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帛”“杂帛”释义辨正
内容摘要:“通帛”“杂帛”两词为《汉语大词典》等现代语文辞书所误释,在旗帜这一义项上,“通帛”为正幅和装饰物均用纯赤色丝帛制作的曲柄旗,“杂帛”乃指用绛帛制作旗帜的正幅,在正幅的周围镶上白帛作为装饰物的杂色旗。关键词:现代语文辞书;通帛;杂帛;释义;辨正作者简介:黄国华(1974—),男,江西新干人,南昌工程学院讲师。......
-
〓 中国古代小说与越南古代小说的渊源发展
内容提要:越南古代属于“东亚汉字文化圈”,其古代散文体小说基本上是“汉文小说”,其发生、发展深受中国小说之影响。16世纪前期模仿和借鉴中国《剪灯新话》的短篇小说集《传奇漫录》的出现标志着越南古代短篇小说的起步,17世纪以后出现的《皇越春秋》等长篇小说则深受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影响。关键词:越南古代小说;渊源;发展;中......
-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时期边疆研究的特点与趋势
西南联大校门 资料图片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各界对边疆问题的关注也因形势的严峻、学术力量的空前集中而得以增强,边疆研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总体而言,主要表现如下:一、对边疆现实问题的研究加强 抗战前,中国学术界研究边疆问题大致采取两种路径:一是以顾颉刚为首的禹贡学......
-
〓 御宴簪花:宋代宫廷宴会的独特礼仪
《四相簪花图》 御宴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礼仪。在宴会中,皇帝要按例赏赐出席官员花朵,官员将之簪戴于头上以示荣宠,所簪之花俗称“御花”“宫花”。 花象征着喜庆与荣耀,我国古代汉族男子与女子均可簪花,以花为美并不是女子的专利。杜牧有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又咸通年间唐懿宗大宴新科......
-
〓 中日佛教学术会议(1985-1999)
自1980年以来,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迅速发展,佛教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促进中日两国佛教学术的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是中日两国佛教研究者的共同的愿望。1985年11月,日本《中外日报》社为纪念创刊90周年,经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协商,在日本京都举办了第一次中日佛教学术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此后,日本《中外日报......
-
〓 港台近期国学类学术讲座(九)
2015·8——2015·121、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林濤(Toby Lincoln)、葛浩德(Frederik H. Green)兩位教授演講時間:2015年11月25日(週三)14:00-17:30主 講 人:林濤(Toby Lincoln,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歷史系助理教授......
-
〓 东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观世音灵验故事杂谈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现象,既有高深的教理建设和探讨,也有各种报应、灵验故事,以及塑像、绘画等通俗的宣传作品。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至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小乘重要经典已大量地译述出来,名僧学者宣传佛教教理的各类论著也多不胜数。佛教开始在中国扎下根,并且在社会生活各方面逐渐发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经典译述、......
-
〓 国学博士论坛:论《恒先》的万物生成论
周耿,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2011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国哲学专业博士毕业。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先秦道家人性论研究》。 博士导师:湖南大学教授张松辉 通讯评委:清华大学教授曹 峰 北京大学教授王中江 上博简《恒先》是一篇极有价值的道家类地下文献,学......
-
〓 哲学概念三解
内容摘要:人们通常将“哲学”定义为“爱智慧”或“智慧的朋友”。显而易见,这样一种界定过于宽泛而失之具体。要准确而具体地把握什么是哲学,需要先明确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什么”的问题,即人为什么要热爱和追寻智慧?二是“是什么”的问题,即“哲学”作为一种智慧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三是“怎么样”的问题,即“哲学原型”是什么?在这......
-
〓 新教传教士在华早期活动研究的回顾
基督教新教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近代史和近代宗教史上,都是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按照新教传教士在华活动的阶段性特点,可以将从180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来华,到1851年英文《中国丛报》停刊这段时期,看作新教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早期阶段,即以广州和广东沿海为中心的阶段。100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对这一历史阶段的研究......
-
〓 中国古典文学数字化进程中的定量研究和争鸣
——兼论唐戴叔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建设
苗贵松1孙钦荣2苗地3(1.2.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3.南京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内容提要】文章从权威期刊、多产作者、博硕论文、国家基金项目等视角,统计出中国古典文学数字与量化研究主要文献222篇(大量会议论文除外)。论文论著多集中在唐宋文学范围,涵盖中国古代......
-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2012年5——11月)
1、第五届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时间:2012年5月4至5日(周五至周六)地点:国立东华大学工学院四楼国际会议厅主办单位:国立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内容简介:议程5月4日14:20-15:50主持人:赖芳伶(东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论「花踪」文学奖(叶振富,中央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讨论人:黄锦树(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马哈迪......
-
〓 三论“新子学”
学术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大课题,积极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元典精神,解决当代文化发展中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根本上讲,“新子学”所关心的正是传统文化研究如何创新的问题。2012年10月,我们在《“新子学”构想》中全面论述了对当代诸子学发展的看法。2013年9月,又通过《再论“新子学”》集中探讨了“子学精神”。......
-
〓 四首回乡诗比较
——古典诗文比较之五
有这样几首小诗,他们的题材相类,抒发的情感也相似。一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1】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另一是苏轼的两首诗:【2】《逍遥堂别子由》别期渐近不堪闻, 风雨萧萧......
-
〓 略谈北京钟楼的声学价值
重建于乾隆年间的北京钟楼有“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的声学效应,可使皇家“以时出治”,全城百姓“作息以时”。这种声学效应的形成是钟和楼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对钟楼声学效应的探讨,学界多从钟声的强度来分析其声音传远性,未能深入分析钟与钟楼自身的声学特性,更未涉及楼与钟的声学互动。古人以为“声与政通,硕大庞洪”,......
-
〓 唐五代禅宗在今山西地区的传播
在中国佛教史上,山西佛教占有重要地位。在唐代成立的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中,提倡称名念佛的道绰(562-645)、善导(613-681)一系的净土宗就发源于今山西交城的玄中寺。魏齐之际在该寺的昙鸾(476-542)曾著《往生论注》等书对净土念佛法门作了系统论证,道绰的《安乐集》、善导的《观无量寿经疏》等净土著作都是......
-
〓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与吟诵——叶嘉莹先生在国家图书馆的演讲
叶嘉莹出生于1924年,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自1954年开始,在台湾大学任教15年,其间先后被聘为台湾大学专任教授、台湾淡江大学及辅仁大学兼任教授,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现担任......
-
〓 今天如何吟唱古典诗词
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艺术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与歌原为一体,是文学与音乐在艺术审美层面的有机结合,是人类通过有声语言表达自身情感体验最自然的艺术形式。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诗经》三百零五篇,孔子用琴、瑟等来伴奏、歌唱,也用来教育学生。《墨子·公孟》中“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
-
〓 英国汉学的阶段性特征及成因探析——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为中心
本文以中国古典文学在英国流播为讨论中心,对英国汉学研究历程进行学术分期并归纳其阶段性特征;对英国汉学研究的滞后和相关特征的形成原因进行探析。一英国汉学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较法、意、德等西方诸国为迟,其基础工作——中国文学作品翻译从18世纪末才开始萌动。从18世纪末至今,英国汉学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
〓 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净土一宗发展到近代已是十分衰微,或以为此仅为愚夫愚妇求生福报之法门,或以参念佛者是谁,成有禅无净之法门。净土教理闇而不明,念佛法门杂而无统。印光大师有感于此,大发慈悲,一生以弘扬净土教义,实践念佛法门为己任,被尊为中国净土宗第十三祖,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净土宗高僧。印光大师首先指出,净土法门乃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中最为殊胜......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