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和的航海功绩与历史地位
在中国古代文明构成中,海洋文明与农业文明、游牧文明一样,亦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外来文明的交往中,海上通道与陆上交通都是主渠道。与沙漠和草原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一样,海上丝绸之路因政治形势的变化也时兴时衰。在古代中国,明初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明朝特指中国南海以西的南洋群岛、印度洋、波斯湾、北非......
-
〓 中国人最先发现新大陆
一张古代的地图证明首次环球航行的是中国人在欧洲人的历史上,那些探险伟大航程的勇敢的水手是英雄人物。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迪亚士(Dias)1488年发现好望角,麦哲伦1519年进行环球航行。但是这些欧洲人认为是常识的东西遇到了麻烦,它可能是不符合实际的。世界和其大洲好像更可能是中国的将军郑和发现的,他的舰队在14......
-
〓 晚清财政规模估算问题初探
内容提要:当前对晚清财政规模的研究,大多或是直接转引史料数据、或是将史料数据简单分类汇总,极少对既有史料数据及其统计方法进行细致的校核,故在此问题上自清末至今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步。若将一些基础性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如计量单位混杂、重复统计、统计区域缺漏、数据呈报滞后等问题),则可以对晚清的财政规模估算进行重新审视与修正。......
-
〓 清代新疆的分水措施、类型及其特点
——以镇迪道、阿克苏道、喀什道为中心
【内容摘要】清代新疆的水资源分配制度,有制度措施、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新疆存在多种类型的争水矛盾.因此新疆分水,亦有多种类型,有县与县之间的分水、同一水源下各干渠间的分水、同一干渠下各支渠的分水、同一干渠或支渠下各村庄之间的分水、同一流域或渠道下不同屯垦户之间的分水。分水的工程技术措施是有分水闸口,由民夫维护。【基金项......
-
〓 明清珠江三角洲的燃料供求研究
【内容提要】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燃料是珠三角地区冶铁、煮盐、制陶、制糖、缫丝等传统工商行业兴盛的重要动力,也是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传统燃料主要包括柴薪、煤炭等,尤以柴薪为大宗。由于珠三角消耗燃料庞大,燃料供应由本地逐渐向邻近地区延伸,甚至跨出省界。砍柴烧炭已成为部分山区居民的一种职业,贩运柴薪......
-
〓 显学的背后:沈垚西北史地学述论
摘要:本文通过对沈垚西北史地研究经历的回溯,从一个侧面考察了清代学术史上被后人称为显学的道光年间西北史地研究学术活动的进行过程。认为因中国传统学术特点影响、受中国社会条件所限,当时的西北史地研究者缺乏实地考察手段与科学实测技术的支持,他们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走向文献考索,研究中的经世意义有所消减。关键词:沈垚西北史地研究显......
-
〓 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
提要:本文透过耙梳历史文献和运用田野调查,揭示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地方人士在使用各种族群标签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复杂的政治和经济资源的争夺。在明清时期,在珠江三角洲一些乡镇中,涌现了不少强宗大族,他们拥有大面积的沙田、控制市场和庙宇、举办各种士大夫的活动。这些经济和社会活动,是地方上正在攀升的人群使用的文化手段,用以排斥......
-
〓 清代冰雹灾害统计的初步分析
【摘要】冰雹灾害是重要的自然灾害种类。本文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清实录》和各种地方志的记载,力图全面梳理清代自1644年清军入关至1911年宣统逊位为止时间段内的冰雹灾害。在以州县为单位的统计数据中,清代的冰雹发生次数已经超过6000次;从分布朝年来看,以顺治、道光和光绪朝为多,乾隆至道光时期平稳上升的......
-
〓 明代江南治农官述论
【内容摘要】明代治农官制创始于永乐初年,经宣德至成化间添革往复,由江南一隅推广至全国大部,并基本完善了司府州县各级治农官建置。正嘉以降,江南治农官不断遭到裁省,权力收缩、下移,由官到吏。终明之世,江南治农官先后经历了三次职能转变:宣德二年初次复设后,在永乐以来单纯的提督农田水利基础上,统摄粮长、职兼催粮;宣德六年开始全......
-
〓 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
【提要】明代中后期的1550年代至1800年代,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巨量白银流入有两个原因:贸易顺差和套汇。文章考察了这两个因素形成的机制。与晚明时期类似,当前我国也出现了持续的巨量贸易顺差。究其原因是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政策所致。本文认为,不能简单地评判贸易顺差的优劣,关键是贸......
-
〓 美洲发现对于中国农业的影响
美国于1783年独立革命成功,翌年(1784,即清乾隆四十九年)即派船“中国皇后号”自纽约经非洲好望角来广州贸易。可是,中国与美洲间的经济关系并不始于此时,约在16世纪中叶前后,随着1492年哥伦布的发现美洲新大陆,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受到影响。在明朝(1368—1644)末叶,或16、17世纪间,中国与美洲之间还没有直接......
-
〓 政策与效应:清中叶的农业生产形势和国家的政策投入
清朝政府的农业政策,到了中期即乾隆间,已由开初时的鼓励垦荒、绥抚农民安心田亩,重点转为努力扩大生产、提高产量上了。如果说把此前的政策比喻为养息蓄力,那么在后就是要尽势一搏,进入难度更大的爬坡阶段了。清代经济,乾隆时达到高峰,而这个高峰的支柱便是农业。为了使这根支柱撑顶不倒,当时,从朝廷到地方官府,都直面形势,加大对农业......
-
〓 [清代]农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节农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上面两节,我们考察了清前中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租佃关系和农村雇佣关系的变化这些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前提条件(还有商品流通这一条件因编制关系放在下一章)。大体看来,这些条件中,从经济作物的发展、佃农封建束缚的松弛和农村雇佣关系的变化来说,比之我们在第二章中所述明后期情况,有了显著的进步。但地租形态......
-
〓 金瓶梅与白银货币化
内容提要:《金瓶梅》是展示明代白银货币化最典型的小说,在“不经意的叙事”中透视着明代经济生活细节。采用“小说与历史互证”方法研究《金瓶梅》这一现象,不要简单谈论白银的交换和使用,而要看到货币化程度对整个社会经济形态的影响,才能理解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金瓶梅》与白银货币化这一研究方向,受到了当代中国史学、社会学关......
-
〓 官民分立与邮递并制:清代“邮政”制度的演化
【内容摘要】清代传统“邮政”含义,强调邮递体系的政治功能,故在传书递信的机制上形成了官民分立的形态。在清未知识与制度转型的背景中,新式邮政的知识渐为时人接受,原官民分立的机制,亦在由海关主持的大清邮政努力下,通过合并信局、降低邮资、提高服务质量等手段,最终实现邮递机制的统一。【关 键 词】邮政;官民分立;体制合并;制度......
-
〓 美洲白银与早期中国经济的发展
【作者简介】韩琦(1958- )男,山东栖霞市人,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天津300071)【关 键 词】美洲白银;中国;经济发展【内容提要】殖民地时期西属美洲生产了大约10万至13万吨的白银;其中向美洲以外地区输出了大约80%以上,这些白银的近一半流入了中国;白银之所以流入中......
-
〓 明清时期中国货币思想的特点及评价
经济思想史,作为经济史学科的分支逐渐成为一门学科理论较强、研究对象广泛、具有专业学术特点的学科。赵晓雷认为,针对目前中国学界对于经济思想史学科认识的宽泛性,提出经济思想史应该有范式框架的识别和限制【1】。确实,在长期的历史过程当中,中国历代经济思想在过程当中也呈现出节奏与脉络的不同,这是需要我们把握的,中国古代货币思想......
-
〓 清代前期全国商贸网络形成
【内容摘要】明清中国商贸网络的特点:第一,贸易路线作为商品流通的载体,十分庞大,是秦王车同轨以来整个封建时代的长期产物。经过先人两千多年的不断筛选和修治,到了清代,这一交通体系已经达到了封建时代可能达到的最为完美的状态。加之,明清以来,沿海运路的开辟与发展,与內地江河、陆路相联系,使原本的交通体系更完善,是史无前例的。......
-
〓 清代两淮盐政改革论纲
一清承明制,除少数地区外,各地基本上都推行晚明的专商世袭卖引纲法,连明代实行票盐法的部分地区,如山东、浙江、河东的一些地方,也都革票行引,以归画一。商收商运,专商专岸的纲法,其弊与日俱深。在清前中期曾因地而异对一些非主要盐区改行过官运、民运等其他形式,以期补救,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仍以纲法为主,“行之为广且久”。纲法得以......
-
〓 《护仙坑磜上合众分关》解读
——一个客家移民群体的社会经济关系
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330031内容提要:清雍正末年和乾隆初年,福建上杭县中都乡的陈、何、邱三姓人家迁移到江西义宁州山区,以一座高山幽谷为落脚点。经过几十年的繁衍生息,互相联姻,原本荒僻的山谷出现了一个类似于“宗族集群”性质的移民群体,亲情、同乡的纽带维系着群体活动秩序。乾隆末年,三姓进行了一次产权界定。保存下来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