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难忘师恩·方立天:一座高峰——追念老师冯友兰先生
冯友兰(1895—1990)现代中国杰出的哲学史家和哲学家。河南南阳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中州大学(现河南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著有《中国哲学史》、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著作。方立天 著名佛教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史家。浙江永康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中国人民大......
-
〓 王勃创作时喝什么
王勃字子安,是初唐杰出的诗人。他既有改变六朝诗歌纤巧绮靡弊病的意识,也有自觉的审美追求,所作诗歌骨气端翔,语言明净,生气饱满,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但是关于王勃创作时到底是饮墨还是喝酒的细节,一直聚讼不休,实有必要加以辨别,以正视听。据《新唐书·文艺上》王勃传记载:“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
-
〓 编外学者孔凡礼
听到中国苏轼学会请他担任顾问,老人点点头说:“担任顾问,不承担具体工作,只是发表意见。”得知一家出版社要为他所做工作支付报酬,老人摇摇头:“不要,做这种事情,我是不要报酬的。”“我很对不起中华书局,承诺中华书局做《三苏》修订,现在书稿找不到了……”“找老郭,多要两部样书……”老人的话语已经有些含糊不清,意思却让刘尚荣听......
-
〓 周慕西博士——北大教授捐书第一人
周慕西教授在书房一角 北大图书馆建馆百十年,兼收并蓄,蔚为大观。然初创时期,筚路蓝缕,举步维艰。幸教职员工,有识之士,慷慨捐赠,嘉惠学人。检阅馆史,饮水溯源,北大教授向校图书馆赠书者,周慕西博士当属第一人。 1923年的《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概略》一文中提及:“周慕西博士捐西文书一千二百二十七本,……周博士所......
-
〓 托举起民族的未来——致敬二○二○年“最美教师”(上)
他们是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他们用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托举起一个民族的未来。日前,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2020年“最美教师”先进事迹,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理想情操、高尚师德、扎实学识和人格魅力。张文宏:医者仁心,师者立人“党员冲在最前线,什么是前线?现在就是!”1月底,上海市新冠肺......
-
〓 纪念庞朴先生逝世一周年:封闭的深层世界
第二代儒家学人最有思想建树的一个——学者隆重纪念庞朴先生逝世一周年 12月26日,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在京举办庞朴先生逝世一周年追思会,刘梦溪、牟钟鉴、周桂钿、李中华、姜广辉、王和、李存山、陈卫平、陈来、王学典、朱汉民、杜泽逊、景海峰、黄爱平、梁涛、曹峰等名家学者与会。本报今日刊出三位学者......
-
〓 陈丽华:“浓缩”老北京记忆
陈丽华(左二)在老北京城门楼制作现场。资料图片摆放在中国紫檀博物馆广场上的“正阳门”模型。资料图片老北京城门楼,中国古代建筑惊艳与恢弘的代表之作。它涵盖了多少高超的技艺?展示了多少灿烂的历史与文化?承载着多少中国人的梦想?再过不久,北京未来的城市副中心——通州,会出现这样一处文化园区,它将再现老北京城无与伦比的风貌与神......
-
〓 李叔同给学生上钢琴课——李叔同的早期钢琴教育实践
李叔同生于1880年,1942年去世,享年62岁。他在艺术上成就卓著,在诗词歌赋、美术乐曲等领域都颇负盛名。“中华老大帝国,非变法无以图存。”这是18岁的李叔同发出的感慨。年轻时他就是心系祖国命运的青年。1901年,李叔同考入了南洋公学,由蔡元培担任总指导。提倡民主,宣传新学的进步思想时刻影响着李叔同,他也被认为是......
-
〓 传薪授业接文统 论道求真续汗青——缅怀吾师袁良义先生
青年时期的袁良义。资料图片2014年中秋节,作者拜望恩师袁良义(左)。资料图片 2015年7月9日凌晨四时,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明清史专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资深教授袁良义先生,因患壶腹癌,医治无效,不幸在京逝世,享年87岁。作为关门弟子,永君得先生沾溉尤多,恩同再造;惊闻噩耗,深痛可知。追念先生,不禁泪流;......
-
〓 许渊冲:不到绝顶永远不停
许渊冲 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1938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师从钱锺书、闻一多、冯友兰、柳无忌、吴宓等学术大家。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后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他是目前中国唯一能在古典诗词和英法韵文之间进行互译的专家,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已出版译著120余本。2010年,继季羡林、杨宪益之后......
-
〓 “文化的粮草就是积累资料”——任继愈与国图藏敦煌遗书的整理和出版
【来自国家图书馆的报告·敦煌遗书】 任继愈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曾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近20年。他在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和名誉馆长期间,非常关心馆藏敦煌遗书的整理、保护和研究工作,曾主持整理《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该书以国图收藏的16000多件敦煌遗书为底本影印出版,是迄今为止披露该馆敦煌遗书藏品最大最......
-
〓 寻访李大钊在北京的足迹
五四运动后,以北大学生为核心,少年中国学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先后在北京成立,1920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不久小组又改组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同时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党在北京的早期组织真正建立了起来。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李大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1916年北上办报到1927年慷慨就义,除却出访和避难,......
-
〓 巴金 章仲锷:一封信引出的回忆与行为写作
往事如烟星散去,一钩新月天如水。且看在刘心武笔下,巴金、冰心、汪曾祺等55位文坛名宿,在人世间的波澜面前,缘何素心不移?本文为刘心武在2008年10月6日所写(节选自《也曾隔窗窥新月》),以纪念巴金先生和同人章仲锷。上一位帮我整理书橱的“80后”小伙子,从一本旧书里抖落出一样东西,他捡起向我报告:“有封信!”我问他:“......
-
〓 勇立潮头敢为先——石峻哲学思想研究
石峻(1916—1999)是著名的中国哲学史专家、佛学家、教育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哲学史的老一辈学者中间,石峻堪称杰出的一位。他是学院派佛学的探索者,是中国哲学史事业的推动者,是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耗尽毕生精力,建立起一座高高的学术丰碑。【哲人追“思”⑨】毕生向学索玄珠1916年10月25......
-
〓 走近大家:九十老头儿黄永玉
黄永玉(右)青年时与沈从文的合影黄永玉在他的“万荷堂”CFP黄永玉作品:《山鬼》黄永玉作品:《猴票》黄永玉作品:《大欢喜佛》黄永玉作品:《齐白石像》 “表叔(沈从文)是个很规矩的老实人,一辈子朴素的生活和工作。他不像我。我是盐,他是棉花,如果历史是雨的话,他将越来越重,而我将越来越轻。我是经不起历史淋浴的,因为我......
-
〓 社会楷模 世人榜样——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速写
师者,人之模范也。 中宣部、教育部6日公布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涵盖高教、职教、中小学、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的12位老师获得这一荣誉。或深耕思政课堂,或勇攀科研高峰,或矢志扎根基层,或为孩子倾注大爱深情……他们潜心育人塑楷模,牢记使命做榜样,成为广大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和杰出典范。深耕思政课堂 思政......
-
〓 三位名师在云南
刘文典先生讲课时,常有独到的见解。一次,在西南联大,他讲到旧体诗的创作问题时,突然向学生发问:“你们说,什么是诗?”同学们一时不知如何对答。于是刘先生告诉大家:“诗,就是‘观世音菩萨’。”话音刚落,同学们惊诧不已。关于诗的定义,先生的说法还闻所未闻,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听听先生的高见。先生笑着说:“写诗,必须观世,即......
-
〓 傲骨立天地 奇文鉴古今——史学家陈垣与故宫博物院
南粤骄傲初入京师在大师云集的近代学术史上,陈垣是一个特例,他自学成才,既无师承也未读大学,更无留洋史,他一生的学问全部来自于传统文化的熏陶,来自于他求知若渴、数十年如一日的读书与研究。陈垣将自己的书斋取名“励耘”,以激励自己坚持耕耘之精神。陈垣自幼嗜好读书,《书目问答》《四库全书总书》两部目录学著作引领他走上学问之路。......
-
〓 鲁迅的衣食——摘自《走近鲁迅》
《走近鲁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6月出版)是由三百个鲁迅的人生片段连缀而成,是一本故事文体的鲁迅传记。“衣食”一节,讲述的是鲁迅的穿衣与饮食,反映了鲁迅时代的生活背景。 袍褂党马褂原为明代的军服,清代时为便于骑马而形成流行服装。满族人骑马时内着长袍,外套马褂,显得威武庄严,号称“长袍马褂”。清代男......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北平的常三小馆有一种饼叫“许饼”,脍炙人口,是许地山从印度学来传授给“常三”的,故又名“印度饼”,为该馆食单上的保留节目。王世襄当年送给“常三”两副对联,其中一联云:“葱屑灿黄金,西土传来称许饼;槐阴淙绿玉,东门相对是常家。”雅好美食的名学者周绍良先生介绍这个饼的做法是:先炒鸡蛋,用铲铲碎,放在一旁备用。另起......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