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论坛·温故:不私,而天下自公
2022年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题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不私,而天下自公。’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我们党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因为无私无畏,所以我们党才能摆脱一切利益集团、权......
-
〓 汉字书写之美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造型感的文字,而软笔书写,又使汉字呈现出变幻无穷的线条之美。中国人写字,不只是为了传递信息,也是一种美的表达,于是在书写中,产生了“书法”。书法透射书写者的情感、精神,线条不仅是线条,更是世界。只有中国人,让“书”上升为“法”“书法”,原本是指“书之法”,即书写的方法——唐代书学家张怀瓘把它归结为三个方......
-
〓 古韵新咏:中秋说
中秋者,源自上古,始于汉,兴于唐,定于宋,迤逦于今而弥盛。中秋一词,出自《周礼》。阴阳交错,万物相生,朝日夕月,夙愿传承。太阳育金秋硕果之丰景,太阴汇习俗礼节之虔诚。先秦寒夜,良裘恭奉,两汉敬老,赐雄粗饼。及至李唐,浪漫无穷,诗酒赏月,名篇纷呈。延至赵宋,风俗遂成,中秋为节,太宗钦定。其风其貌,今朝更盛,洋洋大观,和而......
-
〓 《岳麓书院》:揭示中国文化密码
近期,六集历史人文纪录片《岳麓书院》在湖南卫视、芒果TV、金鹰纪实频道播出后,赢得了较好的口碑,也引发了不少年轻网友的共鸣。 《岳麓书院》采用纪实性拍摄与情景化演绎相结合的手法,凸显时代精神,彰显文化自信。在中国四大书院中,岳麓书院历经千年风雨,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六集纪录片《岳麓书院》创作拍摄历时七年,投入资金......
-
〓 吴思敬:怀念诗坛的世纪之树——郑敏
1月3日清晨,当郑敏先生的女弟子章燕告知郑敏先生仙逝的消息,我瞬时惊呆了。郑敏尽管已是百岁老人,但在我印象中她只是年老,而没有大病,以她的身体状态,肯定能再挺几年。然而不幸的消息还是传来了,我陷入了深深的哀思之中。 郑敏是中国当代诗坛的一个奇迹。从1939年进入西南联大,在冯至先生的引领下写出第一首诗,直到21世......
-
〓 光明论坛·温故: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2020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古人说:‘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干部工作也好,人才工作也好,本质上都是用人问题。我们要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关键是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
-
〓 古桥被“破坏式”翻新,文物修复不能简单粗暴
近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衡水安济桥在修缮过程中将桥面原有石块拆除,被指“破坏式”翻新。记者从河北省文物局获悉,安济桥桥面修缮工作未上报审批,已责令地方停止施工。带有车辙痕迹的桥面,是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见证者。然而,经过粗暴的“修缮”后,新铺的平整石材将这些痕迹硬生生截断。作为河北省境内现存横跨滏阳河上规模最大的......
-
〓 “数字藏经洞”:一键“云”游莫高窟
4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打造的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数字藏经洞”以精美的画面、超拟真的场景、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让广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开启超时空沉浸式文博之旅”,不仅能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厚重与博大,还可以深度欣赏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妙与璀璨。 用户可以通过“数字敦煌”官网......
-
〓 光明时评: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的目的还是指向育人
近日,有媒体指出,虽然在国家层面多年前就已发文,表示要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但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严进严出”,国外高校博士生分流率约为30%,而我国则不足5%……这一消息引发人们关注。 30%和5%的数据是否精准还可以研究讨论,但是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难以建立的问题的确不容忽视。作为世界通行......
-
〓 新闻随笔:一篇博士论文致谢何以万千和声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论文送到你面前。”近日,中科院自动化所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引发热议。作者在《致谢》中回顾自己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打动了众多网友。据报道,论文作者黄国平2017年从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现就职于某知名互联网公司。从大巴山深处的炬光乡走到大寅镇,从仪陇县走到绵阳......
-
〓 光明时评:有效呵护每一座抗日烈士墓园
“抗日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连日来,一些地方纷纷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英烈。媒体报道,山西绛县对全县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摸排,发现一些革命烈士纪念墓地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纪念设施损坏严重。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到遍布全国各地的烈士陵园,再到......
-
〓 儿童文学正走向丰饶与宽广
近年来,中国童书出版市场急速扩容。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童书零售市场监控销售码洋为19.36亿元,2022年已增至218亿元。童书各个细分门类中,儿童文学类图书的销量长期独占鳌头,2022年监控销售码洋为45.7亿元。 如同一座城市的成长高度,不仅仅是由摩天大楼决定一样,我们自然也不能简单地用产业数据来作为衡......
-
〓 影视锐评:纪录片与“书”有约
四月是书香弥漫的时节,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所以书籍的相关话题成为这段时间舆论的焦点,以书籍为表现内容的纪录片也受到大众关注。随着媒介融合的推进与受众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形成,书籍与纪录片的相互作用成为推进二者进一步实现大众传播、发挥社会效应的良机——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书籍,为纪录片带来了丰......
-
〓 雅尚之美正当时
《诗经》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些诗句生动表现了两千多年前的人对庄姜容貌的赞美,这首描写美女的开山之作和标杆之作,成为千百年来人们赞赏女性容颜的经典诗句。 古人赞赏“秀外”,更推崇“慧中”。鲍照《芜城赋》中言:“南国丽人,蕙质兰心”,对由文化涵养出的娴雅举止赞誉有加。先人智慧,历久弥......
-
〓 还科学以纯粹,让科学家专心搞科研
“要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十大上的这番话,赢得了如潮的掌声。一直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活动,让广大科研人员疲于应付。好的科学家,似乎不该常......
-
〓 古人如何节俭过日子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周易》);“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千百年来,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奠定了中国文化丰厚的节俭传统。在国家治理与国家建设中,在千家万户的家风家训中,这种节俭传统代代传承,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由勤俭破由奢”《群书治要·汉书》云:“自成康以来,几且千岁,欲为治者甚众,然......
-
〓 推动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近日,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为更好保护利用文物,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更好活起来,让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增益旅游历史文化底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就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进行......
-
〓 光明论坛·温故: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
2021年11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的主旨演讲。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引用古语“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阐明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强调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
-
〓 文化评析:“中国茶”里的文化自信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入选非遗成功,再次证明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世界影响,再次体现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彰显了我们的文化......
-
〓 光明论坛·温故: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
2022年第7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中引用“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出自《管子·八观》。原文为:“彼民非......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