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大学生乐于认知古籍的若干方式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重史崇文的文化传统,让我国的古籍虽历劫无数而仍汗牛充栋。保护好整理好这些古籍,让更多的年轻人乐于了解、阅读古籍,对我们了解、传承、推介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都极有意义。 相信大家也都感觉得到,现在的大学生,即使文史哲系的本科生,阅读古籍的能力,总体上大概不如古......
-
〓 孔子“诗教”的核心观念
孔子是儒家“诗教”的创始人,“诗教”一词出自《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诗教”自产生以来,对其探源阐释颇多,将孔子的诗教与其门人对其思想进行阐释的《礼记》结合到一起来看,其核心观念主要有两个方面,那就是尊德性与道问学。《礼记·中庸》曰:“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
-
〓 “行走”于战国的文章谱系
漫步于战国时代,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政治急剧动荡、社会思潮汹涌、文化波澜起伏的情境。纵横其间的战国士人思想敏锐,激情张扬,他们在文学创作上亦挥翰洒墨,各擅胜场,由此产生了诸多式样各异的散文作品,并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文章谱系。这一谱系代表的何止是文体意识在早期文章母体中的躁动,更多的应是早期文学对于后世文章作宪垂法的规范能......
-
〓 江山胜迹 我辈登临——谈中国历史传承中的文化基因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唐代诗人孟浩然在登上襄阳名胜岘山时,面对如画的万里江山,又由前朝文物胜迹联想到历史的盛衰兴亡,于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1929年,正值民族危亡之际,湘潭人为纪念陶侃、何腾蛟等民族英雄,在其衣冠冢下的峭壁上,刻下“江山胜迹”四个大字,以示中华文化尚未断绝,江山仍在等待后人。2016年,习近平总书......
-
〓 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林风眠与水墨教学的现代转型
水墨画在古典时期有着深厚的发展基础,其创作观念与传统思想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理念相契合,所以在古代能够形成广泛的传播效应。 古典时期的水墨画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大众根基,由此也影响到水墨教学。但因古代教学体系的限制,水墨教学更多地选用了“师徒传授”的单一模式,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水墨风格的传承......
-
〓 陈寅恪《四声三问》引用《高僧传》文本探源
陈寅恪先生的《四声三问》一文,提出四声说产生于佛经转读。学界多年来认为佛教唱诵对齐永明体的产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一观点多肇基于此。其说作为学术观点还可讨论,不过在四声说研究史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该文最早发表在《清华学报》1934年第9卷第2期,后来收入陈寅恪先生自编的《金明馆丛稿初编》。《初编》于1980年由上海古......
-
〓 商代前期:中国步入成熟文字时代
图一图二 文字的起源与发展是早期文明研究的热点,也是研析社会文化的重要观察点。汉字作为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重要载体,其中象形文字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而商代后期的“甲骨文”,又是中国系统文字的开始。裘锡圭说:“商代后期的汉字不但已经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而且在有些方面还显得相当成熟。”黄德宽指出,“甲骨文是一种经历了较长......
-
〓 横竖撇捺传文明 书艺润德育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之一,承载和彰显着民族特征与民族品格。广泛开展书法教育,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汉字书写逐渐边缘化,学生对书法普遍缺乏兴趣,也......
-
〓 书法艺术的真、善、美
在中国古典审美思想中,对真、善、美的追求贯穿始终,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对真、善、美的追求也同样贯穿始终。 在真、善、美三者中,儒家重视“善”与“美”,道家则重视“真”。儒家美学重视社会,道家美学主于自然。儒家对于美、善的追求集中表现在周代贵族对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的追求之中,孔子提出了“尽善尽美”之说,而荀子提出了......
-
〓 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西汉文章的高古雄浑之风
汉代散文包括西汉散文、东汉散文,但后世主要推重西汉散文,并将其视为具有典范意义的大汉文章。以韵散的标准来分类,汉代文学可略分为三类,一是诗,一是赋,一是散文。汉赋乃是一代之文学,是有汉一代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在赋史上树立了后人不可企及的高峰。但西汉散文从数量、质量、文体样式、影响上皆度越汉赋,在汉代文学中取得了辉煌的成......
-
〓 诗歌鉴赏,需要考试吗
基脉绵长、赓续流布的传统诗教,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机构成,是我国古代涵育青少年审美素养的有效手段,也是被历史实践充分印证的笃化青少年情感认知的重要方法。读诗开启青少年对社会的审美感受和人文感应 先秦以降,吟诗作赋便在我国成为较为普遍的教化活动,以《诗经》《楚辞》为肇端的诗词写作诵读,历经两千多年的演进与迁变,无论内......
-
〓 韩信被杀后刘邦的心理活动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作为史家的开创性贡献不仅体现在发凡起例的著史方法,而且也表现在独出心裁的史实取舍标准,将心理书写纳入《史记》即是显著的典例:高祖十年(前197年)钜鹿郡守陈豨发动叛乱,刘邦御驾亲征期间,吕后用萧何之计,诱杀疑似内应陈豨的韩信。《淮阴侯列传》记刘邦对韩信之死的心理活动:“高......
-
〓 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工作
【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古籍,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是指“书写或印刷于1911年以前、反映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古典装订形式的书籍”(国家标准局《古籍著录规则》,1987年)。有字的商周甲骨、青铜器、石刻等都不具备“古典装订形式”,也没有流通功能,因而不能算作古籍。最早的古籍形式应该是简帛,此后有纸写本、刻本、活字本、......
-
〓 冬奥会里的中文创意
在北京冬奥会的大舞台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传统习俗与当代观念相互碰撞、彼此交融,为中外语言文化开展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互鉴提供了无限可能。2022年北京冬奥会有很多匠心独运的语言文化创意成果,灵动的冬奥会徽、传神的体育图标、吉祥的“福”字剪纸,等等。这里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个加以解读,希冀“处一隅而观全局”。冬梦、......
-
〓 诗文误读与传主正史——以《旧唐书·温庭筠传》为例
文、史结合,以诗文证史,以史证诗文,向为治史、治文者所常用,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便是一个范例。特别是正史,尤为治文者所倚重。但史家所编著的正史中文学家的传记,材料来源之一,便是其创作的诗文作品。如果一旦误读,并将误读所得出的结论写入传记,就会严重地误导研究者,因为正史的权威性远大于野史、笔记等史料。两《唐书......
-
〓 岩桂意象的生成与耕读传家观念的塑造——以南宋辞赋为中心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提到的古之学者的“耕养”之道,就是耕读传家,这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基本生活形态。到了南宋时期,这一生活形态被注入了丰富的思想内涵,综摄了诸如立德兴家、科举兴家、固穷励志、抱道隐居等士人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一生活观念确立起士人与乡土生活的深刻联系,反映出以理学为思想内核的士绅阶层的崛起与壮大。耕读......
-
〓 方言保护:留住乡音里的乡愁
如果说乡愁是对故乡的深深怀念——怀念青山绿水,怀念父老乡亲,也怀念温暖的乡音,那么,乡音就是母亲的呢喃,是故乡记忆的依托。当下中国所处的时代,正是人口频繁流动和城市化速度之快史无前例的时代,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国人而言,最大的乡愁,则莫过于传统乡音——方言的遗失。在电视中,在广播里,在最通行无阻的网络世界中,普通话是中......
-
〓 痴情的翻译家 世界的《红楼梦》
《红楼梦》一共翻译成了多少语言?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一共八种:满文、藏文、锡伯文、蒙文、维吾尔族文、哈萨克文、彝文和朝鲜文。在亚洲的传播中,如果把朝韩算成同一种语言,一共有七种,分别为日文、朝韩文、越南文、泰文、缅甸文、阿拉伯文和马来文。欧洲传播更为广泛,有罗马尼亚文、匈牙利文、希腊文、捷克文、斯洛伐克文、俄文、意大利文、......
-
〓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天下龙泉的起点
【考古中国】 龙泉青瓷被誉为“天下龙泉”“青瓷之最”,从南宋开始一直到明代中期,始终是我国海外贸易的最大宗,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使者和见证。荣获“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完整的航运体系及独特的节点位置,有望为我们还原龙泉窑扎根处州、畅销天下的诸多细节。 瓷器是中华民......
-
〓 辞达:“谈文秘密藏”
在《论语》“卫灵公”篇中,孔子说:“辞达而已矣。”“辞”就是言辞,“达”就是把意思说清楚。这则话语,历朝历代解释甚多,在学者眼中常被视为从修辞角度对言意关系的论述,在作家看来则是文学创作的指导。由于学者和作家看问题角度不相同,加上古人和今人理解上有差异,因此对“辞达”的解释便歧说杂出,矛盾猬集,大致说来体现在如下几......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