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汨罗江上读《离骚》
许多年以前,我跟着一支筏木队,在汨罗江上放筏木排。经过下游樟树园的时候,别人告诉我,这是屈原曾经居住的地方。上得岸来,屈原的房舍早已无有踪影。隔着时空,我们仍然可以想象到当年蔚蓝色的天空下,地里绿油油的庄稼,泥墙青瓦的人家。高天上的流云,投下淡淡的云影,就像绿色锦缎上美丽的暗花。那么,那静谧的江边一隅,是否就是伟大史诗......
-
〓 艺坛走笔:故宫里的四僧
“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真是难得的一份视觉盛宴。穿梭其间,我甚至觉得武英殿都变得宽阔起来。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故宫博物院的书画展览,以宫廷收藏为主。虽然故宫汇集历朝历代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但宫廷收藏有帝王家明确的审美取向,也就是必须与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协调统一。它们与陈列它们的、具备严格等级制度的辉煌建筑,互为表里......
-
〓 癸巳蛇舞方寸缤纷
▲癸巳年生肖特种邮票▲己巳年生肖特种邮票▲辛巳年生肖特种邮票一套两枚 2013年是我国的农历癸巳年,即蛇年。1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癸巳年》特种邮票,全套1枚,图案为身绘四季花卉,头尾向上,口吐金珠、尾顶灵芝,中间绕成两圈的一条红底彩色花蛇。金珠象征财运,灵芝寓意健康。蛇与金珠和灵芝组合的吉祥图案,加上象征一年的四......
-
〓 诗说节气:处暑
进入处暑节气,炎阳不再炙烤,蝉儿不再鸣叫,热情的盛夏便渐行渐远了。妩媚的秋色在天地万物间一点一滴地开始弥漫,秋意渐浓。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者,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从而开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气爽的时节......
-
〓 叶延滨:开机关机
每天都有这个动作,电脑打开,看看邮件,上上网,写点东西,然后关机。开机关机,好像睁眼闭眼,一天过去了。这是信息时代我的基本生活姿态。我不微博也不微信,因为我知道,那样的结果会让我完全成为信息链条上的一个结点。手机二十四小时开着,但它控制不了我。 开机关机,能关机很重要,像读书,能打开,也能合上。放在书架上......
-
〓 王以培:古代经典中的“送别”
少时读古诗,常被其中送别的情景打动,口中心里常默念李白的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更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日后逐步发现,离别之伤痛,还有另一种,不闻“萧萧班马鸣”,也不见“桃花潭水”,只有平常几句话,一份嘱托,回想起来,更觉悲凉而惊心动魄。《史记·孔子世......
-
〓 钱锺书佚诗与潘伯鹰
王鹏程在《京沪周刊》上查找到了钱锺书署名槐聚的《且住楼诗十首》,为此写文作了考释,发现“钱锺书先生的《槐聚诗存》并无《且住楼诗十首》,对检《槐聚诗存》,发现作者编入《槐聚诗存》时,化整为零,且就题目、字句、用典作了较大修改”。诗前,还有一段别有风趣的“编者识”,现照录如下:且主楼主人者,文坛大将,学贯中西,本社......
-
〓 读书碎语
大脑的纹理决定选读的作品,而作品的笔墨也随时涂改着纹理的形状与图案,犹如手里的橡皮。书涂改了我们的心情与想法,然后又轻轻吹去留下的墨屑。 读书有时像是海边拾贝,浪花退却,留下的是俯拾即是的美丽; 读书有时像捕捞,沉甸甸的欲望就能让渔夫意识到他捕获了什么;我们向好奇的海洋撒下欲望,嗅觉就是分量的磅秤,......
-
〓 未来需要自己去探索——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2015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当初,你选择了北大,北大选择了你,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选择,从那时起,我们就拥有了共同的情怀。在北大的岁月里,我们一起欢笑过也心痛过,付出过也挣扎过,希望过也失望过,但却从未后悔过!回头望过去,这些喜怒哀乐,这些拼搏奋斗,都是通往未来的历练和基础。 今天,你们就要毕业了,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选择和转变的时刻!......
-
〓 文艺观察:“标题党”的语言暴力
漫画 徐鹏飞网络语言的丰富和活力赋予个人以更大的表达自由,但我们不应付出语言粗鄙化和趣味衰退的代价最近,诗人余秀华在微信朋友圈中爆红。一篇原名《诗里诗外余秀华》的评论,对某刊采用《晃晃悠悠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为题、以诗人残疾身体为卖点表达了不满。但在此帖转入微信后,它的标题却被改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可......
-
〓 干部谈读书:打破与外界隔离的壳
读书能获得知识,但对世界的认识,还需要从现实中的人和事里获得。因此,边读边走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则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读书,则是门槛最低的远行和探险。2011年进入机关工作之前,我从事过七八年的媒体工作,养成了阅读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到机关报到前,我购买了叶兆言的《江苏读本》来读。事实证明,由......
-
〓 文化评析:让“背古文免门票”成为一道风景
表面看,“背古文免门票”会使景区损失一定的收入,但这种尊重文化的理念,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既符合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规律,也对得起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资源。 继岳阳楼推出只要游客背出《岳阳楼记》就可以免费参观岳阳楼的活动后,山东曲阜近日又启动“背《论语》免费游三孔”的活动:凡是能够在10分钟内背诵出《论语》......
-
〓 名家看景:沧海月
从码头河上的前进桥折向东南,穿过朝阳园艺场果林间的便道,就看到了右前方的李白塑像。正是油桃和大白杏成熟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带着清甜气息的果香,不由人不心生旁骛想入非非。到太白涧来,这是最好的季节。太白涧是连云港花果山附近的一处名胜风景,景区内不仅沟壑纵横,曲径通幽,自然风景美不胜收,而且还因大诗人李白在这里的遗迹而......
-
〓 国产纪录片如何能走得更远
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观众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纪录片思想内涵深刻、内容积极健康,具有深刻意义与教育性,却因为缺少娱乐元素和话题性,而很容易被埋没。近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推出的两集电视纪录片《家风》,为电视纪录片内容的创新进行了一次有益尝试,引发社会各......
-
〓 巧变语序出新意
语序,语言中词语结合的先后次序。它的变动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新意,读之往往妙趣横生。 清朝重臣曾国藩带兵讨伐太平天国,初期屡战屡败,皇帝很不满意。一日,师爷写奏折“屡战屡败,速发援兵”,他看后大笔一挥,改为“屡败屡战,速发援兵”。皇帝看后不仅发了援兵,而且还对其顽强作战之精神大为赞赏。 1949年9......
-
〓 西出阳关故人多
第112窟南壁,舞乐(中唐)。敦煌研究院供图阿格纽(左)在第85窟进行壁画病害复查。敦煌研究院供图敦煌莫高窟九层塔。人民视觉黑暗中,一束光倏然照向前方,青绿斑驳的壁画隐约可见。光芒渐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大半个洞窟跃然眼前:衣袂飘飘,线条爽快利落,这是脱胎于吴道子名垂画史却仅在敦煌莫高窟可见的“吴带当风”吧;满眼清淡......
-
〓 校训的故事·忆述·郭启宏:孙逸仙的大学
大江之滨矗立着巍峨的北校门,坦然面对浩瀚的外部世界。为花木映衬着的南校门,则向过客敞开深邃的内宇宙。这就是中山大学,我的母校。 记不清哪一年了,大概是20世纪90年代,我沿着两旁紫荆树遮掩的大道,向校园行去。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物突现眼前,是小礼堂。其外,一列高大的棕榈树如旌旆拂云,树前一围花圃,其间有钢管......
-
〓 国学访谈:中国文化的“根”与“魂”
时间:2015年2月15日下午 地点:余敦康先生家 主持人(《光明日报》国学版梁枢):习近平主席发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讲话以来,吸引和召唤了一大批学者回到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上,来思考有关中国文化、中国模式、中国路径等相关问题。今天姜广辉先生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部专著:《中国文化的根与魂》(辽宁教育出版社2014......
-
〓 光明论坛:国家观培育离不开公共文化空间
40多年前,史学家陈垣作古,子孙们把他的手稿捐赠给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不久前,陈垣弟子、史学家柴德赓的后人将其《史籍举要》等著作的手稿也捐赠给国家图书馆。至此,这些记录着师生两代爱国学者学术历程与人生选择的手稿有了共同的归宿,成为一个民族的公共文化记忆。20世纪40年代,陈垣写于北平沦陷区的《通鉴胡注表微》,发......
-
〓 文化世象: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
近些年来,关于建筑的吐槽源源不断。一面是“罗马”“普罗旺斯”等洋名字遍地开花,规划却是千城一面;一面是奇形怪状的大楼突兀而立,违和之余,又山寨到让人哭笑不得。有人总结,国内建筑有五大“怪现状”:崇洋,求怪,趋同,贪大,逐奢。如此虚火上浮,不接地气,着实“病”得不轻。建筑审美上的媚俗与附庸,从来不是空穴来风。说到底,屡屡......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