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舍先生的前半生——摘自“舒乙文集”之《爸爸老舍》
老舍先生是北京旗人,满族,生于光绪二十四年腊月二十三(公元1899年2月3日)酉时,那年距离辛亥革命还有12年多一点。在他降生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戊戌政变,光绪皇帝发动的改良新政遭到后党的反对而半途夭折,中国社会上空刚刚冒起的一点点曙光又被彻底扑灭,偌大的东方古国重新陷入一片黑暗,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孕育着一......
-
〓 学人小传:方汉奇
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祖籍广东,1926年12月27日生于北京。1949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后并入苏州大学)新闻系,1950年任上海新闻图书馆研究馆员,1951年起,先后在圣约翰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从事中国新闻史教学研究工作。出版著作《中国近代报刊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
-
〓 袁枚的养生方
袁枚是清代著名才子。他活跃诗坛六十余年,存诗四千余首,还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作品。他享年82岁,也是古代文人中的寿星。他处世积极,说自己“八十不知老”,晚年更赋闲情逸致。洒脱乐观的性格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其养生秘诀值得后人学习。 袁枚喜养兰花,而养兰花与养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辞掉官职后,在南......
-
〓 杨建民:食书
书为精神食粮,读之可以长知识,开智慧,这毋庸说,可中国历史上,偏有那么几个痴绝之人,将书与“吃食”拉扯在一起,做出一些令人发噱的非常之举。 唐代诗人张籍,酷喜杜甫诗,恨不能脱胎换骨追随杜老前辈。一日,他拿来一帙杜甫诗作,焚烧成灰,再以膏蜜相拌,全数吃下。之后抹嘴大叫:我的肝肠从此可以改换了。不知入腹的杜甫......
-
〓 早于鲁迅载入史册的周树人——教育部佥事如何践行文艺梦
几乎每个现代文学的研究者都曾经质疑,为什么到北京后的鲁迅要“沉入于国民中”“回到古代去”?无他,工作职责之所在而已。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有一项工作职责即为“调查及搜集古物”。可以说,周树人是教育部最兢兢业业的文化部员之一,作为文化先驱者,他甚至将业余时间也全部用在了工作上面。北京14年,周树人做了大量的公务工作......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空气动力学家陆士嘉先生先后就学于北师大物理系和德国哥廷根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1980年中国科学院增补学部委员,两轮酝酿提出的候选人名单中都有北航陆士嘉先生。但陆先生坚持认为“自己回国多年来研究工作不多,岁数大,身体又不好,宜将机会让给杰出的中年科学家,否则对我国的科学事业发......
-
〓 古史撷趣:冯京拒聘“国丈婿”
状元及第 于水作赵匡胤开国之后,奉行“文以靖国”的理念,使宋代文化空前繁荣,后人称誉“宋朝是文人的乐园”。宋代科举的盛况,远超唐朝。特别是到科考的最后冲刺阶段,皇上亲临殿试,钦点胪传,并诏令举行隆重的仪式。赐宴琼林后,新科进士们由宫廷卫士清场开道,披红簪花,跨马行街,公卿以下无不驻足观望。场面之红火,情景之壮观,就连凯......
-
〓 杨稳新:随心而至的新文人画创作者
杨稳新,中国水利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水利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史馆书画研究员,陕西省书协理事兼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直机关书画协会副会长,国家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专家简约构成稳新国画创作的主调。我却说不清是遗憾还是庆幸,虽然我们少了一位诗人,却长成一位画家。他的那些画里还隐蕴着一缕淡淡的诗意,当是他的诗......
-
〓 黄裳的笔名
黄裳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记者,在戏剧、新闻、出版、藏书等领域均有建树。黄裳究竟使用过哪些笔名,连他自己都记不清。2006年,他曾在一封信中说:“旧用笔名,几近百数,难以遍忆……”(董宁文《〈我的笔名〉编后记》,《书脉人缘》,青岛出版社2019年1月版) 2022年9月,钦鸿、徐迺翔、周彬合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
-
〓 智海观澜:白纸的“诉说”
一张白纸,平平无奇,然而,古往今来,一些名人在上面用尽心思、做足文章,不仅展现了超群的智慧,也留下了动人的美谈。 赵匡胤一张白纸的圣旨。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派曹彬为主帅、潘美为副帅,前去攻打南唐。临出师时,曹彬跪请皇上圣谕,如果将领在外不服从军纪,犯了事将如何处置?宋太祖似乎早有所料,从怀中取出一个......
-
〓 走近文艺家·叶廷芳:单手写人生
命运借走他一只手臂,却还他以文学的执念。他靠一只手,最早将世界文学巨匠卡夫卡、迪伦马特等人的作品译介到中国,并将艺术的触须伸至中外建筑、戏剧、音乐、造型艺术等多个领域。在一间空间稍隘但藏书颇富的两居室内,84岁高龄的德语翻译家叶廷芳,端坐在窗边的沙发上,身着整洁熨帖的蓝条衬衫,目光深邃、面容温慈。一抹夏日的晨光......
-
〓 追思·陆谷孙:消磨绚烂归平淡
陆谷孙 刘畅摄\光明图片他说,编词典就像做厨子,受不了做饭做菜的热气,就不要轻易进词典编纂的厨房。他这埋头一做,就是30多年。提起陆谷孙的名字,人们总能立刻联想到他主编的《英汉大词典》。一部1500万字的词典,发行海内外,伴随几代学人走过成长历程。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这位治学严谨的翻译大家、词典编纂家上周末突发脑梗入......
-
〓 走近文艺家·刘子微:京剧艺术创新的弄潮儿
她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角色,用自己的方式为京剧带来新的色彩和活力,先后两次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代表作品有《水上灯》《母亲》《生活秀》《美丽人生》等。 戴着一对闪闪发光的耳环,时髦的发型让人眼前一亮,说话时带着笑意,声音似铃铛般清脆,浑身散发着一股子爽......
-
〓 蔡美彪先生的治史生涯与意境
两年前,著名历史学家蔡美彪先生驾鹤西去。得悉先生病重逝世,我本想赴京探望且送最后一程,怎奈因疫情防控,京津高铁虽来往便利却难以成行,实在让人悲伤惋恨,几近唏嘘。蔡先生长我20余岁,虽都曾经是杨志玖师的学生,但他成名于上世纪50年代,学问大,造诣深。我则因十年“文革”的荒废,1978年而立之年才考入南开大学历史学系。19......
-
〓 张海鹏:“学问之道在乎经世致用”
张海鹏近照。资料照片 满屋满眼都是书,从地板几乎垒到了天花板——走进张海鹏先生的办公室,小心穿过“书山”间的“小径”,方在一个老式沙发上坐定。 满头银发的张先生精神矍铄,丝毫看不出长差归来的疲惫。提及这次采访,他忙说:“对不住,前段时间都在山东忙2015年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事情,这会头一回在亚洲开,是我们目......
-
〓 童年陆游在磐安
“宋之南有榷茶地,其山如绣茶如簪。一枪一旗闹初旭,谁与采者头毵毵。不妆不饰曳布袄,火前撷得浮青岚……”站在玉山茶场,清代文人陈发的这首《茶峰晓翠》自然涌上心头。磐安虽然山远地偏,却是古代文人流连之地,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玉山终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盛产茶叶。自古以来茶叶交易十分活跃,清代文人昌茂写有《茶场山》:“......
-
〓 “君子坦荡荡”:黄济先生的为人为学
《北师大的先生们》,顾明远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黄济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我是先生1994届硕士生和1997届的博士生,毕业后接过先生手中的教鞭,在北师大从事教育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2015年1月8日,黄济先生因病......
-
〓 文艺人物志·徐辉:赋予陶土温度和灵魂
他是越窑青瓷非遗传承人,曾获中国陶瓷茶具设计大赛金奖、中国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等奖项。作为一名陶瓷艺术家,他将陶瓷与本土文化结合,赋予陶土温度和灵魂,人们似能从他的作品中听到生命的脉动。 工作台上的转子带动陶泥飞速旋转,只见一双宽厚的手轻握陶泥,时而松,时而紧,不一会儿,陶泥变成了瓶罐状......
-
〓 北塔:诗人合是拾遗未?
一拾遗是一种官职,始设于唐武则天统治时期,武皇执政后的第一年,即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对谏诤制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加置左右补阙(秩从七品上)、左右拾遗(秩从八品上)各二员,从而增加了谏官的人数,其后武则天又大大增添补阙、拾遗的定员,以至当时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之讥。原先,谏官由门下省统辖,谏官本身如果没......
-
〓 刘彭芝:教育是我一生的事业
刘彭芝 资料照片 齐耳短发衬着白皙面容,逻辑清晰,笑声不断,不似年届七旬的老人。她便是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 1965年,刘彭芝踏上中学讲台,距今已整整50年。从教育一线走过,在日复一日地与学生、同事的相处中,刘彭芝渐渐懂得,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考试成绩优异,还要懂得如何尊重孩子,如何给他们搭建平台让......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