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古琴史话(七):两宋
宋代帝王均十分好琴,宫廷中设有琴待诏。太宗赵匡义(976—997年)在至道元年(995年),增作九弦琴、五弦阮,别造新谱三十七卷。命待诏朱文济、蔡裔给人们演奏。徽宗赵佶(1101—1125年),更是嗜琴如命。他曾搜罗当时南北名琴绝品,并专设“万琴堂”来收藏这些名琴。其中最为名贵的是唐代雷威所斫的“春雷”琴。宋徽宗精于弹......
-
〓 习得——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修身篇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 典出:清《格言联璧》 原文:同引用 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
-
〓 贺捷生:铁马冰河入梦来
贺捷生(左)与战友们在观礼台上。 在世界瞩目的9月3日上午,当我站在天安门城楼西侧阅兵观礼台上,看见我军的50个受阅方队,从长安街由东向西铁流滚滚铿锵而来,看见走在最前面的抗战英雄部队中“雁门关伏击战英雄部队”那面鲜艳的大旗迎风飘扬时,我在心中默念起了陆游的诗句:“铁马冰河入梦来。”长眠在雁门关的先烈,还有在雁门......
-
〓 文化评析:从回望中汲取前行力量
窗户打开,粉尘会伴随新鲜空气一齐进来。处在一个全球化迅猛推进的时代,各种新生事物的涌入与受纳,不同思想观念的激烈碰撞,带给社会的急剧变化经常让人目不暇接。我们在眼光向外积极吸纳国际经验的同时,也开始重新检视自我,期待从古人那里寻找稳定世道人心、治理国家社稷的智慧。 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延续性最强的国家,源......
-
〓 人民论坛:别在“成功焦虑”中迷失——让我们的人生更开阔
或许是追赶成功的脚步太匆匆,时下,不少人似乎感到很烦、很忙也很累。进入论坛、登录微博、浏览微信,往往可见这样的情绪在流淌。这其中固然有生活节奏太快、社会压力太大的原因,但与一些人的“成功焦虑”关系不小。追求成功没什么不对,为成功而忙碌没什么不好。然而,在一些人眼里,成功就是出大名、挣大钱、发大财。比如,茶余饭后,津津乐......
-
〓 人民时评:请呵护孩子们的文化基因
在基础教育中被疏离于中华文化之外的孩子,等于被文化之母遗弃。“无根”,则必有文化抑郁与惶惑,又怎能以健康包容的心态,坦然自处于世界文化之林?大约少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唐诗宋词。中秋,李白会浮上亿万国民心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端午是拜祭屈原的诗魂;春节就轮到了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
〓 光明谈:“大学生书单”当成为一项课题
随着近年来“全民阅读”活动被推向深入,各种阅读书单也纷纷出现:有学术大家推荐的书单,有图书网站推荐的书单,甚至连明星都纷纷晒出自己的“藏书书单”。作为阅读主力军的大学生,到底该读哪个?形形色色的书单,因为书目领域分散、偏好各异,不一定能助力大学生有序建立人文知识结构、打牢人文基础。制定大学生的阅读书单,大学应发挥主要作......
-
〓 人才史话:英才缘何弃袁绍投曹操
CFP 知人善投与知人善任具有双向互动效应,表现为求职择业的智慧与察人用人的眼光。两者若能相契共鸣,就堪称是珠联璧合了。一个有才华的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显身手,展抱负。为此,既需要一个广阔的舞台,更需要一个拥有这个舞台的明智掌门,赏识你的才艺,发挥你的能量。倘若遇人不淑,那就要及早抽身,另谋高就。否则,就是不识时务......
-
〓 善待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戏曲不妨沾些泥土味
清明时,偶遇一江南古镇,镇中古戏台停用已久,青砖铺地、朱漆斑驳,细雨蒙蒙中锣鼓喧天已是前尘云烟。想起有朋友感慨,经济发展了,反而看不到原汁原味的土戏了。戏曲被移栽进了现代化的剧场,场面更美、环境更舒适,坐在台下的观众,也跟欣赏交响乐一般正襟危坐,没有茶水零嘴、没有唠嗑戏谑。不知何时开始,中国戏曲特有的泥土味儿,似乎淡了......
-
〓 秦人的崛起
秦人系出帝颛顼之后【1】。其先祖柏翳曾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得到奖赏。后又由于为舜驯服鸟兽有功,赐姓嬴。秦人对驯服鸟兽,畜牧养马特有专长。柏翳的后人非子,为周孝王(前909年)养马,马匹得以大量蕃息,周孝王封之于秦,是为秦赢。周宣王(前827年)时,任命秦赢的曾孙秦仲为大夫征讨西戎,从此开启了秦人与戎夷的争战。秦人尚武善战......
-
〓 一位科学家给博士研究生的回信:我们为何做科研
编者按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张双南教授7月15日接到一位博士研究生的邮件。信中,这位博士倾诉了他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的困惑:我们为什么做科研?做科研的收入,能不能足以养家糊口?结合自己工作几十年的感悟,张教授认真地给这位博士生写了回信。征得张教授的同意,我们把两封信刊登出来。正如张教授所说:“这些困惑很有代表性,发到这......
-
〓 懂得坚持学会放弃——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2013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编者按 本期我们刊出《懂得坚持 学会放弃》一文,摘自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2013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陈校长用3个与清华园有交集的人物的故事亲切地告诉学生,在面对今后的生活和事业时,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这份把握不仅关乎选择,也关乎坚持,还关乎放弃。事实上,个体只有认识到人类的命运休戚与......
-
〓 炽烈缠绵凤求凰
《凤求凰》,传说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所作的古琴曲,演绎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炽烈缠绵的爱情故事。相如之文采,文君之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或许有人会说,一向重视礼教的古代,大家闺秀夤夜私奔,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汉唐时社会风气还是较为开放的,豪情女子多有,深居闺阁,大门不出,二门......
-
〓 以青春之名为梦想前行——北大校长王恩哥在2013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2009年是各位同学的共同标记,其实也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年份。那一年,你们初入燕园;我也在离开母校19年后,回到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从那时到现在,我们一起走过了四年。我们同在拥挤的食堂里站着吃饭,同在湖光塔影之间散步闲谈,同在热闹的大讲堂看精彩的演出,也同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地“搬砖”。点点滴滴的共同记忆,......
-
〓 老马的品格在“识归”
春秋时期,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归途中迷了路。管仲表示,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最终找到了回去的路。这则《韩非子》中记载的“老马识途”的故事,常常被理解为老马拥有非凡的智慧,能够辨识道路。其实,老马哪里谈得上非凡的聪明才智,它之所以能“识途”,不过是牢......
-
〓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比喻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
什么是比喻?朱熹说是“以此物喻彼物也”(《诗集传》),俗话说就是打比方。作家在描写事物和说明道理时,用同它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就叫做比喻。比喻是一种最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法,。人们表达感情、说明道理、写人状物、述事描景、传形传神、绘声绘色,皆离不开比喻,堪为辞格之首。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甚至说“比喻......
-
〓 大爱无言大爱如渊——摘自解玺璋著《五味书》
图片为霍春阳作品(局部)。资料图片 年轻时读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不能理解他的“我实在无话可说”;而等到虚长了几岁,有了一些经历,才知道,很多时候,真的是“说不出话”。 但是,没有说出来的爱,就不是爱吗?我们恐怕还不能这么说。譬如这里要纪念的刘和珍君,以及文章里提到的杨德群君、张静淑君,还有那些已死的和未......
-
〓 扛标旗的少女——我的春节记忆
作为民俗的春节与作为个人记忆的春节是两回事。你兴奋不已的,他人未必感兴趣;反过来,别人津津乐道的,你也很可能插不上嘴。说全国人民享有“同一个春节”,在我看来近乎幻象。共享的,只有休假与美食;就连团圆与否、鞭炮有无,如今也都成了未知数。其他习俗,更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我记忆中最美好的春节,属于1986年。无关“国泰民安”......
-
〓 《咬文嚼字》主编谈“马上体”祝福
马年将至,“马上体”早已红透。万能的网友在小马玩偶的背部放上钞票、房屋等各种期许之物,以表达“马上有钱”、“马上有房子”的马年祝福。比起以往含蓄的四字成语祝福,生动直白的“马上体”备受欢迎,也迎来吐槽声:“马背上有毛,马上有毛钱,马上有毛房!”“马上体”好玩但不新鲜对于“马上体”的走红,《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说这样的马......
-
〓 疯狂的硕鼠
《硕鼠》一诗,是《诗经》中的重要篇章。一直以来,对此诗的阐释都是用“阶级分析”、“阶级斗争”的思维方式,断定这是两个阶级对立的反映。各家注本,各种文学史对此的阐释也大体相同:此诗表现了农民对统治者的怨恨和控诉。把统治者比作大老鼠,他们受农民的供养,但贪得无厌;农民岁岁为他们辛劳,但都得不到他们的半点回报,使农民陷入了绝......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