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的回响:爱着文学,念着人间生活
朱光潜是世人所知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和教育家,还是一位重要的现代散文家。2012年中华书局版《朱光潜全集》共30卷,其中《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我与文学及其他》《谈文学》《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都可作宽泛意义的散文观之。他创作的狭隘意义上的散文并不算多,但都担得上真诚为文的典范。《露宿》和《花期》......
-
〓 光明时评:文化内涵才是“网红城市”生命力
近年来,经过社交媒体的推动,“网红城市”已经成为引领城市文化旅游的风向标。除了那些久负盛名的旅游热门城市,一些曾经并不以文旅著称的二、三线城市凭借独特个性引爆社交媒体,在流量加持下,吸引天南海北的年轻人慕名前往,一个又一个非典型的文旅“网红城市”受到广泛青睐。 比如以烧烤出圈的山东淄博,因其小炉小饼小葱的“烟火气......
-
〓 《舞千年》的出圈密码闪耀在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长河里
近年,有太多被中国舞蹈打动和惊艳的瞬间。从年初《唐宫夜宴》的出圈,到《水下洛神》的身姿翩跹,美轮美奂,再到河南卫视联合B站打造的剧情舞蹈综艺《舞千年》,一气呵成展开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画卷:《相和歌》汉家女儿鼓舞激荡,那歌声和舞姿穿越千年;丝绸之路上《丝路花雨》飘摇下的花雨表达了父女情深;一曲《将进酒》李杜二人激情挥......
-
〓 学者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2月17日晚在央视播出,在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中,一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叶嘉莹,榜上有名。(2月18日中国青年网)叶嘉莹是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上个世纪70年代,已是多所名牌大学教授的叶嘉莹,愿不要任何报酬回国教书。如今,90多岁高龄的她仍坚持讲学,还捐出3500多......
-
〓 光明论坛·温故:法度者,正之至也
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文中指出:“‘法度者,正之至也。’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由此系统回顾了我们党推进法治建设的历程。 “法度者,正之至也”出自《黄帝四经·经法·君正》,原文为:“法度者,正之至也。而以......
-
〓 光明论坛·温故: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广大院士要勇攀科学高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努力探索科学前沿,发现和解决新的科学问题,提出新的概念、理论、方法,开辟新的领域和方向,形成新的前沿学派。”“善学者尽其理,善行......
-
〓 “知止而后有定”——给北大中文系新生的三句话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历史,同学们肯定也了解不少。诸位到中文系网站上浏览一下,立即会感受到,北大中文系的历史,就是半部中国现当代中国人文学史。百年学术,薪火相传。从1910年京师大学堂的“中国文学门”开始,北大中文系名师辈出,林纾、鲁迅、刘师培、吴梅、周作人、马叙伦、黄侃、钱玄同、沈兼士、杨振声、刘半农、胡适、马裕藻、孙楷第......
-
〓 新闻随笔:越过枯燥才能获得愉悦
近来,读学者刘擎的一篇文章,其中在谈到“忍受枯燥”这种能力时指出,如果同学们在娱乐文化的背景下成长,他们能忍耐没有笑点、没有兴奋、没有生动言谈方式的时间非常短,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在下降,手机上短平快的东西破坏了深度阅读的能力,年轻人对“枯燥”的忍受力非常低。确实,对枯燥的忍耐力,可能是一个优秀的人最深沉的素质,也是与平庸......
-
〓 学苑艺事:艺术为伴,让乡村更美好
艺术与乡村的关系是什么?艺术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面对这一课题,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团队长期扎根“南岭走廊”,以艺术的方式参与乡村建设实践,探索乡村建设经验。通过对艺术助推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的分析与总结,我们发现,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旅融合,为乡村产业注入活力;另一方面,艺术在乡村环境治理、乡......
-
〓 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诗词价值观
要创作出优秀的诗词作品,发挥好诗词在新时代应有的作用,诗人就要端正诗词价值观。 所谓诗词价值观,就是关于诗词有没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看法。对诗词价值的判断,人们通常从两个维度来进行:一是看诗词本身的品质,二是看诗词对社会生活的用处。 判断诗词的品质,就是看诗词好不好。这是关于诗词文本价值的判断。例如,诗词是美......
-
〓 赵园:悼吴福辉兄
文革后读研,是我此生较为美好的一段经历。同门友中除张玫珊外,钱理群、吴福辉年近不惑,其余几位与我本科同届。大动荡后,因各有历练,多少可以自信对人的判断力,知道你的直觉不大会欺骗你。此时的友谊、信任,较有根基。同学中钱、吴、我和凌宇过从尤密。凌宇与我,都有棱角,有一段磨合期。钱、吴则充当了同学间的润滑剂。钱、吴均为人大度......
-
〓 用满满的爱,对待生命里所有的遇见—摘自季羡林著《我爱天下一切狗》
《我爱天下一切狗》精选了季羡林散文中最深情的42篇文章,一篇篇触动人心的文字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多情且深情的季羡林。他一生满怀悲悯,无论对人、对动物,还是对花木,哪怕对待无端的孤独寂寞都注入了无限的深情。一条横亘在他心中七十年挥之不去的老狗的身影,让他的心满盈着悔痛的泪。又有谁曾望见,这位闻名遐迩的大学者对着朗润园临湖石......
-
〓 光明时评:完善法制,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依法惩治和有效防范文物犯罪,切实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安全,是惩治文物犯罪最新指导性文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文物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
〓 宋代士人阶层女性都读什么书
司马光《家范》云:“女子在家,不可以不读《孝经》《论语》,及《诗》《礼》,略通大义”,“至于刺绣华巧,管弦歌诗,皆非女子所宜习也”。一些士人在强调女性应该知书达理的同时,也主张女性以不彰显自己的才华为美德。那么,宋代士人阶层女性是否按照儒家理想的模式去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籍呢?从宋人文集中抽样出的206例士人阶层女......
-
〓 光明论坛·温故: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
日前,《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其中,在谈到第四个问题“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时,总书记引述“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这句话,强调“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要以......
-
〓 构建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体系
据媒体报道,国家文物局日前在京召开全国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工作推进会,探索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 星罗棋布的文物建筑是中华文明的符号、历史文化的见证,是不可移动、不可再生的珍贵遗产,应该得到妥善保护。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因为重视程度不够、保护手段不强、制度措施不硬,加之......
-
〓 还“被引半衰期”以应有之位——学术期刊的量化评价
“我觉得学问上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本书,一篇文章,轰动一时不算什么,如果过了20年、50年还有人看,还有人买,那才是值得高兴的事。”这是一位著名人文学者前些年在谈及学术研究与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之时,所吐露的肺腑之言。以之对照当下盛行于刊学两界的量化评价,不禁感慨系之。在量化评价无所不届的“计量时代”......
-
〓 在快节奏中找回慢生活
如果一年奔波需要一处短暂的停留,也许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投“春节”一票:归家停泊,身心舒展。 回到家,时光便会不由自主地慢下来,有人睡意沉沉,不再担心隔天的汇报、临时的加班;也有人焦虑万分,时刻紧盯手机图标上的小红点,生怕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殊不知,春节本是一场关乎时间的终极仪式,千百年来,人们正是在新旧交替中,感受......
-
〓 关于陶渊明夫人
中国古代妇女没有什么地位,只能做家务,养儿女,即使是大名人的夫人,往往也毫无知名度——有些我们还能略有所知,更多的连姓甚名谁也不大清楚,其他情况就更加渺茫了。陶渊明是古代第一流的大诗人,他家的情形也大抵如此。我们只知道陶渊明有过两次婚姻,其前妻不知姓什么,去世甚早,大约只有二十多岁,那时陶渊明也就三十岁。她早逝的原因亦......
-
〓 光明时评:别让科研人员陷入“疲劳战消耗战”
有媒体报道称,3月中下旬,多位正值事业巅峰的中青年科研人员因过度操劳相继离世,既给相关领域的科研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也令社会扼腕叹息。 事实上,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科学的春天”的到来,科研人员因过劳而英年早逝的问题就已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人到中年》《蒋筑英》等一批文艺作品的涌现,关注科研人员身心健康......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