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兹全:吾爱吾师 吾尤爱真理
何兹全先生的书房大概不到十平方米,三面书架倚墙而立,临窗一张书桌,凌乱地堆着些书报杂物。何先生的老伴、92岁的郭良玉先生送来了糖果、茶水,年近95岁的何先生则安详地坐在一把旧椅子上,倾听记者的提问,缓缓讲起七十多年来治史阅世的点滴。上午的阳光透过窗户,斜照在红漆斑驳的地板上。窗外北风渐歇,落叶满地。这是何先生北师大励耘......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王叔岷在台湾大学教书,不拘泥旧说,又有系统。改作文,有一句好,他都给标出,顶批、旁批、总评,总是满满的,学生非常喜欢。学生常与王叔岷亲近倾谈,无话不说,甚于家人父子。 ◎废名在北大教大一国文,要求学生每月做一次作文。有次,汤一介写了篇题目是《雨》的散文,自以为写得不错,颇似先生风格。废名发还作文时对汤说......
-
〓 独臂多面手叶廷芳
叶廷芳(1936年11月23日—2021年9月27日)去世一年了。他是残疾人,独臂。可是他有多方面的业绩,是为多面手。他是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德语文学专家,还有建筑方面的专著,等等等等,方面很多,他的影响不是我能了解的。叶廷芳是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做了一件关系重大的事,就是在政协和几十位委员一起提出建议,修改计划......
-
〓 学人小传:孙宏开
孙宏开,1934年生于江苏张家港。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兼任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先后发现15种新语言,并就30多种汉藏语......
-
〓 丁则良先生
彼岸的杨振宁先生光荣退休,以其人之功德圆满,引起一片喝彩,杨先生也以朱自清当年诗句自勉:“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是人生绚烂归于平淡,“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新境界,着实令人企慕又感动的。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归宿,比如杨先生回忆少年读书情节,他是清华成志小学和北平崇德中学的学生,清华教授杨武之先......
-
〓 “终生同时间赛跑,分秒必争”——张舜徽先生晚年教书著书事迹追忆
张舜徽先生自述一生经历,主要是与书打交道,即读书、教书、著书三件事。他读书之勤奋刻苦,我们从其若干自述和《壮议轩日记》可见一斑。他的教书与著书,已有不少学者回忆和研究。以下只是从个人的求学经历,来谈谈张先生教书、著书给我留下的一些切身感受。 教书育人矢志不渝1979年,我考取张先生的首届研究生。我们那一届研究生同......
-
〓 书人书事:忆金开诚二三事
《金开诚文选》 金开诚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金开诚先生 1985年春天,我在欧阳中石先生处谈一部书稿,其间他突然问:“北大金开诚是什么人?”我知道他们认识,而且很熟,便说:“就是金申熊。”他说:“那太熟了,我们在京剧社……”欧阳先生是1950级哲学系学生,金公是1951级中文系的,他们都爱好京剧。曾经听金公说起......
-
〓 开拓意识、忧患意识与自强意识——章开沅先生的风格与人格
章开沅(1926—2021)先生于5月28日溘然长逝。他是华中师范大学老校长,创办了饮誉中外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作为辛亥革命史泰斗,他还是口碑极佳的教育家。就像他所经历与研究的时代一样,章先生身上也浓缩了多种角色与阅历,这里面选取任何一个侧面,都很可能是有趣的故事。他出身世家,幼年家......
-
〓 翰墨往事:袁克文“鬻书疗饥”
▲袁克文的日记,页眉有“寒云”署款 在袁世凯的几个儿子中,袁克文极富艺术才华,也颇具见识,堪称一代清才。与他哥哥袁克定一心鼓动父亲称帝且以太子自居的做派截然相反,他并不赞成父亲称帝,曾于1915年秋借昆明湖泛舟作诗“劝谏”:“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赢得士林一片赞誉。 作为享有盛誉的“民国四公子”......
-
〓 学人小传:章开沅
章开沅,祖籍浙江吴兴,1926年7月8日生于安徽芜湖,2021年5月28日在武汉去世。历史学家、教育家。早年就读于金陵大学,1948年12月赴中原解放区,后长期执教于华中师范大学。1983年至1985年任华中师范学院院长,1985年至1991年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著有《辛亥革命史》《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开拓者的足迹—......
-
〓 王火:文坛百寿翁
好友马识途百岁生日时,92岁的王火还在感慨:“人活一百岁,世上能有几人。”转眼间,他也成了百岁老人。 7月17日,作家王火迈入百岁。他打量着自己,有些云里雾里,又有些不可思议,而后细细琢磨,释然一笑:“除了头发白点,跟之前也没啥变化嘛!” 倒是几天前,马识途为他祝寿,着实让他激动一把。那天下午,两位许久未见的老......
-
〓 谢泳:周恩来谈陈寅恪
1954年2月15日,徐频芳来看邓之诚,当天邓之诚在日记中说:“周恩来在科学院讲演,对陈寅恪说反动言语,颇有恕词,则异闻也。”(《邓之诚文史札记》下第780页,凤凰出版社,2012年)。第二天高名凯来邓家,告邓之诚周恩来讲演不在科学院,而在政务院,是两星期前的事。周恩来的这个讲演,已公开的相关周恩来文献中没有出现过。我......
-
〓 学人小传:吴玉章
吴玉章(1878—1966),四川荣县人。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大学校长、华北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等职。著有《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回忆录》《中国历史教程绪论》《文字改革文集》等。...
-
〓 鲁迅关注赌博问题
赌博是一种社会病。鲁迅对这种社会病颇为关注。他曾提出过应该研究赌博史。他在给曹聚仁的一封信里说,中国历史应该重编一部,比如需要着手的有社会史、艺术史、赌博史、娼妓史、文祸史等等。赌博史为其中之一。国民党曾发行彩票,鲁迅认为“近似赌博”,在《中国的奇想》一文里,他批评说:“固然世界上也有靠聚赌抽头来维持的摩纳科王国,但就......
-
〓 翘楚·阳盛全:笔之魂
本报记者唐湘岳(右二)与轮椅上的阳盛全合影。湖南省醴陵市泉湖路的一条小巷,两棵月桂树守着一户人家。轮椅上的老人,就着黄昏稀薄的日光,用唯一能动的右手握笔写字。写不动了,老人把毛笔交给家人,总要看着他们在院子里用水把笔洗净,在树上挂好,才肯回房休息。这位老人就是从湖南省书画研究院退休的国家一级美术师阳盛全。无字天书“取笔......
-
〓 《儒藏》编纂在汤一介学术生涯中的意义
汤一介汤一介先生是当代的大儒,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的儒学由复苏走向复兴的关键性人物,也是新世纪以还面向世界的创新性儒学发展的重要带头人。他晚年呕心沥血、倾注了全部生命力量的《儒藏》工程,可以说是当代儒学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大标志,也是其学术生涯中最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笔。 一汤先生之发愿编修《儒藏》,是有一个大的立意......
-
〓 汪子嵩与老师冯友兰
2013年1月的几天,阳光不错,客厅里很是明亮,我就坐在汪子嵩先生的对面,不时地问一些问题,汪先生已是九十多岁高龄,但在回忆往事时常常能感到他似乎突然年轻起来,时光好像流转回去,让我了解到汪先生的很多往事。 抗战时期,汪子嵩是西南联大哲学系的学生,受教于汤用彤、贺麟、金岳霖、冯友兰、陈康等名师。然而,汪子......
-
〓 古籍版本学家魏隐儒——从一通信札谈起
魏隐儒(1916—1993)是有名的古籍版本学家,在古籍版本鉴定与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原名魏文庄,曾用名魏文潜,河北辛集(原束鹿县)人,早年供职于中华书局,1949年以后转入中国图书公司、新华书店、中国书店,后来供职于北京市文物局,从事古籍版本研究、鉴定。在二十世纪以来的古籍版本鉴定、印刷史研究方面,魏隐儒称得上......
-
〓 从“斯文正脉”到“斯文一脉”——记古徽州文化学者汪世清先生
一汪世清先生生于1916年,安徽徽州歙县潜口镇人,幼孤家贫。1929年春入安徽省立第二中学(今之百年名校安徽休宁中学),以其天资聪颖、好学苦读,深为时任校长、著名新安画派画家汪采白器重,资助其求学费用。1934年采白先生就聘中央大学国画系教授兼主任,汪世清亦随之转至南京安徽中学。1935年汪高中毕业后,为北京大......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黄侃父亲黄云鹄,清光绪二甲进士。黄侃天资高,乡里人呼黄侃为圣童。黄云鹄即作书诫之曰:“尔负圣童之誉,须时时策励自己,古人爱惜分阴,勿谓年少,转瞬即老矣。读经之外,或借诗文以治天趣,亦不可忽。” ◎鲁迅的孩子海婴已经会说话时,有一次郁达夫到鲁迅的书斋去,海婴正在那里捣乱,翻看书里的插图。鲁迅一见郁达夫,就......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