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场、知识与制度:晚清民初职业会计师群体的兴起
【摘要】晚清民初,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传统行业在转型调适,新兴工商及服务行业裂变求生。与此相应,职业市场与职业分化亦加速前行。在民国初年,现代会计师制度正式建立,而在此前后,市场、知识与制度的转型已渐为此新兴职业奠定根基。在市场层面,社会对于财务核算及财务信用之需求推动记账与审计职责的分离;在知识层面,引自西方的......
-
〓 银行资助与农村内生金融的形成
——20世纪20—30年代对培育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探讨
【摘要】如何建立农民“自有自营自享”的农村内生金融组织,是近代中国农村金融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20世纪20—30年代对培育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探讨表明:农村信用社有存在的必要性,但在农村经济衰败的情况下需要银行出资推动建立。这一主张体现了经济合理性,但银行的出资者身份易使其成为农村信用社的最终决策者,银行的逐利行为......
-
〓 从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角度来探析晚清的衰败
内容摘要:中国的传统社会控制机制,是一个以政治体系为中心坚核,主流文化为这样的政治体制作意识形态的作支撑的社会。用背负着沉重历史枷锁的传统政治意识形态来分析清末政府的治国理念,可以看出,自鸦片战争以来,一方面中国的王朝政治正统正在逐步遭到侵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文化开始逐渐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社会的固有因素仍......
-
〓 十九世纪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比较研究
中国和日本两国大体上都在19 世纪60-90年代迈出了早期现代化的步伐,而两国发展的结局却大不相同。研究这种不同产生的原因,很有意义。本文拟对此作一些宏观的探讨。一般来说,中国在19世纪发生的早期现代化过程,学术界称作洋务运动,或者称洋务新政、洋务自强。日本的早期现代化运动则称作明治维新。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明治维新,......
-
〓 洋务派经营的近代民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二)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三章第二节之二
二轮船招商局1.设立经过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从军工业转向民用的第一个企业,也是从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首先,它是在外商航运业高额利润的刺激下产生的。外国轮船取得我国沿海和内河航运权后,垄断运价,利润惊人。60年代前,上海到汉口货运每吨运费达25两,往返一次可收回轮船成本。[1]其后因旗昌......
-
〓 日本移民开拓团是负有侵略使命的特殊村落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为实现永久占领中国东北的野心,在军力一时难以到达的农村,开始有计划地输出武装民,试图通过大规模移民侵略活动,“同化满洲”、“将日本搬入满洲”,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领土的延伸。移入中国东北的日本移民开拓团有三种类型:集团开拓团、集合开拓团和分散开拓团。集团开拓团作为日本移民开拓团的主体,目的是“建设农......
-
〓 民国时期上海徽州茶商与上海茶业
【作者简介】刘芳正,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234)一、民国时期上海的茶叶市场体系上海是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茶埠,肩负华东茶叶出口和华中茶叶转运复出口的重任(陶德臣:《上海开埠与近代上海茶市》,《古今农业》1999年第2期)。依托华茶出口发展起来的上海茶叶市场,以服务出口贸易为核心,形成了包括......
-
〓 近代中国佃农生计困苦原因考
中国封建租佃制度在二千余年的漫长岁月中,经历了萌发、兴盛和蜕变、衰朽的全过程。与此相联系,佃农家庭经济也有一个产生、成长和衰萎的历史过程。近代时期、特别是20世纪初,佃农极度贫困化和贫农雇农化,完全无力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最低限度的生活,封建租佃制度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资本主义的路又被堵死,彻底废除封建租佃和整个封建制度......
-
〓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日本开拓团始末
“开拓团”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为了真正占领中国,日本向中国派来的组织,不光有军队,还有大量的移民。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期间,共派遣开拓团860多个、33万多人。“开拓团”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或在日本组建的12000多个......
-
〓 近代上海早期城市化过程中的农田收购与利益分配
【内容提要】鸦片战争以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对外开放。随着洋人租界的建立及随后的不断扩张,相应的农田转化成了租界道契土地。由于外国房地产商掌握租界扩张和城市建设的核心信息,他们在土地交易中是得益最大的群体;中国中间商或为洋商充当购地中介,或参与炒地,先买后卖,也是获利丰厚的利益群体;相比之下,卖地的中国原住居民由于信......
-
〓 1909,大清龙旗在南海:大清将亡,其行也壮——清政府南海维权记
前言鹤龄在1911年辛亥革命的炮火声中,清政府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宣告灭亡了。没落的清政府,积贫积弱,给国家、民族、人民带来了太多的悲伤和屈辱,使得今天的我们回忆起那段历史来,尤感悲愤不已。然而,一篇《大清龙旗在南海》的帖子,却像黑夜中划出的一道流星,使我看到了行将就木的清政府的一个闪光点!就在它行将就木前的1909年,......
-
〓 郑观应「专利经营」建议及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实践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九篇
﹝一﹞郑观应(1842-1922),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1]出生于在近代向有商人的冒险精神传统的广东香山县。[2]郑氏曾于太古洋行担任买办工作,从中学习得新式的经商手法,渐渐建立了社会声望。后来,被邀请加入李鸿章的幕府,并先后在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担任重要职务,是中国近代第一代具影......
-
〓 近代江南农村“过密化”问题的微观分析和统计验证
【内容摘要】本文对黄宗智“过密化”理论作出修正,认为近代农业经济存在“过密化”现象的条件是小农劳动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MR<MC),而不是如黄宗智所说的“劳力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之后”;并比较江南小农种植一季一亩水稻转向一季一亩棉花所造成的成本与收益的变动。统计资料的验证表明,多数年份中植棉收益不如种稻,而劳动耗......
-
〓 “共同体化”、“社会化”与“国家化”:论近代中国行业组织变迁之阶段性特征
——以近代上海为中心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0020内容提要:开埠以来,随着上海经济变革、市场发育及行业蘖分扩张,各类行业组织因缘而起。晚清同光年间至民国末年,沪地行业组织在各式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的侵染和交互作用下,先后经历了由民间自发秩序到政府强制规范等制度变迁,其组织形态具有“共同体化”、“社会化”、“国家化”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
〓 清末的“橡皮风潮”:政府昏庸指令引发全国大恐慌
上海恐慌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是清政府对上海金融危机的懵懂无知,一再下达昏庸指令,以及地方官不顾大局斗气泄愤所致。重大的历史事件追究到底,竟然与一些细枝末节之事相关,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百年前,上海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从1903年之后连续6年的上升势头被打断,大萧条延续了数年之久,破产的商号和企业不计其......
-
〓 近代上海钱庄业的兴衰变迁
【核心提示】在政府无作为而又缺乏中央银行制度设置的情况下,上海钱业公会也参与了一部分救济市面的融资活动。上海钱业衰落的原因,也就是几乎同时上海民营银行业衰落的原因,那就是南京国民政府对金融业的垄断。近代上海“百业之首”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钱庄业由于顺应了进出口国际贸易的需要而迅速壮大起来。当时华资银行业尚未兴起......
-
〓 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官僚化现象,1878-1893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八篇
19世纪中叶,正值自强运动方兴之际,此阶段主要是以模仿西方的生产技术,采用新式机械为手段的改革,以达富国强兵之效。[1]不久,洋务派的注意力遂由军事改革,扩至贸经济发展,致力于新式工矿业建设。[2]上海机器织布局即在「分洋人之利」的思想下应运而生。[3]中国第一家具规模的本土新式纺织企业–上海机械织布局于1......
-
〓 抗战时期台湾拓殖株式会社对广东、海南的经济侵掠
【内容提要】进入日据后期(1931—1945年),附属于日本的台湾殖民地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台湾成为日本向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经济侵掠的重要基地。与侵华曰军的直接经济掠夺相比,日本殖民者利用近代垄断企业进行经济掠夺的方式较为隐蔽。为配合日本对中国经济资源的掠夺,台湾总督府于1936年推动设立了台湾拓殖株式会社(简称“台拓......
-
〓 清末民初福州的古田商帮——以福州古田会馆碑刻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提要】作为地域性的小型商帮,古田商帮主要经营粮食、红粬、茶叶等乡土产品,在福州甚至国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之上,古田商帮兴修福州古田会馆,历时十余年,至今保存完整。古田会馆留存的三通碑刻,是研究近代闽江流域商业发展的重要史料。根据历年经费支出细目,我们可以归纳出会馆建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又由于会馆的......
-
〓 中国近代卷烟市场研究(1927-1937):企业发展、消费文化、经济危机
相对于行业史与企业史研究而言,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行业市场史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1927-1937年间的中国卷烟市场为考察对象,从供应和消费两个方面探究了多重阻力下中国卷烟产销量居高不下的原因。以往的烟草史研究多以卷烟工业为中心展开,侧重于探讨卷烟的生产与销售,而忽略了卷烟的消费环节,本文较好地填补了这一空白,将卷烟消......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