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六):文史类笔记
1、《西京杂记》历史琐闻轶事类笔记,称汉代刘歆撰,实为晋代葛洪托名之作。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人,道教理论家,其著作还有《抱朴子》、《神仙传》等西汉的杂史。《西京杂记》是一部记载西汉历史佚事类笔记。历代指为伪书,但从语气及内容看,当是杂抄西汉故实和轶闻逸事的荟集之书其所写人物上至帝王将相......
-
〓 古文《尚书》与旧籍引语的比较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摘要】古文《尚书》学术界历来定为“伪书”,其中一条重要论据,说古文《尚书》是搜集旧籍引语而编造出来的。通过对古文《尚书》与旧籍引语的比较研究,得出六条反证,说明古文《尚书》决非编自旧籍引语,而是别有来源的真古文献,因而对其学术价值应当重新认识和评价。【关键词】比较研究;真古文献;学术价值;重新......
-
〓 光明讲坛:《金瓶梅》《红楼梦》合璧阅读
王汝梅 1935年6月生,山东省兖州市人。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金瓶梅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与明清小说的教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金瓶梅探索》、《中国小说理论史》、《解读金瓶梅》、《臬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注本、《袩烘绣像批评金瓶梅》会校本等。《金瓶梅》 上海古......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二十三
北朝乐府·梁鼓角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的前身叫《鼓角横吹曲》,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乐器以鼓和号角为主,所以称为《鼓角横吹曲》。《鼓角横吹曲》流传到南方后,梁武帝萧衍下令整理改造,并被梁朝乐府机构保存下来,所以后来又称为《梁鼓角横吹曲》。宋代郭茂倩收集整理的《乐府诗集》中的北朝乐府以《鼓角横吹曲》为主......
-
〓 宗教与宗教学新论
众所周知,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齐名,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实,它们都是宗教在现实社会的组织形式,而非宗教本身。因此,要想了解佛教,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宗教。谈起宗教,似乎每个人都有清晰的认识,仔细追究,大多是茫然而不知所以,以致似是而非。在很多人看来,宗教就是有神论。烧香拜佛,乞求观音救苦救难是宗教;礼拜上帝,虔心忏悔......
-
〓 家庭中的“孝”——安乐哲对《孝经》的解读
安乐哲是以《圣经》为参照物进入《孝经》世界的。《孝经》与《圣经》都以亲情为主题。从旧约时代起,西方文明发展中的家庭价值亦处于突出地位,《十诫》中有八条戒律言“否”,如“除了我(耶和华)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陷害人”等等,唯有两条言“是”“当孝敬父母”为其中之一。可......
-
〓 读帛书《系辞》杂记
内容提要:从帛书《易传》与通行各本《系辞》的比较来看,现通行各本基本上是在帛书《系辞》基础上整编而成的。帛书本与通行本之间有许多异文,大多属异体字、声义通假字或错字,无关大旨。但有些则与文义密切相关。文中举例于此加以说明,并认为在这些地方,帛书本多胜于通行本,或较通行本更近于原貌。I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是一九七......
-
〓 儒家文明的现代价值
“文明”一词出自《周易》贲卦的彖辞“文明以止,人文也”,又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此可见,“文明”在中国固有的文化系统中其基本意思即是指人文教化,其目的是要化成天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使社会和谐,致天下太平。应该说这些也体现了儒家文明观念的基本内涵。 一说到巍巍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我......
-
〓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各自独标旗帜,同时又合力互补以应......
-
〓 “柔韧”的生存与“刚性”的毁灭——“男旦”现象产生的社会文化心理原因初论
内容摘要:戏曲艺术中“男旦”现象的产生,绝非某种单一社会心理原因引起的,而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民族文化心理以及由其形成的特殊而复杂的社会精神变革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艺术现象。“男旦”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也必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完成自己的“特殊”的使命,并最终走向历史为其划定的归宿。关键词:戏曲艺术;男旦;男权意识......
-
〓 姚小鸥:由拼接与书法看真伪——与邢文先生商榷
图一a图一b图一c 图二a 图二a1 图二b 图二c 图二d 图二e 图二f 图二g 图三a 图三b 图三c 图三d 图三e2016年8月8日《光明日报·国学版》刊登邢文先生《北大简〈老子〉辨伪》(以下简称《辨伪》)一文。文章从竹简形制和书法两个方面入手论证,指出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韩巍编撰《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
-
〓 抬头不见低头见
通用俗语中,“低头不见抬头见”(说法一)与“抬头不见低头见”(说法二)只是“抬头”和“低头”的序位不同,都表示“人们见面机会很多或不可避免”的意思。异形同意的俗语很常见,以往较少注意到不同俗语形式之间的差异。 当今完善的大型语料库和检索手段为辨异比较提供了极大方便。我们利用读秀网查阅22部较常见的俗语或惯......
-
〓 戏曲原型及其双重品性
内容提要:初始形态的戏曲艺术具有“娱人”和“娱神”的双重功能,这一双重功能取决于形成戏曲的“成人游戏”和“宗教仪礼”两个基本原型。戏曲初始形态“娱神”和“娱人”两条功能线索的发展并非是平行的,而是在发展、演变中不断地交融、会合,共同促进了戏曲的成熟并融进了戏曲的成熟形态,形成了戏曲作为“宗教仪礼”和“成人游戏”的双重品......
-
〓 朱玉麒:边塞纪功碑传统是怎样形成的
“燕然勒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有战功纪念刻石的记载。历经近2000年,我们终于找到了班固所撰《燕然山铭》的摩崖石刻,这表明“燕然勒功”起源的地方也找到了。纪功碑这种方式,不只限于对战役的纪念,也不仅是中国人的创造,而是人类的创造。人们在完成一件事功之后,总是希望通过某种媒介传达给后代,来彰显自己完成的巨大功德。在伊朗(波......
-
〓 国学漫谈:“子思作《中庸》”辨疑
两宋以前,“子思作《中庸》”这个说法几乎是一个“定论”,没有人会怀疑。到了宋代,学界兴起了一股疑经之风,“子思作《中庸》”这一经典说法也遭到质疑,历史上很多学者大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各种辩论,其中由《中庸》几个词语引发的三点论争,非常精彩。 第一点是由孔子之字“仲尼”引出来的。《中庸》第二、三十章曾两次直......
-
〓 读史札记:《周易》的人生智慧漫谈
被奉为儒家六经之首的《周易》“事简而意深”,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智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张居正对《周易》爱不释手,“座中置一帙常玩之”,并宣称“至圣人涉世妙用,全在此书”。《周易》的人生智慧突出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自强不息”的人生之道 对天地、自然的......
-
〓 家教家风与立德树人
近年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中央媒体对家风家教的宣传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和好评。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指出了要“三注重”: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家庭?家教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家训、家教、家风对立德树人又能发挥哪些作用?这是我们欲......
-
〓 世界第三悖论《红楼梦》
内容提要:西方哲学史流传二大悖论,一是克里特人悖论,二是柏拉图与苏格拉底悖论。《红楼梦》与这二大悖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堪称世界第三大经典悖论。本文分析了《红楼梦》中“真假”悖论、作者悖论、五个书名悖论。关键词:悖论;真假;作者;书名先看世界上两个著名的经典悖论例子。1.一个克里特人说:“我说这句话时正在说谎。”你说......
-
〓 集权与分权:清代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及其调整
自秦汉以来,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是国家政治的重要问题。鉴于财政与国家治理的紧密联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核心是处理二者在财政收入与支出分配上的关系。传统中国基本是以财权集中于中央为主,但由于管理区域的扩大和公共事务的增多,地方政府在承担一定政治、经济、社会功能与责任的同时,自然而然被赋予一定的财政权力,甚至在晚清还出......
-
〓 《尚书》:无尽之藏
《尚书》证伪无论证到什么程度,都无法证伪它的实在影响:作为最早的古籍,它是历代帝王必读必循的政治宝典。近来陆续出土的断简残编已经证明它并非原汁原味的“上古之书”。其实不需要考证,可以想象:用文字记载历史才有多长时间?尧舜大禹等人的传说又是何等久远?无论伪与不伪,《尚书》唯一可信的面貌就是“虞书”等浅显而“周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