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学漫谈:康有为与谭嗣同的国学观
近代国学对应的是外来之学,基本含义是本国固有之学。而在不同的思想家那里,对于固有之学的称谓并不统一。梁启超在作于1902年的《中国史叙论》中第一次使用国粹概念,并且多次用国学代表中国学术,国学由此成为流行语。在此之前,严复习惯于使用中学概念。而康有为、谭嗣同则同用孔教概念,并引发了两人国学理念的诸多相同之处:第一,康有......
-
〓 李开元:谁杀死了项羽?
乌江之畔 公元前202年,项羽自刎乌江,年仅三十二岁。 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太史公笔下项羽之死的最后身姿言语: 乌江河岸,血战中的项羽,已经身负十余处创伤,突然间转身不动,顾望眼前一位汉军骑将喊道:“来人可是旧友吕马童?” 突然被项羽直呼其名的吕马童不敢正视项羽的目光,侧身面对身边的战友王翳,手指......
-
〓 康有为与儒学的现代转化
由于近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变革,以及西方文化的输入和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主体的儒学,受到了激烈的批判。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这种批判是有其现实合理性的。但是,批判不等于全盘否定,不等于弃置不顾,而是进行严肃审慎的选择、改造和继承、发展,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向现代转化,从而把传统与现代社会和谐地......
-
〓 劳思光对儒家“肯定世界”论的分析与反思
【内容提要】对人之主体性持肯定精神或肯定文化生活世界是儒学的基本意向和旨意,面对佛道的“否定世界”冲击,宋明儒者着力进行“肯定世界”的理论建构,并主要形成了天道论、本性论和心性论,劳思光先生对这三种“肯定世界”论的理论进路及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虽然从儒学史的角度看儒者一直在从事肯定世界的理论活动,但往往遗落了理论的......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左宗棠家书
左宗棠家书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谥文襄,湖南湘阴人(今湖南湘阴县界头铺镇),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率军平定同治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后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
-
〓 台湾六十年来敦煌学研究历程及其特征
一六十年来的台湾的敦煌学研究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为起步、发軔期,七、八十年代为发展、鼎盛期,九十年代为多元新变期。下面简述其演进历程:起步、发轫期五十年代末,台湾的一些报章上开始出现关于敦煌学方面的介绍文字,如苏莹辉的〈谈敦煌学〉(新生报1959.10.16),彭楚珩〈变文与我国民间文学之渊源〉(......
-
〓 杜诗“画图省识春风面”“省”字新释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天,杜甫滞留于夔州(今重庆奉节),睹夔地江山风物,追思千古流传的历史人物,写下了五首联章体七律组诗《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吟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其中第三首咏王昭君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
-
〓 中国古代民间族会及其社会治理功能
部分族会资料部分族会资料 在中国传统社会,“会”作为一种合作基金的储蓄形式,承载着各自特定公益使命,在民间流行甚广,影响巨大。如奖励学子举业的文会、文昌会、采芹会、宾兴会、兴贤会、惜字会等,不仅有利于繁荣地方文化教育,而且有的文会组织在调解民间纠纷、净化民风习俗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举办慈善事业的育婴会、保良会、恤......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法律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是五千年华夏文明凝聚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按照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的内容和形式及其有关的物品和劳动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在与大自然......
-
〓 唐代书手墨迹特征初探
摘要:传统书法史对唐代书法的研究,大都尊奉庙堂书法、推崇名家书迹,对名不见经传的书手则关注不够。大量的敦煌写经证明书手作为以实用书写为职事的社会群体,承担了有唐一代繁重的书写任务,其墨迹在当时及后世皆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书法价值。因此探析其墨迹的特征对于跨出名家书法文化的局限,全面认识唐代书法发展的总体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
〓 项目论坛:简帛思想记忆与当代中国文化的新开展
记得帕斯卡尔曾经说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我想说的是,思想也形成民族的伟大。在思想中,哲学和形而上学是其中深奥的部分,它们深深地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命运,难怪黑格尔会这样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竟没有形而上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有人说,中国只有思想,没有哲学;也有人说,中国只有......
-
〓 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
玄学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历史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某些基本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在沟通当时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不可能全面来评论玄学的历史作用和地位,而只想就两个题目来谈一谈玄学在形成中国传统哲学的某些基本性......
-
〓 《三国志演义》成书年代考
《三国志演义》的诞生,宣告了通俗小说占据中国古代文学舞台中心位置时代的来临。一般认为,《三国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然而,这一结论并没有扎实的文献基础作为支撑。直到今天,人们既没有发现《三国志演义》在元末明初流传的任何版本(稿本、抄本或刊本),没有发现元末明初有任何人记载或谈论过《三国志演义》,也不见有《三国志......
-
〓 法家源流考
内容摘要: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角度,对先秦法家的内涵、流派及流变进行了梳理。提出先秦法家在法理上分为“理法”、“礼法”和“利法”三大法系,在流派上分为“道法家”、“儒法家”和“霸法家”三大流派;从历史演变上将先秦法家的发展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和“时用期”四个时期,从空间流布上讲法家的学术走向分为......
-
〓 国学博士论坛:《金縢》与“金縢”故事
曹娜,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3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清华简与〈尚书〉研究》。博士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晁福林通讯评委: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杜勇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王晖《尚书·金縢》记载了周武王克商后生病,周公以璧、圭祷告于先王,愿以身代武王,并将祷辞置于金縢之匮,而后武王病愈。及至武王去世,成王听信谗言怀......
-
〓 《孝经》:承接伟大的文化传统
1 词语仍然沿用,诠释却不相同。同样的汉字,古今观念理解差异之大,问题之普遍,称之为文化代沟、文化断崖,毫不为过。曾见学者引用“刷刷筷子洗洗碗”歌词作为劝孝的范例,细思之,子女“回家看看”,吃父母一顿饭,父母似餐厅老板兼大厨,子女只是白食客兼服务员而已。孔子因为“犬马能养”而否定单纯的“能养”为尽孝,而现......
-
〓 浅议写意人物画及其笔墨演进
中国写意画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可代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独具特色的美术形式。其在表现山水画和花鸟画题材方面尤为技法娴熟、成就卓越。中国写意画特有的对于笔墨的要求,是它有别于世界其它美术形式的重要标志。可以说,优良的传统写意画笔墨的既有程式、既有标准和笔墨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中国山水、花鸟画的昔日辉煌。然而,始终在......
-
〓 语文笔谈:中国古代语言学有自己的发展道路
宋本《方言》卷首 资料图片顾炎武画像 资料图片在多年教学工作中,我深深感到,中国古代语言学研究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历代有语言学家、语言学专著,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继承并发扬光大。由于多年来重视不够、学习研究不够、对外评介宣传更不够,过去在西方语言学家的语言学史著作中,很少有中国语言学。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文字障碍,他们对中......
-
〓 徐志啸:我看《诗经》《楚辞》
《诗经》和《楚辞》,毫无疑问,不仅是中国诗歌史,也是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两座无可企及的高峰,它们的产生、流传和影响,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部诗歌作品能够与它们相比。 人们一说起《诗经》和《楚辞》 ,似乎马上会联想到它们的典型表现特征——前者的写实和后者的浪漫,确实,这两......
-
〓 司马迁笔下的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在《史记》之前,伍子胥的故事经过战国中期诸子和汉初文景时期典籍的演绎,逐渐丰富。另外,出土文献如郭店楚简的《穷达以时》、湖南慈利县石板村36号战国楚简、张家山汉简中《阖庐》的文献、云梦睡虎地77号西汉墓出土的文景时睡虎地汉简等,也都有或多或少的记载。从内容上看,这些资料大致分为复仇与忠直两......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