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陵散”遗响“不绝”——缅怀祁龙威先生辞世二周年
2013年11月24日,对扬州学界来说,是一个黯淡的日子,这天,敬爱的师长祁龙威先生永远地离去了。祁龙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太平天国史、辛亥革命史专家,1922年出生于人文荟萃的江南文化名区常熟,一生经历过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新中国等多个历史时期。先生早年就读于东吴大学物理系,国家纷乱的时局和苏南浓郁的人文环境,启迪了......
-
〓 严家炎:给书寻找一个家
8月23日,严家炎先生在藏书捐赠仪式上讲话。本报记者 王国平摄 “书虫”,这是岳母送给严家炎的一个绰号。 在夫人卢晓蓉看来,这位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权威,从年头到年尾,从周一到周日,他的手里都拿着一本书,“只要是书,他都留着。家里到处都是书堆起来的‘小山头’。书桌上也都是书,他就趴在书上写文章......
-
〓 放翁最后的立秋
宋庆宗嘉定二年(1209年),大诗人陆游85岁,在老家绍兴,迎来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秋天。这年的秋天,和往常没有太大的不同,“从来泽国秋常晚”,秋虽来了,但暑气未退,草木未凋。所不同的是这年刚一立秋,我们的诗人就病了。这年立秋,是在夏历七月初六至九日。立秋为秋季的起点,意味着阳气衰退,阴气渐长,植物由枝叶自由舒张,欣欣向荣......
-
〓 牟宗三的风骨
内容摘要: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家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水准”的哲学家。他在苦苦地追求“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的学思历程中,也表现出鲜明的人格特征。与很多哲学家相同的是,牟宗三对于做学问和做人都有明确的意识。他认为做人与做学问一样均不是一件易事,因此需要认真的态度。牟宗三的一生规行矩步,儒雅谦逊,儒者风范。但与此同时,他又常常......
-
〓 王国维:把“人”字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
王国维(左)与罗振玉(右) 西方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绘画作品在其生前无人赏识,反倒是在死后百年,其绘画的伟大价值才被世人认识。但愿今人对王国维先生的“完全之人物”教育理念的认识,不要再等上一百年。 1927年6月2日,民国时期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北京颐和园门口,一辆人力车到此停下来。一位身材不高、面孔瘦小、......
-
〓 胡适与周作人的“诗生活”——摘自《民国笑忘书》
胡适与周作人的交谊,始于“五·四”运动,终于“七·七”事变。在此期间,两人诗文往还,留下许多诗篇,“诗生活”可谓鲜活生动,至今读来还意趣盎然。1917年初,在家乡绍兴教书的周作人,首先从其兄鲁迅寄来的《新青年》杂志上读到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等文,对其中“今日当以白话文为正宗”的主张大为赞许。4月间,周作人到北京......
-
〓 大家·同心同行·杨东莼:从新青年到燃灯者
杨东莼(1900—1979),湖南醴陵人。历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华中师范学院院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人类的历史在继承中不断发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独特印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固有使命。回望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艰苦卓绝、光辉灿烂的发展奋......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江苏常熟虞山脚下原有王四酒家,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光绪帝师翁同龢,常熟人,戊戌政变被贬还乡,曾在王四酒家品尝过店里酿制的桂花酒,并挥毫题句“带经锄绿草,留露酿黄花”。 ◎抗战初期,几位清华教授从长沙去昆明,汽车途经镇南关,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教授手臂触城墙而骨折。金岳霖后来对冯的女儿说:“当时司机通知大家,......
-
〓 大家·同心同行·嵇文甫:中原史家,桃李天下
2022年,河南大学将迎来建校110周年,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在此任教或毕业的优秀学人灿若群星,而嵇文甫先生无疑是其中最耀眼者之一。嵇文甫1895年出生于河南汲县,自幼勤奋好学,少年时代从学同乡宿儒,熟谙旧学,青年时期追求进步,受新文化运动思潮浸润,特别是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指派赴苏联留学,系统学习革命理论......
-
〓 周恩来与严范孙、张伯苓的师生情
严范孙(左)和张伯苓南开中学时期的周恩来南开的诞生 1904年秋,天津建成一所“私立中学堂”,其创办人为天津名绅严范孙(名严修,字范孙)。严范孙22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26岁入翰林院任编修,因此人称“严翰林”。光绪对他十分器重,曾多次召见他。这位严翰林不仅学识渊博,并且思想开明。甲午战败,对他震动极大。国家与......
-
〓 宛小平:向汤一介书信问学
汤一介致信宛小平 资料图片 前些日子的一个清晨,我上网浏览新闻,“国学泰斗汤一介逝世”几字赫然闪现眼前。悲痛之余,不禁又极为惊讶!不是5月份还曾与习主席促膝谈心吗? 我与先生未曾谋面,他和我父辈是一代人,他的父亲汤用彤和我祖父朱光潜是好友。新中国成立前夕,汤用彤去美国访学便推荐了祖父接替他代理北京大学人文学......
-
〓 2022永远的怀念(十一)
潘懋元(1920-2022) 2022年12月6日,著名教育家、厦门大学资深教授潘懋元逝世,享年103岁。 潘懋元,1920年8月4日出生,广东揭阳人。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系,1951-1952年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进修。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召集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
-
〓 学人小传:黄药眠
黄药眠(1903—1987),广东梅州人。诗人、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教育家。1925年毕业于广东大学,后加盟“创造社”,1929年在苏联青年共产国际东方部任翻译,1933年回国,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国际新闻社总编辑、“文协”桂林分会秘书长、“文协”香港分会主席、《光明报》主编等。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文......
-
〓 无忧无悔的终生选择——美国杰出汉学家倪豪士——海外当代汉学家见知录之四
倪豪士(WilliamH.Nienhauser,Jr.),1943年生,1968年毕业于印第安那大学,获硕士学位,1972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曾任威斯康星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主任,现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亚语言文学系霍尔斯特·斯科姆讲座教授。先后兼任台湾大学客座教授,日本京都大学研究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
-
〓 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的追梦人生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和华坪女子高中她是一个身患23种疾病的普通教师,却改变了1804个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她是一根燃烧的蜡烛,为近1800个家庭点燃了希望,为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摸索出一条新路。她叫张桂梅,云南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中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儿童之家)院长,今年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云岭楷模。10月17......
-
〓 说文谈史:穿着登山鞋的谢灵运
谢安谢玄叔侄是周口太康人,谢玄孙子谢灵运出生于浙江的上虞,他也认为自己是周口太康人。今人郑振铎生于温州,长于温州,高中毕业才离开温州,但他从来自称福建人。盖认的是祖籍。是一种漫长的传统。淝水之战,谢家军打得漂亮。谢玄屡战屡胜,终成高门领袖。谢灵运袭爵为“康乐公”,便是在后来的刘姓王朝那里,也是“康乐侯”。高贵的门第,在......
-
〓 走近文艺家·贺敬之:为人民写诗 为时代放歌
97岁的他是一位充满革命激情和生活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20岁时与丁毅合作执笔写出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白毛女》,并通过《南泥湾》《回延安》《雷锋之歌》等经典作品,实现了“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他以敏锐的目光去抓取时代的强音,而不去咏唱那些与时代大潮无关的小悲伤、小欢喜。 近日,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在京召......
-
〓 徐冰:不着笔墨画山水
黄公望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不用笔墨,如何展现? 干枯的树枝、废弃的麻绳、陈旧的报纸……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破烂”,被错落有致地摆放在磨砂玻璃光箱内,远看竟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富春山居图》:墨色秀润淡雅,山水起伏有致。日前,在北京中间美术馆,当代艺术家徐冰“背后的故事”系列装置作品,创造性地诠释了中国传统山......
-
〓 唁电:深切哀悼老友万光治教授
四川师范大学万光治教授治丧委员会,并转万光治教授家属:2月5日传来噩耗:老友万光治教授因病医治无效於2月4日晚逝世,我们极为震惊,深感悲痛。万光治是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中的佼佼者,1978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郭预衡教授,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先生曾赞扬他有李白风度。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里我们和光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疫......
-
〓 2015永远的怀念(三)
汪国真(1956-2015)4月26日,著名诗人汪国真因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终年59岁。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1990年5月,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出版,掀起一股“汪国真热”。20年来,汪国真的诗集一直畅销不衰,盗版不断,并形成独特的“汪国真现象”。代表作品有《年轻的潮》《年轻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