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代前期经济运行概述
【内容提要】本文讨论了清代前期经济运行的两个特征,并讨论了商品经济对资源配置主体间和资源配置机制间协调发展的调节作用。【关键词】清代前期;经济运行;资源配置;商品经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根本问题,都是要优化资源配置,以求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归宿。如何配置资源就成为经济运行的基本内......
-
〓 洪武祖制与嘉靖前期革新
【作者简介】田澍,1964年出生,甘肃通渭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朱元璋研究会理事,甘肃省历史学会理事。出版《朱元璋传》(合著)、《宦官》等3部专著, 并在《文史》、《光明日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1999年被评为“甘肃省跨世......
-
〓 美洲发现对于中国农业的影响
美国于1783年独立革命成功,翌年(1784,即清乾隆四十九年)即派船“中国皇后号”自纽约经非洲好望角来广州贸易。可是,中国与美洲间的经济关系并不始于此时,约在16世纪中叶前后,随着1492年哥伦布的发现美洲新大陆,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受到影响。在明朝(1368—1644)末叶,或16、17世纪间,中国与美洲之间还没有直接......
-
〓 从社会变迁视角对明中期史的再认识
【内容摘要】学界普遍认为明末清初是宋代至清代900多年历史中最重要的社会变迁期。不过本文认为,明中叶的100多年是更有意义的社会变迁时期。该时期,中国全境同时出现了诸多社会变化。经济方面,农业生产力提高、经济中心地分化、商品经济发展、中小城市发达、乡村定期市丛生、长途交易扩大、白银货币化;社会方面,里甲制秩序解体、大规......
-
〓 皇权、景观与雍正朝的江南海塘工程
一、前言从学术史来看,19世纪直至20世纪初的很长一段时期,历史地理学重点关注过去的空间,文化地理学则相对更关注地理学的社会意义。1925年,美国地理学家索尔(Carl Sauer)发表《景观形态学》(The Morphology of landscape)一文,把此前德国地理学家帕萨格和施吕特等人的“景观”概念引入美......
-
〓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原因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六章第一节
第六章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迟缓及其历史作用第一节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原因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开始于明后期,比起西欧来已晚了约两个世纪。到清中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农业中,还是微不足道的;在手工业中,亦只占极小比重。经过300多年,直到鸦片战争前,也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比起欧洲,大为落后了。【1】......
-
〓 区域水利建设中的天地人——以乾隆初年崔纪推行井灌为中心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利用新发掘的档案史料,以乾隆初年并不局限于地方性知识的崔纪推行井灌为例,按照事件发生的次序与关联性来探讨区域水利建设中的天、地、人因素及其关系,在结合长期稳定或变化缓慢因素的同时,加强即时性的人与自然互动关系研究,揭示区域水利活动的内在脉络、国家与地域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关键词】灌溉;崔纪;乾隆;......
-
〓 “更田”“更地”辨析——清代宁波契约文书研究之一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411105)内容提要:清代宁波契约文书中“更田”、“更地”等“更~”说法十分常见,弄清楚其含义,将有助于正确解读该批文契。本文主要依据文契中出现的“更~”与“众~”及“采~”异文现象,认为“更~”与“众~”或“采~”所指相同,即用以指称两家或几家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某一处田、地、山或屋等,因而......
-
〓 【清代】冶铁、铸铁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五章第一节
第五章 清代前中期手工业中的资本萌芽(下)第一节 冶铁、铸铁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第二章第五节中,我们曾讨论了明后期广东佛山冶铁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本章中,我们准备以三节分别考察清代前中期冶铁业、铜矿业、煤矿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本节中先将清王朝的矿冶政策作些综合介绍,然后考察冶铁业的发展,再探讨其资本主义生产关......
-
〓 [清代]制糖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四章第三节
第三节制糖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制糖业大都是在产蔗农村就地煎炼,也属于农产品加工性质。据我们研究,它的生产,也是在不同程度上受商人资本支配。但在清前中期,主要产糖地区已有一定规模的制糖作坊,其情况与烟、茶等加工稍有不同,因此另作一节论述。一、制糖技术的发展西方国家通用的甜菜制糖,是二十世纪初传入我国的。在这以前,我国都......
-
〓 明清时期白银流入量分析
摘要:在中国的明清时期,自16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20年代的280年间,在海上对外贸易中,有大量白银流入中国。通过对前人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粗略的结论:在上述时期,通过海上对外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约有6亿两。流入的日本白银约2亿两,其中约1/3通过中日直接贸易输入,2/3为转口贸易输入。流入美洲白银约4......
-
〓 清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作物的推广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清代前中期农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第一节清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作物的推广清代前中期,我国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有了比较显著的发展,这种发展主要也是在手工业生产中。不过,和研究明代问题时一样,我们先在本章中考察农业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然后在第四、第五章中按行业来考察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本章中,首先......
-
〓 明代通货问题研究——对明代货币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初步估计
【摘要】市场经济首先是货币经济,一国货币存量的大小也就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规模。本文因此企图通过估算明代经济中流通钱币的数量来考察其市场规模。有明一代铸钱很少,银矿开采也不发达,主要依赖前代遗存货币和国外的贵金属输入,其经济中究竟有多少货币流通,因为材料无征,一向无法得知。最近有关窖藏铜钱的考古报告日益增多,本文作者主要利......
-
〓 明代的白银性质问题及其流动的考察——基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
【内容摘要】总体来看,明代白银的流通和性质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考察,即:明代中前期的实物货币阶段和明代中后期的贵金属货币阶段。明代白银货币的性质发生重大的变化是与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相伴随的,这一转变也是中国古代货币结构演变史上的重大转折。明代白银性质发生转变的原因尽管较为复杂,但是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发展、变化和......
-
〓 清代前期抑商问题新探
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抑商就成了经济史学界关心的热点问题,学者们围绕各朝代政府是否推行了抑商政策展开讨论。清代政府执行的是什么政策?对此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政府推行的是抑商政策;另一种则认为政府没有推行抑商政策,两种看法都可以列举出许多史料进行证明,致使清代的抑商问题争论相持不下,很难得到比较一致的结论。然而......
-
〓 清代中期关于漕粮加赋的三次政策辩论
【内容摘要】清代嘉、道两朝江南有漕省份传统漕运体制的危机达于极点,漕粮应否在原额基点上加賦引起朝廷內部争议,“不加赋”的祖制虽一再受到挑战,却未被突破。咸丰以降,大故迭起,中国面临数千年未遇之变局,有漕省份相继更改漕务章程,原来恪守的“不加赋”祖制被打开缺口。鉴于完全依赖河运的漕运旧制支离破碎且已难照旧复原,胡林翼、曾......
-
〓 族谱中所见明清佛山家族铸造业
【内容提要】明清时期,佛山铸造业享誉全国,产品遍及海内外,有“佛山之冶遍天下”之称。铁线、铁锅、铁镬、铁钉、铁链、铁砧、铁针、农具、军器和钟鼎等产品以其质量上乘而畅销全国各地。其总体规模、产品种类、销售区域等方面,已跻身国内首位。享誉“天下四大聚”之一和“天下四大镇”之一。佛山之所以在明清时间享有如此突出的城市地位和辉......
-
〓 清代前期税官的考核标准
一、考核标准清代政府在水路要冲和商品集散地,设置收税关口,对过往货物和船只,征收货物税和船料,所征税费称为关税。明代人对征收关税的关口,称为钞关,对征收竹木的关口,称为抽分局厂。清代前期人或称榷关,或称钞关,或称某某关,称谓各异,原无一定,本文统一将这些税口,称为税关,将管理关口的官员,称为税官。政府每年都要对税官进行......
-
〓 美洲白银与早期中国经济的发展
【作者简介】韩琦(1958- )男,山东栖霞市人,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天津300071)【关 键 词】美洲白银;中国;经济发展【内容提要】殖民地时期西属美洲生产了大约10万至13万吨的白银;其中向美洲以外地区输出了大约80%以上,这些白银的近一半流入了中国;白银之所以流入中......
-
〓 清代前期的粮食运销和市场
清代前期全国范围的粮食流通量是相当大的。本文拟就这一时期的粮食运销和市场问题做一考察。清代前期的粮食市场就全国范围来说,以米谷为大宗,稻米是清朝普遍食用的主要粮食品种之一。稻米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数量很大,是南粮北调的主要品种。值得注意的是,在南米北运的同时,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南调北米。例如:陕西汉中的米谷运往湖北;豫南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