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作者简介】章开沅,华中师范大学。【原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京),2011.1.1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辛亥百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18世纪之末,19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
-
〓 花生与番薯:民国年间山东低山丘陵区的耕作制度
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4【摘要】民国时期,受气候变化和市场化的影响,花生成为山东低山丘陵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形成集中产区。在高利润刺激下,低山丘陵区的农民通过种植花生融入国际市场,并利用种植花生的方式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受制于作物属性、粮食短缺和肥料不足,在种植花生的同时,这些地区的农民也大规模种植番......
-
〓 长芦盐路与天津城市早期商业网络的形成
【内容摘要】盐业是政府控制下的经济活动。政府动员社会资源对盐路的开拓,也为民间开展商业活动准备了交通条件。长芦盐路形成于明清时代,《长芦盐法志》的记载较系统,说明那时的盐路运输网十分完备。长芦盐路整合了一个覆盖整个直隶和部分河南地区的水路运输网,这个运输网在天津开埠以后大放光彩,即使在铁路网形成后,依然承担着很大的运输......
-
〓 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北电力工业的开发与建设
——以建设委员会创办西京电厂为例的考察
【内容提要】本文以当时的档案史料为主要依据,着重分析了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与陕西省政府合办陕西西京电厂的经过与发展概况。在筹建陕西西京电厂的过程中,中央政府与陕西省政府既有合作亦有矛盾,反映了西北地区对电力工业的强烈需求,也说明了南京国民政府开发西北边疆的艰难与无奈。陕西西京电厂的建成,对陕西及西安各项现代化建设事业......
-
〓 民国铁路联运制度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以1913~1933年间的华北各铁路为中心
【内容摘要】国内铁路联运制度创立于1913年,是应中国早期铁路运营之需,由铁路中央管理机关(交通部、铁道部)和各铁路管理局共同推动创立、完善及实施的一项特殊制度。到1933年,这一制度已推行于华北、江南、东北等地区的多条铁路,并与运输负责制度相结合,对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一方面推进了铁路运输秩序和设施的改善......
-
〓 中国与“早期近代世界”
西方人描绘的乾隆盛世学术界一般将约1400至1800年间(或1450至1850年间)的世界称作“早期近代世界”。且不管这种称谓是否属实,“早期近代”这种说法的确有很强的目的论色彩,尤其是对于那些主张工业化系人类历史上的某种飞跃式发展的人而言更如是,也就是说工业化代表着历史传统的断裂。但疑虑归疑虑,我们却不能因为“早期近......
-
〓 试论近代机械主义自然观的非生态导向
【内容提要】近代机械主义自然观在激发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热情的同时,也被认为是导致现代社会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本文分别从强势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征服自然的观念的发展、还原论理论对世界认识的琐碎化和对自然价值的否认三个方面分析了近代机械主义自然观所蕴涵的非生态导向,并指出改变人们征服自然的价值观念是走出全球环境危机的前......
-
〓 《自由中国》的经济思想——“五四”后期人物对经济自由的探索
【内容摘要】《自由中国》是195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最重要的一份刊物。通过分析和展现其经济思想的特点与主题,重新思考和观照《自由中国》所集结的一批可称为“五四后期人物”的知识分子对经济自由的探索,及其探索自由民主的历程中所具有的突破性的时代意义。【关 键 词】《自由中国》;经济思想;经济自由;五四后期人物;自由主义【作者......
-
〓 晩清时期官办企业(军用工业)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二编第四章第一节
第二编近代中国国家资本企业的发展轨迹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扭转了中国历史原来的发展进程。外来的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几千年自成一体独立发展的中国大门,由此,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断了自身原有的轨道,被迫进入一个与此前完全不同的、变动剧烈的历史阶段。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主权国家,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转型......
-
〓 蒋介石自始至终不重视1942年灾荒
夏明方:蒋介石自始至终不重视1942年灾荒来源: 东方早报 作者:夏明方 时间:2012年11月30日 16:52 427次浏览 0条评论 11次顶 核心提示:面对1942年的大饥荒,三种不同的政治势力向全体中国人民各自交出的答卷,在某种程度上喻示了后来中国政治的基本走向。 图为1942年河南大饥荒灾民爬火车的场景。......
-
〓 民国时期成都平原乡村集镇与农民生活
——兼论农村基层市场社区理论
1949年末1950年初,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施坚雅(Skinner)曾在成都平原的高店子做了三个月的社会调查,写出了《中国农村市场与社会结构》几篇系列论文,提出了“基层市场社区”理论,不仅对美国的中国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共鸣,不少学者通过各种方式对这个理论进行评述,或赞同,或批评,也有学者用这个理论来......
-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商资归农”活动运作的特点
大同大学文史学院037009内容提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商业银行出于业务经营及服务社会的双重动机,曾进行过一场颇受时人关注的“资金归农”活动。这场活动虽然在战前农贷史上占重要地位,但数额微小、地域集中、竞争无序、干预合作社之组织与指导、注重对物信用、期限短促、手续繁杂、利率高于农业利润等为其运作的基本特点,凡此种......
-
〓 民族资本近代工业和运输业的初步发展(二)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四章第四节之二
二、近代工矿企业的发展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工矿企业发展较快,家数众多,我们已不能象在第三章中那样对它们逐家考察,只能就其中较具规模者从行业和面上作些分析。汪敬虞对于1895—1913年间开设的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个较为详尽的统计,摘列如表4—32。表4—32所列不仅是商办企业,还包括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
-
〓 克格勃档案中的蒋经国卷宗
近年来,俄罗斯曾一度开放了许多苏联时期克格勃、苏共中央及共产国际的档案,其中也包括了蒋经国的有关档案。目前,这部分档案分藏两处:一是联邦安全局中央档案室,另一处则为联邦安全局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分局档案室。蒋经国在苏联待了12年,档案材料中有如下记载,“蒋经国在青少年时期是个精力充沛,城府极深的人,深谙坚忍之道。”“蒋经国......
-
〓 外国资本的扩张(一)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四章第二节之一
第二节外国资本的扩张在第二章第二节,我们已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外国资本的银行、保险、贸易、航运、工业和公用事业等企业的建立过程,外资在华企业已初具规模。甲午战争以后至1914年,是外资企业大发展的时期,但除铁路、矿业、纺织工业等新辟部门外,主要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扩张。因而本节中,除重要者外,不再逐一介绍其发展过程,而着重从各......
-
〓 近代江南地区化肥和有机肥使用变化研究
【内容摘要】化肥作为西方农学的主要标志物,20世纪初进入中国,二三十年代在江南以及沿海省份的施用量逐渐增加,但始终处于试验及推广阶段,未能在农业生产中普遍应用。有机肥(农家肥)是中国的传统肥料,近代江南的肥料施用始终以有机肥为主体,农学家还借助西方实验科学手段研究有机肥积制及施用问题,化肥传入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有限。......
-
〓 抗战前的工役研究——以整修四川公路为中心
【内容摘要】战前,面对严重的财政赤字,国民政府因之实施工役,以进行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备战。1935年蒋介石进入四川,宣布以四川为民族复兴的根据地。应时局所迫,南京国民政府令四川省政府,实施工役,征调大量民工在短期内整修公路。为依限完成工程,在工役方面,川府设置管理机构,加强人员管理,规定经费来源,采取多种激励民工的经济......
-
〓 近代中国自由职业者群体研究的几个问题——侧重于律师、医师、会计师的论述
【内容摘要】所谓近代中国“自由职业者”,并非现在泛指的一般意义上的自由职业者,而是有着特定的时间和范围限制;它不是当今研究者想当然式的自我概括而成,而是在民国时期即已有之,因而完全是一个“原生态”的历史概念。研究近代中国的自由职业者群体,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也不乏现实借鉴意义。要在现有基础上推动近代自由职业者群......
-
〓 中国近代工业化研究:总需求视角
【内容摘要】近现代经济研究中需求导向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为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化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藉此有助于探析工业化本源。需求一商业革命一工业革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机制。总需求增长缓慢构成了近代中国工业化不发展的重要约束,而总需求增长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缺乏一个发达的近代市场、大规模的贸易扩张以及商业革命的未完......
-
〓 浅议近代中国GDP核算中调查资料的使用问题
【内容提要】民国时期的大量社会经济调查报告是我们研究近代中国国民收入等经济史问题的主要资料来源。这些调查资料数量众多,可以支持多方面和多角度的定量研究,然而也存在着诸如调查质量参差不齐和取样不够完整等问题,再加上中国地域和行业的复杂性,要对国民收入进行整体性的估算,就需要我们在使用这些资料时注意对其进行甄别、修正和折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