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皮毛、水烟运销为中心看抗战前后甘肃区域市场
【作者简介】裴庚辛,历史学博士,商丘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河南,商丘,476000。以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界,近代甘肃市场大致可呈前后不同的状况。抗战爆发前,东线和北线是主要商路;抗战开始后,商路市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以水烟、羊毛运销情况为主,加以考察。一、抗战之前甘肃市场的状况甘肃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近......
-
〓 近代中美农机具事业交流与合作探析
[内容摘要]中国近代的农机具事业,开始于引进国外的先进农机具和有关技术原理的著述、近代以来,中美两国在农机具事业的交流与合作,主要表现在垦田农机具、排灌农机具、畜产机械、植保机械等农机具的引进与改良;农机具教学与研究的开展;中美合作改良中国农具项目的实施等方面,尤其是美国来华农业工程专家、中国留美农科学生,在农机具的交......
-
〓 曾国藩与两淮盐政改革
【内容摘要】曾国藩是对晚清两淮盐政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性人物。在两江总督任上,他对两淮盐政开展全方位的改革:一是力图收复川盐济楚失地,二是在淮南推行保价整轮,三是在淮北实施改票轮售。曾国藩的改革,承前启后,是晚清盐政史上的重要环节,也成为梳理两淮盐政改革脉络的基石。虽然曾国藩的改革取得了税收上的成功,但也彻底颠覆了原......
-
〓 【清代】商品流通的发展和会馆、公所、行帮的兴起(二)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四章第一节(二)
四 商人会馆的兴起据现有资料,最初的会馆,是供赴京会试的士子驻足用的,又称试馆。见于记载最早的是“京师芜湖会馆,在前门外长巷三条胡同。明永乐间,、邑人俞漠捐资购屋数椽并基地一块创建。”【1】其后,各大城市的外籍人士纷纷建立会馆,为同乡聚会或来城者驻足场所,故有“会馆之设,肇于京师,遍及都会”之说【2】。商人会馆是其中的......
-
〓 中央信托局与国民政府筹组国营再保险机构述论
【内容提要】1935年,以中央信托局保险部为代表的国营保险机构先后成立。在国民政府的扶持下,中信局保险部得以垄断公有产物保险业务。抗战初期,中信局所属保险机构迅速壮大,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已成为后方首屈一指的华资保险力量。随着沪、港沦陷,后方资金状况与再保险业务供需格局骤变,国民政府遂着手以中央信托局为中心筹组国营再保险机......
-
〓 从寻求富强到文明自觉——清末民初强国梦的历史嬗变
[摘要]晚清是一个国家主义狂飙的年代,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导引之下,中国人相信优胜劣汰,相信强权就是公理,相信国家实力就是一切,致力于模仿19世纪西方文明中的国家主义与物质主义。日益弥漫的物质实利主义摧毁了中国的政治秩序和道德秩序,造成了民国初年的政治乱局与精神危机.不久后在欧洲爆发的世界大战,成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中国......
-
〓 日本糖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开拓及竞争(1903-1937)
【内容提要】1895年日本占领中国产糖重镇台湾,在台湾糖业基础上,日本大力发展本国制糖业,并着力拓展东亚市场。1903年日糖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到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日糖在中国市场上的开拓及竞争活动,既改变了传统的中日糖品贸易格局,即由中国向日本输入糖品及技术的格局转变为由日本向中国输入糖品及技术的局面;也改变了......
-
〓 近代以来的中国土地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
——“中国发展模式与农地制度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中国共产党探寻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不管是农村革命,还是计划经济道路,亦或是市场经济改革,首先都发端于农地制度的变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尤其是近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人构建的农地集体所有制及其农村社会经济,构成了推动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经济基础,既支撑了中国经济社会跨越式快速发展的世界独特景观,也导致了城乡隔......
-
〓 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体系演变新探
【内容摘要】中央苏区财政体系包括中央预决算制度、税收制度、会计制度、国库和国家银行制度、关税制度以及审计制度等环节,其形成经历了闽西苏区的初期探索、中央财政体系的初建和中央财政体系逐步完善三个阶段。中央财政制度和财政体系的建设,首先从建立统一的预算决算制度入手;其次是建立完善划一的税收制度,以增加政府收入,调节经济建设......
-
〓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一章导论
一个比较发展的封建社会,在晚期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许多民族历史的共同现象。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问题,在1930年前后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中,曾经涉及。1936年,吕振羽同志在所著《中国政治思想史》中,首先提到“布尔乔亚工场手工业”的出现。【1】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明确指出:“中国......
-
〓 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
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国策,是其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改变东北的人口构成,实现永远霸占的野心。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沙皇俄国手中夺取了大连、旅顺的统治权,建立了“关东州”,并且控制了南满铁路。日本国内从官吏、商人到军界、财界,都在热烈讨论“经营满洲”问题。1906年,日本设立南......
-
〓 学术与政沧:民国时期学术独立观念的历史考察
【内容摘要】民国时期,随着西方近代学术观念的加速引进及传统文化的日渐没落,学界愈益关注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主张政学分离,并摆脱致用观念的束缚,确立起学术以求真为目的的独立价值和地位。在此期间,学术独立观念与外部生态环境如学术研究水准、政治和社会背景等相对应,各时段独立意识的强弱、讨论內容的偏向及其深度和影响力都有所不同,......
-
〓 近代中国早期的公司
【中文摘要】在欧洲商业组织引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实体股权长久以来一直依靠文化的以及法律习俗所支撑。在缺少法典化、系统化的私法惯例之下,深深植根于日常惯例之中的契约文化和使私人契约生效的政府维持了商业的日益增长。类似的惯例满足了商界寻求方法聚积资本并长久维持商行的需求。这些习俗的发展有助于解释西方式的公司法颁布之后中国对西......
-
〓 官商关系与清末民初湖北纱布丝麻四局承租权的流转
【内容提要】清末民初,以官办企业的衰败为动因,以政府振兴工商实业的政策革新为契机,湖北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四个官局实行了招商承租。四局承租权随后在多个民营企业依仗当政官僚的庇护争相角逐下辗转易手,四局承租权的流转历程,既是几个民营企业凭借官商私谊及其背后的官权保护依次争得“官业”承租权,进而快速孵化、诞生、成长的过程......
-
〓 历史记忆与社会重构——以清末民初“绅权”变异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摘要】清末民初的乡村社会—权力处于频繁变动与重构之中。乡村社会—权力结构变动固然蕴含着社会结构变动、利益主体重构的复杂因由,但对于传统绅士的“历史记忆”本身,却也在社会结构或权力结构的重建过程中,产生着潜在的却是不容低估的影响。关于绅士阶层不同的“集体记忆”,不仅呈现出不同利益主体的“选择性记忆”或“失忆”,而且......
-
〓 民族资本近代工业和运输业的初步发展(一)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四章第四节之一
第四节民族资本近代工业和运输业的初步发展第三章中已介绍了民族资本近代工业和航运业产生的经过。那时,它的进展十分缓慢,至1894年,估计投资还不到二千万两。中日甲午战争后,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民间工商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商办轮船公司兴起,并一度倡行民办铁路,民间金融业也发生变化,新式银行出现。这种发展势头大体到......
-
〓 关于康有为和戊戌维新的指导思想问题
【内容提要】以往有关戊戌维新历史的著述总把康有为视为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氏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戊戌维新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这不符合历史事实。百日维新时期光绪皇帝为推行新政所颁发给京城内外臣工的上谕,除各项改革措施外,就书籍而论仅有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和张之洞的《劝学篇》影响最大,光绪帝......
-
〓 分疏与聚合:近代社会变迁视阈下的知识分子成长路径
蔡元培等与北大哲学系毕业生合影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是在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现代性的移植、拓展而诞生、成长的新社会群体,是现代性知识、价值与话语体系的基本载体,也是现代性实践的重要主体。掌握现代知识、具有公共情怀与批判精神的现代知识分子孕育于洋务运动时期,正式诞生于清末,而在经受“五四”这一“成年礼”......
-
〓 德国历史学派与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摘要】德国历史学派对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影响。民国经济学者主要关注这一学派诞生的渊源,其保护主义政策以及历史主义方法。在构建本土经济学的进程中,民国学者一方面视德国历史学派为榜样,另一方面对其进行扬弃,为中国经济学的创立开辟了广泛的空间。【关键词】经济学;德国历史学派;历史主义;经济思想史;中德文化交流......
-
〓 20世纪日本中国史研究的步履
——写于《20世纪以来日本中国史学著作编年》出版前
众所周知,日本中国史学界的20世纪是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纪,日本学者在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内藤史学(也称“内藤假说”)、“白鸟史学”、“津田史观”、“六朝豪族共同体论”、“地域社会论”这些各具特色的历史研究成果,给日本史学界注入了太多的刺激与活力,几代蜚声海内外史坛的学术名流因此脱颖而出。著名的京都学派、......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