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艺观潮:影视剧里的节庆文化
“五一”国际劳动节刚刚过去,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思考节日与影像的关系别有一番滋味。所谓节日,就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节日文化从岁月长河中流淌而来,带着丰富的内涵意蕴。人们用年复一年的热烈庆祝与真诚纪念,构筑起牢固的情感纽带和价值认同。......
-
〓 让秘阁典藏辉耀在亿屏兆幕
《中华读书报》(2022年06月15日15版)古文献是比宫体诗更加无趣、至为沉闷的宫廷台阁之秘藏,但其中金玉沉埋、麟翥层掩,能将真金美玉、龙麟凤翥随时呈现在新时代亿屏兆幕上,是那些致力于古文献数字化的专家们卓越贡献,说尹小林和他的“国学网”(宝典)制作群体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毫不为过。作为“七七级”文科生和文研所“新三届......
-
〓 寒露,泠风送晚秋
寒露,在每年的十月交节,太阳运行达黄经195度。秋分之后的寒露,已是深秋。在寒露时节,我国北方的农田已经收获了玉米,农民开始种植冬小麦,炎夏的燥热早已消散,露水透着凉意,秋风萧瑟,层林尽染。寒露,虽万物归寂,却又硕果累累,是一个饱含无限生机与乡愁的时节。深秋,没有春的蓬勃与夏的繁茂,但她的色彩是丰富的、饱和的、充盈的,......
-
〓 酒事江湖7·张昌华:故人酒事
我本俗人,亦好附庸风雅。甲午年某日酒后,雅兴大发,时年七十的我聊发少年狂,效颦文人骚客,为我八平方大的地下室书房命名为“三壶斋”(茶壶、酒壶、尿壶——因室内无卫生间,故备一尿壶),恭请丁帆兄题匾。丁兄厚我旋即赐墨。我本承诺请他喝酒,然五年过去,这笔“感恩”酒账一直挂在账上。庚子春日,丁兄驰函,旧事重提。云喝酒就免了,但......
-
〓 史学书评的做法
关于书评做法的文章已经不少,当代名家像葛兆光、李零、陈平原、王小甫等先生们都写过文章,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对初学者来说,读时都深以为然,真正想写书评时,又不知如何下手。笔者这些年接触很多历史系同学,他们的课程论文,很多就是史学书评,颇有一些感触。下面就史学书评的做法,略讲一讲,希望对初学者有点帮助。从历史系学生课程论文来......
-
〓 光明时评:学历高消费,该治理了
2022年研究生考试普遍进入复试阶段,据媒体报道,今年共457万学生参加考研,最终只有约130万考生入围复试,考研上线率不到30%。公共讨论中也出现一种观点,认为激烈的竞争让考研日渐“高考化”。 可以说,为了应对考研的激烈竞争,一些本科院校围绕考研组织教学,高校教育应试化趋势有所显现,一些本科生也把考研作为毕业求......
-
〓 文创产品如何破解同质化问题
随着文旅市场的强劲复苏,近期,作为景区标配的文创产品也迎来了消费热潮。 优秀的文创产品是广大人民群众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打造旅游消费新领域、传播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文旅融合背景下,景区文创产品不但是景区营收增长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景区品牌、价值和口碑的最佳途径之......
-
〓 牛与中国文化
十二生肖轮流转,今年是农历辛丑年,牛年。生肖属牛。中国人对牛有着特别的好感,视其为吉祥之物。《周易》曰:“畜牝牛,吉。”又曰:“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中国人的姓氏与牛马羊鸡猪狗等六畜称谓同字者,唯有牛、马,其余皆以同音字取代,此足见牛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史载隋朝吏部尚书牛弘,本姓裛,为官北朝时,魏帝曾赐其牛姓,他颇为......
-
〓 光明论坛·温故: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并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喻,强调“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
-
〓 沪上秋临
那个父亲模样的人,低头对小孩子说,你听,什么声音?那个两三岁模样的小孩子闻言,果然就停下脚步,仔仔细细听。轰隆隆一阵巨响,小孩子倒是不显得害怕。每几分钟底下地铁开过,地铁站里都被这轰鸣充斥,人也被轻微震动,但久而久之大家习以为常。等这声音平静下来,便传来进出站台的人流交杂的脚步声,不一会儿也平静下来,站厅的什么角落里,......
-
〓 代写论文成产业 买卖都应追责任
一项价格几千元的“论文代写”服务,最终收到的是一篇大一新生写的“人生第一篇论文”,想退钱对方却“人间蒸发”——据媒体报道,在论文代写的整条产业链中,写手基数庞大,只求速度不管专业。不少学生被论文代写服务坑了却不敢声张,他们认为寻找代写本身是错误的选择,一旦曝光后果更严重。 没有需求就没有买卖,论文代写非法交易之所......
-
〓 光明论坛:深入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容,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对于高校而言,探索、挖掘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在青年一代中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
〓 光明论坛·温故: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
严以修身,才能严以律己。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语“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者,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为下也”,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清廉自守的最高境界。 “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语出明代理学家薛瑄的《从政录》。薛瑄是明代......
-
〓 “博物馆进中小学”教育效果值得期待
日前,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博物馆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我国博物馆虽然日益重视中小学教育工作,但一些博物馆还缺少能够......
-
〓 至味如春
编者按 新春的钟声即将敲响,年夜饭即将开席。民以食为天,对于中国人来说,年味儿尤其附着在味觉中。饭桌上熟悉的那道美味,那混杂了个人记忆的“舌尖上的家乡”,终是我们安放乡情和灵魂的依托。本版特辑录几篇关于地域风味的小文,与读者共迎新春。那碗羊肉汤、那盘杀猪菜、那杯清茶,不仅关乎肠胃、味觉的体验,更承载着家乡的风土人情、......
-
〓 专家视角:美育如何成为“面向人人”的必修课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双减”政策的出台,势必将为教育事业带来新风尚。坚持立德树人,在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育人新格局的过程中,大中小学的美育工作也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美育的核心是育人,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启迪思想、温润心灵,美育必须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
-
〓 光明论坛·温故:严以修身,严以律己
修身律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鲜明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向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严以修身,才能严以律己”的要求,再次彰显出修身律己在共产党人品格修养中的重要性。修身律己自古就是有识之士的人生信条。“修身”一词最早见于《墨子·非儒》:“远施周偏,近以修身。”......
-
〓 光明论坛·温故: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刊发于《求是》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出:“古人讲,‘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意识。”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语出汉代刘安的《淮南子·原道训》。原句为“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百事有......
-
〓 解开粽叶,就解开了诗和远方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最具文化气息的当属端午节。当春天的气息一扫而空,在盛夏的开端,几场细雨,几卷荷风,在这烟水迷离的日子里,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意华章,展开了一幅浸润在诗词歌咏中的端午风俗长卷。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节日,它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中国民间四大传......
-
〓 光的回响:爱着文学,念着人间生活
朱光潜是世人所知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和教育家,还是一位重要的现代散文家。2012年中华书局版《朱光潜全集》共30卷,其中《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我与文学及其他》《谈文学》《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都可作宽泛意义的散文观之。他创作的狭隘意义上的散文并不算多,但都担得上真诚为文的典范。《露宿》和《花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