”莫属,而最为脍炙人口的当数“龙马精神”——这也是最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中国人一般是在马年到来的时候,特别喜欢说“龙马精神”,而不是在龙年。确实,“龙”的威权在中国历......
-
〓 白先勇:我的“牡丹情缘”
图为吴冠中拙政园素描和高马得所绘昆曲人物。 制图:蔡华伟对于昆曲,近十年可以称得上“黄金时代”。从2001年被列入世界首批非遗名录,到逐渐打开市场,昆曲正远离“博物馆艺术”阶段,逐步实现活态传承。政策与市场,都为昆曲提供了时代的机遇。那么,昆曲的下一步应迈向何方?作为诸多探索中的一种,青春版《牡丹亭》制作人白先勇的尝试......
-
〓 陈喜儒:光年帮我改文章
张光年(1913~2002)黄河大合唱(油画) □ 詹建俊 叶南 2013年11月1日,中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已故诗人张光年(光未然)百年诞辰,举办了纪念会和诗歌朗诵音乐会。坐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幽暗的报告厅里,听着《黄河大合唱》,我仿佛看到,老领导张光年,挥着手,微笑着走来。 我到中国作家协会工作是1979年,当......
-
〓 也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内容提要】宋代以来,《论语》中“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一句成为了解经者聚讼纷纭的难题,又伴随《论语》的海外传播而影响到英语文本的翻译。本文追源“子罕”句的注释史,分析宋人三种不同的阐释思路,主张打破对传统注释的迷信,进入单纯的阅读语境,并通过分析孔子的言旨和教学方法,通过考察弟子们记录孔子言说的语言形式以及“与”字在文本......
-
〓 重拾家书,感受文字的力量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过去的几十年,从书信、电话,到后来的聊天软件,再到如今的微博、微信,技术革新让生活日新月异,过去的一些生活习惯逐渐淡去。不过,依据这种更替来评判孰优孰劣恐怕不合适。比如,言及书信,除了被认为是一种过去时的沟通方式,大家经常还会产生一种怀旧情绪——远离了书信,似乎总觉......
-
〓 “凡三往,乃见”质疑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据《三国演义》37、38回,刘备接受徐庶、司马徽推荐,共访问诸葛亮三次,前两次均未谋面,第三次才见诸葛亮的庐山真面。这一情节无疑是依据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凡三往乃见”等数句,而且一般标点为“凡三往,乃见。”习惯译为:“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笔者认为,这种标点方法有值得商榷之处。......
-
〓 《论语》绎义·知人论世的样本:《论语·先进篇》品藻
自本篇至《尧曰》篇等十篇文字,通常被学者称为《论语》的“下编”。和“上编”中的十篇相比较,“下编”十篇中有关孔子的称谓体例不一,文字风格也有一定的变化,所涉及的某些背景性史料则不无可疑之处。缘是之故,在辨伪之风炽烈、疑古之论风靡情形下,一些学者对“下编”的真实性可靠性程度曾有所保留,如梁启超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
-
〓 李好威:“教学毁灭论”何其荒唐
开着价值50多万元的宝马车来上课,手机号码有7个8,三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这是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近日出现在媒体上的三个身份标签。而映衬这三个身份的是他的另一番宏论: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毁灭自己,照亮别人”。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誉为蜡烛、春蚕、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其形象之高、道德之好不言而喻。......
-
〓 光明论坛·温故: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菲律宾马尼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发挥亚太引领作用 应对世界经济挑战》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古代哲人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出自《管子·治国》。在《管子》一书中,富民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