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不知道的紫禁城:紫禁城里怎么避暑
编者按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明代第三代皇帝明成祖(朱棣),刚登基,便于永乐四年(1406年)派出朝中大员,分赴全国各地采集建材,调集工匠10万、超过百万民夫,在元代宫殿的旧址上,依据南京宫城,以更大的规模修建北京紫禁城。永乐十八年,即1420年,宫城落成。朱埭随即将京师从南京迁回自己的龙兴之地。北平自始跃升为全国......
-
〓 《非遗里的中国》:用非遗文化点亮现代生活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通过还原绝技、创新秀演等方式,生动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成为以非遗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创新实践。 节目用每集90分钟的体量对各地的非遗精粹进行集中展示,在内容设置上或个案深描,或群像扫描,从各类手工艺到美食、茶艺、戏曲、杂技......
-
〓 非遗在我 执此一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着古老的中华大地与山川的气息,它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和发展。一代代传承人的坚守和奉献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他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着天然的热爱,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最终有所成就。对他们来说,只要生命在,传承就不能停......
-
〓 《美术里的中国》第三季:丹青承文脉 墨彩绘时代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大型艺术类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第三季播出,带动又一轮关注欣赏中国近现代美术精品的潮流。这部纪录片继续沿用该系列前两季每集12分钟、一集围绕一件中国近现代经典美术作品的形式,讲述作品背后艺术的突破、画家的品格、文化的传统、时代的精神。作品如同一座流动的美术馆,将静止沉默的画作拍成了生动感......
-
〓 桂子山上永不消逝的身影
【故人情】 邢福义老师住在武汉桂子山北区,我也住在北区。在桂子山的桂北路上,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 几年前,每天傍晚5点钟吃完晚饭,邢老师会准时到华中师范大学校园里散步。我们相遇时,都会拉着手说一会儿话,一般不谈学问,他有时会问起学校、学院的一些事。近几年他身体不好,但还是坚持在阿姨的陪同下出来走走。从去年开始......
-
〓 以产业、业态、产品创新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高度,强调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
-
〓 灵兔呈祥——兔画·画兔
寅虎摆尾辞旧岁,灵兔呈祥送春归。配属于十二地支中对应春天的卯位,兔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春之使者”。春天不仅迎来万物的苏醒,更孕育着新生,令人憧憬。而癸卯兔年的来临,似乎又格外引人欢喜。今天,无论从我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的命名,还是从儿童口中经久传唱的歌谣,抑或是一粒小小的大白兔奶糖,无不显示中国人对兔的青睐。这种好......
-
〓 剑胆琴心读岳飞
岳飞是一位舞刀挥枪、意气风发的武将,也是一位舞文弄墨、豪情万丈的文人。 他出身贫寒,勤耕好读,刻苦用功,“涉猎经史”,“书传无所不读,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读书时“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他学有所用,懂文法、习礼法、研兵法、立军法,自成系统,均有建树;他喜好诗词,留下不少文采飞扬的题壁、题记、题跋、表奏......
-
〓 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数字生命”
大年初五当天,财政部抖音官方账号发布一则《都来打卡财政部》祝福视频,引发一阵“打卡”热潮,网友们纷纷在账号下留言祈福。这则视频的“出圈”让“迎财神”的年俗深深印在了公众的脑海中。传统文化如何“出圈”?从《都来打卡财政部》的创新传播之举可以管窥一二。 年俗只有进入年轻人的世界,春节文化才能别有一番年味。《都来打卡财......
-
〓 经典常新:苏州评弹的传承之道
——评盛小云领衔编演的长篇弹词《娜事xin说》 如果盘点近两年长三角评弹界的演艺盛事,不能不提到由苏州评弹领军人物盛小云领衔编演的长篇弹词《娜事xin说》。去年金秋以来,《娜事xin说》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巡演,在江南听客中引发了现象级观赏热潮。 《娜事xin说》为什么能火?原因至少有三:一是原著的魅力。《娜事x......
-
〓 非遗:社会广泛参与、人人保护传承
前段时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工具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正式出版,并在近期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展出。该辞典编纂出版工作历时6年,50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参与撰写,31个省(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参与组织工作,词条规划和内涵阐释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非遗总体面......
-
〓 新闻随笔:要“网红老师”更要“长红老师”
线上学习已经成为很多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一些线上授课老师也引起公众关注。日前,媒体刊文探讨为何一些网红老师能拿捏住吸引年轻人的“流量密码”。文章称,那些真正给人带来精神力量的网红老师,往往都是懂得尊重、充满真诚的温暖之人,并且具备真才实学。 一个个打破空间局限的线上学习平台,适应了现代人便捷学习的需要,吸引众多......
-
〓 沐浴人间烟火气 今古诗情日日新
——从唐诗短视频走红看古诗词的当代传播 【热点观察】 近日,专家讲解《唐诗三百首》的短视频风靡网络。“抖音唐诗三百首”抖音号发布的74条视频,短短两个月播放量就突破4000万,点赞量高达58万。当经典古诗词与短视频相遇,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晦涩的古诗词跨越千年,以轻盈姿态走近万千民众,获得接纳认可,甚至成为网......
-
〓 《古韵新声》端午节目:传统节日与中国人的情感世界
又是一年端午至,包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斟雄黄等传统节日风俗在千家万户上演。今年的端午时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推出《古韵新声》端午节目,以其丰富饱满的传统文化意蕴,为观众拓展了端午节的文化时空,也成为荧屏上的一抹亮色,产生了热烈的传播效果和积极的社会反响。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首个......
-
〓 文化评析:当国粹变身国潮
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据媒体报道,这一天全球37位青年艺术家齐聚云端,共同庆贺。作为国际剧协副主席国,中国选派了梅花奖演员楼胜录制婺剧视频,向国际戏剧界展现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 婺剧俗称“金华戏”,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与其一同焕发青春的,还有近几年来频频出圈的考古、典籍、古典舞文化综艺与短视频。仅最近......
-
〓 文化评析:让古老中华故事从古籍中款款走来
提高古籍保护水平、提升古籍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能力、鼓励古籍文创产品开发……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斗转星移,此去经年,那泛黄的古籍,是前人厚重思想文化的物质承载,是五千年中华历史底蕴的文字见证。据统计,我国......
-
〓 光明论坛·温故:学所以益才也 砺所以致刃也
日前,《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文中强调指出:“‘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有同志经过一番实践历练后说了一句话,越干越会干、越干越能干、越干越想干。当然,同样是实践,是不是真正上心用心,是不是善于总结思考,收获大小、提高快慢是不一样的”。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
-
〓 漫谈中国文化里的虎
虎吼一声,威震山河。 自从老虎跻身十二生肖,这位森林里的大王,便带着威猛之气、骁勇之神、智慧之光,走进了国人的精神世界。2022年,是农历壬寅年,也是虎年。回眸悠久历史,披阅史料典籍,年深日久的虎文化扑面而来。布老虎:孩童的守护神 十二生肖的动物中,兔、鸡、羊,甚至身高体大的牛和马都被人类驯化,变为家畜,成为食......
-
〓 文化评析:规范使用汉字 媒体要“作则”也要“督责”
北京冬奥会临近,冬奥会会徽“冬梦”、冬残奥会会徽“飞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眼前。这两个会徽分别以汉字“冬”和“飞”为主体,利用汉字丰富的表意功能与多变的重塑优势,巧妙地将书法艺术、冰雪运动和人文精神融为一体,构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标识符号。汉字不仅具有强大而丰富的表意功能,而且其字形结构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丰......
-
〓 光明论坛·温故: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
2021年8月1日,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党史军史和光荣传统教育,确保官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文中强调:“‘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政治工作实质上是党领导和掌握军队的工作。我军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要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必须坚定不移听党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