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人小传:冯其庸
“冯其庸先生以文人意趣名世,通书画以涵养学术,兼文史而心性双修。其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其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其学术结集《瓜饭楼丛稿》三十五卷册,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钦叹;其平生书破万卷,路行万里,追随玄奘,十上天山。近年来冯其庸先生倡导国学,弘扬传统,身体力行,垂范后人。”——首届“吴玉章......
-
〓 献身学术 垂范千秋——怀念恩师蔡美彪先生
蔡美彪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天津。1946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49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部,师从邵循正先生。1950年在罗常培先生领导的文科研究所担任助教。1952年转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1953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第三所(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
-
〓 王国维:把“人”字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
王国维(左)与罗振玉(右) 西方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绘画作品在其生前无人赏识,反倒是在死后百年,其绘画的伟大价值才被世人认识。但愿今人对王国维先生的“完全之人物”教育理念的认识,不要再等上一百年。 1927年6月2日,民国时期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北京颐和园门口,一辆人力车到此停下来。一位身材不高、面孔瘦小、......
-
〓 马继兴:住在书袋里
本报记者 郭红松摄1943年至1945年,马继兴完成了《微针探源》一书的部分原稿。资料照片1945年7月,马继兴从华北国医学院毕业时的留影。资料照片1982年6月,出席卫生部中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工作座谈会的代表合影留念,马继兴(后排右五)参加。资料照片 马继兴,回族,1925年生于山东济南市,1945年毕业于华北......
-
〓 一代骚坛唱大风
丁酉岁初,业师霍松林先生安然走完了自己人生的97个春秋,与世长辞,驾鹤西归!这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更是我们这些受业弟子的重大损失。霍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更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师长。自从1949年于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后,他即投身高等教育事业,至今已70年。他所教育、培养的学生不计其数,人们常说的......
-
〓 苏轼的养生经
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坎坷,却依然活到了65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算是高寿了。从他的生活细节中,不仅可以读懂其人生的追求,还可以感悟其善于养生的高深智慧。 苏轼善于利用各种食材的不同习性,取得延年益寿的效果。他在《东坡杂记》里,记载了一则常年服食生......
-
〓 李辰冬与《诗经》研究
有论者认为,在红学几乎成为索隐派和考据派一统天下的时候,李辰冬是第一个接续了王国维的香火,“以文学的立场,把小说当做专书来研究”的学者,完成了一件“破天荒的创举”。《红楼梦研究》也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红学著作之一,代表了此时红学研究所能达到的高水准。该书出版一年之内六次再版,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据阿城交代,李辰冬经过多......
-
〓 叶君健:他以特殊的方式反法西斯
上世纪四十年代,叶君健在欧洲为读者签名。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又是中英文化年。7月,为纪念父亲叶君健在英期间为反法西斯战争宣传做出的贡献,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举办了“叶君健特展”。策展人、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艾伦·麦克法兰教授说:“二战期间,英国国内几乎听不到关于中国抗战的消息,叶君健利用语言优势和满腔热......
-
〓 中华民族需“反本开新”——汤一介教授访谈录
汤教授认为,中华民族需要“反本开新”“我是这样看的:中华民族也许正处在一个伟大复兴的前夜,当一个民族处在一个伟大复兴的前夜,她必须回顾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吸取力量,‘反本开新‘……”这是着名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先生的论点。虽然,汤先生从不以哲学家自居,称自己不过是“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但是,他的许多“问......
-
〓 于漪:教育不是结果,而是生命展开的过程
93岁的于漪老师,是个传奇。自称是“鲐背之年的老教师”,登上讲台,便秉持一贯的风格,演讲全程脱稿,思路清晰,声音洪亮,而且全程腰背笔挺,工作人员放在她背后的靠垫完全没派上用场。9月8日下午,在第3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人民教育家于漪来到上海浦东新区竹园小学,为现场和线上的51000多名浦东新区基础教育界的教育工作者上......
-
〓 哲学门里的“中国哲学”景象
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北京大学哲学门,创造的景象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其中“中国哲学”的景象也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审视它需要古今贯通的眼光。这里说的“中国哲学”有两个所指:一是指过去发生在中国的经历了诞生、突破和不断演变的源远流长的历时中的一种哲学(相对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等),它也被称为“中国哲学史”;一是指以主题化(如......
-
〓 罗家伦和他的北大师长们
蒋梦麟,陈独秀,胡适,沈尹默,朱家骅,都是父亲北大的师长。蒋梦麟先生是五四运动发生那年蔡元培先生离校期间的代理北大校长;陈独秀任文科学长(即文学院长)时,与胡适之先生同是“新潮社”的赞助人以及学生问教、论学的导师;沈尹默先生的诗词与书法都是父亲所钦佩的;朱家骅则是他的德文教授。往后蒋梦麟和朱家骅在教育部长任内,......
-
〓 意大利著名汉学家史华罗——海外汉学家见知录之十八
史华罗(Paolo Santangelo,1943—)。意大利罗马大学东方学院东亚史教授,国际著名汉学家。曾任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汉学系主任,现为欧洲汉学学会理事,《明清研究》杂志创办人及主编。意大利汉学学会、欧洲汉学学会理事。长期致力于中国历史,尤其是明清史研究。共出版学术专著近60部,发表各类学术文章120余篇。......
-
〓 丁则良先生
彼岸的杨振宁先生光荣退休,以其人之功德圆满,引起一片喝彩,杨先生也以朱自清当年诗句自勉:“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是人生绚烂归于平淡,“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新境界,着实令人企慕又感动的。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归宿,比如杨先生回忆少年读书情节,他是清华成志小学和北平崇德中学的学生,清华教授杨武之先......
-
〓 大家·同心同行·蔡尚思:走出书斋 投身革命
20世纪2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风潮对全国几成席卷之势。据时人回忆,除了普罗文学的口号外,便是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之介绍,“在这时,一个教员或一个学生书架上如没有几本马克思的书总要被人瞧不起了”。也正是在此时,由北大校长蔡元培引荐,蔡尚思来到人称“沪上双壁”之一的大夏大学任教。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学者,自然免不了受......
-
〓 叶适
一、叶适的生平叶适,字正则,晚年定居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城外水心村著书、讲学,因此人们又称之为水心先生。他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卒于南宋宁宗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享年七十四岁,浙江温州永嘉人。他的著作有《水心文集》、《水心别集》(1961年中华书局将这两部著作集在一起校点出版,改名为《叶适......
-
〓 韩愈的牙齿
人都是要衰老的,但个体的衰老,在生理表征上却显得与众不同,具体而且独特。韩愈的衰老是从牙齿开始的,而且开始得相当早。在803年写的《祭十二郎文》中说:“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这一年,韩愈36岁(这是按传统记龄法;如果采用周岁记龄,应该是35岁——为行文方便,......
-
〓 刘晓娜:执守岛上书店三十年
刘晓娜怀揣一颗温婉执着之心,32年努力经营着一家岛上书店,积极为岛上师生、居民、驻岛边防部队服务,潜心致力于当地阅读推广事业。岛上图书资源匮乏,为了寻找读者想要的书,她每月往返于上海等地进货,经常是独自乘坐轮船,船上睡一宿天亮才抵达上海码头。图书沉重,搬运苦累,但看见读者拿到心仪的书,她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欣慰。刘晓娜执守......
-
〓 宁宗一:以生命追求学术的学者陆林
不绝如缕的五十多场政治运动,我都经历过。内心的烦躁,心理上的压力,使我确实很难沉下心去认真读书、思考和写作。从主观上来说,我缺乏甚至没有那种以个体生命与学术一体化的追求。一个八十六岁的老人还有什么追求吗?我的心灵仍需要从逝者的生命精神中汲取力量,通过对比,更看清自己的缺失,从而以此净化自己的心灵。陆林走了整整十......
-
〓 程派薪传功臣李文敏
李文敏 20世纪80年代,李文敏第一次以京剧教师的身份出现在媒体视野,不过当时她是被隐藏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简称北戏)京剧78班群像报道的背后。随着李文敏教学影响不断扩大,“教学名师”“非遗传承人”等荣誉实至名归,李文敏才真正从幕后走到台前。一个见证过京剧繁荣的时代宠儿,一个拥有氍毹梦想的梨园后代,五十余年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