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明代厦门湾周边港市的发展
厦门湾位于泉州、漳州二府交界之处,其周边是分别隶属于二州的晋江、同安、龙溪、海澄诸县。明代厦门湾成为对外贸易的热点地区,在其北端,有隶属于泉州晋江县的安平港;在厦门湾南部的九龙江口,有隶属于漳州府海澄县的月港;二港的兴盛为厦门港的崛起打下了基础。明末清初厦门港的繁荣是综合安平港与月港的发展。一、月港宋元时期福建对外贸易......
-
〓 清代江南乡村的水利兴替与环境变化——以平湖横桥堰为中心
一、区域背景江南地区的核心是环太湖流域,地势低洼,湖荡汊港等水体形态密集分布于内。其水源主要来自西部茅山、天目山的溪流,经苕溪(分东苕、西苕)、荆溪等大流汇入太湖,再经由“三江”下泄入海。明清时期的“三江”地区一般是指吴淞江、刘河、望虞河等。明人早就指出,“东南民命,悬于水利,水利要害,制于三江”①。清代人普遍认为,苏......
-
〓 明清时期鄱阳湖区的圩田开发与生态环境、洪涝灾害之间关系的探讨
【内容摘要】明清时期鄱阳湖区的圩田开发对生态环境起着双重影响:一方面,部位适当的圩田开发改造了圩区土壤环境,防止了田地的砂碛化,扩大了植被面积,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圩区水文环境,减轻了水旱灾损失;另一方面,部位不当及过度的圩田开发导致泥沙淤积,河湖床增高,与水争地,湖泊萎缩,湿地减少。生态环境的一系列改变又引起洪涝灾......
-
〓 明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演变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章明代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第一节明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演变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于工业,只是到后来才使农业从属于自己。”【1】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一般也是这样。但是,从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物质基础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说,则农业居于重要地位。因为只有农业生产品除供劳动者消费之外有一定的......
-
〓 均徭法与里甲岁办:明代江西役法改革的初步实践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四篇
一、前言明初在经历大乱之后,经济政策偏重自然经济色彩,户籍分军、民、匠、盐之别,不能自由转业。太祖鉴于沿海倭患,遂严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地方基层的管治,则制订赋役黄册。全国率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由里长负责日常公务,如催办税粮军需,协助覆实田土和劝农等正役。[1]此外,明政府以任土作贡的原则,要索各地进献土特产。......
-
〓 从人口、物价、工资看17-18世纪的国民生活水平
——《清朝乾、嘉之后国势衰颓的经济原因》导读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六篇一、清代人口与国势衰颓之关系经过何炳棣这一代学者的努力[2],大致上已经解决了清代人口数字及计算单位的重大难题,根据葛剑雄的研究,从康熙39年(1700)的1.5亿升至道光30年(1850)的4.3亿。[3]我们察觉到这段时期打破了自西汉末年到明朝末年间,人口变动的常态,由......
-
〓 清前期的“熟荒”应对机制:重视情报支持贩运
清前期农业生产屡获丰收,但因交通不便、需求不足等缘由,一些地区曾出现“谷贱伤农”的“熟荒”现象。如顺治五年,湖南长沙府“米价贱至石五六百钱无买者”,康熙二十二年,江西德兴县“有秋,民苦谷贱金贵”,乾隆十六、十七年,甘肃兰州连岁丰收,“民有粟而无所易”,等等。为此,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应对机制......
-
〓 再论清初程朱理学的“复兴”
虽然受到晚明王学、明清鼎革等因素的巨大影响,程朱理学到清初仍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形态始终与清廷的兴亡相始终。程朱理学推动了清初伦理道德体系和社会秩序的重建,于康熙中叶前后实现了自身“复兴”。其标志主要包括在意识形态领域独尊地位的重新确立,在社会观念上获得广泛接受,以及编纂理学学术史著作热潮的兴起。......
-
〓 盛极而衰:清代中俄恰克图边贸新探
【内容提要】19世纪30、40年代,中俄恰克图边境贸易在几经波折后,呈现出平稳繁盛的景象。贸易量和贸易额持续攀升,吸引了大批中俄商民往来其间,中俄关系也随之缓和。以往学术界对这一时期中俄边贸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是恰克图边境贸易发展最兴盛的时期。但是,贸易量和贸易额并不是衡量经济和贸易的唯一手段,综合其他因素考虑,在贸......
-
〓 晚清山西粮食价格波动、市场成因及政府行为(1875-1908)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0083内容提要:粮价变迁与人们的生计息息相关,清代以来,在人口增长和区域分工深化的背景下,市场化因素对于粮食价格的影响日益显现。山西省作为一个重要的商贸省份,光绪(1875-1908)年间农业生产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作物与粮争地,种粮成本升高,粮食生产比较收益下降,同时,经济整体萧......
-
〓 重评“大明宝钞”——《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三篇
前言早在宋代(960-1279),中国已经发展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但宋代初期的纸币(交子),在性质上大抵是近于现代本票(promissory note)的一类,并不是属于严格定义的货币(bank note)。[1]后来,金(1115-1234)、元(1260-1370)两代相相承继了宋代纸币的制度,并加以完善及发展。到......
-
〓 清代的“男女并作”
一“男耕女织”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社会一直崇尚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所谓“男耕”,就是男子主外,以耕种所得养活妻儿家口;“女织”则意味着女子主内,在操持中馈外还得纺纱织布,以供衣被日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男耕女织”也不是绝对的,一些生产条件恶劣、劳作艰苦的地方,女子还得与男子一道从事耕作,这就是“男女并作”或“男女并耕......
-
〓 盐引·公债·资本市场:以十五、十六世纪两淮盐政为中心
【内容摘要】在明朝盐政“开中法”制度下,商人应政府邀请,运送粮食,换取盐引,凭盐引支取、运送食盐至指定地点销售。一方面,从15世纪开始到16世纪初,两淮盐政开中法从漫无预算、个别执行,逐步演变为盐引分类、开中定额,再演变为通盘规划、预先开中。情形一如政府发行公债。另一方面。16世纪初“余盐银”制度的设立,使白银进入开中......
-
〓 以曾国藩为视角观察清代京官的经济生活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曾国藩京官期间的家庭经济收支。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入京前他如何通过拜客谋取收入为京官生活做财政准备。二是以道光二十一年为中心观察他京官期间的收入和支出结构,并对比他与李慈铭生活状态的异同。三是他出任乡试主考过程中所获收入。从曾国藩的例子可以看出,清代京官的实际收入数额及渠道都与表面规章有很大不同......
-
〓 厘金与晚清财政变革
——以湖北为例
厘金是在太平军兴后清廷财权下移的大背景下产生的重要税种,与晚清财政史、政治史、军事史皆有密切联系,长期为学界瞩目。相比其他省份,对湖北厘金的研究尚待深化,笔者不揣浅陋,从厦金创制与经制化两个层面述论咸同年间湖北厘金及其与晚清财政变革的关系,以待方家斧正。一、咸丰年间胡林翼、官文创立湖北厘金太平军兴前,清政府实行的是高度......
-
〓 宝钞崩坏、白银需求与海外白银流入——对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考察
【内容摘要】明代民间白银货币的大量应用与大明宝钞的逐渐崩坏是相伴而生的,二者共同促进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从民间开始的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冲击着明代的货币制度,最终明政府不得不以法令的形式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明代中国产银数量远远不足以满足政府和民间巨大的白银需求,明政府被迫开放海上贸易。凭借外贸出超优势,巨额海外白......
-
〓 洪洞“大槐树”的故事及明初大移民
一、 大槐树的传说及其他在今天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流传着关于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这一传说的内容是:我们的祖先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的;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我们祖先的发祥地,是我们的根。这一传说分布于在今天河北的中南部、山东西部、中部和南部、河南中北部以及安徽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在有些地区,大槐树变成了老鸦窝——一个大槐......
-
〓 清代前期政府与关税制度
关税制度[1]是以政府为主体制定的一项正式经济制度。在继承明代制度的基础上,政府通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朝,对各关征税与纳税的种种规定不断修改、完善,或重新制定,或作重大修改,形成了清代的税收制度。一、政府制订税收制度的目的与结果从整个清代前期看,税收制度的目的与结果都达到了。政府制定税收制度的目的很明......
-
〓 试论清代的荒政
内容提要:清代自然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社会损失,因此清政府建立了一套非常严密的荒政制度,开支巨大,组织严密,成为历代荒政的集大成者。清代的荒政重点集中于救灾和重建两方面,颇多创新,为清代社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国力与荒政,存在着天然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可以说,国力决定荒政,荒政亦反映国力。关键词:清代灾害;......
-
〓 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
【内容摘要】利用从第一历史档案馆获得的清代1742—1795年15省的府级主要粮食品种月度价格数据,本文通过回归和协整分析比较了清代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差异,发现18世纪时南方粮食市场的整合程度显著优于北方市场。在对区域面积、粮食品种进行稳健性检验并分析了天气冲击和政府干预等因素以后,本文发现南北方差异依然显著。而交通......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