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书法简史(八):草书、行书和楷书
第二章汉代书法第四节草书和行、楷书草书是在汉代成熟的另一字体。草书分为章草、今草两种。有文献说张芝在东汉晚期将章草逐渐推进到今草,但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证明。许慎说“汉兴有草书”,指的是章草,是隶变过程中成熟的,带有隶书的波磔,又省减笔画、改变笔顺、增加牵丝映带,基本可以看作是隶书的草体。章草具有隶书的渊雅静穆与草书的灵动......
-
〓 1997-1998年宗教工作与宗教活动大事记
1996.12.29-1997.1.3 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六届、中国基督教协会第四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基督教两会领导机构成员。丁光训任全国两会名誉主席、名誉会长,罗冠宗任全国三自主席,韩文藻任会长。1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
-
〓 中国古代小说与越南古代小说的渊源发展
内容提要:越南古代属于“东亚汉字文化圈”,其古代散文体小说基本上是“汉文小说”,其发生、发展深受中国小说之影响。16世纪前期模仿和借鉴中国《剪灯新话》的短篇小说集《传奇漫录》的出现标志着越南古代短篇小说的起步,17世纪以后出现的《皇越春秋》等长篇小说则深受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影响。关键词:越南古代小说;渊源;发展;中......
-
〓 陆时雍眼中的李白诗
编者按 名家研究向为古代文学研究重心之所在,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苏轼、陆游尤为重中之重。在名家研究与接受过程中,其主要特征往往日益凸显,如陶渊明之平淡、李白之豪放、杜甫之沉郁、苏轼之旷达、陆游之悲愤,已成为其标签,学界同人虽多有他论,但亦难纠其单一化之偏颇。因此,多途径、多角度的细部考察,立体化的名家研究,试......
-
〓 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净土一宗发展到近代已是十分衰微,或以为此仅为愚夫愚妇求生福报之法门,或以参念佛者是谁,成有禅无净之法门。净土教理闇而不明,念佛法门杂而无统。印光大师有感于此,大发慈悲,一生以弘扬净土教义,实践念佛法门为己任,被尊为中国净土宗第十三祖,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净土宗高僧。印光大师首先指出,净土法门乃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中最为殊胜......
-
〓 读史札记:曹操的社会理想与许昌
说三国,离不开汉魏;说汉魏,离不开曹操;说曹操,离不开许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在汉末的社会动乱中,广大人民遭受了深重的苦难,不仅社会秩序荡然无存,而且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没有保障。面对这种局面,曹操希望尽快恢复社会秩序,重构一个理想社会。正如他在《度关......
-
〓 古村古镇要多方位协同保护
古村古镇是一个综合的多维空间概念,它既是一个传统的居住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载体和文化空间的概念,还是一个经济生产复合体的概念。近年来,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大众,纷纷把目光投向古村古镇,从各自的学科领域或兴趣爱好出发,关心或致力于古村古镇保护,但是,由于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各领域的专家各执己见,各社会利......
-
〓 从《开元释教录》等经录的伪经录中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斗争与融合
南北朝时期佛教与儒道的斗争与融合,是佛教适应中国本土文化、渗入中国本土文化,得以在中国扎根,并形成此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鼎立格局的关键时期。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那时中国本土文化以儒道为代表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再加上中国本土士人对佛教了解甚少,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只是把佛教当成如同黄老道一样的神仙方术......
-
〓 谢阳举:也谈“中国的文明与官僚主义”
“中国的文明与官僚主义”是已故著名法国汉学家艾蒂安白乐日(Etienne Balazs,1905-1963年)为他一部论文集所定的名称,1964年在美国问世。这部论文集是由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建议编辑出版的。我读了这本《中国的文明与官僚主义》(似宜译为《中国的文明与官僚政治》),感觉到书名和内容问题十分重大。 ......
-
〓 宋震武军治考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及实地考察,认为北宋震武军城当在今甘肃省永登县连城镇连城村水磨沟口古城。【关键词】北宋;震武军城;位置;水磨沟口古城【作者简介】杨善德,男,生于1981年8月,现为甘肃省永登县西铁中学教师,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宋宝元元年(1038),元昊称帝后,宋、夏之间战争频发。宋于熙宁五年(1......
-
〓 1995年中国大陆佛教研究综述
<p>A、学术会议</p><p>1995年中国大陆重要的学术会议主要有以下几个:</p><p>一、1995年3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法门寺博物馆发起,邀请首都学术界、佛教界专家学者在北京中山公......
-
〓 理学视域中的礼乐文质论——以朱熹为中心的研究
内容提要:朱熹以“敬”与“和”为礼乐之“质”,最终则将其上升到了“仁”与“天理”的层面;而礼乐之“文”涵括了礼乐实践的各个方面,为礼乐本质内涵的外化形式。他主张礼乐应当文质兼备,并符合中庸之道,对现实的礼乐实践则强调“质先而文后”的主次关系。朱熹关于礼乐文质论的辨析所形成的主要观点,与其礼学思想的基本性质及其实践哲学息......
-
〓 华严“十玄门”的哲学意义
佛教是一种宗教,同时也是一种哲学;中国佛教如华严宗、禅宗是一种宗教,同时也是一种极高的哲学,中国佛教的华严宗讨论了许多哲学问题;我认为这些哲学问题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如大家经常讲到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对宋明理学的影响;而且它所讨论的某些哲学问题,如果我们顺着它的思路深入地发挖下去,仍然会有丰富和发展......
-
〓 李开:关于北大简《老子》的辨伪
邢文先生《北大简〈老子〉辨伪》(《光明日报》2016年8月8日第16版,以下简称《辨伪》,本文提及的北大简《老子》图简可参见该版)说:“北大《老子》不仅是今人伪造、书法拙劣的汉简赝品”,且“整理者在整理、发表材料的过程中”,“涉嫌二次作伪”。但读了《辨伪》以后,并不能得出上述结论。关于竹简形制的辨伪关于“简背划痕之伪”......
-
〓 从不死药到释迦牟尼
——浅析汉晋之际士人生死观的转变与佛教此一时期在华传播发展间的关系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力图通过对汉晋之际士人生死观的改变作一简要的勾勒,同时与汉晋之际佛教发展情况相比照。不难窥见,汉晋之际佛教的大发展恰是出现在士人生死观发生重要转变的时刻。从追求长生不老的灵药到接受释教的生死轮回观点,中国的部分士人完成了自身对于生死理解的蜕变,从而也为佛教在其后一个时期的繁荣和发展埋下了伏笔。本文的最......
-
〓 新辨红楼背景在乾隆年间
引言:去年以来出现了一股否定《红楼梦》的作者是乾隆时代的曹雪芹的思潮,舆论界、读书界出现了主张是明末清初的洪升、张岱以及曹頫等奇异说法,并且出版了好几部厚书,如陈林先生、土默热红学等,影响波及港台学界。且其红楼梦写作在明末的学说,又由出版社隆重推出,(系列红楼历史小讲出版了几本,据说还将有五六个)为此,笔者重申《红楼梦......
-
〓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若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帙,概以“三玄”(《周易》、《老子》、《庄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为其渊薮;如由学术统绪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鸣......
-
〓 中国现代社会与儒家伦理
一关于儒家伦理,在中国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而这种争议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中国在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现代工商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在绝大多数社会改革家和进步思想家的头脑里,都把儒家伦理看作是阻碍社会改革、社会进步的政治理念、文化观念上的主要障碍。因此,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上,对传统伦理观念,主要是......
-
〓 东方智慧的魅力
一在当今欧风美雨盛行的时代,来谈论东方文化、东方哲学,似乎有点悖时。但我想,作为一名当代中国大学生,如果对自身所在的东方世界,及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反而不甚了了,这不能不说是知识结构中的一大欠缺。东方原是一个相对的地理概念,泛指东半球(主要是亚洲),到了现代,则东方又有了政治及经济方面的含义,如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达国家......
-
〓 神会的顿悟说
一“顿悟”法门是禅宗(南宗)提倡的根本解脱法门,它的提出和确立在佛教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这一“曹溪宗旨”地位的真正确立和广为傅播,则是经过神会和尚的拚死斗争和竭力鼓吹,才得实现的。因此,当我们谈论禅宗顿悟法门时,神会的顿悟是首先需要给予充分注意的。唐宗密在《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中说:(慧)能和尚灭度后,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