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和航海图》并非《郑和船队航海全图》
明朝永乐年间,郑和秉承明成祖中外通好、共享太平的旨意,从永乐三年开始, 率领船队七下西洋。作为明王朝的和平使者,郑和船队到过西洋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为建立和加强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友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明朝茅元仪所辑之《武备志》中载有《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即后人所称之《郑和航海图》,该图记录了郑和......
-
〓 明初对外友好关系与郑和下西洋
十五世纪,在世界历史上出现了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的空前壮举。明初社会究竟出现什么新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郑和下西洋这一震惊世界的历史大事?这一重大事件对中外友谊和世界文明的发展,究竟产生什么影响?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带着浓厚的兴趣,从各个方面考证和探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提出有价值的见解,完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郑和下西洋五百八......
-
〓 华侨史视野下的郑和下西洋
1403年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大力扩大并巩固朝贡体系,频繁遣使出洋,突出的实例就是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 1433年)七下西洋,历时29年,遍访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使团兼具外交使团和贸易使团的双重性质。郑和船队的出访,以明朝的强盛国力为后盾。船队每到一处,除以一系列官方......
-
〓 晚清财政规模估算问题初探
内容提要:当前对晚清财政规模的研究,大多或是直接转引史料数据、或是将史料数据简单分类汇总,极少对既有史料数据及其统计方法进行细致的校核,故在此问题上自清末至今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步。若将一些基础性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如计量单位混杂、重复统计、统计区域缺漏、数据呈报滞后等问题),则可以对晚清的财政规模估算进行重新审视与修正。......
-
〓 《大清一统志》中“滋生男妇大小”考——以江苏为例
【内容提要】本文以江苏左、右布政使司为例,提出并检验了《大清一统志》中“滋生男妇大小”数字来源的一个假说,结果显示“滋生男妇大小”是民数汇报与人丁编审的人工产物。此外,本文认为,《大清一统志》编纂者对相关体例的盲从和对民数汇报、人丁编审制度的陌生共同导致了“滋生男妇大小”这个名词的形成。【关 键 词】大清一统志;滋生男......
-
〓 显学的背后:沈垚西北史地学述论
摘要:本文通过对沈垚西北史地研究经历的回溯,从一个侧面考察了清代学术史上被后人称为显学的道光年间西北史地研究学术活动的进行过程。认为因中国传统学术特点影响、受中国社会条件所限,当时的西北史地研究者缺乏实地考察手段与科学实测技术的支持,他们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走向文献考索,研究中的经世意义有所消减。关键词:沈垚西北史地研究显......
-
〓 琉球如何覆灭成为日本冲绳
【核心提示】众所周知,琉球自古就是个独立国家。晚清时琉球被日本强行割占,并将其改名为“冲绳”。琉球人民对于日本人长期的血腥欺压极度反感,他们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要求琉球独立的运动。公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琉球三国明确表示向明朝政府称臣,正式成为明朝的藩属。几年之后,中山国灭了其他两国完成统一,中山国国王被明政府册......
-
〓 近三十年清代契约文书的刊布与研究综述
清代契约文书一直以来备受学术界关注。契约文书是指订立发生一定权力义务关系的协议而写成的文书,诸如合同、协议书等。在古代,契约关系是民间日常生活中比较重要的关系之一,诸多事务需要通过立定契约的形式得以确定。现存的清代契约种类很多,有买卖契约、典当契约、租佃契约、借贷契约、赔偿契约等各种契约,还有赠与、分产、遗嘱、继承等各......
-
〓 从《聊斋志异》看清初的物质文明
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1640-1715)的《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文学作品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则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聊斋》是蒲松龄在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的,也就是康熙十九年(1680)前后。通读细阅此书,可以从中了解清初物质文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侧面。清初玻璃仍很稀罕《聊斋》......
-
〓 租界与晚清上海农村
近代上海租界,中外学术界已有的研究,大多侧重论述其与上海城市发展演变历程的联系,较少涉及与农村关系的考察,本文拟作补充(注:本文所称的上海农村,是以今上海市行政区划为考察范围;时限侧重晚清,局部延及民初。)。一1845年11月,以《上海租地章程》为开端,英、法、美等国相继在上海强行开辟了后演变成租界的外国人居留地。据英......
-
〓 清代冰雹灾害统计的初步分析
【摘要】冰雹灾害是重要的自然灾害种类。本文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清实录》和各种地方志的记载,力图全面梳理清代自1644年清军入关至1911年宣统逊位为止时间段内的冰雹灾害。在以州县为单位的统计数据中,清代的冰雹发生次数已经超过6000次;从分布朝年来看,以顺治、道光和光绪朝为多,乾隆至道光时期平稳上升的......
-
〓 晚清社会的绅商
【核心提示】晚清绅商在历史舞台的集体登场,不仅表明原来的四民观念与社会结构被打破,更是意味着接受了士绅理想的商人群体,从“孳孳求利”的理性经济人转型为自觉的社会新秩序构建者。如果厕身晚清,我们将会看到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绅商群体在推动地方自治、社会自治乃至国家立宪上所展现出来的高超智慧——既立足于传统,又借鉴了西方社......
-
〓 乾隆—道光年间的北洋贸易与上海的崛起
【内容摘要】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江海关,定制为:南洋海船收泊上海大关,北洋沙船收泊刘河口,并由此形成南、北洋贸易的分隔局面。乾隆二十二年的“独口通商”政策使南洋贸易的发展受到限制,这无疑影响到上海的发展。不过,乾隆中叶开始的北洋贸易的一系列变化则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其一,东北豆货输出开禁使北洋贸易得以大规......
-
〓 道光、咸丰朝的粤海关监督考
【内容提要】粤海关监督是晚清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重要角色。笔者通过对道光、咸丰朝各个粤海关监督的考察发现:粤海关监督的任期长短不一,或近五年,或不足一年;从现有资料看,监督们多出身于内务府包衣;他们的陋规所得并非无限,且粤海关关税额与外贸波动多有相符之处,相比于一些榷关则更为诚实。笔者的考证纠正了自马士的论述以来对粤海关监......
-
〓 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
【提要】明代中后期的1550年代至1800年代,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巨量白银流入有两个原因:贸易顺差和套汇。文章考察了这两个因素形成的机制。与晚明时期类似,当前我国也出现了持续的巨量贸易顺差。究其原因是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政策所致。本文认为,不能简单地评判贸易顺差的优劣,关键是贸......
-
〓 明朝的财政政策反思
张居正改革留给后人无尽的评说,尽管他性格刚毅果敢,勇于任事,为人练达,选择的每个办事的官员都很能干,听从他的指令,而且通过他十年的节流政策,使得明朝的统治延续了很久。但是张居正的改革并没有达到法律治理的高度,仍然是一种人治的思路。他要求从皇帝到官员都奉行节俭的政策来达到财政充裕的目标,但是他没有找到一种制度上的增加财政......
-
〓 治水政治与淮河下游地区的社会冲突(1579—1949)
【内容摘要】明清之际,中央政府为了维护漕运这一“大局”,把黄河移到了苏北地区,并数百年如一日地在极不适合修筑大水库的淮河下游地区兴建了一座巨型水库洪泽湖,把这一整个地区视为“局部利益”牺牲掉。因此,明清在这个地区的治水,基本上与农业生产无关,与这个地区的民生无关。而是服从于政治需要,并给这一地区带来了更多的灾祸。【关键......
-
〓 [清代]上海沙船运输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五章第七节
第七节上海沙船运输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方,航运业是最早形成产业资本萌芽的一个重要行业,我国航海事业早有发展,唯明代以来受海禁政策影响,致多曲折。康熙中,上海的沙船业成为最大的民间海运业,其中亦有资本主义关系出现。【1】惟运输业的生产方式与一般商品生产有所不同。本节首先对沙船业生产力的发展作些历史的概括,然后从两个方面......
-
〓 明清以来晋南山麓平原地带的水利与社会——基于龙祠周边的考察
【内容摘要】晋南山麓平原地带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地表水资源:流量稳定的泉水和季节性的洪流。在龙祠周边,龙子祠泉是最重要的泉水资源,经过千余年的开发,于明代末年形成较为稳定的渠道系统和灌溉区域。在渠系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面对发源于山间的洪流,引泉灌区通过避、堵、疏三种技术手段加以防治,并用规范化的制度体系予以保障。被引泉灌区视......
-
〓 清代云南铜矿开采中“底本银”制度考
【内容提要】清代云南铜矿的“底本银”制度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由云南巡抚刘藻奏请实行。实行之初仅限于汤丹、大水、碌碌三矿。政府根据各厂的生产规模,预先借给各厂一个季度生产所需银两。所借“底本银”两,从矿民炉户生产矿铜数量中以规定的价格按比例扣还,即矿民炉户每生产矿铜100斤,从中扣收余铜5斤,扣收价银每百斤六两四钱......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