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题画诗论略
题画诗,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诗歌。它与其他诗歌的最大不同,在于其融入了画的内容与形式,但又绝不仅仅是“诗中有画”而已,而是画的因子已渗入诗的“体内”,二者浑不可分。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文化部辽宁美术创作基地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刘继才先生专门研究题画诗六十载,先后出版《中国古代题画诗释析》《中国题画诗发展史》《中国题画诗发展史......
-
〓 酒名考古的现场与想象
一中国产酒的历史悠远久长,因酒而生而长的文化同样丰润华彩,但作为商品的酒名(下称酒名),却是中古近古的事(虽然当今的酒名多如牛毛无法统计)。中国第一部大型类书唐人欧阳询所编撰的《艺文类聚》七十二“食物部·酒”里,详尽记有酒的历史、酒的别名、酒事、酒诗等,但没有酒名。唐之前(或者说中国古今诗人)写酒诗最多的可能应数陶潜,......
-
〓 近代诸子学研究的义理转向
乾嘉是经典考据学盛行的时代,学者因探究儒经义理而兼及诸子典籍,其意本在以子证经、释经,其结果是先秦子书因朴学的兴起而复活。朴学方法论的经典表述是戴震的“由字通词,由词通道”,即由考文、知音而后通达于道体。诸子学研究也是如此,乾嘉学者在援引诸子以证经、释经时,他们关注的是诸子书的材料性价值,而非诸子学所蕴含的形上道体。到......
-
〓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天下龙泉的起点
【考古中国】 龙泉青瓷被誉为“天下龙泉”“青瓷之最”,从南宋开始一直到明代中期,始终是我国海外贸易的最大宗,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使者和见证。荣获“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完整的航运体系及独特的节点位置,有望为我们还原龙泉窑扎根处州、畅销天下的诸多细节。 瓷器是中华民......
-
〓 崔莺莺的东亚“旅行”
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和元稹的个人恋爱经历相关,在中国先后被书写为唐传奇《莺莺传》、宋传奇《张浩》、元杂剧《西厢记》等文学名作。“颜色艳异,光辉动人”的崔莺莺走出了文学文本,被陈居中、唐寅、仇英等历代画家反复描摹,成了后世文人士子的画中爱宠;她还出现在京剧、昆曲、越剧等各大地方剧种中,至今依然活跃在五湖四海的舞台上。她的故......
-
〓 冬奥会里的中文创意
在北京冬奥会的大舞台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传统习俗与当代观念相互碰撞、彼此交融,为中外语言文化开展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互鉴提供了无限可能。2022年北京冬奥会有很多匠心独运的语言文化创意成果,灵动的冬奥会徽、传神的体育图标、吉祥的“福”字剪纸,等等。这里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个加以解读,希冀“处一隅而观全局”。冬梦、......
-
〓 晋陕豫民间文化的生成演变与价值发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在黄河流域表现得尤为明显。晋陕豫民间文化孕育于黄河流域,涵括民众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的全部内容,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与农耕:晋陕豫民间文化产生发展的历史根脉 晋陕豫民间文化的生成发展是不断层累建构的过程,时间是考察文化产生发展的结构形式,呈现的......
-
〓 中国乐舞精神的形成与构成
一 “乐舞精神”是一种总体性精神取向,难以对之进行准确的定义。我们能做的是对其基本内核进行挖掘和剖析,以此为基点建构出对它的整体感知。有几点需要明确:首先,“乐舞精神”并不是某个具体乐曲、舞蹈呈现出来的精神取向;其次,它虽然呈现出一定的时代性,但必须是属于某个族群或文化体中超越时代的基本精神内核;再次,其与族群的宇宙......
-
〓 考古学极大地延伸了中国历史轴线
考古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向历史纵深的探索拓展。中国考古学以严谨科学的理论方法,扎实可靠的出土资料,不断将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和有文字记载的中华信史的时间点向前推进,刷新人们对古代中国的认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考古学将中国史前史的轴线延伸到......
-
〓 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并确定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
-
〓 赵敏俐:从早期书写探求中华精神文明史
【“文明传统与经典生成”专题】 中华民族的早期书写,包括文字和图像符号在内,不仅仅是对物质文明史的简单记录,而是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人类早期的文化记忆,是对生活的理解,对宇宙的观察,是中华文化知识谱系的建构。 充分利用当代考古学和出土文献的丰富成果,弄清中华民族早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中国早期“经典”何以产......
-
〓 黄帝的史迹、形象及其演化
【中华文明探源】如何看待黄帝与蚩尤的关系 2021年岁末,一篇名为《五纪》的清华简,因其文有“黄帝有子曰蚩尤”的内容,故而一经媒体报道,立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讨论。也由此,将世人的目光再次引向上古史,引向中华民族的开篇时代。实际上,黄帝与蚩尤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更是一个民族统一象征的伦理政治问题。......
-
〓 张涌泉:系统梳理古籍遗产 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最近,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作为一个伴随着古籍整理成长的学人,感到很振奋。 1981年3月,我大学毕业后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义乌文化馆从事馆藏四万多册古籍的整理编目,单身一人,面对扑满灰尘的几万册古书,孤单寂寞,开始不免感到有些迷茫。当年9月,中央发出《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给了......
-
〓 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工作
【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古籍,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是指“书写或印刷于1911年以前、反映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古典装订形式的书籍”(国家标准局《古籍著录规则》,1987年)。有字的商周甲骨、青铜器、石刻等都不具备“古典装订形式”,也没有流通功能,因而不能算作古籍。最早的古籍形式应该是简帛,此后有纸写本、刻本、活字本、......
-
〓 党旗下的语言文字工作:以民为本的语文规范化
从瞿秋白、吴玉章等在苏联研究“中国拉丁化字母”算起,党领导的语文运动轰轰烈烈,已经百载。其间的语文工作归纳起来,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千方百计让劳动群众识字、提高文化。20世纪30年代,在陕北窑洞的农民冬学中,在上海阁楼的工人夜校里,语文工作者通过教“字母”帮助工农识字。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简化极大促进了新中国的扫盲,周......
-
〓 礼典仪式与《尧典》的文本结构
《尧典》在《尚书》中的地位是独特的,它包含了古老的历史信息,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文献,是综合上古传说、信仰与仪式等材料创作而成的。古史茫茫,远古宏大的礼典作为仪式性结构凭借不断举行和展演,成为文化记忆传承下来,《尧典》即是以礼典仪式作为文本单元渐次展开的一篇经典文献。一 上古时期,祭政合一,政治首脑也是神权领......
-
〓 苏轼看到的茶盏是什么颜色
——读《试院煎茶》再谈“定州花瓷琢红玉” 《试院煎茶》是北宋诗人苏轼咏茶诗的一首代表作,诗中涉及的有关定窑陶瓷的论述历来是学人关注的焦点。例如对“定州花瓷琢红玉”的理解就有“定州红瓷说”“定州白瓷说”“定窑兔毫盏说”“定瓷坚硬致密说”以及“茶水色质说”等多种说法,具体哪一种说法更为符合苏轼的本意,还需要结合全诗内容来......
-
〓 为何是“一壶浊酒”——诗文中的“浊酒”意象
“一壶浊酒喜相逢”“潦倒新停浊酒杯”“浊酒一杯家万里”……在传统诗词中,“浊酒”是一个频繁出现而让人难以忽视的意象。从唐诗宋词到明清诗歌再到近代诗歌,时有“浊酒”出现。何谓“浊酒”,它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有哪些意蕴,在文学的经典化过程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 农耕时代,随着生产力提高,粮食除了满足人们日常饮食需要,已经......
-
〓 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林风眠与水墨教学的现代转型
水墨画在古典时期有着深厚的发展基础,其创作观念与传统思想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理念相契合,所以在古代能够形成广泛的传播效应。 古典时期的水墨画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大众根基,由此也影响到水墨教学。但因古代教学体系的限制,水墨教学更多地选用了“师徒传授”的单一模式,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水墨风格的传承......
-
〓 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西汉文章的高古雄浑之风
汉代散文包括西汉散文、东汉散文,但后世主要推重西汉散文,并将其视为具有典范意义的大汉文章。以韵散的标准来分类,汉代文学可略分为三类,一是诗,一是赋,一是散文。汉赋乃是一代之文学,是有汉一代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在赋史上树立了后人不可企及的高峰。但西汉散文从数量、质量、文体样式、影响上皆度越汉赋,在汉代文学中取得了辉煌的成......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