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长安消夏晚会
夏日永昼,酷暑难当。现代人为了避暑消夏,往往会举办消夏晚会。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长安,那时帝王大臣为了更好地度过炎热的夏季,经常举办各种消夏宴会、歌舞,通过饮宴娱乐的方式来消磨漫长的夏日时光。为了消暑度夏,唐代长安曾举办过器乐大赛。据《乐府杂录》载,在唐德宗年间,有位叫作康昆仑的演奏家被称为琵琶第一手。有一次,长安的东......
-
〓 深化中华文明研究和成果转化传播
日前,今年第14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卓著成绩,并为深化中华文明研究和成果转化传播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学科联合攻关。20年来,各种自然科学技术手段的应......
-
〓 古代那些“别人家的孩子”
身为父母,在有意无意中总把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由于“这山看到那山高”心理作祟,总觉得孩子是别人家的乖。于是“别人家的孩子”一词悄然发生了语义增值,既是对人家孩子的充分肯定,也被赋予了优秀孩子的潜在含义。在当下,“别人家的孩子”一词常见于各类媒体,传播广泛;那么古代有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呢?有,不过表述与现在......
-
〓 一个清华学生对何兆武先生的追忆
2021年5月28日,何兆武先生以高龄辞世,报道中有说享年100岁的,也有说享年99岁的,前者说的是虚岁,后者说的是周岁,当然都对。这让我想起28年前我初入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读书时,程钢老师转述的何先生本人对于年龄的一个说法。某一次,有人问何先生的年龄,他说自己是69岁半。何先生生于1921年9月13日,到今年9月......
-
〓 文化评析·博物馆+元宇宙:文化数字化转型孕育新业态
据媒体近日报道,北京文化论坛发布《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提出新业态引领构建数字化发展新格局发展趋势,强调北京游戏动漫、文旅文博等领域积极探索元宇宙应用场景,推动业态的虚拟化、沉浸式、数字化发展。 疫情之下,博物馆遭受巨大冲击。各大博物馆纷纷开展线上观展,走上“云端”、数字化转型也为博物馆提供了新的......
-
〓 美哉劳动——徐悲鸿画中的劳动人民
一代美术宗师徐悲鸿在画中描绘了诸多劳动者形象,有不少作品深入人心而成为经典之作,如《愚公移山》《巴人汲水》《巴之贫妇》《船夫》《九州无事乐耕耘》《战斗英雄》等。他对劳动人民怀有深深的情感,一方面源于他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与其背景相关。他自幼生长于江苏宜兴农村,家庭贫苦、经历坎坷,故而十分了解劳动者......
-
〓 以茶为媒 连接世界——“湖南博物院万里茶道文物联展”解读
“世纪动脉 万里茶道——九省(区)茶文物联展”目前正在湖南博物院展出,受到观众和社会各界好评。该展览汇聚了16家文博单位的300余件文物,通过“茶的故乡”“茶播万里”“文化之路”“联合申遗”四个部分,从中国韵味到西式风情,为观众讲述了关于“万里茶道”的故事,再现了那段车水马龙、驼铃悠悠的茶叶贸易之路。 中国是茶的......
-
〓 当“大寒”与“腊八”相逢
这一场“大寒”与“腊八”的相逢就像一场不期而遇的缘分,它们年岁相仿”,在每年的寒冬腊月里交替出现,却又多次“擦肩而过”,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它们仅仅相遇过三次。它们的诗词故事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也多有记载。“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四季的结束,预示着新春的开始。唐代诗人元稹作有“腊酒......
-
〓 心中有一轮抒情的月亮
皓月当空,中秋又至。自古而今,中国诗人总是有着浓郁的月亮情结,每当“举头望明月”之时,就特别容易动感情——对月怀亲,望月思乡,邀月共杯……诗人们望月抒情,诗何其多,而情自绵绵无尽。一 宋熙宁九年(1076)的中秋夜,是一个月白风清的美好夜晚。 当夜,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一带)做官的诗人苏东坡通宵畅饮,直至天明,随......
-
〓 且看二十四节气的屏上风采
时序轮替,二十四节气世代传承,在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不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近年来,以短视频、网络纪录片、网络综艺、网络小说等为代表的网络文艺作品,精准捕捉时代命题,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语境里创新活态、焕然气象。其中,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也在网络世界占据一席之地,它们以多种面貌和形态展现,在知识讲述中融汇生活场......
-
〓 阅读:在拓展的背后
读书无止境,在卷帙浩繁的书海中,书与书之间时常构成某种关联,它们跨越时空相互映照、呼应。寻找到这种关联,阅读的边界就会不断拓展,阅读者就会努力敞开胸怀拥抱广阔,拥抱世界。壹 一个醉心阅读的人,随着目光的不断扩展,他心中将会浮出这样的发问:他读过的成百上千本图书之间,有没有建构起来某种关系?是楚云燕雨,相互隔绝遥遥......
-
〓 在杭州寻找苏东坡
编者按由中华书局、浙江省桐乡市人民政府发起,韬奋基金会全民阅读促进会、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中华读书报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伯鸿书香奖的主题是“你好,苏东坡”。围绕这一主题,主办方组织了相关游学活动。2021年6月4日至6日,游学活动第一站来到了苏东坡两度出任地方官的杭州。登凤凰山,游西湖,寻东坡遗迹,一众东坡迷在专家带领下......
-
〓 光明论坛·温故: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9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引用“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一语,指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源于唐代诗人刘禹锡所撰《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这篇为王俊写的碑文中,有韵的部分为铭文,起首即言:“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圣人之后,必大而昌。由圣......
-
〓 超越书法之外的价值——谈吴汝纶的两幅书法及其与朱光潜的关系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同治四年进士,是曾国藩和李鸿章幕府的重臣,也是晚清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他堪称激荡清朝文坛两百余年桐城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也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作序,积极倡导和推介西方新学思想。《清史稿·文苑传》说他:“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无古今,无中外,惟是之求。自群经子史周秦故籍,下逮近世方(......
-
〓 叶嘉莹:从古诗词中汲取人生力量
编者按 叶嘉莹先生是中华古典诗词大家,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文化的传承。她曾说:“我平生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诗词传给下一代人。” 近日,由叶嘉莹领衔,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等人共同参与的系列节目《大家聊唐诗》在抖音上线。节目中,叶嘉莹分享了自己从唐诗中获得人生力量的故事,介绍了自己学习古诗词的经验。......
-
〓 恭王府博物馆:我的地盘你做主
社区博物馆是恭王府博物馆对自己的全新定位。一个国家一级博物馆,一个拥有近三百年古建筑历史的原址博物馆,一个举世闻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什么要这样定位? 家在什刹海。明代时,什刹海地区就是达官贵人宅邸与寺庙林立的地方;进入清代,由于封王不出京,这块紧邻皇宫的宝地就逐步成为王府集中的所在,形成王府、官宅、民居、......
-
〓 网红书店要不忘阅读初心
最近几年,高颜值、有特色的网红书店越来越多,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打卡地。近年来,书店一直面临转型的压力,也有人提出,“高颜值”真的对书店生存有益吗?在网红书店里,书会不会沦为拍照的“道具”?(1月26日中国新闻网)书店就像人一样,也有仪表。在人们普遍追求与崇尚“颜值”的时代,人的外表与心灵应该同样美好几乎成为大众审美观。书......
-
〓 一门忠烈千秋颂——读《祭侄文稿》
唐代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名列“天下三大行书”,使其名垂千古者,不仅是其卓然不群的艺术成就,更是其充溢字间的人格力量。这不是一幅普通的书法作品,它烙刻下厚重悲壮的历史记忆,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华,赓续了博大厚重的书法脉络,其情性张力纵贯古今,其正大气息跃然纸上。一 公元755年12月,对大唐王朝来说,如同......
-
〓 文化评析:博物馆的创新与“守旧”
博物馆常被看作是一类“守旧”的机构。这或许源于它所收藏的物品多为“旧物”。但实际上,博物馆身在社会当中,自然不可能一成不变。《处在纷繁世界中的博物馆》一书中就提到,博物馆在当代社会的种种浪潮中已不可能保持孤立。在这当中,市场化是重要的浪潮之一。 近日,国内一些博物馆推出沉浸式体验活动,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博物馆的刻板......
-
〓 光明论坛:数字化“扩容”公共文化服务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我国“十四五”时期文化数字化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并部署了重点任务。《意见》共部署了8项重点任务,包括关联形成中文文化数据库、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促进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数字化文......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