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梁文蔷、罗久芳、浦丽琳、汪珏 名家后裔在美国
由于地域的关系,海外华人的晚年生活,我们了解得比较少。海外华人名家后裔的生活更是知之甚少。如今他们中不少人已经陆续进入老年行列。他们每天是怎样生活的?我与很多名家后代交往十几年,去年有机会直接去美国拜访他们,写下如下近距离接触的体会。 梁实秋之女梁文蔷:为父亲作品画插画这是为其父梁实秋上世纪40年代所写的《雅舍小......
-
〓 解体与重建——美术批评家刘骁纯先生访谈
邹跃进(以下简称“邹”):从您的硕士、博士论文,到《解体与重建》这本书我都读过。这中间我体会最深的是您对辩证法的运用。我知道您是王朝闻先生的学生,王先生在研究中也比较注重辩证法。在研究中,您是怎样理解和运用辩证法的?刘骁纯(以下简称“刘”):在关于辩证法的研究方法上,我确实受益于我的老师王朝闻先生。我的硕士论文是研究秦......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经济学家鲍莫尔认为将经济学的抽象研究结果应用于复杂的现实问题,要务必慎重。并戏言,在完成对研究结果的检验之前,这样的政策建议或许得贴上个标签:“这项政策可能会被证明对经济的良好运行有害。” ◎著名训诂学家、曾任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的陆宗达说训诂学“这门学问拿来养病最好了,磨性子,用这个字串那个字,用那个字联......
-
〓 宗亮:石璋如未能实现的归乡愿望
不久前,九州出版社推出了“口述历史系列”的一种——《石璋如先生口述历史》,该书是百岁考古学家石璋如(1902-2006)接受“中研院”近史所口述历史组五十三次访谈的文字记录,实际上相当于他的自传。作为“考古十兄弟”的一员,石璋如缕述了自己参与殷墟发掘、西北史地调查、接收中研院、播迁台湾等重大事件的经过,对史语所......
-
〓 谢泳:周恩来谈陈寅恪
1954年2月15日,徐频芳来看邓之诚,当天邓之诚在日记中说:“周恩来在科学院讲演,对陈寅恪说反动言语,颇有恕词,则异闻也。”(《邓之诚文史札记》下第780页,凤凰出版社,2012年)。第二天高名凯来邓家,告邓之诚周恩来讲演不在科学院,而在政务院,是两星期前的事。周恩来的这个讲演,已公开的相关周恩来文献中没有出现过。我......
-
〓 翘楚·阳盛全:笔之魂
本报记者唐湘岳(右二)与轮椅上的阳盛全合影。湖南省醴陵市泉湖路的一条小巷,两棵月桂树守着一户人家。轮椅上的老人,就着黄昏稀薄的日光,用唯一能动的右手握笔写字。写不动了,老人把毛笔交给家人,总要看着他们在院子里用水把笔洗净,在树上挂好,才肯回房休息。这位老人就是从湖南省书画研究院退休的国家一级美术师阳盛全。无字天书“取笔......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江苏常熟虞山脚下原有王四酒家,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光绪帝师翁同龢,常熟人,戊戌政变被贬还乡,曾在王四酒家品尝过店里酿制的桂花酒,并挥毫题句“带经锄绿草,留露酿黄花”。 ◎抗战初期,几位清华教授从长沙去昆明,汽车途经镇南关,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教授手臂触城墙而骨折。金岳霖后来对冯的女儿说:“当时司机通知大家,......
-
〓 钱锺书为何要拆“金玉良缘”?
今年是石声淮先生(1913-1997)百年诞辰,其亲属正准备为其出版文集。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前中文系),石先生有很高威望,只是在一般学术界其声名还并不为人所熟知。近年来随着钱基博研究的深入,杨绛《我们仨》等作品的畅销,我们才逐渐地发现石声淮。1942年,时任国立师范学院(湖南蓝田)国文系主任的钱基博,决定把......
-
〓 梅花与才子不老——陆文夫先生印象
周末临时起意,想去苏州住一晚,散散心。因为咳嗽刚刚好些,精神不济,几位老朋友只见了陶文瑜一个。和文瑜喝茶聊天,听他说陆文夫老师竟然走了十年了,不由得像杜甫所说,“惊呼热中肠”了。 住在南园,楼下有白梅花,暗色、虬劲的枝干上疏疏绽放出俊俏而轻灵的花朵,清雅自在,气定神闲,那种意态和气质,仿佛能让人瞬间离开尘......
-
〓 安特生笔下的中西关系:中国和欧洲的“纠缠史”
瑞典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1960)于1914年应北洋政府的邀请,来华担任农商部矿政顾问,主要在刚刚成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中,与担任所长的地质学家丁文江(1887-1936)一起组织地质调查,特别是寻找铁矿和煤矿。1916年以后,安特生转而专注于古生物化石的收......
-
〓 史海钩沉·王云五:毁誉参半的文化商人
旧时商务印书馆 资料图片王云五像 资料图片 王云五一生做事繁多,后人毁誉参半。所誉者,在出版,在教育,在学问;所毁者,在从政,在政治取向,在社会活动。眼下正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由此想到王云五在那场大战中的表现,那时他正担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一位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商人,留下了哪些故事呢?早年记忆 故事从......
-
〓 任溶溶:百岁仍是少年
“我不是个童话里的人物,/可连我都莫名其妙:/我这个人忽然可以很大,/忽然又会变得很小。” 在一首诗里,任溶溶说自己“可大可小”。为什么呢?“我翻译创作了太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不知不觉中被‘童化’了。” 头发白白,爱说爱笑,乐天单纯,自在洒脱,生活中的任溶溶童心未泯,像是个孩子。 5月19日,这位被“童化”的老......
-
〓 古籍版本学家魏隐儒——从一通信札谈起
魏隐儒(1916—1993)是有名的古籍版本学家,在古籍版本鉴定与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原名魏文庄,曾用名魏文潜,河北辛集(原束鹿县)人,早年供职于中华书局,1949年以后转入中国图书公司、新华书店、中国书店,后来供职于北京市文物局,从事古籍版本研究、鉴定。在二十世纪以来的古籍版本鉴定、印刷史研究方面,魏隐儒称得上......
-
〓 横看秦始皇的正反两面
著名秦汉史学者、84岁的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黄中业先生曾先后出版《战国变法运动》《秦法之变》《战国盛世》《唐开元盛世》《秦始皇传》《汉高祖刘邦传》等多部代表作,其中部分作品被高校列为中国古代史战国秦汉时期的重点参考书目。其经典作品《秦始皇传》《秦法之变》在2021年由新星出版社重新出版。作者试图用理性与想象还原嬴政的一生......
-
〓 我眼中的名人·白先勇:让昆曲与青春同行
前些日子,白先勇参加了苏州昆剧院新院落成典礼,并再次为观众奉上动人的青春版《牡丹亭》。站在当代昆曲最完备的体验空间中,自称“昆曲义工”的白先勇感慨很多,不知不觉中,他和他的青春版《牡丹亭》一晃走过了10年。10年里,白先勇一次次亲自上门去请最专业的昆曲老师手把手教授青年演员。10年已过,青春版《牡丹亭》在世界各地唱响,......
-
〓 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20周年:被误解的顾颉刚先生
今年是顾颉刚先生诞辰120周年。顾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室的研究员,作为先秦史室的成员,我没有直接接受顾先生的教导,反而对顾先生产生过许多误解。这是很大的遗憾,也是我深感愧疚的。 最初我对顾先生的印象来自鲁迅的小说《理水》,还有《两地书》。觉得顾先生是一个引导青年钻故纸堆的老先生,与鲁迅唱反......
-
〓 张志忠三十年磨一剑 千年邢窑重放异彩
最近,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北省临城县申报的邢窑烧制技艺榜上有名。 邢窑,是我国白瓷的发源地,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陆羽《茶经》这样评价:“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到了元代以后,邢窑却神秘地消失了。邢窑遗址在哪里?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几代考古工......
-
〓 赵元任为什么写“施氏食狮史”
2014年11月19日《光明日报》的《雅趣》专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漫话绕口文”。其中引述了语言大师赵元任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编撰的短文:《施氏食狮史》。作者以为,那是一段绕口令。这使我感到,应该写一篇短文,让人们了解赵元任先生之所以要写这篇同音“故事”的真正意图,以免误会和不确切的说法继续连绵。 关......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中山公园辟有茶座,为社会名流茗谈雅集之处。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马叙伦先生常光顾那里的川黔馆长美轩,觉得长美轩菜虽烧得好,汤却不甚佳,遂将自己所创的“三白汤”制作方法告诉厨师。长美轩仿制后命名为“马先生汤”,味极鲜美,食者甚众,以后便成为长美轩的名肴。所谓“三白”,即白菜、笋、豆腐,三种原料均为......
-
〓 停不下的艺术追溯·潘天寿:自幼习传统
江州夜泊图轴(中国画) 潘天寿在浙江省宁海县,距离县城以北15公里,群山环绕,有一个名叫冠庄的村子,这就是潘天寿的故乡。在潘家院落后面,有一间家族私塾。父亲潘秉璋把他送到这里读书,按照私塾里的要求,潘天寿每日背书写字。或许是天资聪明,或许是刻苦用功,他的学业不久就令先生刮目相看,被树为楷模。1910年,为了让儿子能够有......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