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论坛·温故:法令行则国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必须担负法律实施的法定职责,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坚决整治以权谋私、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问题,严禁侵......
-
〓 龙门联合书局:特殊年代的学术避风港
朱谦之为“学术过客”遮风挡雨 熟悉中国学术出版史的研究者会注意到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这一特别时期。说这一时期特别,一方面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一时期具有告别民国学术时代,迎接共和国学术时代的开篇意义。另一方面,接踵而至的政治运动、思想改造、阶级斗争等客观因素,也必然会对这一时期的学术出版产生深远影响......
-
〓 读书管见:勾勒吐故纳新的学术中国
世界对于中国的认知正在叠加。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了舌尖上的中国、风景如画的中国,但对于“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人们还缺乏认知。众所周知,学术著作是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学术成果的载体,因此,“学术中的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中国当代学术著作的出版中。具备独创性的学术价值是学术著作的底线......
-
〓 大家手笔:让中国哲学讲中国话
数百年以来,中国古典文献特别是中国哲学被译成西方语言,一开始就被套上基督教的神学框架,这种“基督化”的烙印至今随处可见。汉英词典中对于中国哲学词汇有不少译法欠妥,却长期被奉为规范,误导后学。要克服西方人对中国哲学的不准确理解甚至是曲解,就必须准确翻译中国哲学词汇,让中国哲学讲中国话。英籍奥裔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过,语言......
-
〓 告别碎片化、表象化,高校改革:好政策要执行到位
CFP 编者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正在逐渐清晰,步伐也明显加快,从两、三年前相继推出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大学章程制定、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政策,到今年年初以来大学学术委员会规程、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综合改革试点以及研究生质量体系保障政策的推出,再到教育部最近放出口风说要进行高考模式的分类改革,种种迹象表......
-
〓 报国力行达济天下——追忆邵逸夫先生
编者按: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我们刊载此组文章以为纪念。 2014年1月7日清晨,107岁高龄的香港著名爱国人士、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在家中与世长辞。海内外各界纷纷为巨星陨落举行哀悼活动,缅怀这位勤奋创业的影视巨子,共同追忆他爱国重教、奉献社会的善行义举。逸夫先生在事业上的辉煌成就令......
-
〓 肖复兴:大雪封河
我特别喜欢民间的谚语,充满智慧,既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又是对大自然规律的提炼,下接地气,上敬天神。曾经有这样一句谚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还有一句:小雪封地,大雪封河。这两句谚语,很有意思,前面一句,说的是民俗;后面一句,说的是自然。也可以这样说,前面一句,是平常百姓居家过日子的生活;后面一句,是过日子的自然背景;两者......
-
〓 干部谈读书:读贞观史感大气象
读书爱读史。秦一统六国后,有汉之绵长;隋二世后,有盛唐之瑰丽;五代十国后,有宋之璀璨;元短暂后,有明清之延续……历史的长河里,可谓风云际会,兴衰更替,意味无穷。尤其读贞观史,深为其大气象所折服,让人不敢轻易动笔墨。贞观之人杰,难描绘。不言太宗,不言凌烟阁二十四功勋,就是太宗贞观前之人物,如李密,起瓦岗,杀翟让,战偃师,......
-
〓 《牡丹亭》:一部“致命”之书
一个作家最好的传记乃是由他的作品写成。汤去世多年后,他最成功的剧本《牡丹亭》还在持续不断地上演着,当时知识界人士的书房和雅好文艺的深闺女子案头,随处都可见此剧各种版本的刻本,其受推崇的程度就如同十八世纪晚期的“少年维特热”之于欧洲。一个叫程琼的徽州女诗人曾经说,闺中女儿家聚在一起做女红,都会带上一本书做安放新样......
-
〓 2016毕业致辞:用“求善求是求变”的火种点亮“创新”明灯
今天的典礼具有双重的意义,它不仅是你们完成大学学业的一个标志,也是学校兑现承诺的一种仪式。早在1901年立校之时,山大就确立了“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115年来,这个庄严的承诺一直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从未偏离,从未动摇,从未改变!今天的典礼昭示着,在经过了知识的洗礼、智慧的启迪、文化的浸润、人格的熏......
-
〓 乡绅消失后的乡村命运——兼谈“叶落归根”的意义
传统中国乡村,在当代人的眼里,可能是与贫穷、饥饿联系在一起的地方,然而无论是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还是在乡村耆旧的心中,乡村更多的是充满温情和诗意的祥和。我们只要从晋南村落今幸存的老宅走过,看看那残留的“耕读传家”“地接芳邻”“稼穑为宝”“职思其居”“居易俟命”“君子攸宁”之类的门楣题字,从这些连今天的大学生都不能......
-
〓 光明书话:用诗境打开心墙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回到家,看到书桌上摆着一张父亲剪给我看的报纸,题目是“古典诗词让人心灵不死”,内容是介绍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我读过之后马上上网查询相关内容,然后就购买了《唐宋词十七讲》,买了很多本,送给同事,送给学生。那会儿,我已在初中教了三四年的语文,总会被学生问一些类似“背这些古诗有什么用,考试会不会考到”......
-
〓 文化评析:“国花之争”漩涡中的牡丹
无论是否有“国花”之名,欣赏者自会赏之,花卉带给国人的美感和情感记忆不曾衰减。 暮春将至,又到了牡丹“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好时光,已连续举办30年的洛阳牡丹文化节也将向世人绽放娇颜。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洛阳市市长李柳身呼吁以法律形式将牡丹确定为国花,使得旷日持久的“国花之争”再起波澜。 国花象征民族精......
-
〓 光明论坛·温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2013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儒法并用,是我国历史上常用的社会治理方式,只有思想教育手段和法制手段并用才能相得益彰。这是因为,法是他律,德是自律,自律和他律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正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反腐倡廉是一个复杂......
-
〓 光明时评:大学自主招生不能“比新比怪”
大学自主招生考题一方面要有合理性,另一方面要让考生发挥想象力,形式上的矫枉过正、内容上的舍本逐末,只会使自主招生变成一场求新求怪的游戏。 “你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大象把蚂蚁踩到骨折,怎么办?”“面包和馒头打擂,谁会赢?”……这些搞怪的脑筋急转弯式“神题”,皆出自一所国家重点大学4月13日的自主......
-
〓 新世纪国学热的发展
关于新世纪以来的国学热,我想从文化现象入手,从文化事件入手,但不是依照逻辑的顺序,而是按照历史的序列,加以叙述,来提出我自己对新世纪以来国学热的观察,以此与大家进行交流。 在最近十余年的国学热中,第一个事件我想讲的是关于“儒藏编纂”。2002年开始,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四川大学都提出儒藏工程的计划,2003......
-
〓 刘毓庆:天道视野下的现代城市命运
“天道”是中国先贤在把握宇宙万物变化中所提炼出来的一个概念,它所代表的是自然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其要义有二,一是“天道循环”,二是“物极必反”。就天道循环言,《周易》中有一个字的表述叫“复”,复卦即是对这一循环的反映。《周易·彖传》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象传》说:“无往不复。”万物便在这种循环往复中获得生生不息......
-
〓 光明论坛:学好哲学也会“有出息”
在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日前举行的70周年院庆大会上,校友代表于海洋发表了演讲。在演讲中,他说“当年考入哲学系,隔壁大妈笑我没出息”,如今他已经是一个开拓了100多个城市、招募了4000多名城市合伙人的创业者。今昔对比的反差,让该演讲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没出息”的嘲笑,被于海洋的成功给彻底推翻了。不过仔细一想,这个回击嘲......
-
〓 名家笔谈:让“诺奖”成为“额外的奖赏”
我们的教育应该有更终极的目标——让每个孩子成为幸福完整的人,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让社会更加和谐,使人类走向崇高2015年是注定要载入中国科学发展史的一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实现了中国本土科学成果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零的突破,点燃了无数科研与教育工作者的激情。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有更清醒的......
-
〓 帝舜、《禹贡》与玄女——尧舜及其族群续考
上篇蚩尤之乱《史记·五帝本纪》讲述了中国远古传说里的两场大战:“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在《尧舜及其族群考论》一文中,我们已经推断出轩辕和黄帝为二人,轩辕的合音便是舜,他属于伏羲族;而黄帝的原型乃是戎族的禹。上面引文里与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